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葛、小豹……AI醫生降臨中山醫院

2021-01-08 IT時報

IT時報見習記者 徐曉倩

自人工智慧問世以來,頻頻出現「人機大戰」。然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醫療團隊已經和AI技術擦出了火花,拓展了近90個臨床AI應用。

「AI在慢病管理、輔助診斷乃至手術領域,大有可為。」中科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非常看好AI在醫療場景領域的應用。此外,葛均波還領銜研發了心血管領域的「AI醫生」——小葛,並且已通過國家職業醫師臨床考試。

走進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15號樓3層,一臺可以走動的機器人設備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8月16日起,這位來自腦疾病智能診療門診新上任的「醫生」已經正式接待患者了。

這款名叫「小豹」的機器人來頭不小,自2017年通過醫院自主研發,今年已經獲得了第一項專利。它可以通過分析語言、畫鍾、短時記憶、行走姿勢、速度等來評估患者的精神功能是否存在異常。「請跟我複述以下三個句子:四十四隻石獅子……」在診斷過程中,小豹可以直接用語音和患者展開互動。

神經內科副主任丁晶認為人工智慧醫生的加入可以大大降低醫生的傳統問診成本,但目前人工智慧只起到協助的角色,診治主體還是醫生。「人工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問診的效率,舉個例子,患者走路走得不好,可能是腦子出現疾病,也可能是有心理障礙,或是顱壓性腦積水……以前沒有數據化系統,全靠醫生經驗代代相傳,而今可以實現事半功倍了。」丁晶告訴記者。

除了精神科的智慧機器人,中山醫院肝腫瘤外科的「協作式醫療影像雲標註系統」也頗為亮眼。對於主治醫生來說,觀察患者的病理切片是每天的日常,但是傳統的觀察法可能每次會花費5~10分鐘,而人工智慧可以在30秒內將可疑的區域標註出來,幫助醫生完成初步的篩選。

在實際操作中,依靠人工智慧實現病灶標註並不是唯一選項。醫生可以選擇傳統讀片和人工智慧初篩讀片兩種模式。「通過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資深醫生可以從繁鎖的工作中脫離出來,將更多精力放在疑難重症、高危患者救治中。」中山醫院大數據人工智慧中心辦公室主任張紀陽表示。另外,這款雲標誌系統還是一款平臺化的設計,嵌入了醫院的實際應用場景中,並不會讓醫生在操作過程中產生雞肋的感覺,大大增加了新技術的使用率。

中山醫院副院長顧建英認為醫生和人工智慧其實是一個聯合的系統,實現AI項目更好地落地最終還是為了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與滿意度。「我們希望以沉浸式的環境充分激發全院的AI應用探索,以期快速出一批真正實用的成果。」

2016年是AI元年,現在,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實現了很大的突破,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封神」了,它的成熟化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6月,中山醫院正式組建了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中心,下設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辦公室。中山醫院的專家們形象地將人工智慧比作是剛剛進入醫院的實習醫生,每個實習醫生都需要閱歷豐富的老專家帶教,人工智慧也是如此,需要跟著醫生不斷學習、進步。

顧建英強調,AI不能單獨做產品,而是要把它深入到臨床一線,醫院的專家們會不斷評估人工智慧的表現,並且將實際操作中的情況反饋給開發端,繼而優化底層算法。這個過程也是人工智慧實現知識積累,提高協助診療能力的關鍵,基於臨床醫生、AI算法工程師、大數據工程師等人員的協作式合作,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表現將越來越聰明。以「協作式醫療影像雲標註系統」為例,目前已經能實現90%以上的準確率了。

相關焦點

  • 白色風車——小葛,再見
    某天查房,小葛的父母已經決定臨終前放棄一切搶救,準備讓小葛從病房安靜離開的時候,主任對我們說:「真到了那個時候,不要過多折騰他,跟那個時候黃睿琦一樣,讓他從這裡走。」我想起了那個小姑娘,她在消化科的最後一個夜晚,那天我值班,家人在她一息尚存的時候將她帶回了家,因為家那邊的風俗,不能死在醫院裡被火化。
  • 加入「中山醫院」醫聯體4年,徐匯區中心醫院醫療水平大幅提升
    今天,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主辦的2020中山-徐匯葛均波院士團隊工作4周年慶典暨中國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介入治療俱樂部CTOCC中國行-上海徐匯站召開。一位前來看病的老伯,得知葛均波前來參會,激動得說,「我的支架就是葛院士裝的,就在家門口的徐匯醫院!現在我恢復得很好!」
  • 小葛 個人簡歷
    小葛老師出生年月:1982年1月7日愛好:音樂 健身
  • 小葛:母親病情穩定,是我最大的心願
    母親被接到椒江後,小葛很開心,他正細心地在幫母親剪指甲。浙江在線03月20日訊 近十年來,黃巖上鄭鄉下鄭村65歲的老人葛荷香從來沒有出過房間一步。但是,葛荷香也是幸運的,兒子一直沒有放棄對母親的治療。十多年來,兒子一攢夠看病的錢,就帶母親去醫院,但直到現在,病情仍沒有好轉。一個人撐起一個家下鄭村位於黃巖西部山區,村裡的人幾乎都沒什麼收入。在村裡人的眼中,年輕時的葛荷香是個能幹又聰明的姑娘,曾經在夜校當老師。
  • 兒科一線抗疫醫生創作科普童謠 唱出防疫小知識
    作為科普童謠的創作人之一,兒科醫院傳染科葛豔玲醫生坦言,「考慮到孩子居家少出,願孩子們在唱誦科普童謠時成為保護自己的小主人,在後方做好自我保護就是為防疫做出的最大貢獻。」童謠與科普碰撞 傳遞防疫小知識  兒童是需要人們時時保護的弱勢群體,守護兒童健康是醫護人員最大的責任。
  • 中山醫院為「10後」小朋友上「醫學夢想啟蒙課」
    9月5日上午,中山醫院市民開放日活動舉行,本市的50多個市民家庭參加了這次開放日活動。在這場「開放、互動、有愛」的活動中,「83歲」的中山醫院與「10後」小朋友的「真誠互動」非常有愛。參加本次中山醫院市民開放日活動的市民家庭主要是本市家中有四、五年級小學生的家庭。這些小朋友正好是「10後」。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表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醫學事業發展的未來,因此,中山醫院不斷探索開發面向兒童、青少年的「醫學夢想啟蒙課」,播下醫學夢想的種子。並鼓勵小朋友們放飛醫學夢想,擁抱未來。
  • 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腫瘤心臟病學」創新成果落地
    科研團隊攻關研發 患者手機隨時檢測  活動現場中山醫院的科研人員開發並上線「乳腺癌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2個小程序。腫瘤科醫生和患者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初步測定心臟危險性。  半年前,52歲的王阿姨體檢發現乳腺癌,在外院做了乳腺癌根治術,術後開始化療。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讓「名醫工作室」成為醫院發展催化劑
    數年前,顧建英第一次到廈門,跟計程車司機說自己要去中山醫院,卻被直接送到了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而現在,司機師傅大都會追問一句:哪個中山醫院?是廈大中山還是復旦中山?
  • 中山醫院「新醫生」聆聽職業生涯第一課:穿上白大褂,就別忘記治病...
    摘要:因為當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就不忘要一輩子治病救人的初心,不負於白大褂所給的職業擔當從援助摩洛哥、到抗擊非典,從參與印度洋海嘯、到汶川搶險、武漢抗疫,今天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新職工聆聽了一節生動的「入職課」,作為中山醫院「四史」學習教育活動之一
  • 打造「指尖上的醫院」,中山一院網際網路醫院上線啟用
    除了看病足不出戶外,患者開藥取藥少跑腿也逐漸成為了網際網路醫院的就醫新常態。中山一院網際網路醫院創新藥學服務模式,開通了「網際網路+藥學」惠民服務,複診患者在網際網路醫院就診後,醫生、藥師可通過網絡平臺為複診患者書寫病歷並下診斷,同時開立藥品處方,藥品可線下藥房自提,也可通過藥房提供的配送服務,直接送藥上門。
  • 中山六院:用創業的方式發展醫院,打造醫院特色名片
    為扶持中山六院發展,中山大學可謂下了「血本」,不僅委派時任副校長汪建平擔任院長,還從中山一院等多家中山系附屬醫院抽調精兵強將充實中山六院實力。胃腸外科教授王輝,是跟汪建平一起加入中山六院的第一批醫生之一,他至今記得初到醫院時的情景。「前面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路邊是賣草蓆、涼鞋和各種農具的攤位。這個地方叫『員村』,大家當時說,真的是進『村』了。」王輝說。
  •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今起免費開放「網際網路AI診療服務」
    對此,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表示,基於前期人工智慧與大數據診療開發平臺及網絡遠程會診系統,疫情期間免費開放「網際網路AI診療服務」,該服務在1月29日上線。24小時開放的網際網路AI問答據了解,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科是國際首個眼科人工智慧專科。
  • 小狸AI英語課怎麼樣?掌門旗下小狸AI課測評:來爆料了!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針對低幼齡孩子的線上教育課程也開始採用ai技術,在斑馬ai課大熱之後,2019年下半年掌門教育也開始研發AI課,並在今年2月上線了小狸AI課app,今天,魚sir就來給大家調研測評一下掌門1對1旗下的小狸ai課怎麼樣?小狸ai英語的效果到底好不好。
  • 聚佰惠 小葛葛 |葛根植物飲品
    團品:小葛葛葛根植物飲品原價:298元/盒團購:39.8元   2盒    包郵 ———
  • 【喜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徐匯區中心醫院朱福執行...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徐匯區中心醫院黨委副書記、執行院長朱福榮獲「2020年優秀醫院院長」稱號,並接受表彰。在區委、區府、區衛健委及中山醫聯體周儉院長的領導下,「徐匯區-中山醫院醫療聯合體」成立四年多來,朱福執行院長以「促創新抓落實」為核心管理理念去實踐推進工作。對標中山管理標準,全方位融合,實施「三同三質」同質化管理。
  • 獵豹移動翻譯棒 小豹AI音箱濟南嘗鮮價
    小豹AI翻譯棒適合出國旅遊、商務出差的用戶使用,支持中英、中日、中韓互譯,號稱不帶充電器環遊世界,可以實現180天待機,可連續使用24小時。小豹AI翻譯棒採用了遠場麥克風陣列及主動降噪技術,能夠達到比手機強很多的拾音效果。同時,獵豹移動和微軟達成合作,小豹AI翻譯棒採用了獵豹和微軟雙引擎。
  • 中山六院圖強密碼 | 用創業的方式發展醫院
    為扶持中山六院發展,中山大學可謂下了「血本」,不僅委派時任副校長汪建平擔任院長,還從中山一院等多家中山系附屬醫院抽調精兵強將充實中山六院實力。胃腸外科教授王輝,是跟汪建平一起加入中山六院的第一批醫生之一,他至今記得初到醫院時的情景。「前面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路邊是賣草蓆、涼鞋和各種農具的攤位。這個地方叫『員村』,大家當時說,真的是進『村』了。」王輝說。
  • 助推臨床創新「最初一公裡」,中山醫院將「天使投資人」請到醫護身邊
    患有三尖瓣反流卻不想做外科手術,有沒有創傷小、操作簡便、併發症少的微創手術可以替代?患者發生心肌梗死後需注射心肌細胞,但注射後心肌細胞又會出現快速死亡的問題,怎麼解決?得了冠心病,要做冠脈造影,還要放支架,但是注射造影劑存在腎毒性,如何讓患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避免發生造影劑腎病?
  • 灰燼戰線vk1602小豹技能強度測評
    灰燼戰線vk1602小豹技能強度怎麼樣?灰燼戰線vk1602小豹技能強度如何?
  • 拉伸肩頸、甩甩手臂,中山醫院版「抗疫體操」跳起來!
    中山醫院版「體操」上線!一段放鬆操視頻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科火了。剛剛結束工作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醫護人員對著電腦屏幕,拉伸肩頸、前後壓腿、甩甩手臂……保重自己,從運動開始。圖說:醫護人員在做體操 受訪者供圖中山醫院版的抗疫體操「血脈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