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派出騎士,日本派出武士。輪到中國了,我們應該派誰?

2020-12-11 十分好奇的普通讀者

騎士精神,武士道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事物。在見識了高貴的騎士和忠誠的武士以後,有些小夥伴難免有些失落:難道五千年文明的華夏就沒有類似的組織嗎?歐洲派騎士出戰,日本派武士出戰,我們該派誰呢?

這邊有小夥伴說了:中國的四大門派可以與之一戰。拜託,咱再不濟,也不能拿小說裡的人物跟人家pk吧。如果是文鬥還好,九陽真經肯定所向披靡,如來神掌也是群挑的神器;如果是武鬥,傳武大師肯定表示,吾不屑與外夷一戰。到時候沒人出戰,這就很尷尬了。

那邊有小夥伴說了:歷朝歷代的精英戰士可以與之一戰。其實這也不合適,軍隊強在大規模的國戰,騎士和武士強在單兵和小規模遭遇戰,這本身就是兩個緯度的事物。而且,兵卒在戰鬥欲望和武力值方面與這些專業人士差距太大。打個很簡單的比方,現代的特種兵很強大,但是我們也不能要求他們去跟職業搏擊手赤手單挑吧。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難道魏巍中華就沒有拿得出手的精英戰力嗎?答案肯定是有的,墨門中人已經在蠢蠢欲動。墨家其實大家都很熟悉,歷史書上有記載:作為諸子百家之一,墨家的思想是兼愛,非攻。歷史書上的寥寥數語完全展現重現不了墨家的輝煌。墨家是諸子百家中最為務實的一派。墨者分兩系,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

真正的封建時代,諸侯連年徵戰,會專門豢養忠誠而又善戰的門客。說白了,就是到處尋覓有天賦的少年,打小就操練武藝,培養悍不畏死的精神,以期「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跟現在培養世界搏擊冠軍是一個路數,甚至更加專業。所以,封建時代才會誕生出騎士,武士這樣專為殺戮的人形核武器。

中國在戰國時代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形核武器,荊軻就是一個典型。而在戰國時代,墨俠是精英中的精英。主要有三點:一是悍不畏死。後世史學家有把墨家視為宗教的。因為他們有狂熱的信仰,「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的墨者幾乎個個都是狂信徒。二是武力最強。墨家有專司武力的人才,在古代中國個人武力最鼎盛的戰國時代,墨俠也讓各個諸侯忌憚不已,足見墨俠之威。三是團戰很強。墨俠不僅個人武力很強,更擅長團隊作戰,還專精武器和機械,這樣的墨俠誰不怕?

墨俠在墨家沒落後,演變成了秦漢的遊俠。秦漢遊俠,是中國古代個人英雄主義最後的輓歌。在以前,墨家數百精幹弟子,可以迫使楚王退兵,荊軻一人之力,可以硬撼秦王。而到了後世,歷朝歷代君王都深知「俠以武犯禁」的道理,於是,武俠漸漸淡出世人的視野,只留下了傳說。與小說的記載不同,秦漢以後實際上已經沒有了武俠的生存土壤,俠之大者,只在秦漢之前;個人英雄主義的舞臺,也只在秦漢之前; 個人武力的巔峰,也只在秦漢之前。

再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如果要找出一個組織,能和騎士、武士對抗,非墨俠不作他想。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歐洲騎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戰,中國俠客卻只催生了武俠小說?
    歐洲騎士與日本武士、中國俠客都誕生於奴隸制土地改革的廢墟之上,是封建社會的產物。養俠客為主人服務,最早起源於中國,然後才是羅馬、日本、英國等。中國的俠客最早出現在以私田為中心的私人採邑中,多來自落魄貴族階層。日本武士生在貴族、豪族、寺廟的莊園裡,多數來自農民,一旦成為職業武士就脫離生產,專職從事各種武力徵戰。
  • 假如歷史大亂戰,中國拿什麼對付歐洲的騎士,拿什麼擊敗日本的武士
    許多小夥伴有這樣的疑問,歐洲有騎士,日本有武士。五千年文明的華夏好像沒有類似的組織。假如歐洲派騎士出戰,日本派武士出戰,我們該派誰呢? 這邊有小夥伴說了:中國的四大門派可以與之一戰。拜託,咱再不濟,也不能拿小說裡的人物跟人家pk吧。
  • 歐洲和日本產生騎士與武士階層,為何中國卻「養出」士大夫階層?
    士,在中國歷史上歷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群體和階層。從夏、商、周時期開始,士就是奴隸制貴族中最接近底層的一環。從戰國起,士又作為基層的最高代表延續著國家對於整個社會的統治與管理。與之相似的,無論是隔絕海洋的日本還是萬裡之外的歐洲,也產生了類似於中國的士的階層,即歐洲中世紀以來出現的騎士和日本的武士。
  • 日本武士,就是東方的「騎士」
    由於貴族眾多,實力分散,都不具備國家級的財政實力,養不起大規模的常備軍隊,這個時候依靠少量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高戰鬥力部隊,來維護地方統治,以形成對普通民眾的絕對武力壓制,就成了貴族領主們的首要選擇,騎士階層應運而生。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為何要主動參加,軍隊不行又派出勞工
    美國對於這一要求根本就不感興趣,而日本更加不懈,日俄戰爭,就是在發生在中國的土地上,袁世凱政府的這種要求,嚴重的影響日本在華利益,甚至對於中國的中立態度,表示反對。1914年8月15日,日本政府,用與英國同盟為藉口,要求佔據山東膠州灣的德國,立即退出此地並交出租借權。
  • 英軍稱要派出龐大航母編隊來南海 英網民評論亮了
    (原標題:英軍聲稱要派出龐大航母編隊來南海,結果英網民想的卻是……)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英國海軍宣布,將於2021年初將「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派往南海,與美軍和日本自衛隊開展演習,以配合所謂「遏制更為獨斷激進的中國」的計劃。
  • 日本有武士道,歐洲有騎士精神,中國有什麼?
    日本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的道德規範以及哲學。 武士道是基於一些美德如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的精神信仰。 只有通過履行這些美德,一個武士才能夠保持其榮譽,喪失了榮譽的武士不得不進行切腹自殺。
  • 日本U23足球慘敗?知道他們派誰來的嗎?
    雖然他們輸的比中國隊還多,但許多人不知道,他們派出來的隊伍可不是U23的適齡球員即97年齡段的,他們派出的隊伍是95年齡段的球員,也就是他們本次U23亞洲杯全部在以小打大!他們球員普遍比其他隊員小2-3歲,而且即使是這個年齡段球員,他們也沒有派出全部的主力。因為日本早已經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奮力一搏儲備力量了,而97年齡段隊伍是適齡球員的主力!這次就是來適應大賽練兵的!
  • 英國右翼公知:應該派出炮艦,威脅中國賠償英國
    該位英國右翼公知想要讓中國賠付英國,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造成的損失,用這位公知的話來說,之所以想讓中國賠付的是認為中國是第一個發現新冠病毒的國家.但是事實是,隨著對新冠病毒了解的深入發現中國並不是首先發現新冠病毒的國家,這位又一公知的邏輯自然也說不通了。但是,該右翼公知仍然固執己見,甚至還想讓英國派出炮艦去威脅中國。
  • 曾經的腦洞比武成為現實,日本劍道VS歐洲長劍術誰更強?
    但對於中國的冷兵器愛好者來說,對於日本武士跟歐洲騎士誰更厲害,一直以來都停留在腦洞、嘴炮和鍵盤演武的階段。
  • 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其實,「武士」一開始的含義就是「武官」,日本平安時代(中國隋唐時期)開始實行律令制,有了國家法度,自然有了相對正規的軍隊。 大家知道,封建時代的經濟基本制度就是地主階級控制土地資源,控制農民,日本武士其實就有點類似中國所說的「地主階級」,日本最高統治者「幕府將軍」(也是等級最高的武士)就是大地主(
  • 東西方冷兵器碰撞,日本武士VS西洋騎士!
    日前,有冷兵器愛好者在網絡上上傳了一段日本武士VS西洋騎士的冷兵器交流片段。儘管雙方略有表演性質,但是這樣的交流還是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在現代日本,依然保留著許多傳統的冷兵器技巧,但大多數是以武道形式存在。
  • 冷知識|武士的忠誠幾毛錢一斤? 趣談最奇葩的日本米本位
    大軍慘敗的消息像颱風一樣掛到了日本列島,日本大和政府下令全國開展總動員,在九州一帶修築修築防禦工事。日本全國在戰戰兢兢中等了2年,還沒有等來唐朝遠徵的消息,這才放鬆了警惕,派出了使者前往長安打探消息。當時典型的武士作戰模式就是裝備拉風的武士跑到戰場上,大聲吆喝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姓氏名誰,要對方也出來一個和他地位相當的人和他單挑,兩個武士騎著馬繞圈射箭,其他的郎黨不得幫忙。基本上誰的莊園大,人口多,誰的郎黨就多,就算單挑不成也有人報仇日本當時把六品以下官位的官員叫做侍(其實就是侍奉人的意思,武士最早就是給公卿貴族服務的拿刀劍的服務員),這就是武士階層最早的由來。
  • 關羽北伐襄樊,曹操派出于禁救援襄樊,為何不派夏侯惇率26軍救援
    關羽在公元219年發動襄樊之戰,北伐襄樊,曹操派出的首支救援襄樊的援兵就是于禁率領的七軍三萬多人,曹操為何不派夏侯惇率26軍救援,而是執意派出于禁率領的七軍三萬多人救援襄樊呢? 原因很簡單,一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于禁駐軍離襄樊最近;二是曹操其實已經派出了夏侯惇手下的軍隊救援襄樊。
  • 鎧甲、櫻花與武士刀,《榮耀戰魂》中日本武士陣營背景故事考證
    隨著日本武士文化對遊戲產業的影響,就連老外們的遊戲工作室也開始越來越多的在自家的遊戲當中加入了越多的日本武士元素,今天我們在此要說到的由育碧蒙特婁工作室製作的《榮耀戰魂》便是其中一例。
  • 如果世乒賽女團決賽派出丁寧劉詩雯朱雨玲可以穩贏日本隊嗎?
    如果世乒賽女團決賽派出丁寧劉詩雯朱雨玲可以穩贏日本隊嗎? 世乒賽女團決賽其實就是女子團體世乒賽決賽,這樣的話如果中國桌球隊派出丁寧、劉詩雯、朱雨玲的話,能否穩贏日本隊?這個問題還真值得大家來探討一下!
  • 武士:一張變幻莫測的日本面孔
    靠身體吃飯的習武之人,相較而言單純得多,總是願意符合某一派主流價值觀。例如歐洲的騎士精神,崇尚的是基督教的七大美德:誠信、希望、慷慨、正義、勇敢、節制、寬容。關鍵詞是信仰,至於保護婦孺而無可避免招惹的浪漫愛情,那是美德產生的附加值——上帝報答行善的人。中國的俠客,繼承的是墨家的精神。
  • 中國的太帥,日本的奇怪,歐洲的全覆蓋,世界古代鎧甲哪家強?
    NO.1,中國唐朝明光鎧。唐朝時期,堪稱中國古代鎧甲的巔峰之作,其中又以明光鎧最為有名。唐代鎧甲的製作工藝複雜,以銅鐵等金屬構件拼接而成,鎧甲表面經過仔細打磨,皓如明鏡,在陽光下會反射出耀眼的明光,故而名為「明光鎧」。明光鎧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在胸前、背後有一個特殊的橢圓形金屬板,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護心鏡。
  • 騎士精神:歐洲代表的精神文化,核心思想與今日世界文化相牽連
    這就使得騎士精神不能局限於封建貴族和騎士階層了,騎士精神也逐漸演變為社會大眾的一種精神信仰。二、歐洲的騎士精神強調犧牲奉獻,日本的武士精神強調效忠天皇,中國的俠道強調替天行道,三者雖有異曲同工之妙,卻存在著本質區別在早期,最原始的騎士有自己所屬的階層和必須履行的義務。
  • 他和霍元甲齊名,是著名的長江大俠,幾下打死日本武士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一位離我們還不算太遠的武林大俠,他的名字叫做呂紫劍。他和毛主席同年出生,與霍元甲、杜心武齊名。說到呂紫劍,也許並沒有多少人聽說過這個名字,但是如果小編告訴你,他與霍元甲和杜心武並稱清末民初的「三大俠客」,你是不是就能想像他有多厲害了呢?呂紫劍還有一個「長江大俠」的稱號,這個稱號也是頗有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