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歐洲屬於封建時期,王室為了鞏固政權,不惜分封了諸多貴族。但是,隨著中央王權的日漸衰微,各個地方貴族開始秣兵歷馬,躍躍欲試。
缺乏強大的中央王權統治,各地貴族進入自由活動時間,開始跑馬圈地,割據一方,佔地為王。
土地就那麼多,貴族之間出現衝突和糾紛只是時間問題,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也為了掠奪他人資源,貴族領主必然要培養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
由於貴族眾多,實力分散,都不具備國家級的財政實力,養不起大規模的常備軍隊,這個時候依靠少量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高戰鬥力部隊,來維護地方統治,以形成對普通民眾的絕對武力壓制,就成了貴族領主們的首要選擇,騎士階層應運而生。
騎士受封於貴族,擁有少量土地,但不從事生產活動,平時生活以護養裝備和馬匹,武力訓練為主,以及按貴族領主要求參加軍事活動等。
古代的日本跟歐洲中世紀有著相似的國情,天皇大多數時間都只是虛設,沒有能力管轄國家,土地和地方政務基本都掌握在各地的貴族手中,稱之為「大名」。
大名之間也是衝突徵伐不斷,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也為了掠奪他人資源,大名們自然也要培養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
與歐洲中世紀的情況類似,土地有限,大名卻很多,每個大名的實力都有限,無法像國家一樣培養大規模的常備軍隊,只能選擇小而精。
日本平安時代,一些大名開始組建屬於自己的私人武裝,並利用其擴張勢力,這種武裝力量逐漸發展成了專業化軍事組織,就是「武士團」。
武士聽命於其直屬貴族,擁有少量封地,也不從事生產活動,除了對馬匹的硬性要求不同之外,其它方面都跟歐洲騎士極其相似。
歐洲騎士跟日本武士都屬於地方貴族的私人武裝,都是某個時代的產物,他們的裝備和戰鬥力都遠超常人,都宣揚忠誠、勇猛,都視榮譽為生命。
騎士精神:謙卑、榮譽、犧牲、英勇、憐憫、誠實、公正、靈魂。
武士道精神:名、忠、勇、義、禮、誠、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