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0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走進番茄基地,一股熱浪迎面撲來,一株株青翠欲滴的苗上掛滿了紅的綠的小番茄,色澤鮮亮、晶瑩剔透。手提大籃小籃的顧客興高採烈地走出基地,正在地頭打包裝籃的潘超偉忙得不可開交。「今年的小番茄品質比去年好的多了,產量也提高了,特別是皮薄,採摘的時候要特別的仔細,稍一用力就要裂開了.……」。
「番茄科普角是我近期和學校、社會組織一起聯合打造的「紅青」科普觀光帶,也已經陸續收到了多方的預約上課單。」仙華街道十裡亭無土栽培番茄園負責人之一潘超偉說道。「紅青」科普觀光帶是以「黨建+」為抓手,十裡亭村將安排村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定期分批在科普園進行科普授課,「紅」既代表成熟番茄顏色,更寓意黨建紅色旗幟,老帶青、傳幫帶的意義;而「青」是初熟的番茄色更是老帶青的青少年,未成年科普知識教育讓希望的種子從根基上紮實發展。
浦江仙華街道十裡亭無土沙子栽培番茄園建立於2018年5月份,共有土地15畝,大棚10畝。前期投入150餘萬元。三年前,紅炸網絡的「金沙番茄」的故事說得就是這裡。無農藥、無激素、有機無土栽培、純自然熟綠色水果番茄成為了顧客追捧的香饃饃。潘超偉是浦江五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他說作為80後大學生,自己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民的兒子,回村致富,振興鄉村成為了自己農業創業的初衷。要讓自己成為時髦的新農業人,讓農業成為受人羨慕的時尚職業。2018年,他與同有夢想的楊彪、俞福衛在仙華街道十裡亭選址幹起了新農業。
「家裡到番茄基地就十分鐘的路程,忙完了基地的農活,我還可以回家給兒女們幫忙,兩邊的事情都不會耽誤,真的是太方便了」正在番茄種植基地除草的徐阿姨高興地說道。今年69歲的徐阿姨,主要負責基地的採摘、修剪工作。據了解,番茄基地產業的發展解決了周邊一大批閒職勞動力,並成為了十裡亭村有名的「地標」。
以番茄種植產業為基礎,番茄基地正發揮帶動作用,以模式創新破題鄉村振興。發展「1+N」模式,圍繞無土番茄,樹立品牌意識,走高端果蔬銷售路線,縱向延伸「摘番茄、品番茄、讀番茄」,將採摘遊、番茄科普、衍生產品、農技培訓等連珠成串,打造集休閒度假、科普教育、康體養生、產業示範為一體的生態文化休閒旅遊體驗區。「紅青」科普觀光帶正吸引更多人前來採摘體驗和休閒觀光,盡享田園樂趣。
接下來,仙華街道將進行品牌包裝、項目建設,為番茄基地「錦上添花」擴大規模。邀請設計團隊,引進流行元素,讓農業與現代碰撞出不一樣的火化,打造「網紅打卡基地」,讓番茄元素輻射鄉村多文化,吸引更多不同年齡層的遊客前來。
權威資訊,請下載詩畫浦江APP
提供 | 仙華街道
編輯|鄭雅瑞
審核|李少俊
原標題:《「紅青」科普觀光帶成追捧,網紅番茄築夢鄉村振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