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201萬「理財型」存款到期竟成私募基金,託管人國泰君安...

2020-12-15 界面新聞

實習記者|劉甜 記者|張曉雲

201萬的銀行「理財型」存款在到期後搖身一變,竟成了私募基金?這一出「狸貓換太子」的鬧劇背後究竟藏有什麼貓膩?

投資者宋某晶於2017年花費201萬購買了原農業銀行員工楊某蘭推薦的高收益「理財型」存款業務,到期後卻無法兌付,並被告知自己事實上購買的是基金理財產品,且因基金公司出現了風險,無法返還款項。更為離譜的是,私募基金合同上的籤字捺印均非宋某晶所為。

一怒之下,宋某晶將推薦人楊某蘭和該私募基金產品的託管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君安)告上法院。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這起糾紛的一審民事判決書,揭開了這場離奇糾紛的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中,國泰君安作為基金託管人未提供謹慎勤勉盡到託管人義務相關證據,被判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201萬「理財型存款為何變身私募基金?

2017年11月,宋某晶同村居民、原農業銀行臨沂羅莊支行的工作人員楊某蘭向其推銷了一款銀行「理財型」存款業務,並宣稱該業務存款期限為一年,不僅保本,而且利息收益很高,銀行的很多人都存這種業務,到期後存款本金和利息收益全部返還。

當月29日,宋某晶出於對該高收益模式的認可,由楊某蘭在銀行櫃機上辦理了100萬元的存款手續,並於次月兩次追加存款101萬元,共計201萬元。

2018年年底,該業務本應到期時,楊某蘭卻稱存款本金及利息收益無法全部返還,並表示當時為宋玉晶辦理的該存款業務實際是為其購買了基金理財產品,且基金公司出現了風險,無法返還款項。

「理財型」存款為何搖身一變成了私募基金?

宋某晶通過調取銀行流水回單發現,所存全部款項實際被楊某蘭轉付到了國泰君安在平安銀行開立的國泰君安運營外包戶名下,而並非楊某蘭當時宣稱的銀行存款。

事實上,宋某晶向國泰君安轉帳購買的是瑞奇固利增贏貳號私募投資基金(以下簡稱「瑞奇基金」),該基金產品成立於2017年10月10日,於2017年10月17日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基金管理人為北京瑞奇融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奇公司」),在瑞奇公司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與國泰君安作為私募基金託管人籤訂的《瑞奇固利增贏貳號私募投資基金合同》(以下簡稱「《瑞奇基金合同》」)中,約定了管理人和託管人的權利義務。

一怒之下,宋某晶將推薦人楊某蘭和該私募基金託管人——國泰君安一併告上法院。

宋某晶認為,楊某蘭違反誠實信用原則,以虛假宣傳的方式將自己的存款轉付到了國泰君安開立的帳戶名下,且國泰君安在收到款項後未盡到核實及返還的義務,兩者均存在重大過錯,共同侵害了自己的合法財產權,國泰君安應依法承擔返還財產及賠償損失的連帶責任,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返還本金201萬元及相應利息。

一份沒有當事人籤字畫押的合同

對於這份《瑞奇基金合同》上的籤名捺印,宋某晶稱均非自己所為,對自己沒有任何法律效力。

宋某晶到底籤沒籤這份合同?如果沒籤,又是誰的責任?

國泰君安辯稱,《瑞奇基金合同》已經成立且合法有效,公司根據合同履行託管人義務,不承擔兌付義務。在宋某晶訴瑞奇公司、國泰君安金融委託理財合同糾紛(案號為2019魯1311民初177號,以下簡稱「117號案件」)一案中,宋某晶提供的「基金投資者份額確認函」中清楚所載產品為「瑞奇固利增贏貳號私募投資基金」,足以證明宋某晶知悉其購買的是私募基金而非所謂的銀行理財型存款。即使瑞奇基金合同上的籤名並非宋某晶本人所籤署,其理應知曉自己購買的是私募基金產品,並認同基金合同的約束效力。

宋某晶表示,117號案件是自己發現存款損失後多次向楊某蘭索要存款憑證,在楊某蘭將相關基金合同等材料寄給自己後,發現被欺詐委託代理人起訴才形成的。宋某晶發現基金合同事實上並非本人籤字後,對該合同的籤名予以否認,並補充提供了山東永鼎司法鑑定中心出具的《司法鑑定意見書》,證明瑞奇基金合同中簽字和捺印均非本人所為。

而另一被告楊某蘭表示自己不知道有瑞奇基金合同,沒見過也沒籤過這個合同,後來是從原農行同事手裡取得的該合同。

經法院查明,瑞奇基金合同中宋某晶的籤名捺印均不是本人所為,並非出自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對其不產生法律效力。此外,宋某晶向國泰君安轉帳時確實不知曉瑞奇公司的存在,亦不清楚所購理財產品的基金性質。

對此,國泰君安認為,就算合同不成立,也是楊某蘭直接實施了侵權行為,應由其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國泰君安不存在任何侵權行為,亦不應承擔任何賠償責任。

基金託管人國泰君安該當何責?

由此看來,宋某晶確實沒有籤署上述基金合同,那麼這場糾紛是否如國泰君安所言,其不承擔任何責任呢?

在宋某晶看來,楊某蘭與國泰君安均存在重大過錯,進而導致了自己財產損失,兩者均應承擔返還本金及相應利息的責任。

而國泰君安稱宋某晶的相應款項劃入的是瑞奇基金的託管帳戶,屬於基金資產,獨立於國泰君安的自有資產,要求公司返還於法無據。同時,公司作為瑞奇基金的託管人,對基金的銷售行為不負有任何監督義務,也沒有從託管帳戶中向宋某晶返還相應資產的權利,該行為也會嚴重損害其他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法庭審理認為,國泰君安接收了宋某晶轉存的投資款201萬元,但未提供謹慎勤勉盡到託管人義務相關證據,庭審中亦未能對託管基金的投資記錄、收益分配以及回贖情況作出說明,無法證實其已經按照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向原告履行了基金報告覆核、信息披露等義務,特別是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告基金管理人瑞奇公司失聯(異常)狀態,瑞奇基金應披露未披露月報情況下,仍未盡到審查基金資產淨值,監督投資運作,召集投資者代表大會等義務,屬於嚴重失職或者積極幫助行為,依法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但因宋某晶向國泰君安運營外包戶轉帳時未籤訂書面基金理財合同,楊某蘭承諾的預期投資收益對國泰君安沒有拘束力,國泰君安對宋某晶的賠償責任僅限於其存款本金201萬元及同期存款利息損失。

此外,案涉理財產品並非農行羅莊支行代銷或指示授權產品,且銷售理財後楊某蘭亦未出具有農行羅莊支行蓋章的權利憑證,其行為不屬於執行單位工作任務,屬於處理私人事務的違規行為,相應法律後果應自行而非用人單位承擔。

最終,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人民法院一審認定,楊某蘭與國泰君安的過錯行為競合造成宋某晶的財產損失,屬於共同侵權行為,並於2020年6月16日判決被告楊某蘭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返還原告宋某晶投資存款本金201萬元,並賠償相應利息損失;被告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返還原告宋某晶投資本金201萬元及利息範圍內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相關焦點

  • 201萬買的銀行「理財型」存款竟是私募基金?投資者狀告國泰君安
    來源:中國基金報201萬買的銀行「理財型」存款,竟是私募基金?投資者狀告這家頭部券商,法院這麼判了…又現離奇理財糾紛。投資者宋某晶稱,自己在2017年花201萬購買了銀行工作人員推薦的「保本高息」銀行「理財型」存款產品,而到期後無法兌付,才發現原來買到的是私募基金產品,而且私募基金合同上的籤字捺印均非自己所為。最終,宋某晶將推薦人楊某蘭和該私募基金產品的託管人國泰君安證券告上法院。
  • 私募尋星下一城!國泰君安「道合-私募尋星-量化專場」全面啟動...
    國泰君安「道合-私募尋星-量化專場」全面啟動,群星FOF基金成立在即   隨著中國資本   在成功舉辦「道合-私募尋星」活動(19-20季)實盤比賽後,國泰君安精選12家風格各異、特點鮮明的優秀管理人,準備成立群星FOF基金。
  • 國泰君安「道合-私募尋星」優勝管理人...
    來源:中國基金報日前,由國泰君安證券主辦的「道合—私募尋星」活動(19-20季)實盤比賽已經成功落下帷幕。根據產品收益、波動、回撤等指標,共有35隻產品成功上榜,對應共計31家管理人獲得「道合—私募尋星」活動(19-20季)優勝管理人。
  • 深度:基金託管資格加速放行,券商託管業務痛點凸顯!業內人士:期盼...
    目前,國內基金託管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為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且商業銀行在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信託計劃、公募基金等資管產品的託管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證券公司則憑藉私募基金託管市場的優勢逐步發力資管產品的託管。事實上,已進駐基金託管市場的渣打銀行,自身主要的客戶群就集中在私募基金和專戶業務。
  • 諾思蘭德獲國泰君安金長川資本等9家戰投青睞:富國基金鎖定3500...
    作為精選層首家創新型生物藥企業,公司備受資本關注,在正式詢價啟動前,富國基金、國泰君安、金長川資本等9家募投已經提前鎖定股份,投資金額達到6130萬元。其中,富國基金一家就鎖定3500萬元認購份額。富國基金、國泰君安、金長川資本等9家戰投提前鎖定認購金額達6130萬元諾思蘭德是一家創新型生物藥企業,備受新三板投資者市場關注。
  • 1100家上市公司豪擲1萬億「閒錢」理財 結構性存款成絕對...
    1100家上市公司豪擲1萬億「閒錢」理財,結構性存款成絕對主角 摘要 【但求保本!1100家上市公司豪擲1萬億「閒錢」理財 結構性存款成絕對主角】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有1143家上市公司公告購買理財產品,累計購買金額達到1.14萬億元,無論是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家數和累計購買金額均略少於去年。整體來看,結構性存款成為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絕對主力。這顯示出,本金安全是上市公司理財的首要訴求。
  • 國泰君安資管搶跑!已正式遞交公募牌照申請,受制 「一參一控...
    國泰君安資管遞交申請在證監會公布的最新一期《基金公司申請審核公示表》,國泰君安也加入申請公募資格的隊伍。信息顯示,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於今年8月14日遞交了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申請,審核期限為20個工作日。
  • 國泰君安前董事長楊德紅去向終於揭曉!「奔私」創立道禾投資,高管...
    目前以FOF(基金中基金)形式運作,投資於其他公募、私募基金或資管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道禾投資的高管團隊均出自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國際集團」),而上海國際集團是國泰君安證券的股東方,持股比例7.66%。
  • 「一參一控」擬鬆綁 國泰君安資管搶跑申請公募牌照 基金行業變革...
    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8月14日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遞交了開展公募基金業務資格的申請,目前進度顯示為接收材料。而這份申請也成為了「一參一控」限制放寬後的首家券商機構申請公募牌照。資料顯示,國泰君安資管成立於2010年,是國泰君安證券的全資子公司。從資料來看,國泰君安證券僅參股華安基金,並未控股其他基金公司。
  • 證監會:豐利財富挪用基金財產案成私募違反信義義務典型 罰款100萬...
    2015年9月,私募基金管理人豐利財富(北京)國際資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豐利財富)發行的私募產品「長安豐利24號」跌破止損線。為恢復交易,豐利財富偽造文件和印章,挪用其它兩隻私募產品共4240萬元為「長安豐利24號」補資。本案表明,基金管理人應公平對待其所管理的不同基金產品,保護持有人利益,私募基金也不例外。
  • 行為人委託第三方代為銷售其私募基金理財產品,是否合法?
    二、爭議焦點黃某委託第三方代為銷售其私募基金理財產品的行為,應當定性為合法私募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種觀點認為被告人的上述行為實質上是向第三方發起的私募行為,因此本案系合法私募,不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 國泰君安2019年職工人均薪酬福利50萬 董秘年薪496萬
    來源:中國經濟網原標題:國泰君安2019年職工人均薪酬福利50萬 董秘年薪496萬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6日訊(記者 韓藝嘉 華青劍)3月24日晚間,國泰君安(601211.SH) 披露了2019年業績。
  • 江蘇國泰:使用自有資金購買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的進展公告
    江蘇國泰:使用自有資金購買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的進展公告 時間:2020年12月18日 16:06:10&nbsp中財網 原標題:江蘇國泰江蘇國泰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20年1月20日召開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於增加自有資金購買保本型金融機構理財產品額度的議案》,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580,000萬元(含580,000萬元)閒置自有資金進行保本型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投資,在上述額度內,資金自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
  • 國泰君安資管獲入場券 時隔三年券商資管系公募添新兵
    1月4日,國泰君安證券發布公告稱,證監會於近日核准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國泰君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獲批後,國泰君安資管將進入籌備工作階段,為下一步正式獲得公募牌照積極準備。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此前已有13家證券公司及券商資管獲得公募牌照。而當前除國泰君安資管外,還有3家證券公司及券商資管申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並待審批。
  • 「券業場」國泰君安前董事長楊德紅去向揭曉!創立道禾投資 高管...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慧眼君根據中基協的備案信息,國泰君安前董事長楊德楊德紅創立的上海道禾長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於2020年4月2日成立,7月13日在中基協登記備案,機構類型為私募資產配置類管理人,目前旗下暫未成立私募基金產品
  • 國泰君安:基金投顧服務的重點之一是組合策略供給
    來源:上海證券報原標題:國泰君安:基金投顧服務的重點之一是組合策略供給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首批7家券商獲得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後,距離正式試點展業的日期正在臨近。上證報為此走進國泰君安,就基金投顧業務籌備進行深度對話。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表示:「把基金業績變為投資者的實際回報,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是我們提供基金投顧服務為客戶帶來的增量價值。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買方視角的專屬服務體驗都比較缺乏,改善投資者獲得感,是我們做基金投顧服務的初心。」
  • 從代客理財講起,地下私募與陽光私募的分裂
    從歷史沿革上看,代客理財,代管股票帳戶,理論上是1991年股市開始就存在的,而大約在1998年,證券投資圈內,逐漸有人從事類似私募基金的代客理財活動,1999年「5.19」行情爆發,地下私募開始興盛,形式大多為依託券商的工作室、委託理財、委託資產管理中心、投資或諮詢公司,直至2001年,《信託法》出臺成為合法的標準,2004年,趙丹陽的赤子之心,發行私募產品,
  • 獨家調查:「品今系」私募理財產品大量逾期無法兌付 基金財產去向...
    小馬:當時跟我說的是基金控股之類的,按照他的意思買的是基金,我問風險大不大,他當時講的是零風險,就算出現虧損,也是他們公司虧,虧不到我們這裡,風險是他們承擔。  小馬購買的這款產品是品今資管發行的「理財寶季豐優選理財計劃」,最低購買金額是100萬元,要不是業務員主動提出可以「拼單代持」,小馬這20萬份額原本沒有資格購買,也就享受不到3個月5200元的利息。
  • 僅用4個月,國泰君安資管拿下公募資格,權益投資行業第二已成亮點...
    國君資管公募資格獲批2021年1月3日晚,國泰君安發布公告稱,證監會核准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國泰君安成為第14家獲得公募資格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國泰君安資管從發起申請,至公募資格正式獲批,僅用時4個月。相較之下,今年獲批的東興基金和民生基金批准時間為3年、4年。
  • 中來股份踩雷私募巨虧後續:實控人自掏腰包彌補虧損
    1月13日開盤前,中來股份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同樣也是中來股份實控人之一的林建偉做出承諾,表示將就私募基金事項訴訟和仲裁尚未追回部分的投資本金損失進行差額補足。 中來股份此次理財踩雷事件披露於其1月10日晚間的2020年度業績預告中,「報告期內,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較大,主要原因為:公司購買的委託理財(認購私募基金)在報告期內大額虧損,對淨利潤影響-1.6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