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Skateboard項目可謂是極限運動歷史的鼻祖,許多的極限運動項目均由滑板項目延伸而來。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衝浪運動演變而成的滑板運動,在而今已成為地球上最"酷"的運動。滑板的技巧主要包括:The AerialL(在滑杆上)、The Invert(在U臺上)、The Ollie(帶板起跳),這些技術可說是除了翻板之外最重要的滑板動作。世界上兩個重要的滑板國際組織:國際滑板商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KATEBOARD COMPANIES,IASC)以及世界盃滑板賽(WORLD CUP SKATEBOARDING,WCS)。
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太平洋彼岸,善於發明創造的愛迪生的後裔們把古老神州人們的幻想或多或少地變成了現實。五十年代初美國西海岸是弄潮兒們大試身手的地方。他們使用普通木頭和價格昂貴的輕木製成的衝浪板在風口浪尖上尋找樂趣。到五十年代中期,模壓聚氨酯泡沫和玻璃纖維取代了木質衝浪板。這些新型衝浪板的機動性和耐用性使得衝浪運動在五十年代末大為流行。滑板運動是衝浪運動在陸地上的延伸。前者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限制,而後者則有更大的自由度。陽光明媚的南加州海灘社區的居民們很快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塊滑板。
在今天看來,那是相當古樸的一項發明:一塊50*50CM的木板固定在輪滑的鐵輪子上。即使這樣一個簡單的運動器械,因為它能提供衝浪給人帶來的同樣心理感受,也引起了人們的足夠興趣。但是,這種第一代滑板由於其本身的落後性(板太笨重,無彈性,轉向機構不靈敏,輪子太滑等),滑板運動並未得到像今天這樣的普及,這種最早的滑板可以在滑板錄像節目《禁止》(Ban This)中看到。第2代的滑板誕生於1962年。這是由橡木多層板壓制而成的15*60釐米的板面、輪滑轉向橋和塑料輪子組成的。和第一代滑板相比,這種滑板無疑是技術上的一個飛躍。但是,這種滑板的塑料輪的性能依然很不理想。他的過小的附著摩擦力使滑板急轉彎時失控;而他的低彈性則是滑板遇到即使微小的障礙物也會嘎然而止,把滑手摔下來。同時,他的耐磨性也太差。儘管如此,這種滑板仍然受到滑手們的普遍歡迎。畢竟,和前一代滑板相比,它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進化,相對寬大的板面使滑手們更容易站立和操縱。中國國內現在銷售的滑板大多數屬於這種第二代產品。
1973年,一個叫弗蘭克·納斯沃西的滑板愛好者第一次把聚氨酯輪子安上他的滑板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隨即開始把這種叫「卡迪拉克」牌的輪子賣給他的滑板朋友們。這種柔韌的輪子不僅耐磨,而且可以使滑板安全穩當的急轉彎,輕而易舉的碾過地上的小障礙物。第三代滑板就這樣發明了。由於滑板從衝浪衍生的原因,七十年代初的滑板文化基本上是帶有衝浪印記的文化。滑板愛好者和滑板公園的建設者們一開始建造了不少模擬衝浪的地形。後來,他們終於意識到,由於滑板比衝浪板的阻力小,重量輕,可以建立不同於衝浪而更適合滑板的地形以取得更大的速度、機動性和自我表現能力。加州Santa Monica 的「West wind」滑板隊把廢棄的鑰匙孔型泳池作為練習垂直表面滑板的場地,一時間在加州形成了尋找泳池熱。從這時起,滑板運動與衝浪運動不僅是從器材、場地,也從人員上,徹底分離出來,成為突起的一支異軍。這支新軍不涉足衝浪,一心鑽研滑板,並開始形成自己的語言、技巧、衣飾風格和音樂愛好。形成了新生的、以城市為主導的滑板次生文化。七十年代中期是第三代滑板飛速發展的時期。預感到一種新型的體育運動就要應運而生,無數個由滑板和衝浪愛好者建立的小型滑板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開始在技術質量上展開全面的競爭。聚氨酯輪子的潛力被充分挖掘出來。不斷改進的聚氨酯輪子使滑板附著摩擦力加強,速度增加,甚至可以滑上垂直表面。此外,對滑板材料的研究開發也達到了窮及一切的地步。
硬塑、鋁合金、玻璃纖維,甚至高科技的碳素複合材料都被用來試製滑板。最終,抗衝擊性能好,重量輕的加拿大糖楓擔負起了新一代滑板材料的歷史使命。另外,由Powell公司發明的跨越大障礙物的聚氨酯輪子和斯蒂文森專利的凹型滑板尾部使第三代滑板更上一層樓。80年代末,由於滑板運動本身的發展和滑手們對滑板技巧要求的提高,以及為了適應U型池(vert ramp)雙向滑行的需要,一種與前三代滑板形狀完全不同的兩頭翹起、形狀對稱的滑板出現了,這就是第四代滑板。目前滑手們使用的都是第四代滑板。第四代滑板改用硬巖楓重量更輕,彈性更好.滑板輪硬度高,彈性好,更適合高速滑行。由於重量平衡,第四代滑板更適合各種翻轉動作。
九十年代初,滑板運動走入了一個低谷時期。由於正處於滑板換代的時期,滑板從一頭改為兩頭,因而出現了許多前一代滑板不可能完成的動作。這個時期是滑板運動的技巧性動作(technical tricks)時代。滑手們發明了很多新的動作。同時為了使滑板更容易翻轉,滑板板面變得很窄,輪子變得很小。這個時期一塊典型的滑板寬度只有7英寸,而輪子直徑只有39mm左右。這樣的滑板雖然更易於做出複雜的動作,但是較小的輪子卻妨礙了它的滑行性能。
隨著滑板運動的開展,滑板技術直追其始祖衝浪運動。蓋範特(Alan Gelfand)發明了豚跳(The Ollie),使滑板界更注重高技術的表演,產生了諸多如霍克(Tony Hawk)和卡巴拉咯(Steven Caballero)等明星。由滑板商,著名公司組織的巡迴品牌推廣活動,給商家帶來巨大利益,已成為工業市場學的常用手法。滑手的泥土感很重的衣著、懷舊球鞋一度成為世界潮流,而相關音樂(New Wave Music,Punk,Hip-Hop)也達到了鼎盛,其語言、技巧、服飾和音樂,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滑板文化。在美國滑板運動的發燒友多達450萬之眾!由於滑板運動太過驚險、刺激。在上世紀60年代,滑板運動受到政府嚴令禁止,曾一度淪為"地下項目"。一直到80年代中期,滑板項目才被政府公開解禁、重見天日,使得這項都市魔幻運動捲土重來。滑板天皇巨星Tony Hawker和Andy McDonald在許多年輕人眼裡無疑是和喬丹、桑普拉斯一樣的超級偶像。
滑板運動以滑行為特色,崇尚自由的運動方式,體驗與創造超重力的感受,給滑者帶來成功和創造的喜悅。滑板運動不同於傳統運動項目,不拘泥於固定的模式,需要滑手自由發揮想像力,在運動過程中創造,以創造力來運動,強調身心的自由,推崇與自然互相融合的運動理念。滑板運動富有超越身心極限的自我挑戰性、觀賞刺激性、高科技滲透性。人在運動中完善人性,回歸自然的本質重新被充分強調,在繁華都市潛藏著一股回歸自然、融於自然、挑戰自我。運致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的清流極限運動特色。在歐美各國及各發展中國家,參加極限運動已經成為都市青年最流行、最持久的時尚,參加極限運動會已經成為廣大都市青年夢寐以求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