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巖巖點的9種基本類型,能否準確判斷巖點,決定你能否登頂

2021-01-08 東仔戶外

隨著《徒手攀巖》在國內的上映,攀巖這項戶外運動被更多的人知曉,也有更多的「勇士」有嘗試攀巖的欲望。

可攀巖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運動,伴隨著刺激的可是高度的風險,任何不正確或者不合理的操作都會給身體造成損傷。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其中關於「巖點」的基礎知識。

每一塊巖石表面都有各種各樣的巖點。何以為攀巖呢?字面就很好理解,是「攀」,也就是說主要的力量是手部,而手的著力點,就是巖點。

雖然手握式是攀巖的關鍵,但要想成功攀到山頂,你應該學會如何使用這些攀爬手勢,這樣對於攀巖的成功率會高很多。

大多數室內攀巖館都設有各種各樣的人工攀巖巖點,讓你學習和練習不同的握把形式。練習使用每一種握法來獲得最好的手部訓練,並鍛鍊手部和前臂的力量。

當你在懸崖上遇到並選擇一個巖點時,你必須正確決定如何使用這個巖點。抓握巖點有三種基本方法:向下拉、向兩側拉和向上拉。

你使用的大多數握把巖點都需要向下拉。你抓住一個邊緣,像爬梯子一樣往下拉。

邊緣是您在山崖表面上遇到的最常見的巖點類型。邊緣通常是一個水平支撐,其外邊緣有些偏正,儘管也可以是圓形的。邊緣通常是平坦,可以薄到只有四分之一,也可以寬到你的整個掌。

有兩種基本的方法可以將你的手放在邊緣上:壓接巖點,開放巖點。壓接過程是指尖平放在邊緣,而在手指呈弓形彎曲壓在巖點上方,這種手的姿勢通常很穩固,但是如果壓接得太緊,可能會對手指的肌腱造成傷害。在開放式巖點,雖然不像壓接那樣有力,但在有大量表面與巖石摩擦的傾斜邊緣效果最好。用鎂粉塗在手指上增加摩擦力,並練習把手張開來握緊巖點。

通常是圓形的,沒有一個很好的邊緣或借力點,因為光滑無法手握住,您經常會在攀登時遇到這種情況,這是需要你的手掌皮膚在巖石表面上摩擦借力。有效地使用這種巖點需要很多的實踐。

如果它在你的上方,你就可以保持手臂伸直,從而在握住它們時獲得最大的借力點。在涼爽乾燥的條件下(而不是在汗流而背的天氣),抓穩它是最容易的,但記住要塗好鎂粉。

如果你在爬山時遇到斜坡,請用手指四處摸索,找到借力點最好的地方。有時你會發現有輕微的隆起或隆起,可以更好地抓握。

捏指的是用你的手指夾住它。這種巖點通常是像石頭一樣從巖石表面突起,雖然有時候它有時小的像螺母,或者更小,需要手指和拇指併攏夾住,通常很費力。

用拇指捏住這些小點,而不是食指或食指和中指,當食指和中指疊在一起時,它們比食指要穩得多。通常,最容易握住的是符合你手掌寬度的巖點。在這些大的巖點上,你借力會好很多。

孔型巖點實際上是巖石表面上各種大小的孔,攀巖者可以把一根手指或四根手指放在洞裡的任何地方作為借力點來使用。孔型巖點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從橢圓形到長方形,也有不同的深度。淺口巖點比深口巖點更難使用。在法國的Ceuse和科羅拉多州的Shelf Road這樣的石灰巖懸崖上,通常都能發現這種巖點。

通常,你會把儘可能多的手指放進洞裡,用指尖摸摸洞裡的表面,找到手指可以拉扯的借力點。一些孔,特別是那些具有傾斜的孔洞也被用作側拉,手指拉向洞口的側面而不是底部。

用最好的口袋或者是三指套或兩個指套,而最難和最艱苦的口袋一個手指或monodoigt口袋。請小心使用單指口袋,因為如果將全部重量拉到握持處,會嚴重。並壓力傷害手指腱每當您使用一個狀語從句:兩個手指的口袋時,請始終使用最堅固的手指-中指用於單手指,而中指和無名指用於兩個手指袋。

最好的洞是三指孔或兩指孔,而最硬、最費力的孔洞是單指。使用單指孔洞時要小心,因為如果你把整個身體的重量都壓在孔上,你的手指肌腱會受到嚴重的損傷。當你使用單指和雙指孔時,一定要用你最強壯的手指去使力。

側掌巖點常是垂直或對角方向的邊緣,當你攀巖時,它位於你的一側而不是你的上方。它也是一種支撐體,你可以把它側向拉上去,而不是直接向下拉。具體情況必須通過不斷訓練去掌握

是以時尚的法國登山者加斯頓(Gaston)命名 ,就像一個篩網,加斯頓是一個持有方向或垂直或呈對角狀,通常是在你的軀幹或臉前面。要使用加斯頓,用你的手指和手掌對著巖石抓住把手,拇指向下。彎曲你的肘部成一個尖銳的角度,並把它指向遠離你的身體。現在用手指壓住邊緣,向外拉,就像你要打開一扇滑動門一樣。另外,加斯頓需要你的腳的起反作用力,使它最好可以借力。加斯頓龍可能很費力,但值得練習一下,因為你會在很多路線上會有很多。

所謂的「底託」,就是用你的手指抓住它的外緣,抓住它的底面。襯底有各種形狀和大小,包括對角和水平裂縫、倒稜、口袋和薄片。像篩網和加斯頓這樣的底環需要身體的張力和阻力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要做下蹲動作,用手掌朝上,大拇指朝外,從上到下握住掌心。現在通過拉出底託向上移動,將你的腳相對地貼在下面的牆上。有時你可以做一個下夾移動,只有你的拇指在下面,你的手指捏上面。如果把手靠近你的身體中部,緊身衣的效果最好。下盤移動得越高,你就會感覺越不平衡,直到你向上移動。腋下可能會很費力,所以只要有可能就儘量使用直的手臂來減輕手臂的肌肉疲勞。

如果沒有把手,則你必須張開手掌,依靠手與巖石之間的摩擦力,將手掌放在砂巖板上以支撐體重並用腳支撐腳。在攀爬板的時候,手掌的作用非常大,因為攀爬板上沒有明確的握法,而且用手掌推比用手和手臂拉更能節省手臂的力量。

要使用手掌握法,先在巖石表面找到一個酒窩,然後將你的手轉向巖石,這樣你的手掌就會朝向巖石。接下來,用手後跟壓在手腕以下的巖石上。當你的身體重量集中在手掌上時,手掌可以使你的腳移動到另一個立足點。有時你也可以用手掌放在牆角或二面角的垂直牆上,手掌壓在牆上,手臂和腿放在側壁的兩邊。

是指將你的手在一個大的巖點上而它剛好讓你的雙手可以全部用上,通常是一個寬的邊緣或巖石欄杆,彼此相鄰。它可以讓你隨時切換手的位置,方便切換到另一個位置。

以上就是我為你整理的9種基本的巖點,先收藏吧,以後實戰的時候再看看。

相關焦點

  • 興寧攀爬攀巖點價格
    攀巖點項目類型:攀巖牆項目材質:純樹脂材料應用領域:玻璃鋼巖板、木製巖板、自然巖壁等是為了讓攀爬者在攀巖牆上能有更豐富的路線而設計的。純樹脂材料:新點型;採用國內的巖點專用聯接系統,增設防滑係數記得帶上你的夥伴們,攀登的快樂很多來源於分享,而當你遇到麻煩的時候,夥伴們也可以幫你脫離危險。2006年9月,攀登巨星sharma在西班牙開創了一個歷史點:首攀EsPontas線路(5.15B),Deepwatersoloing路線,其中一個dyno(動態)動作,需要跨躍兩米的距離,他嘗試了50次方成功。
  • 中國坐標*暢遊上海系列賽——巖風攀巖運動中心打卡
    中國坐標*暢遊上海系列賽——巖風攀巖運動中心打卡打卡規則:兩名隊員根據如下指導視頻,完成雙人抱石路線的挑戰,
  • 2019尋巖中國:他們是巖場裡的「民工」,是攀巖屆的先導者
    「尋巖中國」是KAILAS發起,在全國範圍內開發攀巖線路的國際大型公益活動。KAILAS先後資助西班牙、義大利、澳大利亞、加拿大、馬達加斯加等國家和地區開發新線路,但其中最值得一體的是「尋巖中國」。尋巖中國由國內外攀巖開線高手組成,尋找中國那些還未被開發的美麗巖壁,開發出高質量的攀巖路線。
  • 你我的酋長巖
    他的一生就是為了攀巖而生。他的夢想,是徒手攀登上酋長巖。答案再深刻具體一些,就是Alex所說的:「如果你追求完美,徒手攀巖應該是讓你最接近的了。Alex媽媽的一段話,也棒到堪稱典範,他媽媽說:「徒手攀巖是他最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時刻,是感受一切最美好的時刻,感受最強的時刻,你又怎麼能從他身邊奪走這麼珍貴的東西呢。我不會的。
  • 索道、攀巖,你敢去鑼圈巖挑戰嗎?
    索道、攀巖,你敢去鑼圈巖挑戰嗎?又是一年秋來到秋天的鑼圈巖也別有一番滋味而且最近鑼圈巖也安裝了索道、攀巖設施怎麼樣?敢去試試嗎?敢於出發,你就是勇者鑼圈巖攀巖項目,高度200米一邊欣賞洞內各種植物景觀一邊慢慢向上攀爬集娛樂、運動於一身
  • 沉積巖:沉積巖的結構,構造,分類及主要類型
    沉積巖的結構沉積巖的整體結構可分為 5 種基本類型:1)碎屑結構:主要由礫、砂等較粗的陸源碎屑(或它生礦物顆粒)機械堆積形成。這些碎屑顆粒之間的物質稱為填隙物。2)泥狀結構:主要由極細小(泥級)的固態質點機械堆積形成。3)自生顆粒結構:常被簡稱為顆粒結構,主要由一些特殊的顆粒,如生物碎屑,鮞粒等等機械堆積形成。
  • 新昌奇葩巖攀巖穿越一日活動!
    新昌縣城不遠的南明山,風景優美,巖石多數奇形怪狀,其中有一處形如鴨舌,當地人稱為奇葩巖。
  • 攀巖及抱石的基本技巧
    每一條巖面上的路線都是對攀登者心理和生理的考驗,每一次攀登都不同於以往,所以去發現是什麼在運作、要做哪種攀登、為誰設計的路線,是使這攀登之舞保持新鮮有趣的竅門。但攀巖並非是隨興的,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可以提供給所有的攀登活動者。
  • 真人還原巖館裡的7大非典型爬友
    一則喜大普奔的聲明: 巖點 X 知巖片語的合作首秀來啦!(此處撒花鼓掌開香檳) 巖點曾經發布過一期漫畫,探討了巖館裡的幾種「非典型」爬友,收穫了不少共鳴。雖然攀巖豆可萌可賤可愛,不可替代,但我們也一直很好奇真人版的「非典型」爬友該如何表現。
  • 攀巖冠軍張悅彤擔任大鵬攀巖運動形象大使,「Hi-Rock」尋巖大鵬活動啟動
    2020年9月3日,大鵬新區山地戶外運動協會組織的攀巖活動交流座談會暨「Hi-Rock"尋巖大鵬活動啟動儀式在大鵬新區滿京華·藝象舉行,活動特別邀請了中國國家攀巖隊現役隊員、12歲成為全國冠軍、手握兩枚全運會金牌、國家集訓隊年紀最小的深圳運動員張悅彤出席。
  • 史上第一名女子成功自由攀爬「酋長巖」,耗時21小時
    不過,今年34歲的攀巖運動員艾米麗•哈靈頓(Emily Harrington)可能就要顛覆你的想像了。 上周,艾米麗成功徵服美國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的「酋長巖」,成為史上第一挑戰艱難路線並成功自由攀爬酋長巖的女性。
  • 《徒手攀巖》一部跪著看完的記錄片
    但是徒手攀巖你需要專注好幾個小時,哪怕一秒鐘的走神 ,你就會失足掉落,然後有足夠的時間和這個世界說再見。一直爬到第二年,用了19天才登頂。而亞歷克斯在2017年的無保護攀爬中,全程僅用了不到4個小時,是全世界徒手登頂酋長巖的第一人,而記錄下全過程的這部紀錄片,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豆瓣評分9.0 ,並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影片的評論區都是這樣的:
  • 「飛巖走壁」 四川省第九屆攀巖錦標賽開幕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2020年9月19日,以「愛成都.迎大運」為主題的四川省第九屆攀巖錦標賽在339天府熊貓塔正式拉開戰幕,有近200名運動員為成都市民帶來「飛巖走壁」的視覺盛宴。從2009年四川省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正式把攀巖運動列為省級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以來,經過多年的推廣和普及,2017年8月攀巖被列為全國運動會群眾比賽項目。2018年印尼雅加達亞運會也將競技攀巖設為正式比賽項目。2016年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正式宣布,競技攀巖運動正式納入2020東京奧運正式比賽項目,2021年全國運動會也正式將攀巖項目再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 《徒手攀巖》:「狂喜的真實」與英雄體敘事
    儘管距離這次登頂到影片上映已經過去兩年多,但影片以懸念類型電影敘事的方式在銀幕上再現了這次比現場觀看更令人震撼的攀登活動,讓阿歷克斯·霍諾德從攀巖界的名人一舉成為一位世界級真人超級英雄,這是紀錄電影特有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力和傳播魔力。
  • 《徒手攀巖》帶給我們的啟發
    沒有安全繩,沒有保護器,沒有頭盔,一個穿紅色短袖的男人,用手指卡到巖石縫裡,一點點往酋長巖的高處攀爬。你要知道這是沒有任何限制、世界上難度最高、不容出半點閃失的運動。因為它的對手是死神。《徒手攀巖》中這個穿紅色短袖的男人叫Alex Honnold,美國著名的攀巖專家。該片記錄了他經過八年努力後,成為第一個徒手登上酋長巖的攀巖者的心路歷程。該片在寫徒手攀巖的同時,還穿插了攀巖愛好者的支持和鼓勵、Alex 和女友的生活點滴。整片在平鋪直敘的緩慢節奏裡,一點點鋪墊出驚濤拍岸的感覺,讓人叫絕!
  • 徒手攀巖的亞歷克斯,爬上「攀巖宇宙中心」後,是一種什麼體驗
    向來不理解極限運動的我,今天才看了去年的高評分紀錄片《徒手攀巖》,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長紀錄片獎。看完之後,由衷的敬佩,亞歷克斯身上那種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的精神,讓我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紀錄片中講述了無保護攀登者亞歷克斯·霍諾德,攀登全球最大的花崗巖巨型巖石酋長巖的前期準備過程,以及成功攀登的整個過程。位於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酋長巖被稱為「宇宙的中心」,對於攀巖愛好者來說,酋長巖是一生追求的目標。在亞歷克斯之前,沒有人能在無保護的情況下完成攀巖,亞歷克斯是第一人。
  • 攀巖十問:攀巖人的英語素養(系列三)
    比如當要給某人加油鼓氣的時候,有人就還會喊:Gangba Gangba~攀巖很多的專業詞彙源自英文,暫時無合適的中文對應,英語表達更準確;外國攀巖水平高,拍攝的專業視頻多,在觀看的時候耳濡目染;攀巖是小眾運動
  • 室外攀巖的基本技巧 熱身抱石動作規範
    偶爾參加一些刺激性的極限運動,可以開拓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比如蹦極、漂流、攀巖等等,掌握室外攀巖的基本技巧,才可以勇攀高峰,才可以更安全的達到自己的目標。室外攀巖技巧:一、熱身在開始攀巖之前,熱身這個動作是非常重要的,省略這個步驟很容易受傷。例如,你在家裡的走廊裝訓練器,每次經過走廊,你都有拉幾下單槓的習慣,你可能已經因此而使肌肉或肌腱拉傷,因為你沒有做熱身。
  • 死亡率高達50%的徒手攀巖運動,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而實際上,徒手攀巖可謂極限運動界的「槓把子」。與普通攀巖不同,徒手攀巖是在沒有任何外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僅僅靠著雙手去實現登頂的目標。所以這項運動對攀巖者的心理素質和攀巖技巧有著極高的要求,畢竟每一次攀登都是在拿生命做賭注,任何微小的失誤,都能讓你頃刻間粉身碎骨……這也是該運動死亡率逼近50%的原因。
  • 《徒手攀巖》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有一種執迷叫做,不登頂就死
    ——波德萊爾徒手攀巖:攀巖時,不使用繩索和機械塞等保護設備,只一雙攀巖鞋和幾袋粉。這意味著,在攀登的過程中不能有絲毫閃失,一隻鳥,一塊碎石,一陣風,都有可能讓攀爬者腳底一滑,從幾百米高處墜落身亡。他的結局只有兩種,或完美登頂或墜崖身亡。一遇攀巖誤終生霍諾德10歲時,第一次接觸到室內攀巖,就淪陷了,將其視為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