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扯犢子
錢鍾書在《圍城》裡說的好:
人生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逃出來,外面的人想衝進去。
這說明了,人吶,總是將更多的熱情置於未得之物上,就像那首歌唱的:
鄉村人羨慕城市的燈火闌珊,城裡人覬覦鄉村的自然風光
昨日我以豪車座駕為榮,今日殊知腳踏車才健康
建築裡的電梯還沒普及多久,柯布的建築漫步卻已經成為時尚
噢?你問啥是建築漫步?
說的玄學一些:就是通過強調空間的連續性,使得人在漫步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了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轉換。
說的粗俗一些...那就是整個坡道(樓梯也行),薩伏伊別墅裡的那種。
但是如果你簡單地以為這就是建築漫步的精髓,那我可告訴你
還真差不多
因此今天咱要講的,就是一棟有著好端端的電梯不走,非要燒錢逼著人走路的故事。
2.開始講故事
在德國法蘭克福大街的一側,有一塊隸屬於默克公司的土地,準備用來給企業修建一棟新辦公樓。
土地呈長條形,在這個到處都講究「公共性」的年代,建築首先要做的就是退讓大街,形成一個公共廣場。
然後讓我們根據面積升起體量。作為辦公樓,功能當然是以辦公為主,但是俗話說,不能又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因此配備一個食堂也是必要的。
考慮到上下班人流的密集性,辦公樓因此置於外側。而食堂則靠近內部。
然而,這樣的體量實在是較為狹長,直挺挺地橫在了場地中間。為了避免阻隔兩端的人流,兩大功能塊之間也下沉出一個小廣場,以大臺階聯繫兩側,公共性拉滿。
點擊播放 GIF 0.1M
外部關係打理完了,現在就來看內部的功能分區。首先辦公樓為6層,除了底層具備一些較為休閒的功能以外,其餘的都以辦公和生產空間為主。
而食堂則沒啥好說,除了吃還是吃,只不過在底層需要設置相應的如廚房之類的配套功能。
然後,在兩棟樓之間加入通道和輔助功能作為過渡。
插入交通核,這座建築也就做......好吧,我知道我騙不了你們!
作為掌握著各種高科技的大企業,默克公司卻懷念起了步行的快樂,因此誓要做出一棟促進人們步行和交流的辦公建築。
(說的好像員工下了班就不走路了一樣)
但是不管怎麼說,在一棟辦公樓內想要引入自然的步行系統,那麼第一個需要解決的便是層與層之間的豎向流線問題。
讓我們拿一二層來舉例子,想要自然的讓人從一個標高走到另外一個標高,除非你的樓板是曲面?
點擊播放 GIF 0.3M
(結構師默默擼起了袖子)
阿哈哈哈開玩笑開玩笑。讓我們把曲面變成平面,切成均勻的四份,並在四周加入坡道和樓梯。這樣好像也能滿足空間漫步的需求?
點擊播放 GIF 0.3M
但是四周的空間採光良好,作為較為交通空間似乎有點太浪費。或者我們把交通體放在內側?
但是這樣卻依然帶來無法避免的問題:1.作為同一層樓的兩塊樓板缺乏直接聯繫。2.與樓板垂直布置坡道和樓梯會帶來樓板與樓板之間空間的巨大浪費。
因此不如將同一層樓的空間直接在中間相連,而將溝通上下標高的交通體平行於樓板布置,這就形成了一個8字形流線,完美解決上述問題~
點擊播放 GIF 0.2M
如果再放一層呢?只需要將8字形流線旋轉90°即可,這樣一來,整體便形成了一個好似中國結的步行流線,巧妙地將不同標高串聯在一起。
點擊播放 GIF 0.1M
咦?好像得行!為了增加流動感,讓我們把直線轉成曲線~
點擊播放 GIF 0.2M
並在兩端伸出長條形平臺作為小型辦公室,保證通高空間的前提下儘量彌補空間的浪費。
點擊播放 GIF 0.1M
然後將得到的這一組模塊疊疊高,這樣一個花錢找罪受...呸,一個促進步行的交通體系便搭建完成~
但是,考慮到無障礙和疏散的要求,這交通核該有還是有。
再置入一層的報告廳和其他一些其他零碎的小辦公室,辦公大樓的內部空間我們便剖析完畢~
最後還剩下一棟食堂。本著依然將主要功能置於四周的原則,內部的空間的劃分與辦公樓異曲同工。
點擊播放 GIF 0.1M
只不過在這裡,建築師收起了建築漫步的玩具,老老實實得將交通體垂直貫穿在四周。一側為三角形樓梯,兩側為辦公人員交通核,對過為食梯。
點擊播放 GIF 0.1M
餐廳的櫃檯呼應了極具特色的流線設計。
內部功能上不做太多變化,除了一層的輔助用房,在三層靠近大臺階一側也挖去一個小角落,作為室外用餐區域和休息平臺。
點擊播放 GIF 0.1M
然後便是落上柱子,包上表皮。
點擊播放 GIF 0.2M
考慮到內部進深極大的空間,兩棟房子均設置了形狀各異的天窗,增加內部採光。
點擊播放 GIF 0.1M
表皮的四周又外掛了另外一層玻璃幕牆,兩層表皮之間的空間可以作為室內外氣溫的緩衝空間,使得建築具備一定的綠色和可持續。
點擊播放 GIF 0.2M
最後的最後,在靠近廣場的一側將外表皮略微上翹,歪嘴戰神的處理方式使得建築的形式嚴肅中又透露一點活潑~
點擊播放 GIF 0.2M
這就是HENN事務所在德國做的默克創新中心項目~
讓我們來看看生成全過程:
點擊播放 GIF 2.4M
以及帥到沒朋友的實景照片和圖紙:
黑格爾說,事物的發展就存在於否定之否定中。
這興許是對「圍城」的另外一種更加樂觀的解釋。
但是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懶惰與折騰這對反義詞,可永遠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動力阿~
圖片來源:
1.默克創新中心照片HG Esch,Hennef
默克創新中心圖紙HENN
來源:http://www.archdaily.cn/cn/895671/mo-ke-chuang-xin-zhong-xin-hennhai-yin-jian-zhu-she-ji?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2.其餘分析圖均作者自繪,轉載請著名出處。
3.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如有雷同,概不負責噢~
往期可能精彩的文章
建築精說遊戲 | 從《對馬島之魂》看日本鎌倉時期的佛教建築
一群功能一臺戲——深化方案,我頭疼
三個和尚沒水吃,除非碰上了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