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正在讀二年級,近日,為響應國家提出的「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開始讓她接觸一些國學經典,其中便有《笠翁對韻》,相信很多小學生的家長也是如此。
首先講講什麼是「韻」。詩韻、詞韻和曲韻都有所不同,實在是一門很宏大的學問,但對於一個小學生,或者小學生的家長來說,並不需要了解這麼多。
通常我們接觸得最多的,便是古詩或對聯中所說的「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創作作品時,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統一,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簡言之就是,讀得不拗口。
《笠翁對韻》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李漁所著,對於學習詩文聲律與對仗的兒童來說,非常有用,因此也非常有名。中國古代韻文有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十分講究詞語的聲律與對仗。這是因為漢字都是方塊字,不僅字字獨立,而且每個字都有自己的字形、讀音和字義。所以人們在寫詩、作文時,為了讓語言更美,很喜歡用漢字來玩「派對」的遊戲。久而久之,在詩文創作上便形成了一種規矩,古人叫它「對偶」或「對仗」,俗稱「對對子」。古時候,只要小孩子剛剛開始識字,就會有老師來教對對子的種種技巧,目的是為了讓他練好寫詩作文的基本功。而且書中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天文地理、草木風景、鳥獸魚蟲、節令人事、神話典故、器物珍寶等等。該書固然是寫給古代兒童的,但它同樣可以幫助今天的孩子增強寫作能力,全面提高語文水平,同時擴大知識面。其實還有一本《聲律啟蒙》,也是同一時期所作,兩者的優劣,這裡就不作討論了。
書中首先是標題,所謂的「一東、二冬、三江、四支」是將漢字根據古代漢語聲韻分類將不同韻的字整合在一起的集合,簡單地說,就是將韻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而用開頭第一個字標識這個「韻腳」。按這種分類,將漢字分為一百零六個韻部,第一個是「東」,所以稱「一東」,第二個是「冬」,所以稱「二冬」……它是以古漢語發音來編寫的,所以「東」和「冬」是不同韻部,哎呀呀,太複雜,有興趣的可以去研究。閒話少說,上乾貨。
一 東
原文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譯文
天對地,雨對風。寬廣的大地對高遠的天空。山上的花對海邊的樹,火紅的太陽對廣闊的天空。雷聲隱隱,薄霧蒙蒙。西下的太陽對天的中央。風很大,秋月是明亮的,雨後的晚霞是紅色的。牛郎、織女二星分列在銀河左右,參與商這兩顆星在鬥宿(讀xiù,中國古代的二十八星宿之一,不是北鬥星)的東西兩邊。十月的邊塞,飄落的寒霜驚動了守衛邊疆的軍隊(凍醒的?);寒冬的江上,漫漫大雪冷透了打魚的老人。
這一段的典故不多:
1、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織女本是天上仙女,她與人間的牛郎相愛,還生下了兩個孩子。王母娘娘知道後把她捉回天宮,牛郎帶著兩個兒女一路追到天上。王母娘娘拔出金簪劃出一條天河(銀河),把牛郎和織女二人隔在河的兩岸,只有每年的七月七日(七夕節,鵲橋相會)這一天才容許他們見上一面。
2、參星和商星的故事:傳說遠古時代的帝嚳(kù)有兩個兒子,整天爭吵不休,最後打起來了。他們的老爹沒有辦法,只好把兄弟倆分別派到很遠的地方。後來他們一個變成天上的參星,另一個變成商星。兩顆星星一個在天空西邊,一個在天空東邊,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遠都見不著面。
原文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靉靆,日曈曚。臘屐對漁篷。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譯文黃河對漢水(也有說河、漢都是指銀河的),綠色對紅色。雨伯對雷公(掌管降雨和打雷的神)。雲中的高樓對雪山上的洞府(都是神仙住的地方)。濃雲遮住太陽,日出之前天蒙蒙亮(這兩句講的都是天色陰暗)。打了蠟的木屐(古代一種有齒的比較高底的木鞋,一般雨天穿,現在人本穿和服時也穿那玩意兒)對漁船上的頂篷(兩者都是防水的東西)。流星跑得像箭一樣快,彎彎的月牙長得像弓一樣(吐魄兩字表示的是月始生或將滅時的微光)。住在旅店裡的旅客偏偏碰到了梅雨季節的連綿陰雨,坐在荷塘邊亭子裡的遊客享受著夏天荷花開放時的涼風。小村莊的茅草屋前,皎潔的月亮慢慢下墜到樹林後面,公雞開始叫起來;石板鋪成的橋和路上,青色的寒霜(青石板的顏色)鋪滿了道路,上面留下了馬蹄的印記。 這一段沒有什麼典故,上一張木屐和漁蓬的圖。
原文山對海,華對嵩。四嶽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譯文
高山對大海,華山對嵩山。四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也是上古時的一個官名)對三公(很多解釋都說是一顆星的名字,但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古代最高的三個官銜,即太師、太傅、太保,合稱為「三公」,這樣才能和「四嶽」更好的對上)。皇宮中的花對禁宮中的柳樹(其實都是指皇宮),大漠的大雁對江上的鴻雁(江龍這個「龍」字應為「鴻」字,因為「龍」其實應該是二冬裡的,而「鴻」屬於一東,也不知是作者寫錯還是後來傳錯了)。人間有清暑殿(隋唐時期洛陽宮中的一個宮殿),天上有廣寒宮(月亮上嫦娥住的那地方)。拾取翠鳥羽毛作為首飾(後多指婦女春遊),在飄落的紅葉上寫詩(這兩件事在古時那都是挺有文藝範的)。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姜尚則是出現在周文王夢裡的一隻會飛的熊。夏天北邊的窗戶通風涼爽用不著扇扇子,冬天向南的窗戶日照充足暖和不用生爐子。仙鶴飛過的樓上,玉笛悽美的聲音讓嫦娥住的月亮都流淚;鳳凰飛翔的臺上,紫簫的聲音牽動人心,剛才還在看美女的人都無心再看了(這兩句都用了誇張的手法)。
這一段的典故可就多了:
1、「廣寒宮」,嫦娥奔月:后羿射下九個太陽,拯救了百姓(這裡又涉及到了后羿射日的故事),王母獎勵給他兩顆仙丹,吃了可以飛升上天當神仙。后羿將仙丹帶回家,交給妻子嫦娥保管。不料這事被一個叫逢蒙的壞蛋知道了,他趁后羿不在家,去威脅嫦娥,企圖搶奪仙丹,嫦娥無奈之下,把兩顆仙丹都吃了,飛到了月亮上,居住的宮殿就是廣寒宮。
2、「題紅」,紅葉題詩:中唐詩人顧況在洛陽時,閒暇時與三詩友在上陽宮內遊玩,看到一條從宮牆內流出的小溪上飄來一片大梧桐樹葉,上面寫有一首詩:「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顧況第二天走到流水的上遊,也題了一首詩在葉上,讓它順著水流入宮牆內。「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過了十多天,有人去那裡踏春,又在紅葉上得到一首詩,拿來給顧況看。紅葉上寫著:「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整日閉鎖深宮中宮女的寂寞與悲哀,後世多用紅葉題詩用來比喻男女之間奇特的姻緣。
3、「莊周夢化蝶」,莊周夢蝶:莊子夢中幻化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記了自己原來是人,醒來後才發覺自己仍然是莊子。究竟是莊子夢中變為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為莊子,實在難以分辨,闡述了真實與虛幻相互轉化的哲學思想。
4、「呂望兆飛熊」,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有一天,周文王夢見一頭長著翅膀會飛的熊撲向他,於是叫人佔卜,看是否吉利。佔卦的人說:「非常言利,這說明您會得到一個大英雄輔佐;從而得到天下。」 周文王來到渭水邊,果然遇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老人,在用一根針當魚鉤鈞魚。交談之後,知道他正是「飛熊」(姜太公的道號就是飛熊),是能夠治國安邦、奪取天下的人才,於是誠懇地聘請他來周國。正是在姜太公(姜尚、呂尚、姜子牙,都是他)的精心輔佐下,周國消滅了商朝;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
5、「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秦穆公生了個女兒,名弄玉,喜好修道。當時有個人叫蕭史,善於吹簫,據說能吹出鳳凰的叫聲。秦穆公把弄玉嫁給蕭史,並為他們築了一所鳳凰臺。蕭史教弄玉吹簫,吹出的聲音吸引了鳳凰聚集在他們居住的地方。一天,蕭史乘龍,弄玉跨鳳,二人雙雙升仙而去。
今天先寫到這裡,都是本人自己的一些粗淺理解,有錯誤之處,還望各位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