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5年的跑者,不如跑步2年的?這是為什麼?

2020-09-19 活動嘉

每一位跑者開始跑步的初衷都是為了健康,追求一副好的身體,希望年老時仍然能夠保持年輕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但是隨著跑步的時間久了,我們慢慢的對跑步的看法開始有了轉變。

比如,我發現,身邊好多跑步5年的跑友卻大不如跑步2年的了,不僅僅跑步成績跟不上跑步2年了,就連跑步的心態也比跑步2年的跑者喪得多...

為什麼跑步5年的跑者,不如跑步2年的?

1、因為過於自信

跑步5年:「目標」就算沒達到,也是遲早能達到的。

什麼PB成績那都是浮雲,對待這些成績早就已經雲淡風輕,賽道上遇到比自己跑的快的,也不再盲目加速去追趕了,更多的是享受賽道,欣賞賽道兩旁的風景。甚至看到那些為了PB拼命奔跑的人,搖搖頭有無盡的感慨。

跑步2年:沒有目標的跑步都是沒有靈魂的。

平時跑步嚴格按照訓練計劃來,周一慢跑,周三節奏跑,周末LSD。飲食忌辛辣油膩,餐餐蔬菜、蛋白質,跑馬路上爭分奪秒,力爭PB。這麼強的目標感,能不出成績?

2、因為越跑越窮

跑步5年:喜歡是放肆 ,愛是控制!

曾經全國各地的參加跑步比賽,去過的地方,跑過的路都不少,可是存款卻年年不如一年,每年都花在報名、買裝備上了。雖然很嚮往自由和遠方,但有房有車也很想要啊。

跑步2年:為興趣買單也值得!

剛跑步那會,為了馬拉松中籤,拉票買慈善名額也要去,喜歡的跑鞋出了新款,熬夜也要去買。去其他城市跑一場馬拉松,除了比賽還要留下來玩幾天。


3、因為身材失控

跑步5年:跑步就是為了更好的吃。

開始跑步是為了減肥,保持身材,現在跑步就是為了吃得更多。每天早起跑個10公裡,就去早餐店吃個「豆漿油條」;哪怕晚上跑步回來,餓了,也不會虧待自己,點個外賣來份燒烤...不再和脂肪作鬥爭,生活變得開始愜意。

跑步2年:每減重1公斤,跑馬成績提高3分鐘

為了保持體重,吃頓飯都要留意食材的攝入量和配比,但凡體重上去0.1公斤,就要去健身房揮汗2小時、出門黑練10公裡。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的人,如何掌控人生?

4、因為新鮮感消失

跑步5年:一切不過都是重複,再沒有驚喜。

賽前很少會制定訓練計劃,哪怕刷新PB了也不再廣眾天下。學會了平衡生活和愛好,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庭和工作,不再把跑步當做生活的唯一。

跑步2年:一切都是從未有過的新鮮感。

開始跑步那會,經常瘋狂參賽,離自己近的馬拉松必報,大型賽事坐飛機也要跑,甚至六大馬也少不了我的跑馬足跡。除了上班吃飯睡覺,就是按課表訓練,一有空就穿上跑鞋出門跑步,就連跟朋友聚會,也是聊配速聊跑馬聊裝備……對待跑步,達到了近乎聖徒般狂熱的地步。

5、因為更理性

跑步5年:放棄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秉持著吃好喝好賽好的心態,每到一個補給站,必定悉心品鑑一番補給站的美食,賽後還會對所有的補給做總點評。路上實在跑不動了,不會跑到受傷也要跑,退賽或上收容車是老司機們的策略。馬拉松是項極限運動,在清楚自己極限的情況下,適當的放棄不可謂是種明智的選擇。

跑步2年:跟自己較勁!

比賽中遭遇下雨、拉肚子等突發情況也絕對不上收容車。即使這場比賽跑完了,來年PB又是一條好漢。如果被身邊跑友拉爆,下次必定一雪前恥。跑馬拉松,是與自己較勁的過程,最理想的狀態是能不斷超越昨天的自己。

看起來,跑步5年的人比跑步2年的人更慢、更懶、更胖...但實際上,是他們對待跑步的態度,從「執著「變得「佛系「,從「狂熱「變得「理性「。

這種心態的轉變,沒有好壞對錯之分。畢竟,對大多數業餘跑者來說,跑步本身就只是件純粹的興趣愛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平衡經營好跑步和生活的關係,才能更好的享受跑步帶來的快樂。

【話題討論】

你跑步多久?現在對待跑步是什麼心態?

和剛開始跑步時有什麼不同?

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關注「跑亮神州」官微,了解身邊的體育賽事

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左下角,您點一下贊,小編工資漲1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跑步3年之後,越來越多的跑者變佛系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跑者變佛系了,隨遇而安、順其自然,或者說變得越來越成熟理性了?特別是在跑步3年、5年之後。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來分析分析。 跑步其實是一個入坑、痴迷、瘋狂、再到回歸理性的過程。很多跑者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
  • 跑步5年,那些厲害的跑者,他們教會了我這6件事
    跑步5年,雖然我知道自己跑的不怎麼樣,但是在跑圈裡認識了很多厲害的跑者,也可以說這些年一起見證著他們的成長和進步,感慨的同時,也從他們身上找到了一些共同的特質。簡單地總結了一下。哪怕已經跑進全馬3小時,還在不斷地給自己立flag,想著怎麼突破255、245、230...沒人逼他們,他們卻把自己逼的死死的。2、鎖定目標,規律訓練你跑馬拉松之前用多長時間來備戰?我想很多跑者跟我一樣,都是臨近比賽了才想起來自己還沒認真準備,沒有規律訓練吧。
  • 跑步5年,那些厲害的跑者,他們教會了我這6件事
    跑步5年,雖然我知道自己跑的不怎麼樣,但是在跑圈裡認識了很多厲害的跑者,也可以說這些年一起見證著他們的成長和進步,感慨的同時,也從他們身上找到了一些共同的特質。2、鎖定目標,規律訓練你跑馬拉松之前用多長時間來備戰?我想很多跑者跟我一樣,都是臨近比賽了才想起來自己還沒認真準備,沒有規律訓練吧。
  • 鍛鍊跑步的力量,延長跑者的跑步生命力
    為了跑得更好,許多跑者想到的可能是多跑一點,更多一點。低強度長距離的訓練方式長期被許多跑者使用。大部分的業餘跑者都是自我訓練,不重視肌肉強度的訓練。過於強調跑得越長越好,不覺得肌肉強度在跑步訓練方法中有多麼重要。有的跑者只重視心肺能力,沒有從一種全面的觀點來鍛鍊體能,認為心肺能力才是增進跑步表現的唯一關鍵因素。按照這種思想,提高訓練量就能不斷增強心肺能力,從而使自己跑出最佳的成績。
  • 如果跑步跑成這樣,還不如不跑
    其實對於小野這樣的跑步訓練方法,真的是不可取得,如果跑步跑成這樣,我覺得還不如不跑,畢竟跑步的目的是健康。當然也有很多人就是因為跑步有癮產生了興奮感,暫且忘卻了疼痛的損害,所以一直在跑步的路上。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會對跑步上癮呢?
  • 跑步5年,跑5600公裡,堅持的理由
    小胖堅持跑步5年,跑了5600公裡,經常跑10公裡,半馬跑過10幾次。整體跑下來,自己認為跑速、跑量真不是那麼重要,也不是最難的,最難的就是堅持跑步?大家怎麼看?小胖是喜歡跑步,跑了5年,遇到很多坑,我周圍有很多願意跑步,喜歡跑步的人,每次聊到自己的失敗經歷,讓很多朋友避過很多坑,小胖覺得大部分人跑步目的也都是為了減肥、健康、排解壓力,並非想成為專業的跑者,他們只是希望自己想跑的時候能夠享受跑步帶來的樂趣。
  • 跑者群體膝蓋疼痛較普遍 跑步該背鍋?
    網易體育5月22日報導:跑步引起膝蓋疼痛,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於是,有些人認為跑步會對膝蓋產生損傷,不如不跑步。然而,諸多研究表明,跑步對膝蓋來說是利大於弊。
  • 跑者如何應對跑步帶來的壓力?勿忘跑步初心!
    然後,個體意識到所經歷的這一情景或刺激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或傷害,此時即構成壓力,該過程為認知評估。最後,個體根據對這一情景或刺激的認知評估而做出相應的反應,即焦慮反應。舉例來說,跑者站在馬拉松的起點處(壓力的來源),想到馬上要進行的長距離路跑(威脅的知覺),便不禁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焦慮反應)。跑者的壓力誰人知?
  • 那些堅持跑步5年的人,到底在堅持什麼?
    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前幾天,小編身邊有一個跑友發了一朋友圈:紀念跑步5年,跑量破萬,10009公裡。小編想了想自己,從2015年夏天開始跑步,現在也有5年了。跑步之風,是2014年、2015年逐漸興起的,如果你是那兩年開始跑步的,那麼也已堅持5年多了吧?
  • 跑步快5年,從開始跑步到現在,我是如何堅持跑下來的?
    從開始跑步堅持到現,我用了這四個步驟:一,給自己設定個目標不管跑步是為了減肥,還是為了鍛鍊身體,剛開始跑容易,堅持不容易。剛開始吭哧吭哧的跑個三五天,跑的時候感覺心跳加速,跑完之後感覺腿部酸痛,這些種種都是阻擋自己跑下去的障礙。
  • 跑步技巧,提升你的跑步能力,馬拉松跑者必做的5個爆發力訓練
    跑者常說「跑馬拉松要練耐力,跑短跑要練爆發力。」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其實,跑馬拉松不僅僅需要練習耐力,當你從初級跑者,想通過更高的水平,跑步成績更上一層樓時,在訓練跑步耐力的同時,也需要訓練跑步爆發力。
  • 跑者該如何制定長期的跑步計劃?
    力量訓練和健康專家蒂姆·布萊德利說道 ,達到上述目標後,可每周增加一次速度訓練:1.6 -3.2公裡熱身後 ,跑6-8組30秒速度訓練,配速為賽時目標配速或再快一點,每組之間間隔1-2分鐘的慢跑。然後每周要麼提高速度要麼增加組數,直到你能儘可能的快,同時感覺自己還能換到另一檔上的速度來跑這30秒的速度訓練,或 者 用 5公裡或10公裡的配速來跑2-3分鐘長度的速度訓練。
  • 為什麼跑步雖好?但也不要天天跑!
    堅持跑步,可以延長壽命  2018年發表在《應用生理學雜誌》(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一篇研究表示,長時間堅持跑步,能讓你的身體年齡年輕數十歲。很多年齡75歲但經常運動的人,實際上他們的心血管健康水平與40-45歲的中年人相當。  2.
  • 一個跑步8年的資深女跑者告訴你:女生堅持跑步到底有哪些好處
    8年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段,有的人已經讀過了高中和大學,有的人已經從畢業走入了一家三口的生活,有的人一轉眼,就從一個瘦子變成了胖子,從一個胖子變成了一個瘦子。如果堅持了一個事情有八年,都跨過了7年之癢的時候,肯定就是打內心眼裡接受的,並且熱愛著的事情,才有這麼強大的毅力可以堅持著。小薇就是這樣一個能夠堅持,並且非常熱愛跑步的女生,她堅持跑步堅持了8年。畢業於體育學院的小薇,並沒有真正的去從事體育教育行業,而是選擇了做一名行政助理,每天的生活很有規律,就是在辦公室處理各種事情。
  • 張海濱:堅持熱愛,通過跑步減體70斤,從跑步小白到全馬245精英跑者
    「我是一個普通跑者」,這是張海濱做客跑者駕到錄播間時說的第一句話。 於是張海濱開始「管住嘴、邁開腿」,2016年5月,張海濱開始第一次挑戰5公裡,那漫長的5公裡是他咬緊牙關堅持下來的。
  • 跑步多年踩坑無數才明白的跑步真諦:成熟跑者的十大特徵
    跑步火爆已有些年頭,跑者人口仍在快速增長,而在2014、15年前後跑步熱剛剛興起算起,從那時候開始跑步的跑者,如今已經成為跑者群體的中流砥柱。成熟跑者最為核心的特徵是養成規律的跑步習慣,並且已經將跑步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跑步已經變得像吃飯、睡覺一樣稀鬆平常,不要問我為什麼要跑步
  • 為什麼跑步半年,還是跑不快?原因在這!
    但是很多跑友跑步半年後,卻開始遇到了瓶頸,怎麼跑也跑不快了,刷新不了自己的個人PB了,這是為什麼呢?1、人的慣性當你堅持跑步一個月後,你養成了跑步的習慣,時間一到,自然就去跑步了。當你保持5分、6分的配速,堅持幾個月後,身體的肌肉記憶也有了習慣,每次跑步都保持著你當前的水平。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能夠促使我們進步。
  • 成為成熟跑者的必備技能:學會量化你的跑步
    其實用跑量來衡量跑步效果是不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同樣跑5公裡,有些人只需要20分鐘,有些人需要半小時,有些人則需要4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因為個人能力不同,所以對於能力強的人來說,5公裡也許壓根沒難度,但對於初跑者來說,能完成5公裡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因此,用跑步時間來衡量跑步效果比用跑量來衡量更科學。
  • 為什麼5公裡才是跑步的關鍵距離?5公裡跑,你在哪個級別?
    對於很多大牛來說,5公裡已經只能算是個熱身的距離了。對於許多初跑者來說,5公裡則是一個值得挑戰的距離。要知道,10公裡的跑步距離對於一些不怎麼運動的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戰,而5公裡更像是跑者的入門坎、基本功。5公裡中的每一步雖然各有各的酸甜苦辣。
  • 跑步3年後,我越跑越廢了
    為什麼北馬沒有中籤?為什麼上馬也沒有中籤?為什麼無錫馬拉松還是不中籤!?蒼天吶大地吶,我的運氣怎麼這麼差?,我這輩子絕對不會上收容車的,這太恥辱了!:公園跑步遇上跑步的男生會來搭訕,或者跟著你跑,於是故意加速把他甩掉,心裡還鄙視的說,5分半配速都跟不上,太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