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國的那些人那些事,士燮一族:交州的事情

2021-01-14 陳小姐陪你聊歷史

前三國的那些人那些事,士燮一族:交州的事情

清朝末年,廣西梧州有個書生羅棟才。他求功名,屢考屢不中。一日夢見士燮給了他一一個錦囊。從此以後,他考運大轉,連中舉人、進士,修成功名。羅棟才對士燮感激不已,於光緒十四年(公元888年)在蒼梧縣京南街桂江邊刻碑日:「漢士威彥先生故裡。」士威彥,即是保佑羅棟才考上功名的那位士燮。士燮祖上是魯國汶陽人,王莽時代逃避戰亂跑到交州。傳到士燮,已經是第七代人。士燮少年時遊學京師,治《左傳》。輾轉任職,最後回鄉做了交趾太守。交趾是交州的一一個郡。漢武帝南定百越之地,設「交趾之州」。這個交趾之州,並不是交州,而是交趾刺史部。刺史部是監察區,而州是行政區。當時的交此朝史部,據西晉的《大康地記》記載,本屬揚州,到東漢才獨立成州,交州下轄七郡,涵蓋了今天兩廣和越南的北部。

士燮做到交趾太守,正是董卓作亂的時候。他的一一個弟弟士壹,原本受前交州刺史丁官的賞識。丁宮回朝廷,做到司徒,便徵召士查。交州到首都實在太遠,士壹趕到的時候J宮已經下臺。繼任的黃琬也很欣賞士查,便予重用。但黃琬與董卓不和,所以董卓進京的時候,便冷落了士壹。士壹本來也討厭董卓,這時候便跑回交州投靠大哥。士查的遠道而來,使士燮認識到,天下已經亂了。不獨天下,交州不久也發生了一次動亂,刺史朱符因為苛捐雜稅太重,被造反的夷族戰士殺死。士燮便借了這個時機,上表薦自己的兄弟士查為合浦太守,士賄為九真太守,士武為南海太守。這樣一來,幾乎整個交州的南部都已經在士燮的控制之下了。交州的北部在誰手裡呢?在荊州劉表控制之下。

士燮家族在交州,威尊無上。出入鳴鐘磬,車騎儀仗齊備,百姓胡人夾道焚香,儼然一方霸主,實在是威風得很。士燮的威風,全是由於交州偏遠;而交州雖然偏遠,但也被群雄爭鋒的餘威所波及。朱符死後,朝廷派了南陽張津繼任。張津是什麼樣一一個人物呢?據孫策說,此君迷信,好神仙方術。而東吳薛綜的一篇長文裡說,張津不自量力與劉表搞對抗,結果連年損兵折將,部下有怨望。這恐怕不是張津主動挑釁劉表,而是劉表已經把勢力插入交州的北部了。

總之,張津不久為部將所殺,劉表擅自遣零陵賴恭來上任。正趕上蒼梧太守史璜也在這時候死掉,劉表便又讓吳巨來上任,與賴恭同行,想以此擴大自己在交州的影響力。賴恭是荊楚宿士,恭謹溫厚;吳巨卻是一介武夫,驕橫跋扈,並不服從賴恭。士燮越過劉表,與曹操所控制的漢廷取得聯繫。曹操為了與劉表對抗,便索性借朝廷的名義,任命士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這實際上已經相當於交州牧了。士燮坐了這位子,便以漢朝忠臣自居,雖然遠在嶺南,卻時時不廢貢品。這其實是在對曹操示好,從而遏制劉表勢力在交州的擴張。而劉表舉薦來的吳巨與賴恭的矛盾也越鬧越大,終於爆發出來。結果是吳巨把賴恭趕跑。賴恭回了零陵,後來隨劉備入川,做到蜀漢的太常。曹操與劉表對交州的爭奪,到此算打個平手。

這個時候,孫劉聯軍已經在赤壁挫敗了曹操的南下計劃,整個荊南控制在劉備手裡。而交州北部所獨大的,是劉表餘孽、親劉備的吳巨。劉備在長坂敗後度想投奔吳巨,可看出雙方關係不同尋常。到這時候,諸葛亮總督南三郡,並與吳巨保持聯繫,對交州壓力巨大。奪取交州之於劉備,是作為國策納入議事日程的:《隆中對》提到「荊州北據漢和,利盡南海」。怎麼樣利盡南海?打通交州。

然而,孫權的行動也在悄然展開。他趁劉備來東吳求督荊州的機會,派了步罵帶領千人人交州為刺史。吳巨這時候大約搞不清狀況:一、劉備方面到底是什麼意思?二、步騭到底有多少人馬?帶著這樣的疑問,他只好權且衝接了步騭的上任。然而很快他發現,原來步騭只有不足千人。吳巨心懷異心,被步騭看出,便擒賊擒王設計把吳巨殺死。殺死吳巨之後,步騭順利進人交州腹地,擊敗了張津在此的殘留武裝。士燮這時候也認清了形勢曹操遠在天邊,劉備勢單力薄,只有孫權這棵大樹好乘涼,於是親自迎接步騭上任,表示對孫權政權的衷心擁護。劉備與孫權對交州的桌底下過招,到此以孫權的勝利而結束。

但是士燮到此為止,依舊壟斷著交州,維持著他的半獨立政權。雖然他遣了兒子入質,並且時時供奉交州特產,但孫權也加封他為左將軍,子弟各有封賞。而士燮也不白吃孫權的皇糧,勾連了益州的土豪造劉備的反。這樣半獨立的地位,一一直維持到士燮九十歲去世為止。士燮死後,孫權加緊對交州的滲透,在交州北部分出一個廣州來,讓呂岱任刺史;南交州,由戴良任刺史。而士燮之死所留下的交趾太守的交椅,也派了陳時來上任。士燮的兒子們不滿,發兵抵抗,遭敗,首惡伏誅,餘孽免為庶人。再過幾年,其他幾位士家子弟也因觸發被殺,只剩下當初入質的那位兒子的妻子,孤寡在家,享受著國賓的待遇。交州的事情,到這裡就算交代完了。士燮這樣一位人物,怎麼配在一千多年後還被人夢到呢?原因是他建立了不朽的業績。

士燮,至今還被當地人乃至越南人尊稱為「士王」。士燮在保證當地政治穩定的情況下,將中原的文化引人交州。越南史學家黎嵩說:「士王習魯國之風流,學問博洽,謙虛下士,化國俗以詩書,淑人心以禮樂,治國逾四十年,境內無事。」他不僅將中原文化引入交州,並且對當地語言文字進行了改造。士燮結合當地方言,創造了「喃字」,假借漢字形聲演為越字,將漢字音韻譯作越聲,平仄皆有一定的方式,使得越人吟詩賦對成為可能。士堡不單將中原文明帶到了交州,促進民族融合,他本人的學術造詣在當時也是首屈一指。他早年師從名士,治《左傳》《尚書》最有心得,時人稱「《左傳》在南」。到隋朝,還有《士燮集》三卷、《春秋左氏經注》三卷傳世。

經學而外,士燮對史學也貢獻頗大。他著有《交州人物誌》,為唐朝史學家劉知幾所稱道。士燮所治的交州,成為當時南方荊州而外的又一文化中心。先後來此避難、授道講學的名士有桓曄、劉熙、許靖、許慈、劉巴、薛綜、虞翻、程秉、陸績等,都是光炳史冊的名字。後人讚嘆士燮「不特為政治家,又為經學家及史學家」,這個評價應該說並不過分。

士燮的名字,知道的已經很少了,甚至羅棟才所立的碑前也已經種滿了青菜。但他對嶺南乃至越南文化的貢獻,正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拉拉雜雜說到這裡,名家盛評也引了不少,但我以為,最符合士燮的,還是他家鄉人民所立的大人廟裡的一一副對子。權且引來,作為本文的結尾:「開化嶺南不愧是堂堂太守,永垂故裡只贏來嫋嫋青煙。」

相關焦點

  • 交州士燮家族,為何消失在了歷史舞臺?
    士燮(xiè)(137年-226年),字威彥。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人。漢末至三國時期割據交州一帶的軍閥。
  • 士燮割據交州,為何最後歸降孫權,而不是劉備或者曹操呢?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地處嶺南一帶的交州,則是漢末三國時期容易讓人忽略的地方。彼時,士燮這位諸侯割據嶺南數十年,成為東漢末年最低調的諸侯之一。士燮(xiè)(137年-226年),字威彥。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人。士燮年少時師事學者劉陶,其後逐漸升任交趾太守。後被朝廷加職綏南中郎將,遷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
  • 三國時期天下混亂,有士燮能夠安穩生存,只因他會如何討好統治者
    三國時期天下混亂,有士燮能夠安穩生存,只因他會如何討好統治者三國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混亂的時期了。但是在這個時期卻出了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活了很久,光是在掌權者這個位置上面就坐了五十多年的時間。這個人就是盤踞在交州地區的士燮。
  • 交州大混戰:嶺南有位交州王,盤踞交州近40年,堪稱最低調的諸侯
    導語:三國歷史大雜燴系列, 是本人原創作品,目前共有四個板塊:三國戰役大盤點,三國人物那些事,三國人物高手猜謎,青梅煮酒品三國。本文為三國戰役大盤點系列第78期。漢末三國天下大亂、群雄紛起,在這些大大小小的軍閥當中,有一人據地萬裡、帶甲數十萬,勢力雖然很強,但看上去卻並不「顯山露水」,堪稱最低調的諸侯。此人,割據交州40年之久,並被越南地區的人民奉為祖宗。
  • 三國時期最舒服的諸侯,當了50多年土皇帝:士燮
    最後只剩下曹操,劉備,孫權形成了三國鼎立。但是有一個諸侯,不但熬死了所有的諸侯,還舒舒服服地當了半個多世紀的土皇帝。沒人同意他過安穩的日子。劉璋倒是有當土皇帝的資本,可惜被劉備看中了。雖然劉璋後來保全了性命,但是卻丟了一切。只有一個人,不但位置好,覺悟也高,所以才活到了最後。他就是交州的士燮(xie)。
  • 三國人物篇65:士燮
    士燮今天我們來講講士燮。有很多人一看到這個名字,可能就會問:「士燮是誰呀?」士燮就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交趾太守,交州的土皇帝,一個被遺忘的人。士燮從187年當上交趾太守開始,一直當到226年,統治了交州40年。但是在漢末爭雄的舞臺上,士燮基本上沒有任何痕跡,他就像是局外人一樣,以至於很多人連聽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當然,這個主要原因是因為交州它的人口實在是太少了,交州一個州的人口還沒有100萬,可是在黃巾起義之前東漢人口最多的郡——南陽郡,人口240萬。
  • 三國時期,吳國歷任交州刺史,都是東吳大將
    在東漢末年中原大亂時,交州在士燮的統治下,成為相對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區,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許多中原人士移入當地。這對於漢人中原文化傳入交州有很大的助益。這些交州的人才之後很多到三國各政權中位居高官。交州作為益州、荊州、揚州的南鄰而被曹操、劉表、劉備、孫權等勢力爭奪。
  • 並沒有被遺忘的交州,聊一聊東漢末年交州軍閥的興衰
    而交州的環境錯綜複雜,當地人對漢室服從有限,一些郡縣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都被漢室放棄。張津與劉表的戰爭結果可想而知,張津一直被壓制,其部下實在不願意給他賣命,就把他殺死了。這個具體時間不詳,不過至少是在建安八年(即公元203年)之後的事情。因為在建安八年張津和曹操還有互動。吳巨、士燮瓜分交州張津死於內訌之後,劉表馬上派兩個人進入交州,用政治上的手段入侵交州。
  • 梧州誕生的經學大師——士燮
    到了東漢,交趾刺史部改為交州。 全家當太守 漢桓帝時,士氏家族的士賜被任命為日南郡(今越南中部順化一帶)太守。公元137年,士賜的長子士燮誕生。 士燮,字彥威,漢末為交趾太守,並作為綏南中郎將總督嶺南七郡,三國時加封龍編侯。
  • 嶺南士燮割據集團的滅亡
    在諸侯徵戰、混亂不堪的三國時期,士燮一直採取的是偏安一隅、明哲保身、不參與天下的策略。簡單的說就是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識時務者為俊傑,誰強就依附誰。因而在孫策還沒有強大之前,嶺南士燮割據集團依附的是最強的曹操;赤壁之戰曹操敗北後,嶺南士燮割據集團依附的是孫權。但是嶺南士燮割據集團無論是依附曹操的時候,還是依附孫權的時候,都沒有被封為王。
  • 東吳對交州的開發與治理
    東漢末年,位於大漢疆土最南方的交州也沒能逃過亂世的命運。交州一直以來給人的形象是一個蠻荒之地,經濟水平低下,素有"蠻荒瘴癘"、"化外絕域"之稱。隨著亂世的到來,中原地區因為各種天災以及戰亂,大量的人口向南遷徙,其中包括許靖等這樣的名士,為了避禍來到交州。由此可見,交州是當時少有的一片安定之所,使得人們能夠拋開對其是"蠻荒之地"的成見。
  • 三國殺最沒存在感的諸侯,所有人打的熱火朝天,唯獨沒人去打他
    #士燮可以說是三國殺移動版中存在感最低的史詩武將了。而歷史上的士燮,情況和三國殺移動版裡的士燮十分相似,都沒什麼存在感。沒存在感到什麼地步呢?當時士燮割據交州一帶,也算是個軍閥了。但是曹操、孫權、劉表他們,互相之間打生打死,打的熱火朝天,卻就是沒人管士燮。對那麼一大塊地盤視而不見。
  • 士燮為何不敢公然自立?
    東漢末年的交趾太守士燮(xiè),字威彥,蒼梧廣信(今廣西蒼梧)人。因為士燮終其一生並未公然自立,一些地方文史工作者便稱士燮此舉意在「維護統一,無意拉山頭」。事實的真相是否如此,就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持「維護統一」觀點的學者的立論依據常為《三國志·士燮傳》記載的「燮遣使張旻奉貢詣京都,是時天下喪亂,道路斷絕,而燮不廢貢職」一事。
  • 被版本拋棄的神將士燮,團隊增益型武將出路究竟在何方?
    士燮(xiè),字威彥。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人。漢末至三國時期割據交州一帶的軍閥。在步騭接管交州時積極配合,歸附孫權,被孫權加為左將軍;此後又因誘降益州豪族雍闓而遷任衛將軍,進封龍編侯。任交趾太守四十年。在嶺南及越南歷史上,士燮威望極高,後越南陳朝追贈士燮善感嘉應靈武大王。
  • 東漢士燮割據集團的崛起|東漢|刺史|交趾|南越國|西漢|士燮
    二.士燮帶領士氏崛起,成為交趾刺史部的實際控制人:1. 蒼梧郡士氏:《三國志》卷四十九•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記載:「六世至燮父賜,桓帝時為日南太守。」士燮,漢朝交趾刺史部蒼梧郡廣信縣人,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人。士燮所在的士氏是蒼梧郡當地的豪族,士燮的父親是士賜,在漢桓帝時期曾任交趾刺史部日南郡太守。
  • 我身在歷史何處—— 家在交州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駐軍京城(今江蘇鎮江)的孫權收到遠方加急來信:交趾(郡治今越南北部)太守士燮攜眾兄弟敬獻風物,聽候差遣。孫權長舒了一口氣,交州刺史部的爭奪戰終於告一段落,現在他不再有後顧之憂,可以結好劉備,全力對抗曹操了。交州刺史部位於漢帝國最南端,成為漢朝疆域始於元鼎六年(前111)。
  • 3.4(3)交趾士燮家族的興衰
    3.4(3)交趾士燮家族的興衰交州是漢朝廷最南方的邊遠州郡,經過漢末時的多方爭奪,三國時代最終被東吳所佔有,在這一演變過程中,身任交趾太守四十多年之久的士燮及其家族發揮了極具影響的作用
  • 東漢士燮割據集團的崛起
    二.士燮帶領士氏崛起,成為交趾刺史部的實際控制人:1. 蒼梧郡士氏:《三國志》卷四十九•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記載:「六世至燮父賜,桓帝時為日南太守。」士燮,漢朝交趾刺史部蒼梧郡廣信縣人,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人。士燮所在的士氏是蒼梧郡當地的豪族,士燮的父親是士賜,在漢桓帝時期曾任交趾刺史部日南郡太守。
  • 這個三國英雄,傳奇般經歷,被越南人尊為祖宗,國內卻鮮為人知
    後來海南島上的珠崖、儋耳兩郡被廢除,到了東漢時期,交趾刺史部正式稱為交州,仍轄七郡,在三國時代成為士燮的地盤。 東漢的交趾刺史部 士燮的「避亂」技能是有家學淵源的,他的祖上是魯國汶陽(今山東省肥城縣汶陽鎮)人,為了躲避新莽之亂,舉家遷徙到交州。
  • 詳解三國時期嶺南地區的地緣結構
    進可謀取整個交州的控制權,退可自保一片天地。地緣政治上有如益州之於整個中央之國一般。如果以交趾為精耕之地,士燮家族最起碼還可以控制交州之南的九真郡、日南郡。不過早在半個世紀前,日南郡的土著居民「佔人」就已經舉事建立林邑國,也就是佔婆國。中原王朝在此的統治實際已經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