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寫下詩篇《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李煜的詩詞總是透漏著一股愁思,國破山河卻無能為力,愁思如同藤蘿纏蔓,無以解憂。李煜從其父親李璟手中接過這個破碎的山河,接手後的李煜,一方面對北周極力求和,一方面還要應對來自百官的猜忌,可謂是內憂外患不斷。
而在百官中的,有這樣一個人,他本是北方貴族出身,後因父親出事被誅,南下逃亡的過程中,投奔了南唐,現在在南唐身居高位,生性多疑的李煜,自然會猜忌他,懷疑他有狼子野心。
此人便是韓熙載。國家內憂外患,面對此情此景,韓熙載明白,明哲保身是最重要的,於是他開始了隱忍。
為了明哲保身,韓熙載給給自己貼了一個「花天酒地」、「縱情聲色」的標籤,以打消李煜的顧慮。
這幅畫——《韓熙載夜宴圖》,是他「花天酒地」、「縱情聲色」的見證。
這日,韓熙載宴請親朋好友來家中行樂,載歌載舞。李煜得知此事後,便派出畫師顧閎中和周文矩到韓熙載家中一探虛實,顧閎中和周文矩兩人將自己在韓熙載家中的所見所聞係數畫了下來,交給李煜,這場記錄韓熙載親朋好友載歌載舞的聚會畫作便是《韓熙載夜宴圖》。
後世有學者將此次聚會比作是一場步步驚心的「鴻門宴」,因為這場看似縱情聲色的聚會,人人皆放縱、瀟灑,實際上大家內心都非常清醒、透徹,尤其是畫作的主人公韓熙載,他的眼神可以說是越看越可怕。
我們一起來從細節處賞析一下這幅流傳了1000年的大作。
畫作可以分為5個部分,分別是聽樂、觀舞、休憩、清吹、送客。每一部分之間都是以屏風相隔,如同連環畫一般。
聽樂
賓客歡聚一堂,大家都聚精會神地看著彈琵琶的女子,韓熙載盤臥在床,旁邊的紅袍少年則是新科狀元郎粲。
狀元郎一身紅袍,坐姿輕鬆瀟灑,眼神中盡顯「春風得意」的神採;反觀韓熙載,則是平靜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仿佛有心事一般。
觀舞
舞伎背對著大家翩翩起舞,妙曼可人,而韓熙載看到此情此景,似乎有了興趣,親自擊鼓伴奏,賓客見韓熙載擊鼓,也紛紛跟著伴奏,一時間其樂融融。
而這一部分最為突出的人物,莫過於其中的和尚了,和尚眉頭緊鎖,神態看似倉促,大概是一時無法適應這樣的氛圍吧。
休憩
「休憩」畫作位於整體畫作的中間,可以說是「C位」,這一部分的畫作看似是安逸,但卻是「暗流湧動」。
一位侍女捧著洗手盆伺候韓熙載洗手,此時的韓熙載眼神空虛,不知看向何處。
而旁邊紅床內的被褥卻是高高鼓起,很明顯裡面是藏了人,旁邊兩名女子眉眼帶笑在竊竊私語,引發人無限遐想。
清吹
休息過後的韓熙載換了一身白色的衣袍,看起來悠閒舒適,旁邊圍繞了幾名侍女,五位樂伎在清吹,雖然是畫作無聲,但是卻能給人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感覺。
此時的韓熙載眉眼中似乎放鬆了下來,周圍並沒有賓客。看得出韓熙載是想獨自一人相處的,並不想一群人過於喧囂。
這裡也能看出韓熙載逢場作戲的無奈。
送客
送客時,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意猶未盡、依依相別」,並不是指韓熙載,而是指宴會上的賓客們。
而此時我們的主人公韓熙載卻是起身相送,值得注意的是韓熙載手中卻拿著擊鼓的鼓槌,看來是想送過賓客後,自己再放鬆一番了。
自始至終,韓熙載的神情都是平淡如水,毫無波動,其實他也知道這是在「逢場作戲」,所以眼神平淡、冷靜,沒有展現出任何的欲望。
通過眼神,我們能夠看出對方內心的欲望和想法,新科狀元郎的春風得意,和尚的侷促、侍女的竊竊私語、賓客的留戀,而唯獨韓熙載的眼神是看不出任何內容的,這邊是其眼神的可怕之處。
一副畫作能夠流傳1000多年,必然有其背後的價值,關於《韓熙載夜宴圖》其中值得玩味的地方還有很多,每一處都值得我們去細心品摩。
今天,我們將《韓熙載夜宴圖》進行1:1高清複製,還原出其原始風貌,送給各位賞識者。
——編輯 芊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