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赫:戰爭與和平|讀+

2020-12-15 長江日報

文/蔡天新 浙江大學數學學院教授,詩人、隨筆和遊記作家。近作有《26城記》《日內瓦湖》《數學傳奇》《數學簡史》《數學的故事》《帶著數字和玫瑰旅行》。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東鄰塞爾維亞、黑山,其餘三面均為克羅埃西亞所環繞。一條狹長的水道使得黑塞哥維那在亞得裡亞海內雷特瓦水道上有一個20公裡寬的出海口,它沿著達爾馬提亞海岸將克羅埃西亞分成兩部分。這個國家的居民主要由穆斯林、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組成,他們自稱波士尼亞人,和另外幾個獨立的國家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黑山、斯洛維尼亞幾乎講著同一種語言,即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在面貌和服飾舉止上卻容易區分。但塞族人多為東正教徒,使用的是西裡爾字母;克族和其他民族多為天主教徒,使用的是拉丁字母;波赫的穆斯林也是斯拉夫人後裔,他們在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長期統治以後皈依了伊斯蘭教。

在歷史上,南部小巧的黑塞哥維那曾長期從屬於中北部的波士尼亞,首都塞拉耶佛正好處在分界線上,多種民族相互混居,這在和平時期形成了一種世界大同的氣氛,但也數次釀成了導致戰爭的敵意。羅馬人、匈牙利人、土耳其人、奧地利人先後侵佔過這片土地。1914年,奧地利大公斐迪南和夫人在薩那熱窩被波士尼亞的塞爾維亞學生普林西普刺殺,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在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蘇聯的解體和東歐的劇變,波赫捲入了民族主義浪潮,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人要求獨立,而塞爾維亞人則拒絕。於是,一場殘酷的內戰不可避免。在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仍然駐紮這座城市的時候,我乘坐一列火車從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緩慢地抵達。

塞拉耶佛是一座風景如畫的城市,坐落在波士尼亞河的源頭米利茨亞卡河流經的山谷中,海拔1000多米,曾經舉辦過1984年冬奧會。這座盛產美女的城市匯集了多種對立的宗教,有著「歐洲的耶路撒冷」之美譽。至今城北和城西分別有一個塞族和穆斯林-克羅埃西亞人的長途汽車站。在建築方面以伊斯蘭風格最有特色,此城有一半居民是穆斯林,簡樸淡雅的清真寺、內部裝飾華麗的木製房屋和古老的土耳其集市,再配上那幾座真實的戰爭紀念碑,有軌電車沿著河岸緩緩而行,使塞拉耶佛可望在不久將來再次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提到塞拉耶佛,不由讓我想起上個世紀的兩部電影《橋》和《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這兩部片子講的是當地人民英勇打擊法西斯德國侵略者的故事,導演克爾瓦瓦茨和主要演員日沃伊諾維奇均來自薩那熱窩,一個是穆斯林,另一個是塞爾維亞人。日沃伊諾維奇,也就是中國人熟悉的「瓦爾特」,被老一輩的南斯拉夫人親切地稱作巴塔,巴塔曾經競選塞爾維亞總統,2016年去世。

【編輯:付豪】

相關焦點

  • 「波赫戰爭」,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
    1993年1月,在國際社會壓力下,波赫交戰三方領導人在日內瓦舉行自內戰爆發以來的首次直接和談,討論由聯合國調解人提出的包括波赫版圖劃分、立憲原則、停火協議等內容的一攬子和平計劃。但是不知有意還是無意,該計劃忽視了波赫3個民族歷史積怨致使民族矛盾激化的事實,提出把波赫劃分為3個民族混居的10個自治省,這明顯對在戰場上取得優勢的塞族不利,所以遭到塞族拒絕。為使塞族在這個不公平的和平計劃上簽字,美國和西歐國家對南聯盟和波赫塞族施加重壓。
  • 南斯拉夫解體的過程中,血腥的波赫戰爭
    其中最血腥的當屬波赫戰爭了。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面積5萬多平方公裡。人口400多萬,穆族佔44%,信仰伊斯蘭教,得到伊斯蘭世界的支持。塞佔33%,信仰東正教,得到南聯盟的支持。克族佔17%,信仰天主教,得到克羅埃西亞的支持。1992年4月開戰後,由於塞族是個善戰民族,很快佔領波赫60%的土地。
  • 戰地記者出身,曾深入前線報導波赫戰爭
    中國第一個戰地記者,曾深入前線報導波赫戰爭關注時事的朋友們,對胡錫進必然不會陌生。胡錫進的口頭禪就是「老胡」如何如何,緊接著就是各種犀利的觀點。儘管胡錫進發表的內容沒有華麗的辭藻,可是絕對不會無病呻吟。他的評論角度,總是能夠切中要害。他的行文風格,總有一絲快意恩仇的豪爽,也有絲毫不拖泥帶水的幹練。人們不禁感嘆,胡錫進究竟是什麼來頭?
  • 「血與蜜之地」——波赫戰爭爆發二十年祭
    同一天,波赫戰爭爆發20周年並未引起波赫塞族共和國內賽族人的同等紀念。就像雖然2012年3月1日是波赫獨立20周年的日子,但只有波什尼亞克族和克族紀念這個日子,塞族根本不承認其為國家節日。在波赫塞族共和國總統米洛拉德·多迪克看來,4月6日的紀念日是將戰爭罪責強加到塞族人身上的又一個藉口。
  • 南斯拉夫解體,巴爾幹成為動亂和戰火的代名詞,波赫戰爭一觸即發
    冷戰期間的東西方對峙抑制了這裡民族和宗教衝突的蔓延,但冷戰末期時,這些問題又迅速迸發出來,最終一發不可收拾,一場激烈的地區戰爭就此爆發。一、南斯拉夫解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南斯拉夫開始走向和平穩定的局面。該國人口最多的三大種族分別是約佔全國人口的35%的塞爾維亞族,19%的克羅埃西亞族,以及10%的波什克尼亞族(穆斯林)。
  • 波赫戰爭:塞拉耶佛戰場成人間煉獄,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克羅埃西亞和波赫的塞族人則受到鼓舞,意圖通過武力手段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區,從而引發克羅埃西亞戰爭和波赫戰爭。一時間,有著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幹半島再一次被點燃了。1991年6月,克羅埃西亞宣布獨立後,境內塞爾維亞族三大區也先後宣布獨立,並於當年12月成立了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土地面積約佔克羅埃西亞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這對年輕的克羅埃西亞共和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挑戰。
  • 自由主義和平的方式為何無法終結戰爭與衝突?
    近日,阿富汗塔利班與美國的第五輪和平談判仍在繼續進行,尚未取得重大進展。作為「帝國墳場」的阿富汗遲遲無法迎來真正的和平,據聯合國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戰爭和暴力衝突共奪走3804名平民的生命,其中包括927名兒童。這一年的平民死亡人數比2017年增加了11%,創下十年來最高紀錄。在塔利班與美和談的同時,全球各地區的暴力衝突事件仍在陸續發生。
  • 經歷過波赫戰爭的他們,把這個悲慘經歷做進了遊戲
    然而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款令人心生美好的遊戲,靈感卻是來源於開發者兒時親身經歷過的戰爭。作為80後的我及許多同齡人的祖父輩、父輩可能經歷過戰爭,時常也會聽他們講述他們年輕時或同齡人抗戰的故事。我們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但跟我們同齡的Amar Zubcevic和Ivan Ramadan卻不然,他們經歷過波赫戰爭。
  • 波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三方混戰,戰爭結束後,領土發生了巨變
    波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三方混戰,戰爭結束後,領土發生了巨變文/無計讀史1991年6月,南斯拉夫開始慢慢倒塌。南斯拉夫的頹勢引起了混亂,波赫穆斯林,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這三個民族之間的利益和國家的走向分配出現了矛盾。
  • 前南刑庭庭長查看波赫戰爭時期的亂葬坑
    2013-11-26 14:41:03 | 來源:新華社   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庭長梅倫25日查看了波赫西北部的幾處亂葬坑
  • 波赫領導人拒見俄外長,拉夫羅夫發聲:有人在背後指使,不代表波赫...
    波赫媒體報導稱,多迪克批評扎費羅維奇和科姆希奇說,如果他們認為通過這次行動可以降低俄羅斯的世界大國地位,那兩人就會在波赫國內和世界政治舞臺上成為笑柄。在結束對波赫的訪問後,俄外長前往塞爾維亞進行訪問。塞總統武契奇15日在評論波赫事件時表示,這是波赫政府的短視行為,並且褻瀆了該國熱情好客的傳統。
  • 波赫首都塞拉耶佛紀念一戰爆發100周年
    核心提示:  新華網塞拉耶佛6月28日電 (記者韓建軍)波赫首都塞拉耶佛28日舉行一系列活動,紀念塞拉耶佛刺殺事件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   新華網塞拉耶佛6月28日電 (記者韓建軍)波赫首都塞拉耶佛28日舉行一系列活動,紀念塞拉耶佛刺殺事件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
  • 波赫—莫斯塔爾Mostar
    南聯盟解體後,穆斯林、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三個主要民族就波赫前途發生嚴重分歧:穆族和克族主張脫離前南獨立,塞族則堅決反對獨立。1992年2月波赫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獨立,佔人口絕大多數的要求獨立的穆族和克族人毫無懸念的掌握了公投的結果,同年3月的波赫議會在塞族議員抵制缺席的情況下宣布獨立,從而嚴重激化了民族矛盾,為日後的波赫內戰埋下了導火索。
  • 為什麼要讀《戰爭與和平》Why should you read War and Peace
    給大家推薦一本名著《戰爭與和平》,這本書的主題思想是人道主義與博愛精神。《戰爭與和平》它歌頌和平,同時又描寫戰爭,反映人民保衛自己祖國土地不受敵人凌辱的英勇精神。《戰爭與和平》,它是一部恢弘的巨著,也是一部嘔心瀝血的作品,它並不是一本枕邊書, 因為如果你打算睡了,它會衝擊你的心靈,不是嗎?Only partly.不過,這也只是對一部分人來說。
  • 名著速覽:《戰爭與和平》(情節+名句)
    01情節概括《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俄國作家巴別爾說:「人一生其實不用讀太多的書,有個七八本便足矣;但是,為了找到這七八本最值得讀的書,則必須先讀完兩三千本。在數以千計的俄國文學名著中,《戰爭與和平》這部最偉大作家的最偉大作品,無疑就是最該讀的那幾本書之一。」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壯闊史詩。
  • 塞拉耶佛沒有眼淚波赫
    鄭秀文的這首《塞拉耶佛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傳唱度很高,講的是波赫內戰中的孤城塞拉耶佛,有一個塞爾維亞族的小夥子與一個穆斯林姑娘相愛了。兩個民族正在經歷血腥的戰爭,卻無法改變兩人的深情。當他們決定出逃穿越戰線時,雙雙被槍殺。
  • 波赫:差點淪為內陸國,是如何從克羅埃西亞拿到24公里海岸線的?
    達爾馬提亞南部有一個叫拉古薩的地方,14世紀曾與威尼斯締結過《扎達爾和平條約》,擁有相對獨立的主權,所以達爾馬提亞被威尼斯掌控之後,拉古薩還是保留了大部分的獨立性,只承認威尼斯的宗主權,但不願意被威尼斯直接控制。
  • 差點淪為內陸國的波赫,是如何從克羅埃西亞拿到24公里海岸線的?
    達爾馬提亞南部有一個叫拉古薩的地方,14世紀曾與威尼斯締結過《扎達爾和平條約》,擁有相對獨立的主權,所以達爾馬提亞被威尼斯掌控之後,拉古薩還是保留了大部分的獨立性,只承認威尼斯的宗主權,但不願意被威尼斯直接控制。
  • 與塞爾維亞分家的波赫:今天的瓦爾特還會保衛塞拉耶佛嗎?
    在波赫的塞爾維亞人跟他們的祖先斯拉夫人一樣,信奉東正教。東正教堂旁邊就是聖心大教堂。這座雙塔的哥德式教堂是波赫最大的天主教堂,是波赫地區克羅埃西亞人的信仰中心。教堂旁邊還有紀念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波赫戰爭後訪問塞拉耶佛的塑像。從老城轉出河邊,可以見到皇帝清真寺。
  • 波赫領導人拒見俄外長,拉夫羅夫:有人在背後指使
    波赫主席團的兩名成員因為立場問題拒絕會見來訪的拉夫羅夫,波赫主席團輪值主席(國家元首)稱此事件為「外交醜聞」。拉夫羅夫卻認為,該時間有人在背後指使,並不代表波赫人民的意願。據俄羅斯《消息報》16日報導,當地時間周二上午,俄聯邦外長本應與波赫主席團穆、克、塞三族領導人代表賈費羅維奇、科姆希奇、多迪克在塞拉耶佛會面,但規定時間已到,波赫主席團的三位領導人代表只有多迪克抵達會場。對此,拉夫羅夫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道,兩人受到了外部勢力的操控,不會影響到俄羅斯與波赫人民的關係,並稱,這一事件已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