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學習時感到太累,父母需要正確的引導,七句話可激勵孩子

2021-01-19 騰訊網

在寒假前,一名六年級的學生在臨近期末考試,每天挑燈複習到深夜,每天晚上都會做好幾套卷試卷之後才會休息。當孩子感到學習累時,父母並沒有幫孩子做出調整,而孩子在長期疲勞下學習,最終,孩子承受不住壓力,開始胡言亂語……

其實,現在孩子們的學習壓力挺大,小學生們每天的課程並不是很多,下午4點左右都已經放學。但是許多孩子放學後,就要直奔輔導班,先上完輔導功課,做完輔導作業,之後再回家,繼續完成當天學校布置的作業,當孩子全部完成作業之後,已經是晚上10點左右了。

因此,許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們休息不好,可是當孩子休息不好,感覺到學習非常累的時候,我們是否找一下原因,作出一些調整呢?

而有時候孩子說:「我不想上學,太累了,太辛苦了。」而父母是否用一些話語來激勵孩子呢。

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這個階段孩子最重要的使命。

我們要告訴孩子,為了這個使命必須要學會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當孩子感覺到學習勞累時,父母是否做出及時的調整,是否激勵了孩子?還是一味的逼迫孩子繼續學習呢?家長不妨用這幾句話來激勵孩子吧!

【1】學習本身就不輕鬆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榜樣可以看出,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才有成功的可能。

學習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考試拼搏上來的,誰小時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業,有時候做的不好還要被老師批評幾下,作為小學生,畢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這個過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麼快樂,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縱觀世界,所有優秀的學生都一樣,要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比如,新加坡的教育,教育領域非常廣泛,除了一些專門的課程之外,還有藝術、語言等方面領域,充分開拓學生的天賦,但是新加坡的中小學教室後面不也經常懸掛著一把戒尺嗎?據說學生表現不好,老師是要照手心打三下,而且是要兩個老師在場才能執行。

因此,快樂成長,快樂學習是正確的,但是這個過程一定是辛苦的,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並不意味著課外不需要複習,不需要刻苦學習。

【2】努力才能感覺到學習的快樂

相信很多人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要想做一個學霸,需要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別人在看電視劇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當然,有的人心智比較早熟,從小便有自己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並為此而努力。

但無論如何,都要有一個目標,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努力付出,這個過程是談不上快樂的,當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辛苦的努力,得到回報時,學習的快樂才會顯現出來。但也不排除極少部分智商很高的人,本身具備極強的天賦,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但這個只是個例,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之內。

【3】學習是一種責任

孩子們在上學階段努力學習就是責任,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人在該讀書的時候不努力學習,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樂,那麼長大後在工作過程中會變的,肯努力、肯付出、肯拼搏嗎?

所以與其說上學讀書是在學知識,不如說是在培養自己能夠自主學習,具備勤奮拼搏的精神,樹立起有責任感的優秀品質。長大後踏入社會,才會具備積極向上,努力付出的責任感,這才是我們在努力學習過程中,學習到的最終目標。

【4】吃苦只是暫時的

在目前中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如果你不能改變這種體制,那就要學會如何適應它。

比如高考,如果按照所謂的素質來招生,中國有多少寒門學子能進入清華、北大這些高等學府,高考制度不能改,是因為我們暫時找不到比高考更好的制度,同樣現在面臨的應試教育誰都知道他不是最好的教育制度,但我們並不可能很快就能改變他。在這種體制下,作為學生能做的就是去適應它,必須要學會努力,勇於挑戰,只有這樣才能在這種體制下生存。

為什麼現在美國不希望招收太多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學生,是因為中國的學生太會考試了,美國許多重點大學每年招收的學生中,大部分都是中國學生,所以美國反過來研究,為什麼中國的學生如此「優秀」。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應試教育反而培養了中國學生在千軍萬馬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能力,這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肯努力,會吃苦才行。

【5】有興趣不等於喜歡學習

很多時候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是孜孜不倦學習的動力。但是這只是學習的啟始動力,許多人對很多方面都有興趣,但是並沒有成為他們以後的成功能力,原因很簡單,他們並沒有為這個興趣而努力。任何事情不可能一 而就,同樣優秀的人,也是要經過不斷努力,辛勤付出才能成功的。

【6】注重個人能力培養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些學生在高考制度的學習壓力下,學習很努力,幾乎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習,成為了大家熟知的書呆子。可是真正良好的教育不但要學到知識,還要培養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能力,單純為了考試而考試,這絕對不是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也只是成為會考試的機器而已。

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寶貴品質會伴隨學生一生的,這些都能讓他們在今後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更好的工作,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7】主動努力去學習

作為家長,一定要讓子女知道,任何取得一定成就的道路上,總是伴隨著曲折,充滿著艱辛。學生要去體會努力學習而取得好成績的快樂,去培養一種不付出就沒有收穫的價值觀,我們也必須知道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這就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

如果沒有目標,沒有壓力,光一味強調快樂學習,這是當前大部分00後孩子的生活狀態。如何培養孩子努力付出,樹立長遠的目標,並為此而努力,這是家長和老師們的一種責任,也是孩子們通過學習要培養的一種能力。

相關焦點

  • 當孩子感到學習太累時,最激勵孩子的七句話!
    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孩子,你一直說,我不想上學,太累了,太辛苦了。 但是,你知道嗎?讀書,是我一定會堅持讓你去做的事情,至於為什麼,這些話我想對你說。
  • 孩子說話的時候結巴怎麼辦?父母不要責怪孩子,應該正確引導孩子
    劉女士就常常對於自家孩子結巴這個習慣感到非常苦惱,劉女士的孩子今年已經兩歲多了,基本上能夠完全表達自己的需求,也能夠完整的說出一句話,可就是有一個習慣一直改不過來就是結巴,而且上了幼兒園之後,周圍的小朋友都因為他結巴這個習慣嘲笑他,導致孩子就更不敢開口說話了,因此劉女士感到非常苦惱,前思後想也不知道如何改正孩子結巴的習慣。
  • 孩子是否是學習的材料,在於父母的思想深度,以及能否正確引導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天賦異稟,天生就是學習的好料。但是孩子的智商和父母的智商其實是分不開的,父母的智力水平很多時候決定了孩子的智力水平,而父母的培養方式更是決定了孩子智力的上限。一個聰明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善於教導,也會變成和常人無異,而一個先天資質一般,但是卻得到良好引導的孩子,在後天會爆發出與常人不同的特質。怎麼去引導教育孩子呢?父母的思想怎麼傳達給孩子呢?四川的張家已經42歲了,張家是個高齡產婦,她的孩子只有7歲。
  • 中國父母太累了,卻始終養不好孩子
    01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越來越感覺父母給的愛特別沉重,有時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的愛不再讓我們感到快樂,更多的成為了一種內疚和自責。父母的那種無我精神付出的越多,我們的束縛也會越來越重,你是一隻想要南飛的大雁,父母的愛託著你飛翔的同時也在控制著你飛行的方向。
  •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
    每個孩子,都是由一粒種子長成的小樹,小樹還要長成大樹,但是,並不是每一棵小樹都能健康茁壯,成為棟梁之材。是家長的賞識與激勵、抱怨與斥責的態度決定了他們是天才抑或蠢材、成功抑或失敗、偉大抑或平庸。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一、表揚孩子的努力,不是表揚孩子聰明很多父母會誇孩子:「哎呀,你真棒!」「這孩子真聰明!」
  • 「高甜+高燃」《冰糖燉雪梨》,教會父母正確引導孩子的愛情觀
    我們都知道,如今的孩子都偏早熟,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應該扮演一個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孩子擁有正確的三觀,並對孩子愛情起到指導作用。便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應該做到以下三點:(一)告訴孩子如果要談,就談一場比肩而立的戀愛在情感方面,這部劇最讓我感觸頗深的是夏夢歡這個女孩子,即使在熱戀時期也沒有迷失自己,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在談戀愛時堅持經濟獨立,精神獨立。她不希望男友圍著自己團團轉而放棄自己喜歡的事情,她渴望的是比肩而立,旗鼓相當的愛情,她不希望感情會成為男友未來的絆腳石。
  • 四川某小學生的臨終留言,「活的太累」,由此想要對父母說的一些話
    前幾天,四川瀘州一名小學生留字條後墜樓身亡,他留了一些話,說到「活的太累」,其實,孩子們還根本沒懂得活的概念,也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的美好和精彩,可卻被這個太累而失去了自己的最基本的權利。
  • 經典電影《獅子王》解析:孩子的自卑感正確引導,可化為前進動力
    大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自卑感,但是如果他們能夠在正確引導下直面自己自卑感的來源,勇敢尋找合適方法克服困難,自卑感反而成為他們追求上進的動力,獲得自我實現和價值。如果父母對孩子平時管教過於嚴厲,就會讓他們背負很大的壓力,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考慮家長的感受,從而喪失前進的方向,陷入自卑感的泥沼中。
  •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宣洩情緒?
    11月,不少學校迎來期中考試,心理聊吧的一則傾訴中,一位母親在為孩子亂發脾氣而痛苦時,通過溝通發現孩子情緒不穩的背後是學習壓力。作為家長,如何從孩子的日常表現看出他需要宣洩呢?又如何合理地引導孩子宣洩呢?聽心理老師聊一聊。傾訴:孩子亂發脾氣,我氣急敗壞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我對孩子,經歷了狂怒到心痛的過程。
  • 怎樣正確引導孩子學習,認識到學習對於今後人生發展的重要性
    所以一旦是社會教會我們什麼的話,在人生的旅途中,走的往往沒有主動式學習那麼走的順利和平坦。因此,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主動式學習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僅是對於學校上課那麼局限,而是一種對於不了解的事情,未知的東西的一種態度。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會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需要做的往往也是不一樣的。
  • 孩子總被嘲笑怎麼辦?父母要正確引導,幫孩子重獲自信
    孩子的性格太過於脆弱 性格比較脆弱的孩子面對欺負和嘲笑時就會哭泣,有的甚至會表現出過激的反應。 當孩子一直倍受欺負沒有採取反擊行為,或者父母沒有對其採取正確的引導方式,那麼就會導致孩子的內心變得不安,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對環境表現出極度的抗拒。
  • 父母怎麼鼓勵孩子,如何正確有效地表達激勵,家長對孩子的肯定和...
    並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麼鼓勵孩子,如何正確有效地表達對孩子的肯定和表揚,時常考驗著很多家長的智慧。 太好了!聰明極了!你真的很棒!…… 諸如此類貌似言之鑿鑿的「填鴨式」鼓勵,被自以為是的家長脫口而出,好像順口溜般自然,實則是毫無營養的「流水帳」。 或許在孩子聽來,起初還有點兒興奮,說的多了時間久了,也就審美疲勞,無關痛癢了!
  • 父母需要關注孩子發育的每個階段,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
    ,都說過這兩句話。①父母高興時:「不知什麼時候你長這麼大了」。②父母不高興時:"辛辛苦苦把你帶大,一把屎一把尿的」。其實每當孩子聽到這兩句話都會覺得很可笑。但從父母的角度來說這兩種有矛盾的語言,實際上都是實話。孩子的發育就是這樣,他們在克服各種「危機」中不斷地成長,這是正常現象。
  • 父母應該善於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理想,促進孩子智力發展!
    父母應該善於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理想,促進孩子智力發展! 根據少年兒童理想產生、發展和形成的特點,開展理想教育。例如:幼兒在幼年時期,就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同時,多逗、多與幼兒交談、玩耍,促進幼兒腦和四肢的發育。對幼年兒童來說,重點應該放在:
  • 為什麼很多父母覺得養孩子特別累?
    在我講書這多麼年來,有很多父母問我,果媽,在孩子養育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咋覺得養孩子就這麼累呢?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是我們的第一講就來說一說:為什麼很多父母覺得養孩子累?這個話題。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需要學習大量的技能,他們的心理特點恰恰是為了讓他們有學習東西的自信。假如我們知道孩子在這個階段,他不虛心、不讓大人教,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是孩子有成長發展的動機,只是認知發展還不夠,知道這些特點後我們的教養方式、引導方式是不是又會不一樣呢?
  • 孩子學習輪滑時,家長更應該這麼說
    堅持就是勝利,這是一句家長們在孩子累了的時候經常說的話。但有的時候,孩子說累了,僅僅只是覺得體力疲乏、想要休息一會,而當家長說出這句話時,他們會覺得不太開心,認為是父母不讓休息而鬧脾氣。一來一往,家長又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恆心沒耐力,進而鬧得不愉快。這時不如換個說法,「那我們慢慢滑到終點好不好?」「停下來的話,不就是龜兔賽跑裡的兔子了嗎?」
  • 怎樣養出快樂又成功的孩子?父母多說這5句話,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鼓勵的,父母常對孩子說正面鼓勵的話,可以激勵孩子往好的方向走。每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樂的長大,擁有成功的人生,但是現實往往總是事與願違,更是有很多孩子長著長著就」跑偏「了,為此,不免有很多父母都感到苦惱。說起教養孩子這件事,其實是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教育方法的。
  • 家庭教育,讓孩子學習後勁十足,家長如何引導和教育
    在學習上做到自理,能把老師當天布置的各項任務,自覺主動地完成好,不需要家長過問。能夠自主合理支配自己的放學後時間,家長要經常提醒孩子做事要有計劃,把主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儘快完成,餘下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小學階段就要引導孩子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
  • 孩子太懂事也不是好事,父母要懂得正確溝通,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其實,孩子太過於懂事也未必是一件好事,這就意味著孩子受過很多的苦。父母太過於強勢有些孩子之所以非常懂事是因為父母太過於強勢了,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服從自己,從而不想要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當孩子不再聽從父母的決定時,父母就會想要糾正孩子。
  • 如何正確輔導孩子寫作業?父母要懂得一些技巧,方能事半功倍
    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記憶力比家長好,學什麼記什麼,家長會感到疑惑的是教科書裡的知識有的自己沒學過沒底氣,於是就要給孩子報補習班,一些新穎的補習班。有不少家長反應,孩子上學我天天輔導比孩子要累,比孩子要辛苦,感覺一直和孩子一起上學,哭笑不得。現在的付出是為了孩子的將來,這只是短暫的時間和耐力的投資,以後孩子會回報給你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孩子長大後有本事有能力時不就是父母最大的心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