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私幫越南抗美20年,為何遭其反咬一口?升米恩鬥米仇!

2020-12-26 大國將令視頻

故事確實來源於生活,因為在現實世界中,不乏各類寓言故事、童話故事中描述過的事件出現,而這種事兒,也被中國撞上過,這個故事叫做「農夫與蛇」。大家也都知道,中國及其排斥戰爭,但是也避免不了直接衝著自己來的戰爭,這種情況下只能應戰。還有一種,那就是自己的鄰國遭到侵略,若是被拿下,可能中國自己的主權安全也會受到影響,這種時候,中國也只能派兵前去支援,歷史上的抗美援朝戰爭就是這樣。而越南戰爭曠日持久,打了20年,而中國「幫忙」也幫了20年,但是越南在趕跑了美軍,實現統一之後,卻實實在在演繹了一回「農夫與蛇」,反咬中國一口,這是什麼原因呢?妥妥的升米恩鬥米仇!

首先,越南的腦迴路可能和別國不太一樣。在它看來,在中國與蘇聯的援助下打退了美軍,等於自己打退了美軍,也就是說自己很牛,連美國都能打贏,也就意味著自己難有敵手,於是野心膨脹了,想要成為亞洲「霸主」的越南就先對柬埔寨下手了。中國當初幫助越南其實只是為了助其趕跑美軍,可不意味著在它想要侵略他國的時候還會幫忙,於是越南就此不高興了,認為中國不再願意與自己交好了。升米恩鬥米仇,中國花大價錢,倒是給自己養了個仇人出來。

在中國實力日益強大之後,招致了蘇聯的忌憚,而且在中國接連拒絕了蘇聯提出的有可能危害中國領土安全的提議之後,這個昔日的老大哥翻臉了,在中蘇邊界派了重兵壓陣,對中國虎視眈眈。越南一看,對比當時國力還沒有現在強勁的中國,當然是蘇聯的大腿更粗,於是直接和蘇聯站在了一起,為了討取蘇聯的歡心,屢屢做出危害中國權益的行為,實在是可惡至極。

在1972年,中美重新思考兩國之間的關係,橫亙在兩國之間的冰山融化,中美進入蜜月期,但是此時,越南與美國的矛盾衝突並沒有結束。中美建交行為在越南看來,無疑是中國背叛了自己,倒向了美國。「你不仁,那我也不義了」,越南如此安慰著自己,心安理得地做起了白眼狼。在越南對中國的惡意越來越肆無忌憚、不加遮掩之後,中國無奈發動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把越南收拾地很慘,但是也沒有對其趕盡殺絕,而是在獲得勝利之後撤出越南境內,甚至還歸還了戰俘與繳獲的物資。但是越南並沒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而是繼續暗戳戳搞小動作,最後被中國徹底收拾怕了。只能說,面對這種國家,還是不能太過仁慈。

相關焦點

  • 孫儷資助他直到上大學,他卻「反咬」恩人一口?升米恩,鬥米仇!
    看著向某人的信,想起當年孫儷資助他直到上大學,他卻成為反咬恩人一口的「白眼狼」,這讓我情不自禁想起這麼一句話,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孫儷已經幫他幫到高中畢業,他還想讓人家繼續幫他搞定大學四年所有的費用,這種要求,資助他的孫儷是否必須無條件做到?一句很現實的一句話:孫儷幫他是情分,孫儷不幫是本分!作為一名被資助的學生,向海清好像對學習不怎麼用心:第一次參加高考,他的高考成績很差,所以他準備復讀;第二次參加高考,他的成績好了一些,但也只能考入上海一個檔次不怎麼高的大學。
  • 升米恩養鬥米仇:再善良,也不要對這三種人施以大恩
    「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當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但如果給他一鬥米,他可能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鬥米,就能給我更多,你竟然不給我,你就成了壞人了。 你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對別人施以援手,人家會感激你。但如果你一直這樣做下去,突然某次沒有給人相應的幫忙,對方就會記恨你。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富有憐憫心、同情心,經常發善心幫助別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俗語「升米恩,鬥米仇」指的就是人在為難的時候,如果你能給予他很小的幫助,他都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的幫助太多,讓對方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了幫助,就會讓對方忌恨,甚至還會產生出仇恨。這句俗語的原話其實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古人三句話,從此不當「濫好人」!
    記住下面三句話,做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民間俗語在描繪人性方面,沒有比這六個字更深刻的了。關於「升米恩,鬥米仇」,這裡有個典故:從前,村裡有兩個人,一個叫李大,一個叫王二,平時都以種地為生,關係很好。有一年發生旱災,地裡顆粒無收,李大家沒有餘糧,一家人餓得奄奄一息,只好到王二家去借糧,王二送了一升米給他。
  • 鬥米恩升米仇——做好人or做壞人?
    俗話說:「鬥米恩,升米仇。」不是沒有道理的。放在現實生活意思就是,偶爾的小恩小惠會讓人銘記於心,但一直以來的奉獻給予在別人眼裡這就是該做的!一旦違背,那就是深仇大恨!這就是人性!不容反駁!自古以來,對於這種大道理,大家都懂,但從來都是雙標的——別人不懂感恩就得批判,但自己就嘴上講講這道理罷了。
  • 別只盯著一飯千金,韓信還有忘恩負義時,或許是升米恩鬥米仇吧
    韓信用其短暫的一生,創造了很多成語。胯下之辱。一飯千金。背水一戰。多多益善。或許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升米恩鬥米仇吧。韓信和漂母的故事,並不僅僅是我們剛剛複述的那樣。我們剛剛複述的時候,其實是漏掉了一個細節的,這個細節也同樣關鍵。韓信一連吃了漂母幾十天的飯食,很是高興,跟漂母說,等他將來發達了,一定會重重地報答漂母。
  • 易經提醒:「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兩個人施恩
    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是一本奇書,它奇在什麼地方呢?這本書起初是檢測兇吉的一本書,後來又演變成富有哲學思想的一本寶典,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最後發現卻是超科學。
  • 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究竟有沒有道理?
    「俗語」一詞,最早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裡:「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經過幾千年的積累,俗語的數量越來越多,有些不分地域,炎黃子孫都能聽懂,有些具有地方特色,一般人未必理解。今天介紹一句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啥意思?我們接著往下看。
  • 在農村,老人常說:「升米恩,鬥米仇」,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千百年來,老祖宗們靠著自己的摸索,也總結出了許多非常有哲理的話,也被稱為俗語。這些俗語,有的現代人不相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沒有道理。一、常常病,救了命,一時病,要了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經常病病歪歪的人反而能夠活很大歲數,但平時身板硬朗很少生病的人,一旦生病就是大病,甚至一病不起。乍一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身體不好的人怎麼可能比身體健康的人還要長壽?
  • 《重生》「升米恩,鬥米仇」什麼樣才算一個合格的好朋友
    「升米恩,鬥米仇」,薛冬的案件感覺就是道德綁架,劇中薛冬為人也很仗義,大方,反倒他那些酒肉朋友自私自利,愛佔便宜。案件最後真相大白,薛冬面臨實事真相,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讓人十分難受。老高還一副嘴臉說薛冬高高在上,看不起人。但又不自心扣問下,自己是如何對待朋友的。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人這麼說
    自古民間就流傳著一句俗話,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乍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細想之後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現代的社會雖然說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很多了,但難免還是有一些人生活拮据,貧衣少食,有時偶爾看到,就算是個陌生人難免也會心生憐憫。
  •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柴進「真情實意」為何換不來人心
    其實,《水滸傳》的精彩之處,並不僅僅局限於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更引人注目的還有其背後的深意。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徵非常明顯,也都與自己的諢號相呼應。在一百零八將中,有兩位都是以喜歡救濟聞名。其一是山東呼保義宋江,其二則是小旋風柴進。
  • 也說「杯米養恩,擔米養仇」
    生活中我們常聽見「杯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類似的說法還有「鬥(碗/升)米養恩,擔(石)米養仇」、「升米養恩,鬥米養仇」、「滴水恩鬥米仇 」、「升恩鬥怨」等等。升、鬥、斛、石(擔)都是我國古代的容量單位。在古代中國,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鬥, 十鬥為一斛(大斛)。
  • 20年援助上百億,越南統一後就和中國翻臉,誰給了「白眼狼」底氣
    提到越南,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尤其是喜愛歷史的人,對越南更是十分熟悉。相比於美國、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越南對於中國來說是特殊的,而它的特殊,就在於中國曾援助了越南20年,幫助越南取得了越南戰爭的勝利。
  • 為什麼「一鬥米養個恩人,一擔米養個仇人」?
    但是,每次這個人有困難的時候都會找你,你每次都會幫他。時間久了,這個人就會產生一種依賴性,哪天你沒有幫他,他就會恨你。人心就是這樣,許多故事都告訴我們,你做好事是很好的,但是就怕有些人不但不感恩還認為那是他們應得的。「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你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
  • 比越南還白眼狼,24年接受我國援助近百億,如今倒向西方抹黑中國
    這個國家在接受了我國的援助以後,說翻臉就翻臉,24年間接受我國的援助近百億元,如今倒向西方不說,還對我國進行抹黑,而這個國家就是阿爾巴尼亞,俗話說得好,升米恩,鬥米仇,我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可以說是幫助阿爾巴尼亞度過了十分艱難的一個時期,而我國在對阿爾巴尼亞進行援助的時候,其實自己國內的經濟也不是特別好,特別是有一年正好趕上了我國國內的大饑荒,就即便是這樣,我國還是給失去了蘇聯援助的阿爾巴尼亞送去了幾十噸的糧食
  • 1979年,中國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給越南帶來怎樣的影響?
    所以,越南民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對中國沒什麼好感。 不過二戰爆發以後,越南共產黨成立,在其努力之下終於在1945年獲得了名義上的獨立。但胡志明和黎筍等人只掌握著"古越南領土"也就是越南北部,至於佔城還有湄公河三角洲一帶,則由南越統治。
  • 農村老話常說:鬥米養恩湧泉報,擔米養仇莫過夜,學知識了
    農村老話常說:鬥米養恩湧泉報,擔米養仇莫過夜,學知識了很多人在農村都待過,都知道農村在以前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在災荒的年年頭,吃不上飯是常有的事。通常情況下我們都知道,這個時候你要是去誰家借糧食,借米下鍋,人家要是給你一鬥米,你可不能忘記人家的恩德,要知道大家都沒有,能借給你別人也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你一定要把這個人記一輩子。這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我要把你的恩情記一輩子,我會把你對我這份兒恩情,記在心裡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農村老話叫鬥米養恩湧泉報。
  • 援越抗美戰爭中的英雄連隊——克夫火車站搶修保衛戰紀實
    1965年9月21日,我作為鐵道兵63團(5大隊)4727名官兵中的一員,登上南下的列車。22日晚十點鐘部隊在廣西憑祥脫下軍裝,穿上藍色便裝,迅速而有秩序地登上越南(一米軌道)小火車,我們這些不穿軍裝的中國兵,悄然無聲地駛過友誼關,開出國境線,進入到當時稱為「同志加兄弟」友好鄰邦——越南。
  • 光武帝劉秀為何將最大的恩人滅族?是升米恩鬥米仇嗎?
    二十八將排名第一的鄧禹吃過大敗仗,其功績水分很大,所以實際上吳漢才是實至名歸的排名第一。 吳漢因為戰無不勝,幫助劉秀掃平群雄,被封大司馬、廣平侯。那吳漢的老上級彭寵應該是什麼履歷呢? 可能恰恰是因為過於注重資歷問題,造成了後來彭寵的悲劇人生。這段歷史實在是令人掩卷三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