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嫁走了還天天回!」姑姐反問弟媳:我回娘家跟你有啥關係?

2021-01-19 珊珊的平凡故事

家裡有哥哥或弟弟的女人,在自己出嫁和兄弟成婚之後,還能不能隨意回娘家?回娘家長住,是否需要徵求嫂子或弟媳的同意?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件事,蠻不能理解的。林女士是姐弟兩個,她是前幾年結的婚,弟弟是這兩年結的婚。弟弟結婚之後還是住在家裡,因為父母給他買的房子是期房,暫時住不了。林女士跟父母關係很好,結婚之後,也經常回娘家住。

父母也很開心,她偶爾不回來,還念叨著讓她回來。可這一切,在弟弟結婚之後,就發生了改變。弟媳剛結婚的時候,見她偶爾回來,還很開心,因為姐姐總給她帶禮物。但時間長了,就不高興了。林女士一回娘家,弟媳就擺臉色,回自己房間,吃飯都不出來。

姑姐回娘家,跟弟媳有關係嗎?

最近一次,弟媳直接在飯桌上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都嫁走了還天天回!」林女士又不傻,當然聽出來是說她的,直接反問弟媳:「我回娘家跟你有啥關係?這房子是我爸媽的,將來我和你老公一人一半,你倆天天住,我都沒說啥。我回來住幾天,不行嗎?」

這個飯局以不歡而散結束,無論是姑姐,還是弟媳,都憋了一肚子的氣。這件事也隱現了幾個大的矛盾點,那就是大姑子在哥哥或弟弟結婚後,能不能隨意回娘家?回娘家住,是否需要徵求嫂子或弟媳的同意?

1、婚姻和家庭的含義

什麼是婚姻呢?我聽過一個最好的回答是,所謂婚姻,就是你從你的原生家庭裡出來,我從我的原生家庭走出來,我們倆組成一個屬於我們的小家。結婚之後,你們倆就是彼此最親近的人,是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體。

姑姐回娘家,跟弟媳有關係嗎?

什麼是家庭呢?家庭可以分為兩種,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所謂的原生家庭,是指子女未成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是指,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不包含雙方的父母。

以上就是婚姻和家庭的含義,它告訴我們,無論男女,在結婚之後,和自己有關係的,只是和對方組成的新生家庭而已。原生家庭不可去摻和你們的婚姻,也就是公婆不可過多參與兒子的婚後生活。同時,新生家庭也不可摻和丈夫的原生家庭,也就是公婆的家務事。

2、荒謬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嫁出去的女兒,就像那潑出去的水一樣,娘家就不得過問了。更容易理解的意思是,女兒出嫁之後,就是客人了。上文中的的弟媳就是這麼理解的,所以對姐姐經常回娘家住很不滿,認為她不該回來。

對此,我只想「呵呵」兩聲,嫁出去的女兒才不是潑出去的水。她們只是跟兒子一樣,結了婚,成立了一個新的家庭。為什麼會這樣說?

姑姐回娘家,跟弟媳有關係嗎?

首先,法律不允許。在法律上,女兒無論結婚與否,都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將來父母住院,子女也是平攤費用。既是如此,何為「潑」的出去?

其次,現在追求的是男女平等,是享受相同義務的時候,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說,嫁出去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

除此之外,我還是很納悶,同為女人,同為父母的女兒,弟媳為啥會說出這樣的話?

3、姑姐回娘家是否要徵求嫂子或弟媳的同意?

第一種情況,公婆住在兒子的房子裡。倘若公婆住在兒子的房子裡,那兒子和兒媳就屬於這個家的主人。當其他人要來住的時候,需要徵求他倆的意見,姑姐也不例外。

姑姐回娘家,跟弟媳有關係嗎?

第二種情況,兒子和兒媳住在公婆的房子裡。倘若這樣,那房子的主人就是公婆,也就是姑姐的父母。若親戚要來住,需要徵求兒子和兒媳的意見,畢竟他們是家庭的一分子。

但當閨女的回父母家住幾天,父母同意就可以了。畢竟,姐姐和弟弟之間是平等的,和弟媳也是平等的。

網友們,你們怎麼看,姑姐回娘家需要徵求嫂子或弟媳的同意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相關焦點

  • 「最討厭我姑來我家!」孩子的童言無忌,反映出眾多家庭的暗傷
    文|秘籍君你和你的大姑子小姑子相處得還好嗎?前段時間朋友找到我,說自己的小姑子要生娃了,因為和公婆關係不好,想要回娘家坐月子。婆婆一聽大喜,畢竟女兒是遠嫁,一年難得見上幾回,趁這個時候可以好好和女兒相處,值得高興。但朋友就有些腹誹了,因為這個小姑子可不是盞省油的燈,因為她,家裡之前已經鬧過不合好幾回了。這不,連自己兒子聽到小姑子要來,都嚷嚷著「我最討厭我姑來我家了」。孩子的童言無忌被婆婆聽到,婆婆立刻臉沉了,還話裡有話地告誡自己,不要教唆小孩子。
  • 大姑姐嫁人了還想回娘家當家,女人怒懟:你只是我家的客人
    因此,林露華對她的這個大姑姐是很反感,覺得她是一個只看錢不念親情的女人。楚江是個不屈不撓的人,他反覆總結自己做生意失敗的原因,也向嶽父母請教了做生意之道,再加上嶽父母幫他拉了不少生意,楚江的生意逐漸有些起色了。大姑姐聽說弟弟翻身後,又厚顏無恥地往娘家跑,天天在公婆面前裝好人,說自己雖然在婆家有一定地位,但是當時也不好幫弟弟怕被別人罵。
  • 離婚第二天回娘家,嫂子給了兩個建議,我決定以後只為自己而活
    起初,她會跟她媽說:「我在自己家說話,有什麼好避諱的。」但,自從她媽經常提醒她,「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些話的時候,她就意識到了,娘家再也不是她的家。如今有一部分的女兒出嫁後,都被娘家當成了外人,哪一次回娘家不拿東西,總覺得很彆扭。
  • 初二│回娘家 竟有這些講究
    在濰坊,年初二放了鞭炮,謂「開市」,男女勞作不再禁忌,開始帶上禮品走親戚。走親戚舊時「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也有「初三姥姥初四姑,初五六裡看丈母」之俗,現多為「初二初三先丈母,初四初五再看姑」。
  • 姑姐,你35歲還沒嫁人,從我家四個孩子裡抱養一個吧
    姑姐,你35歲還沒嫁人,從我家四個孩子裡抱養一個吧 許多時候,兄弟姐妹沒成家之前,彼此關係還不錯;一旦結婚了,往往關係就沒有以前那麼好。 弟弟結婚了,姐姐單身,如果姐姐長久住在娘家,往往會引起弟妹的不滿,我想現實中有不少女人有過這樣的體會。
  • 40歲未婚女子懟弟媳:我不結婚招你惹你了?現在想起是親人?
    當然,不婚主義者是一個很小的群體,對於婚姻,他們有著自己的選擇,至於老了之後是一個人愉快地神火,還是孤獨終老,似乎和別人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有人說,不婚主義者有「不婚」的想法,是因為沒有遇到好男人或者好女人,緣分未到,因此不想隨便湊合。也有人說,不婚主義者是別人家的人,沒關係,如果是自己 家的親人,那就關係大了。
  • 習俗回門宴,帶著丈夫一起回娘家,都有什麼禮節和講究
    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習俗,就比如我們南北方的差異就很大,在飲食上,南方是吃米,北方是吃麵。但這個習俗,南北方都是同通的,那就是「回門」。女人結完婚要回娘家住七天,這叫「回門」。在傳統結婚習俗中,回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指的是新婚夫婦第一次回到女方娘家探望,一方面表示新郎對女方父母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彰顯新娘子出嫁以後不忘父母的孝順。
  • 和婆婆同住我倆和睦相處,大姑姐回趟娘家卻成我離婚導火索
    孕晚期張北太忙,謝小姐又太笨重,只能回鄉下婆家先住著,其實謝小姐更願意回娘家居住,可是張北說:「你這懷孕,需要人看護,回娘家太給我丈母娘招累了,還不如回我爸媽那,還有我姐一家,人多熱鬧,你不無聊,更多人看著你,我也放心不是。」
  • 「婆婆,你憑啥賣我的房子」「既然嫁到我們家,房子就是我的」
    很多婆婆和兒媳好像天生就不對付,很多婚姻中的矛盾好像就是圍繞著這兩個人出現的,這就導致了很多還沒有結婚的女孩子就非常懼怕婚後和婆婆相處,事實證明有些婆婆就算是得了一個非常知書達理懂事的兒媳,只要婆婆看你不順眼,不管你多麼優秀都是枉然。
  • 我是弟媳,大姑姐「賴」在娘家6年,我們處成了親姐妹
    02我和向東剛戀愛不久,大姑姐就離婚了。她離婚的時候,婆家人拿孩子的撫養權要挾她,最終大姑姐妥協了。她只要了女兒的撫養權,然後帶著孩子淨身出戶。等公婆和向東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大姑姐已經領著孩子回娘家了。
  • 「你是我老婆,跟我回婆家過年是你的義務。」
    到了晚上,還不等朱韜說,婆婆早早地就對我說:小如,還是你做菜好吃,你也知道我就會蒸饅頭,炒菜我不在行,還是你炒吧。既然婆婆都這麼說了,好吧,我只能繼續。接下來的兩天都是如此。我已經很不耐煩了。想我每年過年回家,我是我寶媽的寶貝,睡覺睡到自然醒,醒了就有好吃的。結婚了去婆家,竟然淪落到我做飯。
  • 為什么女人結婚後不願意回娘家?過來人心酸回答:女孩長大後沒家
    文|秘籍君 女人婚後回娘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不是她不想回,還是現實太無奈。 盈盈還沒有結婚的時候,就聽嬸嬸說,女人結婚之後是沒有家的,娘家把你當客人,婆家當你當外人。當時她還不相信,因為她覺得她父母肯定不會這樣做。
  • 剛滿月的女兒被大姑姐的兒子畫一臉,說了幾句,婆婆聽到怒斥:生女兒...
    女嬰被姑姑家孩子畫一臉塗鴉,女嬰媽媽說他幾句被婆婆臭罵孩子是每個家庭都會經歷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長輩他們更偏向外孫,在他們看來外孫難得過來一次,即便他們欺負孫子老人也會護著外孫,這種現象也不知啥時候開始的,但是從來卻一直都不曾間斷過。
  • 「不願意給我養老,就滾回你娘家去」,婆婆趕走兒媳後,追悔莫及
    有個朋友說她曾經嘗到過這方面的教訓: 『上學的時候,我仗著家裡條件好,總是看不起別人,有人要跟我做朋友,我想當然認為對方是覬覦我有錢,一直去猜對方的心思,一直想著怎樣防止對方算計我。有一天,她只是吃飯沒叫我,我就對她大發脾氣,說她看不起我,另外還說了很多難聽的話,結果就弄丟了這個來之不易的朋友。
  • 丈夫給父母買養老房,讓媳婦問娘家借錢,媳婦:借我父母的十萬你還沒還
    尤其是家裡有女兒的,在大多數的時候,父母會擔心女兒嫁到婆家過得不幸福。不但沒有要彩禮,反而會主動倒貼嫁妝,給女兒撐腰和底氣。 只是女方父母對女兒的一片心意,卻會讓男方認為是倒貼,甚至還會認為是理所當然。在這樣的心理下,男方未免就會做得比較過分。不但沒有感激女方父母的付出,還會認為女方給的不夠多。
  • 兒子說「最討厭姑姑來我家」:有個不招人待見的親戚是種什麼體驗
    看到寶媽的吐槽我才發現,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誰家還沒個讓人討厭的親戚呢?我閨蜜的小姑子就讓她很頭疼,因為是嫁了外地人,對方父母不方便過來照顧,老公還經常出差,就在懷孕的時候順理成章地住進了閨蜜家。閨蜜每天給一大家子做飯,還要特地為小姑子準備對孕婦身體好的飯菜,產檢歸來缺什麼她就得做什麼。
  • 婆婆的雙標:大姑姐回娘家叫孝順,我回娘家是胳膊肘向外拐
    但是,婆婆的表現越來越過,尤其在大姑姐來我家的時候,會當著大姑姐的面給我下馬威。我也是普通人,我也需要面子,所以,我自然當著大姑姐面對婆婆回懟幾次。使得婆婆有些消停。前段時間,我想回娘家一趟(好幾個月沒回娘家了),婆婆則說:你怎麼可以胳膊肘向外拐?
  • 「媽,閨女就別分錢了,畢竟是別家人了」分錢時,弟媳臉都綠了
    我弟弟在家裡面學了手藝,本來已經到了適婚年齡了,但是卻一直沒有找到對象,說到底還是人家嫌棄我們家實在是太窮了,後來我家那邊要拆遷了,我當時很興奮,其實我並不是興奮我家終於有錢了,而是開心我弟弟可能很快就能結婚了,畢竟我們姐弟倆關係很不錯,他一直不結婚我也為他發愁。
  • 「你憑什麼把我娘家寄來的東西扔了?」婆婆:「什麼破玩意兒」
    01朋友麗娟(化名)找我傾訴:她與婆婆一刻也住不到一起去了,她必須與老公攤牌,讓婆婆回農村去,婆婆不走她走。事情是這樣的:臨近年關,麗娟的父母給遠在幾百公裡外的女兒寄來了一大包家鄉的乾貨:曬好的幹豆角、梅菜、藕粉、地瓜粉還有臘肉等等。麗娟下班回家,見箱子已經拆開,東西扔了滿地,心裡就不免有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