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了萬畝田,害了一代人!如何拯救浸泡在農藥裡的中國?

2020-12-26 騰訊網

"當前我國的果蔬農殘汙染正處於複雜和嚴重階段!"——在11月29日召開的第32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峰論壇上,國家工程院院士-食品科學檢測技術學科專家龐國芳嚴肅指出。

我國果蔬農殘汙染正處於複雜和嚴重階段!

一邊是農田種植者,面對抗藥性劇增、日益嚴重的病蟲草害,只有打更多的藥!不僅賺不到錢,而且還汙染了土地。有很多人的莊稼病蟲害防不住,年年減產,甚至都到了絕收境地。一些農村地區由於重藥重肥的錯誤耕作,土地已經種不出作物,荒廢掉的農田更是數不勝數。

而另一邊是城市裡的消費者,吃著農藥殘留大量超標的蔬菜水果,叫苦不迭。經檢測,甘肅、山東等地的部分農產品銷售區,毛芹菜上「毒死蜱」超標50倍!豇豆、茄子上的「氧樂果」甚至超標100倍!最可怕的是,這僅僅是我國部分地區抽檢的結果,不敢想像全國範圍農殘超標有多嚴重。

真實的農村,農藥使用的現狀是什麼呢?

01

假藥多,違法添加劇毒藥物

近幾年,國家重拳治理高劇毒禁用農藥,像百草枯、六六六等很多的劇毒農藥都已經禁止使用。但是一些違法商家在普通農藥中依舊違法添加這些劇毒物質。之前就有很多次新聞報導,有人喝了「假農藥」而丟了性命,如果是真農藥,反而不會中毒致死,售賣「假農藥」的商家還被告上法庭。

02

打了農藥的果子蔬菜,不給自家人吃

只有種地的農民才知道農藥有多「毒」!一些農民家裡,專門會留出自家吃的農田和果樹,打了農藥的,則賣到市場上去。筆者曾經走訪四川的許多草莓種植地,得知當地農戶幾乎都不會讓自家孩子吃草莓。因為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種植的草莓有多「毒」。

03

病蟲害的抗藥性逐年增強,打藥打不住

隨著化學農藥的多年連續使用,病蟲害的抗藥性也在越來越強。例如水稻種植的,以前還可以通過焚燒秸稈的方法消滅一些害蟲和蟲卵,避免害蟲後代繼續繁衍。但是現在隨著秸稈禁燒,很多病蟲都難以根治。那農民有什麼辦法呢?只有加倍的打藥。

濫用農藥的後果,只能由人類自己承擔

龐國芳院士說:「預計我國果蔬中發現農藥化學汙染物將有可能超過800種以上。」但是我國目前對於農藥殘留的檢測尚不完善,人們最關注的,這些農藥殘留究竟對人類的健康有何影響,仍舊沒有具體的研究結果。

農藥殘留對於人體有沒有危害?有什麼危害?果蔬中超標了百倍的「毒藥」會隨著消化功能排出嗎?目前尚不得知。筆者只知道,中國癌症發病率增幅已經是全球最快的。並且城市人的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人數均比農村人多出了近一倍!其中究竟有沒有關聯,不得而知。

減少農藥使用,不是沒辦法,而是農民不知道

2015年年初,農業部制定頒布了《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倡導「大力推廣應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

生物農藥,或許就是我國實現綠色農業的突破口。但如果我在這裡問大家,是否知道「生物農藥」是什麼?想必80%的人都說不上來。

那麼什麼是生物農藥?

生物的問題,總要用生物的辦法來解決它。拿「植物源生物農藥」來舉個例子,我們熟知的大蒜、苦參、藜蘆這一類植物,科學家們從裡面提取出來大蒜素來防治細菌病害用苦參鹼防治蚜蟲一類的害蟲,用藜蘆鹼可以消滅紅蜘蛛一類的蟎害。我們可以理解為「中藥做的農藥」,不會產生抗藥性。

圖:目前市面上應用較多的幾種植物源生物農藥

當生物農藥產品與化學農藥搭配使用,能有效降低化學農藥用量30%以上,提升化學農藥防效20%。例如:0.5%大蒜素(競雙)+春雷黴素、0.3%苦參鹼(立見)+吡蟲啉、0.5%藜蘆鹼(金滿維)+螺蟎酯/乙蟎唑,能減緩病害抗藥性的產生,而且防效極高,減輕農殘。過去農民們打毒性大的化學農藥,會出現頭暈、皮膚癢等症狀,生物農藥則無須擔心。

圖:成都新朝陽0.3%苦參鹼應用案例數據

農民才是打通綠色防控「最後一公裡」的關鍵因素

想要從根本上降低農殘,農民才是打通綠色防控「最後一公裡」的關鍵因素,但他們多年的用藥習慣如何扭轉?目前是最棘手的問題。

截至2020年5月份,全國生物農藥登記產品僅佔總所有農藥產品的2.9%,市場份額極小。要知道發達國家生物農藥的利用率普遍都在20%以上。

圖:全國生物農藥登記產品僅佔總所有農藥產品的2.9%

但是筆者相信,隨著咱們農民認知水平的提升、國家政策的積極推動、消費者對於健康食品的追求,未來生物農藥一定能進入農村千家萬戶。

希望有那麼一天,我們在市場上買回水果都不用洗就能拿給孩子吃,希望「膨大劑」、「增甜劑」、「農殘超標」這一類的詞永遠遠離我們的後代。

文章來源:植保科學

「辰河」有機肥源頭原材料來源為解決全縣養殖面源汙染、桔梗廢棄物和餐廚垃圾等三農廢棄物,為人類提供生態宜居環境努力。生產中期助力全縣脫貧攻堅,給當地幫扶農戶提供就業,承擔省重點產業扶貧工作項目一個,幫扶農戶405人。產品終端為所有三農提供合格生物有機肥,改良土壤,減少病蟲害及其他有害物質殘留,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增強品質,為三農增加收益,為人類食品安全可朔源提供便捷,為增強全民身體健康素質提供有效保障。

「辰河」人用良心做品質,用功德做事業,您的健康與收益,是我們一生不懈的追求!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建設美麗新農村努力奮鬥!

湖南辰河農業歡迎您

相關焦點

  • 關於印發《2020年主要糧食作物農藥減量控害增效主推技術實施方案...
    附件:2020年主要糧食作物農藥減量控害增效主推技術實施方案                           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辦公室                                 2020年4月27日 2020年主要糧食作物農藥減量控害增效主推技術實施方案
  • 騰訊公益:加入我們,拯救農藥中國!
    概要鑑於化學農業的嚴重危害,有一群志願者發起「拯救農藥中國」的調研項目,計劃一年內,在全國18個省
  • 潼南區召開蘿蔔地下害蟲防治農藥減量控害示範現場會,降低農藥用量...
    近日,區農業農村委在玉溪鎮召開蘿蔔地下害蟲防治農藥減量控害示範現場會,市種子站防治科專家、區農業農村委相關科室、農資合作企業及部分種植大戶代表參加。蘿蔔屬草本植物,主要食用部分為肉質直根。因其生長在地下,其商品性、品質產量受病蟲特別是地下害蟲的影響非常大。
  • 小昭說法:農藥的故事
    今天普法案例是:農藥不能胡亂用,應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使用噴灑農藥。且在果園、耕地投放含有劇毒藥效的農藥,不僅是違法行為,還可能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案例1二狗系某村村民,老實本分、勤勞能幹,收入全靠家裡的幾畝蘿蔔地,日子也算在奔小康的路上不停歇。
  • 如何看待一畝田的價值?(上)
    那就是一畝田。早期一畝田,撮合模式下,盈利模式難尋從農業上行鏈條來看,有幾個環節是核心,農戶是生產者,但是中國的土地分散,人均7畝地多一點,種植現代化水平低,農戶成為流通體系裡的最底端環節。自然是渠道越多越好,面對中國農產品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很容易出現供求關係的轉變。誰也不會介意多一個選擇,幫助拓展市場。具體來說,除了將農產品以少量加價的方式交給上一級批發商有沒有其他的選擇?遇到滯銷有什麼其他渠道可以銷售?而一畝田對於代辦的價值如同開闢了一條新的上行通道,滿足了代辦的需求。
  • 26人種萬畝田
    新華社南昌11月26日電 題:26人種萬畝田新華社記者陳春園鄱陽湖畔,「江南糧倉」南昌縣蔣巷鎮,江西首個萬畝「智慧農場」的晚稻剛收割完,運糧車來回駛過,驚起在田裡覓食的鳥群。從2018年起,南昌智慧大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當地流轉了1萬多畝低洼地,種植優質水稻,只僱用了26個職業農民,其中的秘訣就是「智能化、機械化」。
  • 稻田農藥誤入藕田 稻農無心之過要不要賠償?
    「我總共才2畝田的稻田,全部收成賠給你也不夠。」在嘉善縣西塘鎮禮廟村調解委員會,蓮藕種植戶李某與水稻種植戶王某因為農作物受損的賠償金額問題產生了爭執。原來,最近李某藕田裡的荷葉紛紛枯黃,便認為和隔壁種植水稻的王某有關,要求王某賠償損失。
  • 「我在扎賚特有一畝田」推進北京市場
    「像我們的稻米,春天用的大興安嶺融化的雪水,夏天用的是山間的雨水,生長的時候不加化肥農藥。煮出來的大米香味兒更濃,吃著也更安全。」不過,守著一片好稻田的扎賚特旗,此前卻沒能打造出自己的大米品牌。扎賚特旗大米產量少,全旗90萬畝水稻田,年產出加工成米也就30萬噸,遠遠不夠北京的供應量。「大一點的超商都滿足不了。
  • 助力扶貧攻堅 一畝田亮相2020中國農村電商供應鏈博覽會
    助力扶貧攻堅 一畝田亮相2020中國農村電商供應鏈博覽會 11月28日,2020中國農村電商供應鏈博覽會在江蘇白馬農業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 239名一畝田商家聯名寫信,吐槽一畝田……
    2015年,一個偶然機會,接觸到了一畝田平臺,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自己家鄉的大蒜,蒜薹,發布到一畝田賣貨店鋪,沒想到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就接到了十幾個採購電話,並且順利的賣出了
  • 萬畝枇杷林成植保無人機「新戰場」
    寧海新聞網訊(記者章莉通訊員張春濤)通過操縱遙控器,攜帶數升藥液的無人機「嗡」的一聲從地面飛起,按照設定好的參數和軌跡,精準地對整片作業地塊噴灑農藥。昨日,一市鎮紅香園水果合作社的寧海白枇杷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始了。但與以往人工防治不同的是,這次是在無人機飛防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運用上了植保黑科技。
  • 一畝田研究院:三大因素導致廣西黑美人西瓜滯銷
    8月4日消息,一畝田研究院今日發布了針對廣西崇左地區的西瓜滯銷報告。報告顯示,三大元素造成廣西崇左西瓜滯銷,一是不利天氣導致西瓜生長緩慢,上市周期延遲影響銷路,二是主銷地氣候涼爽對西瓜的需求低迷。三是年初媒體對「毒西瓜」事件的炒作,導致消費者對「黑美人」西瓜存牴觸心理。這些因素最終造成了廣西崇左西瓜滯銷。
  • 有機水稻如何防治病蟲害?掌握防治適期,使用生物源性農藥
    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而在水稻栽培過程常受到稻瘟病、紋枯病、螟蟲、稻飛蝨、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的危害,從而影響有機水稻的產量及品質。因此,有機水稻如何防治病蟲害?防治措施:春耕漚田,夏耕滅茬時,打撈浮於水面上的浮渣,深埋或燒毀,減少菌源;加強田間管理,適當密植,淺水勤灌,適時曬田,降低田間溼度;防治藥劑井岡黴素、申嗪黴素等。3、稻曲病防治適期:水稻破口前 3-5天。
  • 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 節肥又節藥 農業效益高
    土地節肥節藥,地力不斷提升,綠色生產成為現代農業主旋律  年過五旬的劉春生,最近總是去村裡保護區的試驗田轉悠,「過去地裡梆梆硬,現在用腳一掀,地裡都能起壟了,就像回到了小時候,我這心裡高興啊!」  劉春生是黑龍江海倫市前進鎮東興村農民,2012年,他帶領村民成立了東興現代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 一畝田農業網介紹
    每一畝田,都有價值!          一畝田農產品商務平臺( www.ymt.com)是為實現《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總體目標而倡議設立的,目標是帶動農村重點行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為農民增加財富收入,為企業之間提供更專業的信息服務。
  • 男星北京租數畝地種菜,不打農藥任由蟲子吃,追求綠色健康
    人們印象裡的明星總是光鮮亮麗,你能想像明星拿著鋤頭在地裡幹活的場景嗎?作為高收入群體的明星似乎與下地幹活扯不上任何關係,實則不然!最新一期《天天向上》,鳳凰傳奇的曾毅就自曝他私下租地種田的故事。本期節目的主要話題是土特產,其中就聊到了蔬菜。
  • 香根草在水稻田綠色防控上的應用
    開發以香根草為基礎的水稻田綠色防控技術,不僅能有效控制水稻螟蟲的危害,還可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育寄生蜂等天敵,增加農田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1.香根草的主要特徵香根草又名巖蘭草,因其根部具有濃鬱香氣而得名,是一種多年生禾本科植物。
  • 濫用除草劑這樣的農藥隱患嚴重,後患無窮啊!
    農民長期對除 草 劑 的 依 賴 ,衍 生 出 藥 害、雜草抗藥性等問題日 益突出。農田出現「超級雜草」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 高明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過去農民下地鋤草是給莊稼地鬆土,切 斷雜草地上部與下部的聯繫,起到控制 雜草兼保墒(保持土壤一定水分)作用, 農民一年要幹這樣的農活好多次。
  • 中藥材禁止使用劇毒、高毒農藥
    為保護與發展中藥,條例要求嚴格管理農藥、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禁止使用劇毒、高毒農藥,支持中藥材良種繁育,提高中藥材質量。 也就是說將從種植源頭開始加強中藥材質量監督管理,保障中藥材質量安全。這無疑是重大的利好消息了。
  • 600畝生態農莊不用化肥農藥 奉行「露地種植」
    在瑟瑟冷風中,他領著記者巡視600畝莊園的農田、湖泊、特種養殖場,感嘆歲月如梭,多年耕耘終於結出累累碩果。  退出餐飲從源頭做起  黃海伯的名片不以董事長自居,而用「首席農夫」示人。說起萌生務農的念頭,還是源於10多年前從事餐飲業時受到的刺激。市面上買的一盆黑木耳,下面是鉛粉,陰乾後增加了分量,夠「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