12月17日,《文化建設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文化建設藍皮書)在漢發布。該書由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設研究院組織編纂,迄今為止是湖北大學第七年發布文化建設藍皮書。
文化建設藍皮書指出,2018至2019年,我國文化事業投入持續穩步增長,為文化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文化發展總體勢頭良好,發展格局趨於均衡,文化產業成績突出,正向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邁進,文化產業呈現出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的發展趨勢。新媒體發展勢頭強勁,文化傳播能力顯著增強,網際網路文化產業成為我國文化生產領域新的增長點,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和國際競爭力。同時,文化建設藍皮書也指出我國文化事業建設過程中的相關問題。
發布會現場。通訊員向正鵬 攝
我國成年人人均每天閱讀時間為19.69分鐘
《文化建設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20)》中指出,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人們實現自己文化需求的形式和途徑也日益多樣化,但「中國文化發展狀況調查(2019)」資料庫相關數據顯示,人們的閱讀意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對於「文化消費需求實現的途徑」(多選題)這一問題,數據顯示,閱讀書籍報刊在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中所佔比重不高,人們閱讀意願不強。有76.10%的人選擇「瀏覽網際網路」,有59.86%的人選擇「觀看影視片」,有43.98%的人選擇「閱讀報紙雜誌」,有29.60%的人選擇「參加文化藝術活動」。通過數據可以看到,在對文化消費需求實現的途徑進行多項選擇時,選擇人數最多的是「瀏覽網際網路」,佔比接近80%;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選擇閱讀,排在第三位。
而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閱讀時間為19.69分鐘,只有12.1%的國民平均每天閱讀圖書1小時以上;對於閱讀數量,37.5%的人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40.5%的人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一般,6%的人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比較多,只有2.1%的人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這些數據顯示出人們閱讀時間短、數量少。
為此,藍皮書建議,良好的閱讀空間和更多優質閱讀內容,將有助於培育和引導人們的閱讀意願,提升人們的閱讀質量和能力。例如加大公共閱讀的硬體設施和軟體條件建設,對實體書店實施補貼政策和扶持政策,加強優秀文化作品的創作和推出,提供更多的閱讀專業指導,營造良好的社會閱讀氛圍等。(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陳曉彤 通訊員吳珊 何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