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歐洲騎士的輓歌——闊劍

2021-01-14 騰訊網

提起歐洲騎兵,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要麼是中世紀那個手持十字長劍或圓錐樣長矛的高大騎士,要麼是近代以後穿著整齊軍裝手持來自穆斯林的軍刀(sabre)的近代騎兵,而提起闊劍,軍迷們第一時間會想到的是美軍的闊劍地雷(M18A1 Claymore),但要說那個曾經讓騎士們顏面掃地的闊劍(Broadsword),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相對於中世紀的長劍,闊劍最大也是最顯眼的差別在於劍的護手部分(guard)部分,中世紀簡單樸素的十字護手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已經把華麗二字衍生到了極限。

闊劍剛剛誕生不久就受到了不少軍事家的青睞,騎兵們配上轉輪打火槍和闊劍之後就成為了新的兵種——手槍騎兵,他們中最有名的便是16世紀40年代崛起的德意志黑衫騎士(Reiter),闊劍開始挑戰在中世紀騎兵霸權的象徵——騎矛(lance)。

【圖 佩戴著手槍和闊劍的騎兵】

16世紀末期最優秀的西班牙軍事理論家當屬博納迪諾·門多薩(Bernardino Mendoza),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寫於1592年的《1567-1577年間尼德蘭戰爭史》(Comentario de lo sucecido en los Paises Bajos desde el a o 1567 hasta el de 1577)和寫於1595年的《戰爭理論及實踐》(Theórica y práctica de la guerra)。同時,門多薩也是久經沙場的將軍,聖地牙哥騎士團的騎士。他曾在阿爾瓦公爵麾下與尼德蘭人作戰。他堅持認為騎矛是比火槍更有用的騎兵武器:一個100—120人的槍騎兵連,如果能夠分成數個小隊從多方向同時向敵人發動衝鋒,那麼他們可以擊敗一支為數400—500人的裝備火槍的騎兵,當然如果有一定數量使用火槍的騎兵在側翼支援槍騎兵的話就更好了。門多薩還指出,之所以當時有這麼多人青睞火槍,那是因為火槍騎兵對人員和馬匹的素質都要求較低,因此更便宜,更容易組建的緣故。至於騎兵應採用的隊形,他認為指揮官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決定隊形的深淺寬窄,但縱深與正面之比不宜大於1:3。

【圖 轉輪打火槍】

另一位出名的騎兵將軍是出生於1550年的喬治·巴斯塔(Georg Basta)。他很年輕的時候就當上了騎兵團長,帶了40多年的騎兵部隊,後來做到駐巴爾幹地區神聖羅馬帝國軍的統帥。巴斯塔晚年也寫了一本論騎兵的專著《輕騎兵作戰法則》(Governo della Cavalleria Leggiera),於1612年在威尼斯出版。書中認為,火槍騎兵是優越於槍騎兵的兵種。可是,儘管巴斯塔作為一名將軍的豐富經驗無人可以質疑,但他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學者和作家就很難說了。在他的書中,下斷言太多,論證則過少,論證的章節中時常能找到互相衝突的論據,甚至連一些基本概念都有所模糊,如他經常將持騎矛的重甲騎兵和持短矛的輕騎兵混為一談。

【圖 經典的法蘭西長矛騎士】

巴斯塔這本書遭到了一個鑽研騎兵戰術的軍事理論家馮·沃爾豪森毫不客氣地猛烈攻擊。沃爾豪森早先是但澤城(即格爾丹斯克)的民兵統領,後來做過莫裡斯親王的顧問,與德拉諾這樣的將軍不同,他沒有帶兵打過大仗而是專注於軍事理論研究和教育事業。但他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德意志地區乃至全歐洲最有名的軍事理論家,歐洲最早的軍校之一錫根(Siegen)軍校的創辦人。

【圖 手槍騎兵對陣方陣】

沃爾豪森著作頗豐,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就包括出版於1616年的《騎兵兵法》。這本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巨細無遺地涵蓋了一名騎兵指揮官從徵募、訓練到戰術、戰略等等方面所應了解的知識。由於沃爾豪森在軍事教育界的影響力,圍繞推崇他及其著作的人出現了一個學派。其中有英國人約翰·克魯索,他於1632年在倫敦出版了《騎兵軍事教程》一書,基本上是沃爾豪森《騎兵兵法》的英文復刻。

沃爾豪森是老式法國騎兵戰術堅定不移的支持者,書中處處可見對巴斯塔及其理論的批判和嘲弄。當德拉諾和塔瓦納等前一代法國統帥都更鍾情於手槍騎兵,並且長矛騎兵事實上在17世紀初已經被絕大多數國家所淘汰了之後,沃爾豪森反而卻狂熱地提倡復興法式戰術。他認為,騎兵應該手執重騎矛以小單位排成不超過兩排的橫隊發起衝鋒,並認為在隊形之間應該留出20~30步(約30~50米)的間隙以防止前排倒下的阻絆後面,也方便在第一陣衝鋒不成功時前排人員向後撤離。這樣就幾乎完全推翻了密集縱隊的原則,他認為這種縱隊「由於自相牽絆踩踏造成的傷亡甚至要比敵人造成的更大。」

【圖 沃爾豪森理想中的騎兵裝備】

不過軍事家在理論上的爭論終究要讓位於現實的戰例和實際的需求,在胡格諾宗教戰爭時期雙方一開始都是裝備著騎矛的傳統騎兵,不過,當時天主教更加深入人心,所以天主教一方有著更多的敕令騎士(法軍於百年戰爭期間建立的常備騎士,屬於當時的第一流長矛騎兵)。於是新教徒們被迫更加倚重被他們大量僱傭的德意志騎兵,甚至起學習德意志僱傭騎兵,拋棄了自己傳統的長矛轉而裝備起了騎兵闊劍和火槍。

很快他們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像德國老師們佩戴著好幾把手槍只敢遠遠地打轉圈輪流開槍式的「半迴旋戰術」,法國新教徒得益於法蘭西悠久的騎兵傳統,攻擊更加勇猛和無畏,他們的戰術往往把闊劍放在首位,騎兵在以中速度衝近敵人方陣的時候才會打出一波手槍,目的是撕開敵人的陣型,然後手持闊劍的前排騎兵們乘機衝入敵陣,而後排的依舊手持火槍作為預備隊在混戰中使用。

新教徒們很快得到了報答,戰爭開始不久,天主教方面的主要統帥Montmorency就在聖丹尼斯戰役的騎兵混戰中被幹掉了。

【圖 神羅猛將帕本海姆和帕本海姆闊劍 這種闊劍為他麾下騎兵所裝備】

而在16世紀晚期尼德蘭人反抗西班牙的戰爭中莫裡斯親王率領手槍騎兵們在蒂倫豪特(Turnhout)擊敗了西班牙的矛騎兵部隊,給那時候迷信長矛的西班牙人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

當然對於統治者來說更重要的是性價比了,騎槍發展到後期,長度可以超過5米,以便應對步兵們的超長矛(pike)。但也在同一時期,由於板甲技術和製造業的發展,哪怕是步兵用的胸甲厚度也達到2mm左右,騎兵更是動輒衝到喪心病狂的4mm,這使得騎士必須準確刺入無護甲的部分,才能做到一擊必殺,而要在奔馳的戰馬上操作這麼長的武器準確刺入指定部位,長矛騎兵們就必須經過想當長時間的訓練才行。相比之下,手槍和闊劍訓練和操作就要簡單的多,闊劍往往長度只有80-90多釐米,接受過簡單訓練的人單手便能準確操作,手槍更是「朝學暮成」的典範,其威力在近距離混戰中可以輕鬆洞穿普通步兵甲,在戰爭規模日漸擴大,武器殺傷力越來越高效的時代,騎槍被取代只是時間問題了。

【圖 三十年戰爭的騎兵】

各組利弊綜合下來,到了三十年戰爭時,騎矛基本已經退出了西歐的歷史舞臺,闊劍徹底壟斷了騎兵近戰的武器,是時候彰顯這個時代王者的風採了。

1631年9月17日的布萊登菲爾德會戰被譽為「改變世界之戰」。神聖羅馬帝國的約翰·蒂利(Johann Tserclaes)伯爵在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FerdinandⅡ)的支持下,與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GustavⅡ)的瑞典—薩克森聯軍主力正面相撞。

期間,帝國軍隊的騎兵驍將帕彭海姆率領自己的重甲騎兵向瑞典人一連發動了七次衝鋒。其勇猛的表現令瑞典側的官兵們感到不寒而慄,根據當時瑞典軍中一位叫門羅的軍官的說法,「敵軍的衝鋒攻勢非常之兇猛」。

如果說布萊登菲爾德會戰只是讓瑞典人見識到了手持闊劍的騎兵們的兇猛,那麼1632年的呂岑會戰就是實實在在地展現了手持闊劍的騎兵們的可怕。

1632年11月16日,古斯塔夫統帥的瑞典軍隊和阿爾布雷赫特·馮·華倫斯坦(Albrecht Wenzel Eusebius von Wallenstein)指揮的神聖羅馬帝國軍隊在萊比錫附近的一個叫呂岑的地方擺開戰場。

【圖 華倫斯坦 腰上所配即為闊劍】

古斯塔夫本人在與帝國軍奧克塔維奧·皮科洛米尼-皮裡親王(Prince Octavio Piccolomini-Pieri)麾下的騎兵團的混戰中,因坐騎中彈受驚,只帶三名隨從誤闖入一大群在戰線中央遊蕩的帝國騎兵之中。接下來的短兵格鬥中,古斯塔夫的隨從兩個被砍死,另一個受傷逃走,而古斯塔夫本人頭部、頸部、背部接連中了幾處致命傷,幾乎立刻墜馬而死。只有他的戰馬,帶著渾身的血跡,自己跑回了瑞典軍的陣線。

當後來瑞典官兵重新找到自己的國王之時,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具被帝國軍剝去外套與首飾等值錢物的遺體。名震歐洲的北歐雄獅,就這樣在闊劍的打擊下,用自己的性命成就了德意志騎兵的威名。

相關焦點

  • 身份的象徵——閒談中世紀騎士裝備14世紀篇
    14世紀的騎士,重裝步兵,義大利火銃在上一篇中,我們講述了騎士制度的黃金時代,13世紀騎士的裝備,在這一篇中我們即將講述14世紀的騎士的裝備。14世紀時歐洲出現了第一支擁有完整的炮兵體系的部隊-勃艮第炮兵,同時,英國也出現了世界上著名的英格蘭長弓兵,這對騎士在戰場與中世紀社會上的地位產生了巨大的打擊,騎士階級為了使自己的地位不被撼動,也相應的升級了自己的盔甲與武器。這時期,因為科技的發展,使得製作整塊高質量的板甲成為了可能,板甲也在這時登場了。
  • 無線五虎最後聚首的一部電影,為五虎在無線的風雲時代唱響了輓歌
    劇照這也是無線五虎最後聚首的一部電影,為五虎在無線的風雲時代唱響了輓歌。
  • 夢幻模擬戰手遊65級挑戰無光的輓歌攻略 無光的輓歌陣容推薦
    夢幻模擬戰手遊65級挑戰無光的輓歌攻略,在遊戲中非常不錯的一個活動,那麼到底要怎麼搭配陣容呢?下面就跟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海軍陸戰隊看《COD16》多人模式:闊劍遭瘋狂吐槽!
    除此之外Lilley看到玩家擺放闊劍地雷的方式後瘋狂吐槽:「設置闊劍?我可沒見過這麼放。正常你絕對不會這麼隨意的放置闊劍,而是小心翼翼。並且不會如此在房子裡放置,這樣的爆炸會把整個建築物震塌。」
  • 夢幻模擬戰手遊無光的輓歌攻略匯總 無光的輓歌圖文攻略
    夢幻模擬戰手遊霸者線挑戰本無光的輓歌大家是怎麼通關的呢?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夢幻模擬戰手遊無光的輓歌攻略匯總,也是無光的輓歌圖文攻略,非常詳細的內容,還沒打過的朋友一起來參考下吧。
  • 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過 大艦巨炮的輓歌撈船攻略
    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過 大艦巨炮的輓歌撈船攻略時間:2017-06-09 17:45   來源:綠茶軟體園   責任編輯:玲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過 大艦巨炮的輓歌撈船攻略 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過?碧藍航線新出的這個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打呢?
  • 手半劍為何能成為歐洲騎士手中的萬金油,它到底如何破板甲的?
    手半劍是十五世紀歐洲的主流武器,是歐洲劍歷史上的裡程碑。名稱由來是歐洲稱其為hand and a half sword,意思是柄長比雙手劍短,比單手劍長,一隻手加一半的柄長。目前網上對手半劍有著很高的評價,稱之為:「手半劍集闊劍的輕便,騎士劍的突刺,雙手劍的劈砍、斬擊,長劍的經典於一體,無論雙手還是配盾都能發揮作用。一直統治中世紀戰場直到中世紀結束。」
  • 假如歷史大亂戰,中國拿什麼對付歐洲的騎士,拿什麼擊敗日本的武士
    許多小夥伴有這樣的疑問,歐洲有騎士,日本有武士。五千年文明的華夏好像沒有類似的組織。假如歐洲派騎士出戰,日本派武士出戰,我們該派誰呢? 這邊有小夥伴說了:中國的四大門派可以與之一戰。拜託,咱再不濟,也不能拿小說裡的人物跟人家pk吧。
  • 它是中世紀騎士最怕的武器,被打中瞬間受內傷,一直用到一戰
    在世界冷兵器史上,冷兵器發展的巔峰應該是在中世紀時期,這個時期誕生了諸如長弓、闊劍、大馬士革彎刀等鋒利的冷兵器,而同一時代的護甲也有質的飛躍,隨著全身板甲的出現,中世紀騎士武裝到牙齒不是夢。而闊劍彎刀之類的武器面對板甲時毫無辦法,而此時中世紀冷兵器之王—釘頭錘登場了。
  • 看看歐洲的這些武器,風格迥異!
    從公元476年到公元1640年期間,是中世紀的時期,那個時期的歐洲中世紀可謂是風雲異常,特別是冷兵器的製造可以說歐洲冷兵器的鑄造在中世紀時期展開了漫長的發展史,在連年絡繹不絕的戰爭中,中世紀的歐洲冷兵器也是種類奇多,在許許多多的武器的加持下,中世界的歐洲戰場也是異常的殘忍,兇猛的戰士們在歐洲大陸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展開了拼搏廝殺
  • 從古羅馬騎士的起源,聊聊騎士制度,在歐洲的盛衰
    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佔著很重要的位置。它普遍出現在歐洲的政治、軍事、文學、歷史等各種著作裡。可以這樣說,不了解騎士制度就不能真正認識歐洲的文化,甚至象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唐·吉河德》也看不懂。一、騎士的產生騎士最早起源於古代羅馬。
  • 歐洲騎士文化與塔羅
    騎士(Knight、Cavalier)原指歐洲中世紀時受過正式的軍事訓練的騎兵,後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用於表示一個社會階層。 在騎士文學中,騎士往往是勇敢、忠誠的象徵,每一位騎士都以騎士精神作為守則,是英雄的化身。
  • 慕尼黑的冬天 理查·史特勞斯的輓歌
    古爾德說史特勞斯安靜地漠然以對他周圍的一切潮流趨勢,只是事不關己地做自己的音樂,他的這種對政治的缺乏敏感(稀裡糊塗做了納粹國家音樂局局長)引起他與第三帝國是否共犯和是否無辜的質疑,白白損耗了自己的清譽。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歐洲中世紀騎士的「浪漫」與「風度」
    如果有人對騎士的勇敢和忠誠表示懷疑,就被認為是對騎士的一種侮辱。對婦女,尤其是貴婦的勇敢和忠誠,也是騎士的重要信條。由於貴婦在騎士年輕的時候扮演了教育者的角色,因此騎士會對她產生一種特殊的感情,即所謂「騎士的愛」。騎士對於貴婦的愛就是尊敬和服從造成的,為愛情而服役如同附庸對領主的服役一樣,必須聽從 貴婦的命令,甘冒一切之危險,甘受鍾忠志折磨。
  • 冷知識: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到底是什麼?騎士和騎兵有何區別?
    騎士是歐洲特有的文化特質,但不是騎上了白馬的士兵,就是「騎士」。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東方的衛隊被歐洲人稱為 「騎兵」(cavalryman),而歐洲人卻自稱為「騎士」(knight)?騎士是舉世皆存的一個兵種嗎?中世紀的騎士生活有什麼特點呢?騎士的稱號一直十分響亮。這是因為有很多以騎士為原型的歐洲中世紀史詩和近現代小說。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塞萬提斯的《唐吉柯德》了。
  • 歐洲派出騎士,日本派出武士。輪到中國了,我們應該派誰?
    騎士精神,武士道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事物。在見識了高貴的騎士和忠誠的武士以後,有些小夥伴難免有些失落:難道五千年文明的華夏就沒有類似的組織嗎?歐洲派騎士出戰,日本派武士出戰,我們該派誰呢?其實這也不合適,軍隊強在大規模的國戰,騎士和武士強在單兵和小規模遭遇戰,這本身就是兩個緯度的事物。而且,兵卒在戰鬥欲望和武力值方面與這些專業人士差距太大。打個很簡單的比方,現代的特種兵很強大,但是我們也不能要求他們去跟職業搏擊手赤手單挑吧。左也不行,右也不行,難道魏巍中華就沒有拿得出手的精英戰力嗎?答案肯定是有的,墨門中人已經在蠢蠢欲動。
  • 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壹墨帶你走進歷史長河,發掘沉睡在時間中的秘密(原創文章,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關注)想到騎士,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歐洲的中世紀像我們代中文的騎士一詞,指的就是西歐的騎士。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許多年輕人,都想成為一個騎士。成為騎士,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同時,騎士是一個爵位,是當時爵位裡最低的一種。騎士這個爵位,有些類似我們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士。由大貴族或者是國王冊封,效忠當地的某一個領主。
  • 福雷C小調《輓歌》演奏 杜普蕾
    福雷 C小調 《輓歌》演奏 杜普蕾 Gabriel Fauré(加布裡埃爾.福雷,1845年—1924年),法國作曲家、風琴家、鋼琴家和音樂教育家
  • 守騎士道,自稱「最後的騎士」鋤強扶弱,匡扶正義,不折不扣的暖男
    2、他的眼裡有星辰大海,是騎士觸不可及的光芒。3、你溫柔對待世界,世界卻無法還你同樣的溫柔。4、我發誓對我的摯愛至死不渝。5、一個人是要有多孤獨,才會用溫柔給自己築起高牆。6、他的眼裡有世界所有的溫柔,是騎士之道的光芒。7、他的眼裡裝滿了整個世界的溫柔,我願用所有的玫瑰為他送行。8、請稱呼在下為最後的騎士。9、我願傾盡我所有的溫柔,哪怕只是一點點至少能讓你感到溫暖,如果世界充滿惡意,那你就是世間唯一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