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金馬獎須厚植民眾對電影的興趣

2021-01-19 參考消息

25歲的臺灣演員李鴻其憑藉在《醉·生夢死》中的出色演出,獲最佳新人獎。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視頻:《麥兜》系列電影再獲金馬獎 出品方:平凡堅韌打動人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7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27日文章稱,一年一度的金馬獎頒獎典禮,又在風光中落幕了。頒獎典禮雖然好看,但仍需緊湊。節目超過兩小時,太過冗長。此外,以今年的節目內容來看,兩位主持人認真賣力,有目共睹,然而,在此場合,主持人只是串場靈魂人物,不宜過度表現自我才華,也不適合多話。開場時小秀一段足矣。畢竟,綠葉不宜遮掩紅花。

其次,頒獎人的角色,也還是綠葉,榮膺頒獎者,已有光環,廢話少說為宜。有關頒獎者得過幾次大獎或還會不會得獎的言語,聽起來小鼻小眼而酸腐,只會削弱明星光環,尤應避免。

中時資料圖

該文稱,真正主角,當然是獲獎者,對其限時發言,自屬失禮;但領獎後若長篇大論,亦屬不宜,好像一輩子沒得過獎一樣,有失巨星大器。

此外,在入圍及得獎名單中,有好幾部片子都沒有在臺灣正式上映過,這實在是在制度面最為怪異之事。「文化部長」坐在第一排,似也不以為意。金馬獎雖已海納百川,接受全球華語電影參賽,但這畢竟是臺灣主辦的電影獎,頒獎典禮實況轉播的主要觀眾,也是臺灣民眾,結果在頒獎典禮上出現一大堆臺灣人看也沒看過、聽也沒聽過的電影片名,豈非怪事?就以去年得獎大片《一個勺子》為例,直到最近才要在臺灣上映,文化部門難道不應出面解決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嗎?

最後,文章建議,金馬獎執委會應該多做一點提升民眾電影素養的社教工作。

就以今年榮獲數大獎的《聶隱娘》一片來說吧!該片在國際影展上大獲殊榮,也獲得金馬獎評審的一致肯定,但許多人反應難窺其藝術堂奧也是事實。電影的藝術價值再高,終究是要拍給觀眾看的,相信侯孝賢也不至於大師身段到根本不在乎觀眾反應的地步。那麼,對於如此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執委會何不辦幾場演講或座談會,讓大家更懂得該如何欣賞本片,以提升民眾的電影素養?

就不說藝術電影吧!其實,大多數人連金馬獎各獎項的定義,也不見得有多了解。例如,導演到底在做什麼工作?各技術獎項的入圍者又在電影製程中需要完成哪些任務?這些對電影人而言的基本常識,觀眾可能看了一輩子電影也不了解。於是,在頒發技術獎項時,一般人其實是有疏離感的。因為,根本不知道得獎者在做什麼,更不了解得獎者在入圍名單中勝出的門道為何?

所以,電影如果要成為重要的文化工業,除了要有持續投入的電影工作者外,提升觀眾的電影素養,以厚植民眾對電影的興趣,實在是當務之急的重點工作,也是金馬獎執委會的一種社教責任。(胡幼偉)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金馬獎頒獎禮現「疑似臺獨」言論 李安一臉尷尬 上屆影帝怒懟
    就在剛剛的中國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出現了「疑似臺獨」言論。這稿子等不到明早,今晚(17日晚)就要寫!看看今晚(17日晚)微博上發生了什麼?「共青團中央」拿出2016年的微博轉發,結果很快就有超過80萬人轉發!
  • 厚植英雄情懷的鮮明時代價值
    原標題:厚植英雄情懷的鮮明時代價值在這場抗擊疫情鬥爭中,那些新時代「最美逆行者」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英雄情懷是何等重要。沒有他們的衝鋒陷陣和擔當有為,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不可能這麼迅速就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厚植英雄情懷有助於鑄牢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意識一個政黨最難得的品質就是歷經風霜和磨難依然初心不改、使命不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伊始就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 《中國時報》:臺灣民眾黨一個人的馬拉松
    臺北市長柯文哲創立的臺灣民眾黨雖然在2020大選,獲得11%的不分區選票和5席民代,不過選後,由於民進黨空前壯大,不僅凝聚淺綠,對臺灣民眾黨的優勢族群─中間選民,也有一定吸引力,使得臺灣民眾黨在光譜被擠壓的情況下,只能不斷爭取游離的泛藍票。
  • 厚植為民情懷,堅定為民擔當
    回望來時路,我們黨一路奮進走來,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始終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徵程,全體黨員幹部要繼續厚植為民情懷,堅定為民擔當,以實現奪取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偉大勝利。厚植為民情懷,堅定為民擔當是黨員幹部應有之義。
  • 以延安精神厚植高等教育自信
    面對新的歷史特點,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辦什麼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這個根本問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結合高等教育規律,深刻汲取延安精神營養,以只爭朝夕、真抓實幹的勁頭和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氣魄,破解高等教育難題,厚植高等教育自信,在創辦新時代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中取得新氣象新作為。
  • 2018金馬獎事件始末來龍去脈 多家香港電影公司表示退出2019金馬獎
    目前,各大香港電影公司也紛紛表態,取消參加今年金馬獎。海叔要說,作為中國的電影觀眾,我們真是對此樂見、樂見!文 | 海上客叫停自由行後,暫停大陸影片和人員參加2019年第56屆臺北金馬影展,猶如連環震撼彈,將臺灣島內臺獨勢力砸得吱哇亂叫。
  • 論冰雪名城在興市發展中厚植冰雪文化
    所以在冰雪名城發展中厚植冰文化是關於興市發展的大事,為此:厚植冰雪文化必須增強全球視野冰雪文化是冰雪區域世界性生態特色文化,冰雪產業也是冰雪區域世界性文化產業。冰雪文化和冰雪產業已全球化,互相影響、互相參與、互相借鑑是必然的。
  • 金馬獎2018風波是什麼?2018金馬獎事件詳情來龍去脈
    金馬獎是華語影壇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在名義上與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但自2005年起,金雞獎與百花獎輪流舉辦,亦合稱金雞百花獎,使得這個獎項的提名在時間上變成了「炒冷飯」;再加上在評價機制上專業評審制與觀眾投票制共存,令其權威性也受到了質疑。
  • 電影黨課教育,厚植家國情懷——遊族黨委開展電影黨課教育活動
    電影黨課教育,厚植家國情懷——遊族黨委開展電影黨課教育活動為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加強黨員思想教育,以史為鑑,把愛黨、愛國熱情轉化為幹事創業的不竭動力,銳意進取、開拓創新,遊族黨委於近期開展了系列電影黨課活動。
  • 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
  • 西班牙流行起中國麻將 民眾對麻將上漢字尤感興趣
    原標題:西媒:西班牙流行起中國麻將,民眾對「一萬」尤感興趣【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西班牙瓦倫西亞電視臺12日報導,中國麻將已在部分西班牙人的生活中流行起來。報導稱,幾名西班牙青年到中國留學時,不僅學了中文,還學會了打麻將。
  • 百萬民眾紐約時報廣場迎新年 「中國元素」受矚目
    百萬民眾紐約時報廣場迎新年 「中國元素」受矚目 2020-01-02 10:48:21 參與互動     2019年12月31日晚,數以百萬計的民眾聚集在紐約時報廣場,迎接新年。
  • 厚植家國情懷 強化擔當使命!主題黨日活動,他們這樣開展……
    抗美援朝70周年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厚植家國情懷
  • 2020年臺灣金馬獎,徹底變得靜悄悄!
    再提臺灣金馬獎,大陸民眾似乎停留在金馬獎以前的光輝歲月裡。曾經的金馬獎,多麼輝煌,特別是大陸和香港的電影人參與,影響力很大!每一年,我們在金馬獎看到大陸藝人和香港明星熟悉的面孔。金馬獎的影響力因為諸多明星的參與而聲名大震!可是,有人硬是以個人意志攪局金馬獎,激怒愛國的大陸與香港藝人。金馬獎從2019年,出現塌方式陷落。沒有祖國大陸與香港藝人的支撐,金馬獎還有多少影響力呢?
  • 厚植文明沃土 收穫豐碩成果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開展文明創建工作以來,高峰林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中心、服務發展,黨建引領、創建助力,內優環境、外樹形象,讓文明之花遍地盛開。  如今,「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十佳林場」「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廣西高峰林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為全國林業系統的一面旗幟。
  • 金馬獎導演張毅辭世,享壽69歲
    張毅、楊惠姍在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攜手合作,這部片讓張毅在2015年同時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楊惠姍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張毅先後創作了《玉卿嫂》、《我這樣過了一生》、《我兒漢生》、《我的愛》等經典作品。
  • 2018金馬獎事件詳細經過,2018金馬獎發生了什麼,金馬獎2018風波
    圖為去年獲得金馬獎的「臺獨」導演發表的獲獎感言,其中大肆宣揚「臺獨」言論圖為臺灣行政部門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去年在金馬獎「臺獨」風波中公然宣稱「臺灣不是中國,臺灣沒有中國電影」圖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去年在金馬獎的「臺獨」風波中公然給「臺獨」站臺所以,如今國家電影局暫停大陸電影和人員去臺北參加此次金馬獎影展,可以說完全是臺灣當局自己「求錘得錘」。
  • 龍嶽輝:錨定目標 厚植優勢 開創稅收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十四五」期間,浙江稅務將錨定一個目標、厚植五大優勢、迭代升級「六大工程」,提升標杆、高位求進,努力開創浙江稅收現代化新局面。咬定青山,錨定一個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 厚植友善鄰裡文化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青島市市北區四方街道黨工委根據轄區實際情況,為社區治理工作的開展定製「良方」,強化居民「自治、善治、樂治」意識,以群眾訴求為主體,以各方力量為補充,厚植友善鄰裡文化,打造社區居民共同體,奏響社區和睦、鄰裡融洽、共治共享主旋律。
  • 文章頻道 - 《紐約時報》評出21世紀以來25部最佳電影,賈樟柯作品...
    消息源自紐約時報官網文中多數影片介紹來自豆瓣電影數英DIGITALING 綜合報導,轉載請遵循文章底部規範6月11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評選出21世紀以來25部最佳電影,在這份榜單中拔得頭籌的是美國導演保羅·託馬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 的作品《血色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