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課文《勸學》出自戰國時期荀子之手、是一篇傳誦了兩千多年的經典,我們熟知的成語「鍥而不捨」、以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等名句,皆出於此。
然而,荀子卻在這文章中鬧了一個大笑話,被嘲笑了兩千多年,他寫道:「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蟹明明有八條腿,應該是「八跪而二螯」才對呀!荀夫子,你這算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嗎?
往事越千年,滄海又桑田。直到一種叫做「帝王蟹」的物種登陸我大中國,國民才驚奇地發現,原來世上真有「六跪而二螯」的蟹呀!
其實,帝王蟹也是「八跪而二螯」,只是有兩條腿演化成了小刷子,平時藏起來了,交配時才用:
「這事不能讓荀夫子知道,不然他又該傷心了。」
之所以要繞一個大彎彎,是因為很多人總是混淆「帝王蟹」和「皇帝蟹」——帝王和皇帝不是一回事嗎?
這事確實沒法講道理,只能死記硬背:在我大中國,這六條腿的蟹,它就叫「帝王蟹」,統統屬於「擬石蟹」。
而「皇帝蟹」學名「巨大擬濱蟹」,只產於澳州:
帝王蟹是一種較貴的食材,有人說好吃,有人說一般,也有人嘗鮮後大呼上當。為啥?
海鮮不是工業產品,沒有統一的配方,品種、產地、季節、加工儲運,都會影響它的風味,但最直接的,就是品種差異了。
國內常見的帝王蟹品種有:紅帝王蟹、藍帝王蟹、金(棕)帝王蟹、智利帝王蟹。
這是國際通用的叫法,不是國內商家亂起的名字,紅帝王蟹英文名「Red king cab」;藍帝王蟹英文名「Blue king cab」;金(棕)帝王蟹英文名「Golden/Brown King Crab」。
這兩種帝王蟹產銷量最大,長得也很象,但紅帝王蟹的肉質比藍帝王蟹更鮮甜柔嫩一些,所以紅帝王蟹比藍帝王蟹要貴20%~30%。熟悉這兩種蟹的區別,有助於你砍價。
受產地差異影響,它也不一定那麼紅:
國內商家也稱它為:阿拉斯加帝王蟹、阿拉斯加長腳蟹、鱈場蟹,其中「鱈場蟹」這個名字是它專用,其他帝王蟹不得染指。
因為日本人捕捉紅帝王蟹的海域也是重要的鱈魚產區,所以給它起名「鱈場」蟹,如今這個名稱也在粵港地區廣泛使用。
◆ 藍帝王蟹的腿和鉗子上有明顯的藍色,這是它和紅帝王蟹最顯著的區別:
商家也叫它阿拉斯加帝王蟹、阿拉斯加長腳蟹,在日本它也叫做「油蟹」,這名稱也在粵港地區廣泛使用。
藍蟹並非全面遜於紅蟹,它的肉往往更飽滿一些,所以商家常說:藍帝王蟹性價比更高。
紅帝王蟹背部的這個區域(H區的下部、白圈內)一般有六個突起:
藍帝王蟹(油蟹)這個區域一般只有四個突起:
紅帝王蟹的腳底側,從尖端到中段都是紅的:
藍帝王蟹的腳底側基本是全白的:
生的時候,兩種蟹的腳底側差異也很明顯:
左藍帝王蟹,右紅帝王蟹
◆ 冷凍帝王蟹腿是常見的商品,我們可以據此判斷源自哪種蟹。
紅帝王蟹的蟹臍相對較平整;
藍帝王蟹的蟹臍有許多瘤狀突起。
還有其他方法,但上述方法最直觀,故不贅述。
金帝王蟹很好認,就是全身金色(棕色):
當然你愛說是褐色、土黃色也可以:
它翻過來也是一樣的顏色,不是白底:
它的蟹腳煮熟後不是紅色,而是均勻的橘色:
相對於紅、藍帝王蟹,金帝王蟹出肉率不高,個體普遍也較小,所以金帝王蟹比紅、藍帝王蟹都便宜。
紅、藍、金帝王蟹都是來自北方海域,例如俄國斯、美國阿拉斯加、日本北海道等。
智利帝王蟹則是來自南方海域,它的學名叫「智利王蟹」,和商品名差了一個字。
外形特點:腳和身上的刺都比較長,個頭較小。
缺點:肉質含水量高,容易失水。
再加上路途遙遠,保鮮不易,所以我們國內見到的智利帝王蟹都是煮過後再冷凍起來的——不容易變質,也不容易失水。
所以它價格便宜,網上賣幾百元一隻的熟凍帝王蟹,基本都是這個品種,弄一隻來嘗嘗鮮,毫無壓力。
但是很多人嘗過以後,大呼冤枉:花了幾百塊錢,買了一個蟹殼!
這是一個憤憤不平的買家秀:
講真,很可能是蒸太久了,幹成這樣
智利帝王蟹最好是自然化凍後直接食用,如果你覺得這樣不衛生,請切塊後快炒,千萬不要煮太久!否則嚴重失水。
花咲(xiào)蟹,學名「短足擬石蟹」,顧名思義,和其它帝王蟹比,它的腳要短很多:
刺又粗又密:
花咲蟹是日本特產,肥美鮮香,深受日本人喜愛,「咲」在日文裡就是「鮮花盛開」的意思。
但是花咲蟹產量很低,日本人自己吃都不夠,所以我們國內難覓其蹤,即使遇到了,也遠不及日本國內的水準,了解一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