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馬雲參加了三次高考,才考入杭州師範大學,雖然英語成績優異,但是數學成績偏科太嚴重,三次高考數學成績分別是1分,19分,89分,很多家長以馬雲的成績為例子,勸誡孩子們雖然目前成績不理想,但只要後期努力,一樣可以逆襲成首富。
但殊不知80年代的大學生含金量有多高,那個時候的大學錄取率非常低,能考入大學的都是難得的人才。
愛因斯坦同樣也成為很多家長「鼓勵」孩子的榜樣,不知道有多少謠言稱愛因斯坦小時候數學成績很爛,也有考1分的時候,但殊不知當時瑞士高中的分數規則,當時考試評分的標準,1分為最低分,6分為最高分。
今年10月3日諾貝爾獎公布了愛因斯坦的成績單,愛因斯坦在代數、幾何、投影幾何、物理、歷史這5科全部得6分,而他最差的是法語語言文學,也考取了3分,按此評分標準來看,愛因斯坦也是妥妥的學霸,「小時候學習不好」的謠言不攻自破!
其實,家長們「臆造」愛因斯坦在基礎階段學習不好的謊言,無非是為了鼓勵孩子好好學習,要有夢想,不要僅注重目前的成績,應該把眼光放長遠,初心是好的,但是學渣想逆襲成為學霸,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和汗水,想以後通過努力成為學霸,考取理想學府,真的是太難了,所以「學霸逆襲」這碗毒雞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的。
學霸是如何產生的?
縱觀所有清北學生和各省高考狀元,沒有一個人僅僅只努力了高三這一年,就考取了理想的分數,他們會腳踏實地,把每一天都會做好合理的時間規劃,從不放棄任何一個懵懂的知識點,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最終才能在高考裡面大放異彩,所以普通學生妄想通過一年時間逆襲學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似乎人們都喜歡聽「逆襲」的故事,這是因為在人類社會中,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對於那些通過「逆襲」達到更好生活和成績的人,我們都只能用仰望的視角去看待他們。
但是這些逆襲者在成功之前的生活、經歷、狀態和我們普通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更能讓我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感,更容易產生共鳴,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努力目標。
對學生而言,「學霸逆襲」的故事更能讓普通學生增加學習的鬥志,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時候,但往往事與願違,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因為這許多「學霸逆襲」的故事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易行。
我們試想一下,高一高二成績都比較差,但高三通過一年的努力逆襲重點大學,你覺得可能性大嗎?也許真的是有天才,但是這種天才也許只有萬分之一或更低的的概率,如果我們不是天才,那只能靠日積月累的努力和良好的學習方法。
能成為學霸的人,絕對不會紙上談兵,更不會好高騖遠,他們確定學習方向和人生目標之後會立馬付諸於行動,根據自己的夢想制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腳踏實地努力每一天。
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如果把這12年的寒窗苦讀當做「12圈的跑步比賽」,千萬不要想著前期積蓄力量,最後一圈再做衝刺,別的孩子都在奮力向前跑的時候,你卻悠哉悠閒的慢跑,到達終點的時候就不是落下幾十米的差距了,那就是整整幾圈的距離。
要想成為學霸,就必須從一開始鬥志昂揚,調整好節奏,再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最終才能厚積薄發。
有態度,重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成績
所有成績優異的孩子們都有預習和複習的習慣,我們平時說的預習和複習並不僅僅只是課前看一看,課後翻一翻那麼簡單,預習複習也要有方式方法。
1、預習方法:
課前先將課本粗讀一遍,了解基本知識點,然後再對模稜兩可的知識點細讀,可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初步標註出重點、難點、疑難問題。
因為精力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所有學科都認真預習一遍,顯然不太現實,那這個時候就要分出自己的薄弱學科,有側重點的提前預習,而對於自己特別擅長的學科和適當把預習時間和精力錯後。
從學科角度來說,你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時間安排,要從一種學科到多種學科進行過渡;從知識點來說說,要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就像從課前預習到單元預習再到整冊預習一樣。
課後複習:
課堂之後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之外,一定要及時複習,緊隨課堂教學,一般人們的遺忘規律都是「先快後慢」的,所以複習貴在及時。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
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速度很快,但是呈現先快後慢的特點。細心的學生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
很多學生在課後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某些知識點,從而省略複習環節,慢慢的就會致使所學的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受到破壞,時間一長所學的知識就會模糊、忘卻,和「黑瞎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的道理如出一轍,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複習。
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認真聽講,是整個學習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環,所以老師講解的時候必須要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提高課堂聽講的效率,才能有效地減輕課下的負擔。
通過提前預習,知道自己薄弱環節,此時一定要豎起耳朵認真聽講,同時做好筆記,但不要鑽知識點的牛角尖,不要因為一個知識點沒聽懂而盲目做筆記,剛寫完筆記,再抬頭看的時候,老師已經寫滿了整個黑板,結果只會使漏洞越來越大。
另外一定要理清授課老師的講課思路,了解老師的授課方式,才能有效的跟著老師的思路尋找知識的突破口,一個班裡四五十個學生,老師的講課方式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你可以不認可這個老師,但絕對不能因為個人喜好而降低此學科的學習熱情,因為考試要的是綜合成績。
只有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提高學習效率,突破自己成績的瓶頸,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