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請回復」,家長群逐漸變了味,家長們抱怨不斷,老師也難堪

2020-12-23 DJ媽媽

"收到請回復",家長群逐漸變了味,家長們抱怨不斷,老師也難堪

如今網際網路和通訊工具越來越發達,大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就拿學校來說,從前重要的通知需要老師下達給學生,學生再回家告訴家長。但是有的時候,學生由於忙著學習或者因為課外的活動忘記了這些事,就會導致學生家長沒有及時收到消息。但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微信的普及,幾乎每個家長手裡都有一個微信,因此很多老師都會把幾張集中拉到一個群裡,方便和家長們交流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一些重要的通知也會發在群裡。

"收到請回復",家長群逐漸變了味,家長們抱怨不斷,老師也難堪

老師建群的初衷很好,既節省了他們的工作量,又讓家長們能夠第一時間的收到信息。一般情況下,老師在發出消息以後都希望家長能夠回一個"收到請回復",好防止有的家長因為忽略群信息而沒收到通知。不過,很多家長都反應,本來好好的一個通知群,存在時間長了逐漸變了味,導致家長們抱怨。

有個家長表示,有一回老師只是發了個很簡單的通知,家長們本來只要回復"收到"就可以了。可有的家長卻因為這條消息打開了話匣子,紛紛開始聊天。有些家長是做生意的,還會趁機在群裡發小廣告,有的家長喜歡研究優惠券,總是讓其他家長幫忙點擊連結。還有的家長經常趁著老師發通知的時候,藉機打聽自己家孩子在班上的情況,甚至刻意討好老師的都有。

這位家長無奈地表示,有時候一個下午沒看消息,都會看到家長群裡有幾百條沒用的信息,想要翻翻老師看了什麼,都得滑動好一會。對於這樣的情況,老師也表示很無奈,很多時候他們都已經三令五申家長不要在群裡發沒用的信息,可家長們依然勸不住,沒幾天就忘記了!有的家長甚至還會因為某件事在群裡槓起來,老師也很難堪。

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家長群

如果你是一個孩子的家長,在被拉到家長群以後,一定也會有過這樣的顧慮,在發消息進家長群前再三斟酌,生怕自己發的信息讓別人過度解讀。這裡就來說說,身為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班上的家長群。

一、收到通知及時回復

作為家長,平時還是應該多留意孩子的班級群,以免錯過老師發送的重要通知。在收到這些通知以後,也記得第一時間回復"收到",這樣也是告訴老師,這件事你放在心上了。但是除了這兩個字,切勿再發送其他不重要的言論,畢竟每個家長都回復一句收到,群裡就有幾十條信息了,再發送其他內容,很容易導致刷屏。

二、不要在群裡問孩子的學習情況

相信每位家長都有一個習慣,隔一段時間就向老師打聽自家孩子的學習情況。但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直接在群裡詢問,這樣會導致老師在回答的時候有所顧慮,也影響其他家長。建議私下與老師聯繫,效果會更好。

三、平時多看聊天記錄,不要總是重複提問

有很多時候,老師的一個通知會引發家長的疑問,於是大家就會在群裡交流起來。如果家長比較晚收到信息,應該逐條地把聊天記錄看下來,這樣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會得到解答。如果一直重複提同樣的問題,老師會感到很煩躁。畢竟教師工作量本來就很大了,一樣的問題回答很多遍,很佔用時間。

從某種程度上說,家長的表現也關乎孩子在老師心中的印象。如果你想要成為老師眼中的高素質父母,建議大家在家長群裡表現文明,不要聊太多無關孩子學習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收到請回復」,家長群逐漸變了味,父母抱怨不斷,老師也難堪
    孩子上幼兒園之時,家長們的微信群裡就會多一個分類,那就是孩子所在班級的家長群。畢竟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生活也在與時俱進,和以前相比,如今老師發通知真的是非常方便,只要把重要信息發布在家長群裡,所有的家長都能夠第一時間接收。
  • 「收到」和「老師辛苦了」家長群裡最虛假無感情的兩句話,怪誰?
    老師:「收到請回復。」家長:「收到。」通訊軟體這麼多,使用最多接受最普遍的還是微信群了。哪怕學校強制用了釘釘,微信群也不能被取消,但還是要說微信不適合工作交流和家校溝通。老師發一則重要消息或者日常通知,在微信裡不確定家長是否接收到,就會讓家長要麼回復「收到」,要麼就以接龍的形式回復。於是就出現了對話框滿屏的「收到」,直接掩蓋了老師重要的消息和通知。過一會兒不看消息就是鮮紅色的99+未讀,消息提示音不斷。屏蔽了吧,又生怕錯過什麼關鍵信息。選擇回復吧,同事領導看見還以為上班偷閒聊天呢。
  • 汪涵拒加家長群,男子怒退家長群,家校聯繫工具咋就變了味?
    汪涵拒加家長群,男子怒退家長群,家校聯繫工具咋就變了味? 一般來說,孩子有這麼多的課程,為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是需要加入不少家長群的。但迄今為止,汪涵愣是一個都沒加,堅持拒加各種家長群。 而原因,就在於如今的家長群,並不單純是個方便老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的地方了。各種比較無形中就增加了家長們的壓力。
  • 一家長退家長群上熱搜!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熱點
    群組內甚至會出現「爭寵」、炫富、爭吵、辱罵等行為……      由此,家長群也開始慢慢變了味。      不光家長抱怨,老師同樣對家長群有諸多不滿。      有老師甚至感慨:自從進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長會!
  • 爸爸在家長會上號啕大哭,原來是沒有在家長群裡回復
    幾天前,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突然情緒崩潰大哭,原來是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信息,被老師提醒後,突然就失控了,邊哭邊說自己加班、開會又盯著孩子,怎麼看得過來。壓倒成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能就是家長群老師的一句提醒。01 家長群就像一個江湖,且混且珍惜第一次接觸家長群,是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
  • 家長壓力巨大,老師無可奈何 家長群背後的焦慮與掙扎
    很多家長在感嘆「壓垮一個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同時,繼續大倒「苦水」;而老師們也頻頻「發聲」,有人說自己到了深夜11點還在微信群裡回復家長的諮詢信息,還有人稱自己從未在家長群中給學生布置作業……隨著「家長退群」事件持續發酵,江西、遼寧等省紛紛出臺文件,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
  • 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盤點家長群迷惑行為!
    最近,「家長群」再次成為熱詞。在微博上,話題#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迅速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7.6億,討論量8.8萬。不少家長紛紛在在話題下留言,宣洩自己對家長群的不滿。「自從孩子上學開始,我就加了N多個家長群。」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所以家長群真算壓力群嘛?
    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今年國慶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長會突然情緒崩潰因為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消息,在被老師點名提醒後,突然失控。家長們為了替孩子在老師面前博得好印象,開啟稱讚、感恩模式。群組內甚至會出現「爭寵」、炫富、爭吵、辱罵等行為……由此,家長群也開始慢慢變了味。
  • 家長群裡質疑老師收禮排座位 被班主任踢出家長群
    學生家長群,就是這類圈子微信群中的一個。不過,有人發現,家長群裡的故事,可不簡單;很多時候老師隨便發條信息,群裡的家長們都會一窩蜂地"點讚"稱頌。而最近,又有家長反映說:因為自己在家長群裡質疑老師收禮,不公正地將身材矮小的兒子常年安排在教室最後一排,結果,班主任把自己踢出了家長群。微信時代,人人有群。
  • 教育部這項通知真是大快人心,家長們拍手稱讚,家長群可以解散了
    家長們翻身解放嚴禁家長批改作業,這對於廣大的學生家長而言無異於是最為振奮人心的消息。當今一代的學生家長可以說是最為辛苦的一屆家長,白天除了要辛苦工作之外,晚上回到家後還要拖著疲憊的身軀輔導孩子作業。有少數的教師曾在家長群裡面公開表明,老師會對那些由家長完成檢查作業的學生「特殊照顧」。如果每周之內有一兩天的時間是由家長批改作業,我相信這對於大多數的學生家長來說是可以接受的,這樣一來家長們也能對孩子學習情況有所了解。
  • 家長群真的「變味」了?看看蘭州家長群的那些事兒……
    >家長群是不是也該減負了關注家長的煩惱怕錯過信息,怕回復不及時" 學校及輔導班的群加起來我們進了 6 個家長群,每天都會收到老師發來的大量信息,這還不包括校訊通發來的簡訊作業,並且要及時回復。"還有老師表示,群裡有很多家長常常發 " 老師您辛苦啦 "" 老師早上好 " 等客套話,看似是在體恤教師,其實是在討好老師。這些 " 暖心話 " 讓老師們回復也不是,不回復也不是,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精神負擔,其他家長對這些空洞無物的發言也很反感。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男子怒懟老師!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
    因為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消息,在被老師點名提醒後,突然失控。他邊哭邊解釋,自己加班、開會又要盯著孩子,怎麼看得過來…… 對於這位爸爸的情緒失控 有網友表示:深有體會 ▼
  • 「我啥都沒發,你們收到啥了」家長群裡戲精太多,老師表示很無語
    今年開學,她家孩子的老師為了方便和家長溝通,就組建了一個家長群。家長群建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有一些家長在家長群裡「戲太多」,對老師表現出無理由支持和恭維的態度,老師也是很苦惱,但奈何屢禁不止。上個星期,朋友加入的家長群,一位微信頭像跟老師很像的家長,在家長群裡說了一句話,緊接著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發生了,一連5位家長在家長群裡回復「收到」,朋友正感覺莫名其妙呢。
  • 有些家長群的現象,幼兒園老師表示也很無奈,家長這些行為很不妥
    一個家長群,若班級裡有35個學生,那麼家長群的成員一定會超過40以上,再加上老師,有些同學的家長不止一個,幾乎全家都要進群,弄的群裡每天熱熱鬧鬧的,搞得像是一些領券促銷群一樣。 孩子上學,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是正常的也是很重要的,老師和家長之間保持密切的溝通也很好,這樣對孩子的學習以及很多方面可能都會有很大的改善。
  • 家長群裡有四種家長討人嫌,老師不願多交流,但願沒有你
    曾經的家長會已經逐漸成為歷史,但並不是老師與父母之間溝通變少,而是因為網際網路通訊的快速發展,讓父母與老師之間的距離無限縮小,可以讓雙方隨時掌握孩子的狀態和情況。班級群、家長群就是其中的產物之一,我們的「混世魔王」「小怪物」們幾乎都是眼含淚水、苦著臉把群聊二維碼交給了父母!
  • 老師莞爾一笑:家長群裡剎不住車的名場面!
    就是「家長群」 最近,一名老師曬出了家長群的截圖,讓家長報出孩子姓名、座位號,結果底下一群家長跟風回復「好的,謝謝老師」,沒有一個人認真看通知。 不過,請這名家長還是老老實實複製吧,其他家長都一臉懵逼了。
  • 家長們,請好好愛孩子,也給老師愛孩子的理由和勇氣吧
    1.家長朋友們,如果時間允許,請及時回復老師的消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困惑,發消息在家長群裡,家長直接屏蔽,有的時候事情緊急,老師隔段時間發個消息,家長依然是熟視無睹。老師沒辦法,只好私發信息,家長依然沒看見。這種感覺真的讓人覺得十分無語。這件事我前幾天白經歷過。這學期我新接手了一個班級,擔任五年級語文老師兼班主任。
  • 家長群怎麼變成了「壓力群」?
    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新聞周刊》本周視點關注,家長群,別成了壓力群。
  • 家長群怎麼就成了「壓力群」?
    有人說,家長群已經成了「作業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後,不能休息,還要忙群裡老師布置的數不勝數的任務;有人說,家長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師的「誇誇群」,本想做個小透明,但生怕因為少說幾句,讓老師覺得自己不上心,從而忽視自家孩子。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
  • 小學生上課睡覺,老師把照片發到家長群,家長怒斥:你不配做老師
    然而這種學生上課睡覺的行為,對老師們來說卻是一件十分頭疼的事,學生睡覺的行為不僅會擾亂課堂紀律,而且還會打亂老師的上課節奏。為了制止這種行為,很多老師都會用手機把學生睡覺的圖片拍下來發給學生家長,讓家長自己來管教這些上課睡覺的孩子。然而老師的這種做法引起了某些家長不滿,甚至還引發了網絡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