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孩子需要父母支持:用自己獨有的方式,育出快樂的孩子

2020-12-11 騰訊網

鍾芳蓉第一次上熱搜

鍾芳蓉的湖南姑娘很平凡,平凡到沒有一個人注意過她,但也很不平凡,在2020年的高考她考出了676分,湖南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績。

她不是「精英家庭」高補習,高藝術的孩子,只是一個農村單純的留守兒童。

於孩子來說,父母身體的陪伴,還是「愛」的陪伴更重要?

這名叫「鍾芳蓉」的女孩長相清秀,打扮也是普通少年的白T恤,當50位老師連夜來報喜時,這個孩子迎著星辰的樣子,真的很清爽很美。

1)、父母沒辦法陪伴,卻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孩子

但大家知道嗎?這個孩子6年級開始就寄宿,是一名普通的「留守兒」;

也就是說,孩子在6年級的時候,父母就外出務工,無法時刻陪伴在孩子身邊。她父母盡最大的能力與勤勞,去供養一個女孩的學習,而女兒用熱情與自強回報父母的付出,這種愛與被愛,讓我們看到了農村孩子與父母之間「踏實而質樸」的親情。

其時,在農村的裡面的孩子,特別是女孩,多少有很多人早早放棄學業,外出工作賺錢,但鍾芳蓉的父母沒有這樣,他用雙手給孩子撐起了一片學習的天空。他們外出務工,身體雖然沒有陪伴孩子,但是他們滿足了孩子的「摯愛」,孩子想要「上大學」的心願。

2)、父母的貼身陪讀,過度保護,這種愛太過沉重

想起了生活中很多「陪讀」的父母,他們放棄了優渥的生活,放棄了事業,選擇「貼身」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但他們「過度」保護反而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反感與壓力,很多孩子一度坦言「想要逃離父母的控制」。

因為,愛的方式真的有很多種,可以是周到的照顧,但也可以是「適當的距離」。每個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比起「貼身陪伴」,可能他們也會期待「可以自立而堅強」。

鍾芳蓉第二次再上熱搜

第二次上熱搜,卻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孩子的「自主與樸實」。當名校招考老師「爭奪」這個優秀的孩子時,她堅定沉靜地選擇了「北大考古系」。

當大家擔心孩子選擇冷門行業,未來可能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孩子卻說:「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基本生存沒有太大的問題,我個人非常喜歡考古學,我覺得喜歡就夠了!」

一個物質富裕家庭的孩子,不敢輕易選擇的一條路,她走得卻很從容。

她的沉靜讓我們看到了高於別人的地方,那就是真實的喜愛與自由的思考。她的一個小舉動,卻也是成長教育過程中的一個大舉動,因為,她讓大家重新開始思考:

成功有沒有統一的標準,有沒有統一的方法?

世界上很多人對成功的定義就是:豐富的錢財、榮耀的地位。但成功標準是否太過單一,所幸,現在的「成功」標準開始了多元化。你徒步攀登了珠峰是一種成功,你發明了一種美食是一種成功,你過成了想要的田園生活也是一種「成功」。那當鍾芳蓉以高分選擇了一個「冷門」專業的時候,網友為什麼會極盡擔心呢?

1)、孩子能否成功,不是選擇的專業,而是清楚自己要什麼

1982年的時候,馬雲參加高考落榜,1983年他再次參加高考,依然落榜,最後在1984年,他再度參加高考,才勉強被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錄取,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但「外語大學生」最後是靠什麼成功?外語?不,他成為了網際網路世界公認的開荒者,創造了無數的財富,成就了他在中國難以被超越的神話。

所以,一個人是否能創造「成功」,看的不是他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專業,而是看他是否清楚明白自己「要什麼?」。

2)、孩子能否做自己想做的事,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這個女孩一樣,她勇敢而有主見,她選擇「考古系」,僅僅因為北大的學歷有基本保障,而「自理」之後,她沒有急功近利,而是依靠內心單純的「喜歡」,去輕鬆做好了決定。

大家也不禁感概,這個農村女孩可以選擇的如此自由,身後定有一個寬厚而民主的父母。他們將樸實、快樂、勇敢與獨立,注入了這個女孩的生命,才讓孩子可以考出高分,這個高分的孩子沒有追逐錢財與名利,而是踏實而樸素的去追求「內心的快樂」。

人生中有多少選擇,有多少成就,有多少「自我」,都是一個漫長的學習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父母去不斷的感悟生命,體驗教育。相信會有越多可愛的「鍾芳蓉」出現,她們微笑而自主,改變命運的同時,保持本心,快樂而勇敢。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一個微笑,一句稱讚,一個擁抱,都會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覺得很開心,所以,在獲得家長的肯定後,孩子就可以順利地成長。關愛的的力量是神奇的。每個孩子,都是由一粒種子長成的小樹,小樹還要長成大樹,但是,並不是每一棵小樹都能健康茁壯,成為棟梁之材。是家長的賞識與激勵、抱怨與斥責的態度決定了他們是天才抑或蠢材、成功抑或失敗、偉大抑或平庸。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一、表揚孩子的努力,不是表揚孩子聰明很多父母會誇孩子:「哎呀,你真棒!」「這孩子真聰明!」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如何培養自主能力,助孩子通往終極幸福?
    這篇文章是介紹這本書的第五篇文章也是最後一篇文章,書的前四部分內容:父母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父母和孩子建立理想的親子關係,父母幫孩子培養情商,父母幫孩子培養自律能力,之前已經分別用四篇文章加以介紹了。01什麼是終極幸福?這世上有一個人,叫克裡希那穆提。
  • 無能的父母用打罵孩子,來宣洩自己的情緒,最後受傷的只有孩子
    優秀的孩子都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打罵出來的。父母教育孩子不應該把「棍棒教育」「暴力教育」當成是教育孩子的人生信條,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而進行道德綁架,肆意宣洩自己的情緒,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內心的傷怎麼癒合呢?常人面對語言暴力或是武力暴力時都會忍受不了,更何況是一個內心單純敏感的孩子呢?
  • 白巖松:不希望孩子考第一名,父母善用「破窗效應」,孩子更優秀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孩子成長在好的環境中,他會變得越來越優秀。若是成長在不好的環境中,孩子就會變得越來壞,因此周圍的環境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白巖松也不例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從來不會幹涉孩子的選擇,他想成為孩子人生中的一個「觀眾」,而不是一個「編劇」。白巖松育兒: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 父母都希望孩子優秀,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優秀?
    天底下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吧。那麼,什麼是優秀?從小成績優異,不用老師擔心、父母操心,爾後順順利利考上好大學;成年後擁有一份讓人豔羨的事業。——這樣算不算優秀呢?當然,這也屬於優秀的一種,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樣的優秀只能算作是狹義上的優秀。
  • 怎樣養出快樂又成功的孩子?父母多說這5句話,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鼓勵的,父母常對孩子說正面鼓勵的話,可以激勵孩子往好的方向走。每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樂的長大,擁有成功的人生,但是現實往往總是事與願違,更是有很多孩子長著長著就」跑偏「了,為此,不免有很多父母都感到苦惱。說起教養孩子這件事,其實是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教育方法的。
  • 當孩子在學習時感到太累,父母需要正確的引導,七句話可激勵孩子
    因此,許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們休息不好,可是當孩子休息不好,感覺到學習非常累的時候,我們是否找一下原因,作出一些調整呢?而有時候孩子說:「我不想上學,太累了,太辛苦了。」而父母是否用一些話語來激勵孩子呢。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這個階段孩子最重要的使命。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和孩子溝通前,父母該怎么正確管理情緒?
    誰都不願意做一個愛發脾氣的父母,但是孩子好像總能抓住我們的軟肋,有一萬種讓我們歇斯底裡的方法。 但總還是有少數父母,能夠用平和的方式讓孩子和他們達成共識,參考他們的建議順利成長。 蘿拉 馬卡姆博士在她的《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一書中分析了父母的情緒來源,並提供了正確控制情緒的方法。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很安全,知道有人在他身邊,看護著他,他就敢於面對腫包、擦傷和失望。換言之,他就敢於學習、成長和培養毅力。——蘿拉馬卡姆博士《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上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採取哪些措施可以讓自己在和孩子說話時保持平和,以便孩子能夠不被我們的情緒嚇住,從而能專心聽我們的指導。
  • 在愛孩子時,父母需要「自私」一點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父母的愛,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無私」。願意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一切,是很多父母表達愛的方式,並且常常引以為傲。可是在我看來,每個推崇「無私」的愛的人,多多少少都夾雜著自己的私心。我們都以為人生開掛的是Musk,而真正開掛的,其實是他的媽媽Maye。而Maye彪悍的人生,正是源於她在成全孩子的時候,也「自私」的成全了自己。在愛孩子的時候,每個父母都應該「自私」一些。
  • 「清華學霸」武亦姝爸爸身份曝光,成功孩子的背後,是優秀的父母
    成功孩子的背後,是優秀的父母。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僅需要孩子自身足夠努力和優秀,還需要家長教育方式得當。不知道大家對那個之前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走紅的武亦姝是否有印象?當時她的才華可以說是驚豔了不少人。
  • 孩子快樂才是父母最大成就:一位天才少女的呼籲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小故事,這裡面包含了我對教育的一些小思考,也包括了我父母對我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式。永遠記住,答案不只一個第一個故事是關於我姐姐做過的一道題:老師在教7位數和6位數相減的算法,例如,1百萬減去755,555。我姐姐心想,如果她直接用999,999去減法,最後再加1進來,不就更加容易了嗎?
  • 想要教育出健康快樂、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就要學會尊重孩子
    所以,當孩子想要嘗試動手、實踐時,在合情合理和相對安全的情況下,父母應該積極支持孩子,而不是在公共場合裡無所顧忌地批評教育孩子。這樣只會產生一個結果,那就是孩子在想問題、做事情時越來越沒有主見。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家長要求孩子,「只要專心讀書,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棄」。
  • 想要孩子快樂又成功?這五句話父母別離口,孩子受益終生
    文|美芽媽媽有很多父母信奉快樂教育,從小不給孩子施加壓力,不會像別的父母一樣給孩子報七八個輔導班,讓他贏在起跑線上。只要孩子每天開開心心的,他們就非常滿足了。但是這樣的孩子容易變得懶散,長大很難取得成功,於是父母們又陷入了為難。怎樣才能養出既快樂,又成功的孩子呢?
  • 白巖松:巧用的「破窗理論」,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值得父母學習
    他從不幹涉孩子的事情,始終把自己當作孩子生活的旁觀者,孩子的每一次選擇,他都選擇尊重。此外,白巖松在工作和生活上也非常嚴格,這一點也慢慢地影響到了他的孩子,真正做到了用自己的行為來教育孩子要做什麼,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強迫他們做什麼。因此,當他的孩子長大後,他會成為一個很有自信,很有禮貌,而且很優秀的好孩子。
  • lily英語:孩子有這三個表現,說明父母把孩子教育得很好!
    其實讀書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從小閱讀了大量、優秀書籍的孩子更愛思考、他們的內心也更加充盈。但如果孩子就是不愛讀書,怎麼破?她用這樣的方式提醒女兒,謹記賽場禮儀。當福原愛因為發球不規範而痛哭時,媽媽不緊不慢地說道:「向那邊的叔叔(教練)道歉,說下次一定好好發球。」她用這種方式告訴女兒:要規範自己的動作,這是對對手、規則的尊重。
  • 那些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有什麼共同點?
    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家長關係和睦,且行為表率良好的家庭,養育出的孩子往往在成年後更容易獲得成功。除此之外,優秀孩子的父母還有哪些特質呢?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了24個共同點,包括:讓孩子做家務、教會他們勇氣並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等。
  • 優秀孩子的父母,自我分化的能力都不會差
    不求分化的父母,難以破繭成蝶,難以成為真正成熟的爹媽。儘管誰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卻很少有父母能深刻的意識到這所學校究竟給孩子帶來了什麼?父母又會採用何種「教學手段」來養育自己的孩子。上個世紀中葉,美國精神科醫生馬瑞·鮑恩(Murray Bowen)在他著名的家庭系統理論中,提出一個概念——自我分化。
  • 「快樂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她在孩子的學習上沒要求過滿分; 孩子做完作業吃完飯,作業錯了,改正就好,不罰寫、不額外增加作業; 孩子成績考得糟糕了,不打罵,孩子自己說「下次我考好了給你看試卷」; 孩子上課沒聽懂,父母詢問他的意見「需要課件還是補課?」
  • 父母:把路徑指給孩子,把選擇權留給孩子
    其實大部分父母不僅不了解孩子,還總是居高臨下,想要把孩子改造成自己希望的樣子,讓孩子按照父母設計好的路徑按部就班,恰恰忘了孩子是一個自然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自己的喜好,自己對未來的設計。雖然有時他們的願景很模糊,想法單純幼稚,即就是這樣,他們的訴求也會常常被父母剝奪。父母總喜歡用成績的高低來評價一個孩子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