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淵先生是昨晚(8月12日)9點去世的,源於去年下半年發現的胃癌,晚期……」8月13日下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教授李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得知任洪淵去世後,很痛惜自己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並向記者講述了他與任洪淵的過往情誼。
詩人楊然通過朋友圈得知噩耗後,最初竟一時回不過神。幾個小時後,他給紅星新聞記者發來上千字的追憶文章,回顧任洪淵生前與自己難忘的幾次見面;與任洪淵曾有過多次書信往來的詩人席永君,也講述了兩人相識相知的過往。
任洪淵生前留影
楊然:那次擁抱,將永遠溫暖著我
今在「朋友圈」讀到沈浩波發貼:「我的老師,著名詩人任洪淵先生,昨晚去世。走時安詳寧靜。哀悼」,甚為驚異。
去年6月我在成都見到任洪淵先生時,聽他講中西文化的對比,無論思路邏輯還是言談興致,都情理勃勃,性情盎然。忽聞先生仙逝,真還回不過神來。不時,紅星新聞記者電話,採訪我與任洪淵先生交往事,故有此文憶念任洪淵先生。
任洪淵先生系邛崍平樂人,我在邛崍冉義教書,憑此「邛崍」二字,我們有了「家鄉人」關係。二十年了,我與任洪淵先生的交往,都在「詩歌」與「家鄉」這兩個框架內進行,先後見了四次面。
第一次是見面在「家鄉」場合,時間是2010年11月13日。經邛崍作家協會陳瑞生約定,和任洪淵先生見面,一見如故,談笑甚歡。得到任先生贈閱《漢語紅移》,甚悅。一起茶飲的詩人除陳瑞生外,還有凸凹、席永君和孫文波。陳瑞生、席永君二位也是邛崍人,所以這次會面,是「邛崍四詩人」首次歡聚,也是唯一一次。
當晚,陳瑞生拿來了兩瓶好酒。土耳瓜、江西苕尖、酸菜魚這幾樣菜,任先生說他在北京幾十年,從來沒有吃到過。所以他的興致很高,吃得也多。尤其是,他還破例喝了一小杯白酒。因為他是從來不喝白酒的。
第二次見面在「詩歌」場合,時間是2011年8月10日。那是第三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的第三天,我們在賓館重逢,很高興。那次詩歌節,中外詩人很多,能夠一起合影,已經很珍貴了。我是與另外兩位四川詩人凸凹、倮伍拉且一起跟任先生合影的,這在遙遠的青海湖,也有著「家鄉人」感覺。
過了五六年,我們第三次見面,又是「家鄉」場合,時間是2017年5月9日,那天,除任先生外,還見到他的夫人、女兒、兩個侄兒、北京詩人沈浩波、李婕。邛崍方面同飲者有鄭繼良、李桎、陳一浩、閻大樹、陳瑞生、唐文棟以及邛崍新聞中心的4位朋友等。因為自己沒有開車,所以我得醉而歸。
第四次見面是在去年6月8日,「詩歌」場合,見到任洪淵、何春、黎正光、鄧翔、席永君等詩人,甚悅。當晚,任先生回家鄉,李桎沒喝酒,開車。我醉意沉沉。一路上,只聽得任先生與李桎沿途不斷交談,講了許多人和事。送任先生到達賓館,「來,楊然,我們擁抱一下」,我跟任先生擁抱道別。他每次回家鄉都跟講課有關。他的精力旺盛,對此我印象特深。
任洪淵先生的詩歌譽滿海內外。就「邛崍」二字而言,他是新詩成就最高者。「詩歌」與「家鄉」這兩個詞,使我對任先生高山仰止。除了向北京師範大學郵寄贈閱《芙蓉錦江》給任先生,我平時跟他沒有其他聯繫,屬於十足的「相忘江湖」和「淡如水」交往。
「來,楊然,我們擁抱一下」,我永遠記著他的邀請,那次擁抱,將永遠溫暖著我。
任洪淵生前出版的詩集之一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教授李怡:他是一位孤獨的詩歌前行者
1984年我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雖沒有上過任洪淵老師的課,但因為同樣喜歡詩歌,我對他有一些了解。90年代時,我跟任洪淵先生變得熟近,我請他到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講課,每堂課下來他都會受到學生的喜歡。
任洪淵先生的家鄉在邛崍平樂鎮,他對家鄉很有感情,為家鄉寫過很多文字,可以說,他的詩歌理想與家鄉的文化有關聯,比如他曾說過在司馬相如和卓文君身上所呈現的文化傳統,與他的文學追求有關係。
任洪淵先生的詩歌在50年代基本成熟,但是與那時的詩歌寫作方式非常不一樣,很具有個人特色。到1980年代,他的詩歌有了很大的發展,也與當時的新詩潮等不一樣,他至始至終都是一位具有獨立才華、獨特的詩人。正因如此,他也是一位很孤獨的詩人,是一位孤獨的前行者。但是反過來說,文學越是與眾不同,越具有其獨特的價值。
任洪淵的詩歌理論著作
磨鐵讀詩會:沈浩波、裡所
雨夜驚聞任洪淵先生逝世的消息,心中鈍痛。雖然一個月前去醫院探望時,已經感覺到了失去這位詩人、老師、長者、親人的危險,但真接到實實在在的訃告,還是難以承受。
幾代北師大詩人精神上的領袖,我們詩歌宇宙裡的那個閃耀的中心,此時此刻已飛翔到他更深邃無限的國域裡去了。任洪淵先生,為詩為人為師,一生清潔,純淨堅韌,光芒遠播。他的離去,是我們所有晚輩後學的損失和痛點,是我們時代的憾事。
任洪淵老師的詩作和詩學詩論,是罕見的硬碰硬的知識分子式自我拷問,是涉及民族重大歷史和民族文明卑汙之處的重要審視。不取巧,不玩概念和主義,不巧言令色,不大言欺世,惟靠心之至誠,思之至深,詩之至強硬,正面強攻,絕無迴避。此詩之大者也。
特做此篇紀念特輯,分享任洪淵先生的佳作,併集北師大詩人和眾詩友學者述寫任洪淵先生的文、評、詩於此。
深念,不舍。
作家、詩人席永君:和任洪淵先生熟知源於詩歌
記得是1980年代中期的一個下午,我去邛崍文化館內的圖書館借書。在《北京文學》上看到一組洪淵先生的詩。作者簡介上介紹,洪淵先生是邛崍人,現供職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我當時十分驚訝:居然在北京還有一位寫詩的邛崍人。
於是,當天晚上就給洪淵先生寫了一封信,把我的創作情況及邛崍詩友楊然、陳瑞生、杜衛平、李建忠等的創作情況,作了詳細介紹。信中還附了一組我最新創作的詩。不久,便收到了洪淵先生的回信。從此,便和洪淵先生有了書信往來。收到我的信,洪淵先生很高興,邀請我一定要去他北京家中作客。
洪淵先生1957年就離開了邛崍,離開了四川,現在回想起來,我應該是和洪淵先生交往較早的四川詩人。1991年4月,我去北京參加《詩刊》的一個改稿會,還專程去北師大拜訪了洪淵先生。1993年,我來成都後,和洪淵先生的通信就少了。洪淵先生人格高標,為人低調,學貫中西,桃李滿天下。在華語詩壇有口皆碑。
「北師大詩群」集體悼念任洪淵
任洪淵對詩壇的貢獻,不僅是北京師範大學現代詩歌群的奠基人,在北師大任教期間,還為詩壇培養了「北師大詩群」的侯馬、沈浩波、桑克、朵漁、伊沙、徐江、南人、宋曉賢等一大批重要詩人。驚聞任洪淵去世信息,他們通過微信朋友圈發文,紀念恩師。
以下是悼念詩歌的其中兩首——
《真正的詩人》
侯馬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
痛苦的化療之後
您做出了一個
真正的詩人的決定
放棄治療
集中精力
完成最後的書稿
我內心贊同
並且欽佩
那段時間
最怕看到微信圈
有人發您的作品
每次都是心裡一沉
我以為已經做好了
與您告別的準備
誰知噩耗突至
仍然失聲慟哭
2020.8.13
那個八十歲的小夥子——給任老師
胡超
我見過很多人
(我是紀錄片導演)
見過很多老人
他們越來越衰老
越來越沒勁兒
雙目無神地坐在電視機前
坐在公園裡
消耗完最後的生命
相反
僅有一面之緣的任老
卻讓我印象深刻
去年五月
成都花蓮之夜分享會後
在飯桌上
他飽含激情的讀詩
把八十歲
讀出了
二十歲
十幾歲
那種激情
一下子將我擊中
在我認識的老人中
僅此一人
2020.8.13
紅星新聞記者 彭志強 曾琦 編輯 喬雪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