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話說詩聖杜甫是詩仙李白的「迷弟」嗎?

2020-12-16 多藝堂傳播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曾言:「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詩仙李白(701-762年),詩聖杜甫(712-770年),一看就是一對好磕的兄弟情,史稱「大李杜」。當然,他們倆的友誼,僅用一句兄弟情,是無法概括的。

曾有人戲稱杜甫是李白的『迷弟』,如《李白我想你了》(贈李白),《我和李白一起去找老範玩》(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我夢見了李白》(夢李白二首),《想起我和李白、高適在一起的日子》(遣懷)。杜甫曾寫不少詩贈予李白,但是李白寫給杜甫的,主要只有三首。

那麼,這真的只是一個「迷弟」追偶像的故事嗎?其實不然,我只好說,他們大概是錯過。

初相遇時,李白已經四十多歲了,而杜甫還處在他三十五歲前那段「年少輕狂」時期,他滿懷理想,一腔報國情懷,還未開始他波折的官場生活。而李白是個理想破滅只好飲酒狂放的中年人,他歷經了宮廷官場的無數挫折,在他想建功立業的時候,卻被抓去做一隻會作詩的「金絲雀」,翰林學士不過就是陪同皇帝遊樂作詩的閒職,外加佞臣諂媚陷害,李白最終連一隻金絲雀也做不了,他只好離開,借酒消愁,試圖「與爾同銷萬古愁」。

可是杜甫怎麼會明白呢?他崇拜李白,卻又不理解李白。在文學上,李白才高八鬥,名聲頗高,詩才令杜甫欽佩。但是他不明白,這樣有才的一個人,為什麼不去考取功名為國效力,而是千金散盡,整日飲酒,他更不知道,為什麼飲酒歡心,愁又愁在哪裡呢?

直到十年後,杜甫也失去了曾經青年時的狂傲和理想,他對朝廷逐漸失望,為自己的理想不得實現而痛苦,為無數百姓受苦而痛苦,他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字字泣血,句句誅心,他好像終於明白了,李白為何而愁,為何不以才報國。當年那個痛飲狂歌,飛揚跋扈的李白,其實內心多麼孤單,多麼絕望。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杜甫這時候在心靈上讀懂了李白,可惜已經晚了,他們錯過了十年,他們或許是文學上的知音,可是當杜甫懂李白時,他們卻再也沒有相遇過。

李白沒有為杜甫寫太多的詩,我們只能看到,他們確實是朋友,但不知道這樣的友情在李白心裡是什麼樣的。他會不會在初遇杜甫的時候,笑杜甫年少不知世事艱辛?會不會在聽說杜甫於官場受挫的時候,心裡哀嘆一句:「唉,還是這樣啊。」然後想到自己?可惜不久後,李白就永遠離開世間了。杜甫對他的再多理解,再多思念,也只能隨生命而去。他們只是選了看似不同的人生道路而已。

同樣被大唐背後的腐朽而摧殘,同樣經歷過年少輕狂到中年失意。李白選擇騙自己忘記,選擇飲酒高歌,可最後他仍舊跟著軍隊,不顧年邁體弱,想救國殺賊。杜甫選擇繼續堅守在崗位上,日日關心國事,字字句句為國擔憂,體恤百姓,譴責繁華背後的腐朽。

我們只知道,很久以前,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山巔,他們的人生那樣相似,他們曾相遇,曾思念,曾離去。死亡才是友情結束的終點。

相關焦點

  • 李白為什麼是詩仙,杜甫為什麼是詩聖?誰名氣更大?
    詩仙、詩聖也不是說比誰名氣大什麼的,而是個人氣質、藝術風格和與社會價值的綜合評定。個人氣質,李白從出生到死亡都是撲朔迷離的,給人一種仙的神秘。至今關於他的出生都還處在爭論當中,有的說是西域碎葉城(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有的說是四川綿陽江油人,還有其他說法等等,沒有統一意見。
  •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的相識相惜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是咱們唐朝巨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的巨作《飲中八仙歌》小編覺得從中可以看出杜甫雖然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是心中頗有豪氣。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稱著為「謫仙人」。這是我們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然後我們繼續稱之為詩仙。
  • 李白和杜甫各寫一首怒懟詩,李白霸氣十足,杜甫卻讓人無言以對
    李白和杜甫是我國唐詩的王者,一位被譽為「詩仙」,一位被譽為「詩聖」,一直難分伯仲,所謂「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說得就是二人的地位。雖然二人經常被拿來比較,但卻影響兩人的感情,他們之間沒有文人的相輕,卻有著天才之間的相惜,因為他們知道「高處不勝寒」的孤寂,也有著容天下的胸襟。
  • 李杜的生前身後名,詩仙是生前的,詩聖卻在明朝
    天寶三載李白出宮之後,到洛陽組上了當時聲明不顯的鐵粉杜甫,開始了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的旅程。自此以後,李白大多數時候,都處於身騎白鹿,五嶽尋仙的旅途之中。而李白當年成名之時,也就是天寶元年,他已經是不惑之年,四十二歲了。
  • 詩聖是詩仙的小迷弟,想不到詩仙李白竟這樣對他?
    公元744年,四十四歲的李白和三十三歲的杜甫在洛陽相遇,二人一見如故,對酒當歌,攜手同遊。當時的李白已經早已名揚天下,而杜甫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萌新。作為晚輩的杜甫,對於李白,更有一種崇敬之情,在遇見李白之前,想必甚至將李白作為自己的偶像。杜甫對李白充滿仰慕之情,李白更是對杜甫充滿讚賞。
  • 《舊唐書》載,李白看不上杜甫詩作。真是這樣嗎?
    李白和杜甫,為中國歷史上兩個最偉大的詩人,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並稱「李杜」。正如唐朝文學家韓愈所講:「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可以說,就文學地位而言,兩人是不相上下的。意思是說,天寶末年的詩人,杜甫與李白齊名。然而,李白自負詩文奔放豪邁,譏笑杜甫的詩的拘於細節,氣勢格局不夠開闊。因而有「飯顆山」的嘲諷和譏誚。
  • 這兩首詩,一首力挺李杜文章,一首看不上李杜文章,針鋒相對!
    李杜二人,聲名顯赫,李杜文章,流傳萬世。今人,無人不知李白杜甫,無人不能吟上幾首李杜的詩作,後人評價中也多顯露出對著兩人的讚譽及敬仰。但孰不知,文人相輕,李白和杜甫這樣的大文豪,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詩風的中唐時期,往往不被重視,甚至還受到一些人的貶損。今天給大家分享兩首關於評價李杜文章的詩,一首是韓愈的《調張籍》,詩中作者力挺李杜文章,對李白杜甫極為崇敬;一首是宋朝詩人陳棣的《題李杜畫像》,詩中有些不屑,勸大家吟詩作詩莫要學李杜。
  • 李白與杜甫,詩仙與詩聖,誰更強?告訴你白居易、歐陽修、王安石...
    大唐時代:元白是杜甫的粉絲韓愈李杜並重唐文宗首推李白 李白比杜甫大11歲,在世時以詩成名比杜甫早,賀知章見之以為「謫仙人」,唐玄宗聞其名而親自召見,供奉翰林,「帝愛其才,數宴飲。」(《新唐書·李白傳》)杜甫更是屢以詩讚美,如「白也詩無敵」、「李侯有佳句」、「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等。
  • 李白在唐朝不是詩仙 真正的詩仙被皇帝所欣賞 是這位大詩人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李白是什麼時候被稱為詩仙的?前言如今在語文考試中,假如見到這首題:唐朝詩人被稱為詩仙的是哪一位?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填上李白。但是在唐朝的時候,大家會這樣回答嗎?詩聖杜甫在《飲中八仙歌》說李白是酒中仙,也沒有說過他是詩仙。: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就有意思了,那麼李白詩仙的名號從何時開始的呢?六、誰最早稱呼李白為詩仙呢?
  • 李白和杜甫誰的文學造詣更強?對比兩人筆下的白帝城就知道
    而要說起唐詩的集大成者,莫過於李白和杜甫二人。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天寶三年(744年),杜甫與李白在洛陽相遇,雖說二人互稱兄弟、也互訴衷腸,但因為李白比杜甫成名更早,所以這一次的見面會更像是一位國民偶像的粉絲見面會。二人相約梁宋之遊,一起尋仙訪道、談詩論文,好不自在,正因此李杜的友誼也一度被傳為佳話。
  • 詩仙是李白,詩聖是杜甫,那詩神和詩鬼是誰呢?
    從小背古詩,那個時候就知道了李白鬥酒詩百篇的故事,也知道了李白被譽為「詩仙」。
  • 古詩詞裡的李白,縱有千秋萬歲名,畢竟寂寞身後事
    《飲中八仙歌》,是杜甫描寫當時活躍在唐朝文學藝術界的八位「酒仙」的詩歌,其中有「四明狂客」賀知章、草書達人張旭,當然詩仙李白不可或缺。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是中國詩壇泰山北鬥級別的雙子星座,他倆一共有過3三次相會。
  • 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都是誰?
    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都是誰?中國文化中,詩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燦爛的篇章。
  • 【大中華尋寶記古代趣味知識科普】杜甫居然是李白的頭號迷弟?
    —————————————— 【杜甫李白】 提起唐朝著名的詩人,大多數同學腦中首先跳出的一定是李白與杜甫被世人譽為「詩仙」與「詩聖」的兩人,年齡其實只相差了11歲。相傳杜甫與李白只見過三次,但就是這幾面之緣,令杜甫全然成為了李白的頭號迷弟。 杜甫一生中,專門寫給李白的詩共有15首,有《冬日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等等,內容大概就是:「我春天想你,冬天想你,做夢也想你!李白哥哥,你看看我啊!」
  • 首部《李白》電視劇,陳建斌演詩仙,張譯演詩聖,網友催播了十年
    該劇歷時4年籌備,耗資數千萬,是中國第一部深入刻畫唐代大詩人李白生平的電視劇作品。該劇圍繞李白的詩歌創作、事業以及家庭情感三條主線展開,以民間關於李白的傳說貫穿其中,藝術的再現了這位詩仙傳奇的一生。堪稱一部藝術精湛、思想精深、文化內涵豐富、有震撼力、大氣磅礴的精品力作。
  • 只知道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我帶你了解詩鬼詩豪詩魔詩神詩狂
    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後人譽為「詩聖」。杜甫的詩大多反映歷史,所以他的詩又稱為詩史。
  • 詩仙是誰? 答:李白.詩聖是誰? 答:杜甫.詩鬼呢?答:李賀
  • 詩壇知己:李白與杜甫·追憶
    在李白的傳世詩歌中,公認寫給杜甫的有兩首,一首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寫於兩人第二次分別之際的《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另一首寫作時間稍晚,是李白送別杜甫回到沙丘之後寫的,抒發了自己無法排遣的「思君」之情,我們一起來欣賞。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 史料記載: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李白和杜甫之間不得不說的奇聞軼事
    有專家考證:杜甫是李白的鐵桿粉絲,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杜甫和李白之間的奇聞軼事吧。杜甫和李白,一位「詩聖」,一位「詩仙」。古語有云:"仙近於天,聖近於地",他們都是詩中的王者。很多人可能會有「王不見王」的想法,認為向他們這樣的「詩中王者」,肯定各自處在不同的時期。
  • 眾人皆知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但你卻不知道這些詩風雅號?
    詩仙:李白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的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