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有一種執迷叫做,不登頂就死

2020-12-08 序章PROLOGUE

趁我們頭腦發熱,我們要不顧一切。——波德萊爾

徒手攀巖:攀巖時,不使用繩索和機械塞等保護設備,只一雙攀巖鞋和幾袋粉。

這意味著,在攀登的過程中不能有絲毫閃失,一隻鳥,一塊碎石,一陣風,都有可能讓攀爬者腳底一滑,從幾百米高處墜落身亡。

男主角亞歷克斯·霍諾德立志挑戰酋長巖(陡峭兇險,其中「黎明之強」是最難爬的路線)。

他的結局只有兩種,或完美登頂或墜崖身亡。

一遇攀巖誤終生

霍諾德10歲時,第一次接觸到室內攀巖,就淪陷了,將其視為一生的追求。

他的杏仁體毫無動靜,他天生不太會有懼怕的情緒,這是攀巖的完美基因,天選之人。

他19歲時退了學,開著一輛房車,去往世界各地挑戰陡峭的巖壁。

他離群索居,游離在社會的邊緣,仿佛攀巖界所流行的那些事,都和自己無關。他只想追尋屬於他的徒手世界。

他想要的快樂很「簡單」,是在生和死之間游離的刺激,是身心瀕臨絕境後完美克服的極致。

有人不理解這些玩極限運動的人,認為那是作死,不珍惜生命,對家人不負責。

但是只有陷入其中的人才知道,「熱愛」這兩個字是代表的就是「無可奈何」。就如同那些沉迷於愛情的人,無能為力。

就像我們離開空氣就會死,他生來就是為了這項運動,他除了攀登,就是死。

完全充分的準備

男主角從2009年起,就對徒手攀登心心念念,前前後後嘗試了1000多次,徒手攀登酋長巖則是他的 「終極目標」。

雖然說,他的杏仁體對恐懼不太敏感,但是他也是一個理性的人,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追尋這個目標,所要承擔的後果。

霍諾德對這座山巖保持著最大敬畏,他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準備,藉助繩索攀爬過近60次酋長巖。

他反覆嘗試不同的路線,攻克最艱難的巖面,腳在哪裡轉彎,手放在哪塊凹點,甚至連每一種錯誤如何挽回的方法,他都爛熟於胸。

他追求完美,就得保證萬無一失。失去生命的風險,才能降到最低,只有這樣,他才能說,他是去挑戰攀巖,而不是去送死。

當我們因為頭腦發熱想要去敢一件事,第一步就是要冷靜下來。

做最周密的計劃,想好所有的可能,承擔最壞的結果,這才是真正的熱愛,不是鬧著玩。

感情只是拖累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這樣一個無牽無掛的人,竟然有了女朋友。

有一次,這個女朋友犯了一個小錯誤,害的男主角腳受了傷,他便開始思考親密關係對自己極限挑戰所造成的影響。

他說:「你總說讓我小心,我已經盡力了。我可以不再做(徒手攀巖)這些事,但這會讓我對你生出憎恨,因為我此生最熱愛的事情被碾碎了。」

當他們準備已久的第一次攀巖計劃也在中途放棄。女友也傷心的離開了。

男主角生活在一個缺少愛的原生家庭裡,父親寡言,母親也從來不開口說「愛」,很少認同他,這導致男主角也不懂得如何去愛,如何去表達愛。

還好,他遇見這個開朗的女朋友,在後來的日子裡鼓勵他,陪伴他,照顧他。

這個女孩認同他所熱愛的生活,願意盡力去理解他,並選擇親身體驗這項運動,和他感同深受。

2017年6月,男主角,完成了這項萬眾舉目的挑戰,歷時3小時56分鐘。

霍諾德站在酋長巖上,壯麗景色盡收眼底,他收穫了他的喜悅和滿足。他的痴迷得到了釋放。

感情沒有拖累他,沒有成為他的阻礙,感情讓他更珍惜生命,讓他對自己的行為有更清晰的判斷,他擁有了力量和信心。

為那熱愛的事業,拼盡全力

霍諾德成功登頂令人震感,而令人唏噓的是,他在影片中提到的那些,因為這項運動死去的人,那些一起搭檔的頂尖選手,他的夥伴,他的摯友……

他沒說出口的是,有朝一日他和他們會有一樣的結局。可是他無所畏懼。

「我們終將逝去,在世之時盡力綻放,離世之時也無怨言。

如果還有一個人值得去愛,那就去找他吧,別讓他等太久。

如果我們還有一件事想要去做,那就行動吧,別讓自己等太久。

趁我們頭腦發熱,我們要不顧一切。

相關焦點

  • 《徒手攀巖》勇奪奧斯卡 影壇颳起極限運動風
    《徒手攀巖》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最佳紀錄長片獎,而另一部關於滑板的影片《滑板少年》同樣也入圍了這個參賽單元,雖然最終抱憾出局,但滑板這一街頭極限運動獲得奧斯卡的關注,這還是史上第一次。《徒手攀巖》和《滑板少年》的導演都是華人。
  • 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引進《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
    這個全世界都在關注「死了沒」的人,是一名徒手攀巖者,也是美國攀巖圈的傳奇人物。他花了4個小時爬上攀巖者的終極夢想——高達3200英尺(975米)的酋長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記錄了這一過程。  9月6日,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在國內上映,截至記者發稿,該片票房已突破3500萬。
  • 《徒手攀巖》:要以最大熱情追求自己喜歡的事
    徒手攀巖起源於18世紀的歐洲,1970年被列為一項獨立的運動項目,是一種戶外的極限運動形式,指的是不藉助任何輔助工具進行攀巖,位列世界十大危險運動之列,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徒手攀巖不僅需要極高的攀巖技巧,同時對攀巖者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心理挑戰。
  • 《徒手攀巖》熱愛生命的方式就是向死而生
    徒手攀巖的英文是「Free Solo」,它既是攀登運動中最危險的一類,也是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獲獎作品的名字。Free象徵自由,而Solo則是獨自的意思。徒手,意味著沒有任何攀爬工具,沒有任何保護,只有攀登者,巖壁,和呼嘯的山風。這是一項孤獨的運動,因為愛你的人在支持的你同時也會想要阻止你。
  • 死亡率高達50%的徒手攀巖運動,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酋長巖地勢險要,直上直下,巖壁光滑,所以攀登難度極高,在此之前尚未有人徒手攀登成功。水平一般的徒手攀巖者一般不會自信到選酋長巖來挑戰,不過有位狂熱的職業徒手攀巖者,已經「覬覦」酋長巖九年了……這名攀巖者名叫亞歷克斯·霍諾德——也是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的主角。 亞歷克斯從小就愛上了徒手攀巖,10歲起就開始在室內攀巖館練習攀巖。
  • 徵服奧斯卡的《徒手攀巖》,死亡率50%的free solo運動
    體育大生意第1734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文|黃詩旋體育大生意記者在《徒手攀巖》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之前,如果打開任意一個搜索軟體輸入影片主角艾利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的名字,聯想詞條一定會附帶有些瘮人的三個字「死了沒」。
  • 《徒手攀巖》:「狂喜的真實」與英雄體敘事
    由此,「狂喜的真實」遂成為紀錄領域裡一個迷人的專業語彙,這是極限運動和紀錄片富有成果的一次碰撞。近日公映的紀錄電影《徒手攀巖》扣人心弦地呈現了阿歷克斯·霍諾德一次破世界紀錄的徒手攀巖過程,摘獲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這是一部強烈刺激觀眾腎上腺素,讓他們感到「狂喜的真實」的紀錄電影。
  • 《徒手攀巖》玩「瘋子的遊戲」要冷靜準備
    201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已經在國內上映,這也是首部在國內上映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目前票房2200萬元,豆瓣評分9.0。在觀影時,手心出汗腎上腺素飆升的觀眾會始終沉浸於主人公無保護措施徒手攀爬「酋長巖」近900米垂直巖壁的驚險中,因為任何一個失誤都會讓他付出生命的代價。
  • 推薦一部紀錄片,特別適合心情浮躁的時候觀看:片名《徒手攀巖》
    每一次當我靜不下心或者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只要回看這部紀錄片,看到 Alex 對徒手攀巖的那份追求與執著,總能讓我的鬥志重新被燃起。這部榮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Free Solo),一共 100 分鐘,只有在最後不到 20 分鐘的時間裡呈現的是 Alex 徒手攀爬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酋長峰的過程,其餘的則是展現給我們生活中以及攀巖訓練中的 Alex或許有人會覺得前面部分略有點單調平凡,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反而覺得很有必要,因為鏡頭裡生活化的
  • 徒手攀巖:3000英尺上的"無保護"恐懼
    前言: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華裔攝影師、紀錄片導演金國威和妻子伊莉莎白聯手導演的《徒手攀巖》榮獲最佳紀錄長片獎。這部影片記錄了美國攀巖高手亞歷克斯-霍諾德在2017年6月3日徒手攀登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酋長巨石的全過程,亞歷克斯全程用時3小時56分鐘,成功攻克了高達3000英尺(約916米)的酋長巨石,成為歷史第一個完成這項壯舉的攀登者。他的這次徒手登頂,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運動成就之一。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主角亞歷克斯:「我跟其他人一樣,也...
    按:今年奧斯卡的諸多獎項遭遇吐槽不斷,無論是「工整套路」,還是「政治正確」,但獲獎紀錄片《徒手攀巖》(Free Solo)在影評人和觀眾中間獲得了比較一致的好評。《徒手攀巖》記錄了主人公亞歷克斯·漢諾爾德的無保護獨攀之旅——沒有繩索、安全帶及其它防護設備,他只憑四肢,一口氣爬上高3000英尺(900餘米)的「攀巖宇宙中心」、位於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酋長巖之巔。
  • 《徒手攀巖》:一個有關夢想的故事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部去年奧斯卡的最佳紀錄長片,叫做《徒手攀巖》。徒手攀巖徒手攀巖就是不藉助任何繩索,安全帶和保護設施,只憑四肢去攀巖。影片中Alex這個人從事徒手攀巖這項職業(這個是個職業,因為影片說了,他靠徒手攀巖賺的錢和知名牙醫賺的錢差不多)其實他的親人是不太贊同的,甚至他的攀巖朋友也不贊同,因為正常的攀巖都是藉助繩索等保護設施的,雖然也很危險,但是鬧出人命的概率並不高,但是徒手攀巖幾乎每次攀巖只要犯一點小錯,腳沒踩穩,手沒抓牢,你都會喪命,特別是他還要挑戰酋長巖(酋長巖是一整塊花崗巖,巖壁光滑,大多數凹凸處的深度和高度不足一釐米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主創解析"人類壯舉"
    8月30日,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徒手攀巖》首映,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影片主人公、傳奇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亮相。影片將於9月6日上映,8月31日,《徒手攀巖》將開啟全國30城IMAX點映活動。  酋長巖如何難以徵服?
  • 徒手攀巖,是最沒求生欲的極限運動嗎?
    Free solo,意思是「徒手攀巖」,它既是攀登運動中最危險的一類,也是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獲獎作品的名字。徒手攀巖(free solo)則和前兩者完全不同。它又可以譯作「無保護獨攀」。亞歷克斯·霍諾德在挑戰與其他攀巖者相同的路線時,沒有同伴幫助,沒有保護措施,不使用任何繩索,不利用任何人工設置的保護點作為人工手點。紀錄片裡對徒手攀巖有一個比喻,它就像是一場只有金牌的奧運會比賽,拿不到金牌的話,就迎來死亡。它是最純粹最極限的攀巖運動,任何細微的錯誤,都會導致最嚴重的後果。
  • 徒手攀巖的亞歷克斯,爬上「攀巖宇宙中心」後,是一種什麼體驗
    向來不理解極限運動的我,今天才看了去年的高評分紀錄片《徒手攀巖》,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長紀錄片獎。看完之後,由衷的敬佩,亞歷克斯身上那種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的精神,讓我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善泳者溺於水,每個徒手攀巖的人都死於攀巖,卻沒能阻止一個又一個後來者:這就是極限運動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亞歷克斯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謂徒手攀巖就是指不藉助任何保護工具進行攀登,這是一項不能容忍任何瑕疵的極限運動,每個小錯誤都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可以說,對徒手攀巖者來說,只有完美登頂和死亡兩種結局。
  • 《徒手攀巖》一部跪著看完的記錄片
    只是因為他從事的運動—無保護攀巖。裝備只有攀巖鞋和防滑鎂粉,下邊有條河都不算無保護,攀巖的過程也沒有任何退路,因為後退的難度更大,一旦碰到筋疲力盡上不去,唯一的選擇就是放手, 然後就是自由落體。但是徒手攀巖你需要專注好幾個小時,哪怕一秒鐘的走神 ,你就會失足掉落,然後有足夠的時間和這個世界說再見。
  • 《徒手攀巖》:人生的意義在於承擔人生無意義的勇氣
    《徒手攀巖》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恕我直言,在這之前也許有很多人跟我一樣第一次聽說「徒手攀巖」(free solo)這項戶外冒險運動吧。其實我本人對於攀巖並沒有多少了解和熱情,更何況是沒有繩索等任何保護措施的徒手攀巖。
  • 《徒手攀巖》憑啥能得奧斯卡,僅僅因為生死一線?
    電影《徒手攀巖》於2018年8月在美國上映,2019年6月在中國上映,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該片講述了徒手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於2017年在無保護、無輔助的情況下單人徒手爬上了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酋長巖。
  • 想要做成一件事情,看看《徒手攀巖》能帶來什麼
    9月8日,看完剛上映的紀錄片《徒手攀巖》。我居然一個人在電影院的休息區呆坐了一個小時。為什麼?先不告訴你。讓我講講電影吧。本片是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記錄一個徒手攀巖愛好者的故事。徒手攀巖,就是在沒有任何輔助和保護下徒手攀爬懸崖絕壁,是第一危險的極限運動,死亡率50%。想想都害怕,像我這種慫人,這輩子都不會去嘗試。主角叫Alex Honnold。
  • 《徒手攀巖》離死神最近的距離:榮獲奧斯卡的它告訴我們什麼?
    ––––亞歷克斯·霍諾德這個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徒手攀巖》,沒有彩排。因為死神,就和他,一線之隔……亞歷克斯是一名攀巖愛好者,徒手攀巖酋長巖,是他準備了八年要完成的夢想。徒手攀巖這個想法,對於任何一個聽到它的人來說,無疑是震驚的,是瘋狂的,甚至是作死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