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鹿人接力「呦呦鹿鳴」重現

2021-01-11 海南日報數字報

邦溪保護區內,幾隻坡鹿在覓食。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海南坡鹿。 姜恩宇 攝

雨後彩虹乍現,在金色的夕照下,大田保護區的幾隻坡鹿在歡快奔跑。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一隻出生10天的小坡鹿與母鹿在一起,一幅舐犢情深的甜美畫面。 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在瓊西稀樹草原上歡騰跳躍的海南坡鹿。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53歲的符大亮靜靜駐立,隔著二三十米遠,十餘只海南坡鹿也靜靜駐立在原地。

  雙方對望良久,不知是哪個小傢伙率先邁開四蹄,這群膽小又充滿好奇心的原野精靈終於忽地齊齊轉頭,朝灌木叢深處跑去。

  這樣有趣又和諧的相遇,符大亮每天都要經歷無數次。自1990年來到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為一名坡鹿管護員,他已與這群海南坡鹿相伴相守了整整30個年頭。

  整整30年,只為了守護一群鹿,這事兒到底值不值?「值!」符大亮語氣堅定,回答乾脆。

  「30年前,我們從東方大田引入18頭鹿仔馴養,一轉眼,現在保護區已有250餘頭坡鹿肆意撒歡。」由瀕臨滅絕到數量趨於穩定,符大亮很慶幸能見證海南坡鹿的種群復甦之路。更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在守護海南坡鹿的路上,自己從不是孤身一人。

  島上來了支考察隊,摸清海南坡鹿「家底」

  海南坡鹿是我國17種鹿類動物中最珍貴的一種,而在20世紀60年代前的海南人眼裡,這只是一種再常見不過的野生動物。彼時,瓊島部分地區的人們常常能見到這樣的情景:村莊附近,幾頭野生坡鹿混入牛群覓食,到了傍晚甚至隨黃牛一起歸宿牛欄。

  然而僅僅過了數年,越來越多的獵人開始發現,獵鹿正變得愈發困難,以至於當時一對鹿茸幾經轉手,竟被賣出1.3萬元的高價。

  海南坡鹿為何突然數量驟減?最先關注這一物種種群命運的,是一支來自島外的考察隊。

  那是1962年,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啟動對海南島野生動物資源的摸底普查。一根扁擔,兩條腿,上百斤行李還有做飯的大鍋挑在肩上,年輕的考察隊員們就這樣跋山涉水走遍全島各個縣市,他們觀察記錄野生動物種類,也在走訪中得知了海南坡鹿的危險處境。

  圍繞海南坡鹿的保護與拯救工作隨即展開。但據曾參與當年調查的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教授徐龍輝回憶,起初他們連坡鹿蹤跡都找不到,直到1964年4月,原東方黎族自治縣大田公社(今東方市大田鎮)抱坡村群眾反映當地還有少量坡鹿存在,這才令他們重燃希望。

  在當地3位獵手的幫助下,考察隊員們通過搜尋坡鹿活動過的新鮮足印,連續追蹤數天,採集到我國第一號坡鹿標本。經過標本分析,考察隊員們認為海南坡鹿應屬海南島的特有亞種,將其正式命名為「海南坡鹿」。

  另一邊,考察隊還對海南坡鹿進行了較細緻的數量和分布調查,發現海南坡鹿不但受到獵人的追殺威脅,其生存棲息範圍也因經濟的高速發展而日漸縮小。將這一情況整理成報告後,他們向國家主管野生動物的林業部野生動物保護局提出「把坡鹿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建議。

  經過這群年輕專家及海南林業部門持續多年的努力,白沙邦溪和東方大田於1976年同時成立坡鹿保護區,9年後國家林業部門正式將海南坡鹿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自此,這一瀕臨滅絕物種種群迎來巨大轉機。

  就在徐龍輝等人為海南坡鹿奔走疾呼的同一時間,一位26歲的年輕人也登上了海南島。

  1963年夏天,畢業於東北林學院的袁喜才被分配到廣東省第一鹿場(今海南楓木鹿場),負責水鹿的家養與馴化工作。「鹿場那時沒有水鹿,我們發動老百姓去野外抓鹿回來馴養,其中就有六七頭海南坡鹿。」袁喜才回憶,他利用這幾頭海南坡鹿人工繁殖了幾頭小鹿,甚至還以2000元的價格將其中一頭賣給了廣東省動物園。

  彼時,袁喜才並不知道,自己從此便與海南坡鹿結下不解之緣。

  1981年,邦溪保護區最後一頭鹿被獵殺。噩耗傳來,這名與鹿為友近二十載的科研工作者痛心不已,當即臨危受命,於1984年以「海南坡鹿生態馴化和保護利用」項目專家負責人的身份來到海南坡鹿的最後家園大田保護區,著手海南坡鹿種群的拯救工作。

  袁喜才之所以被海南科研保護工作者稱為「坡鹿之父」,離不開他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坡鹿幼仔人工馴化。

  「5月8日,天氣晴,『袁生』體重81.7斤,採食白格、黑格、香花藤、雀腎、閉花木……日食草量5.1斤,日排便量0.8斤……」不久前,在省圖書館展出的一場海南坡鹿主題科普展上,一份名為「1987年5月對『袁生』食量分析」的表格吸引不少人駐足。

  「袁生」是袁喜才巡山時救助的一頭走失的鹿仔。袁喜才還記得,那時候為了將這頭尚在哺乳期的鹿仔救活,他找來山羊奶,不僅每日悉心照料、餵食餵水,更藉此機會從「袁生」身上記錄下了不少以往遠距離觀察難以得到的數據。

  正是有了這一次的成功經驗,此後他和同事又用這種辦法救助了不少失去媽媽或者迷路的小鹿,成活率達100%。袁喜才1997年退休時,大田保護區坡鹿種群數量已恢復至400餘頭。

  邦溪保護區重現「呦呦鹿鳴」

  海南坡鹿在大田保護區得以倖存,而隨著種群數量的不斷增長,棲息地不足對坡鹿造成的不利影響日益凸顯。

  在袁喜才等專家的提議下,大田保護區於1990年啟動坡鹿遷地保護工作,首批5頭坡鹿幼仔被遷至邦溪保護區。為了更好地照顧坡鹿,這一年邦溪保護區招聘了一批管護員,其中便包括23歲的符大亮。

  符大亮是邦溪本地人,來保護區之前卻從未見過坡鹿。「小時候總聽家中老人提起,但一直不知道它們長什麼樣。」讓符大亮沒想到的是,多年後他不僅終於如願見到坡鹿,還成了一群鹿仔的「奶爸」。

  彼時,邦溪保護區沿用袁喜才等專家提出的坡鹿幼仔人工馴化法,找來一群母山羊哺乳鹿仔。「這些小傢伙的『飯量』大得很,一般情況下3頭母山羊的奶量才能餵飽1頭鹿仔。」符大亮回憶,那時邦溪沒有人養山羊,他們只能特地跑到儋州去買,但正值哺乳期的母羊多數農戶並不願賣,他們只能連帶小羊打包買下。

  找羊奶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給鹿仔餵奶同樣頗為費勁。起初,符大亮和同事會將母山羊固定住,再抱鹿仔去吃奶,但也有鹿仔不願配合,他們只能將羊奶擠在碗裡,再抱著小傢伙用湯匙一口一口地喂。

  「等到3個月後斷了奶,我們還得給它們摘樹葉吃,有時也會餵些番薯片之類的『零食』。」符大亮說,為了讓坡鹿儘早掌握在仿野生棲居環境下生存的本領,他們餵食時會故意將食物高高舉起以此鍛鍊跳躍能力,並在每天下午將鹿群放出去,等到晚上再一隻只趕回欄舍。

  坡鹿欄舍是一排低矮的瓦房,至今保留在邦溪保護區的東南角。推開木門,會發現房間地上仍殘留著一層細沙,那是為了防止鹿仔摔倒特意鋪上的。自1990年起,這裡陸續迎來18頭鹿仔,隨著1994年最後一批鹿仔結束為期一年的人工馴化,保護區對坡鹿的管理逐步轉變為半野放模式。

  不用再當「奶爸」,符大亮卻沒有少操半分心。像是牽掛離家在外的孩子般,從那時起,他和同事輪流24小時值班,一有空便會沿著保護區的圍欄一圈圈巡邏,只為確認鹿群過得好不好。

  「原先連摩託車都沒有,我們只能徒步巡邏,一走就是好幾個小時。」儘管辛苦,換回的成績卻讓符大亮覺得一切都值了。2000年前後,邦溪保護區坡鹿種群數量突破百頭,呦呦鹿鳴的場景終於得以重現。

  坡鹿種群數量再創新高

  坡鹿數量的迅速增長,讓邦溪保護區很快迎來和大田保護區同樣的問題:棲息地不足。再加上原先保護意識不足與制度不完善,不少附近村民遷入邦溪保護區內並開墾種植,導致人與鹿爭地的矛盾也日漸暴露。

  為應對這一困境,自2001年起,邦溪開始長達數年的保護區範圍調整工作。

  「不少村民在這裡種植開墾了數年,要讓他們遷出去,談何容易?」邦溪保護區原站長何康還記得,在當地政府的配合下,他們一趟趟上門給附近村民做思想工作,在做好青苗補償的基礎上,終於成功將近百戶村民從保護區遷出。

  人類活動退場,何康和管護員們隨即一點點將耕地全部複種上牧草,並在四周安裝護欄,坡鹿可活動範圍由此擴至3個管護點共計1500畝。到2006年,邦溪坡鹿種群一度達到200餘頭。

  然而好景不長。2011年前後,邦溪保護區遭遇嚴重旱情,滴雨不落讓大量植物枯死,原本就因種群密度過大而「口糧短缺」的坡鹿骨瘦形銷,加之鐮形扇頭蜱這一體外寄生蟲的襲擊,數量一度銳減至不足百頭。

  坡鹿再度面臨生存考驗,又一場拯救行動呼之欲出。

  蟲吸鹿血,便積極開展蜱蟲防治;糧草已盡,便種植牧草和樹苗,並興建育苗溫室;飲水乾涸,就修建儲水溝、蓄水池……隨著邦溪保護區與香港嘉道理等保育機構合作,採取一系列生境營造舉措,坡鹿種群數量下降趨勢終於得到遏制。

  何康於2014年將站長的接力棒交給王合升,後者通過引進新的管護方式,讓邦溪保護區迎來跨越式發展。

  「你看,它們正在吃玉米粒呢。」幾天前,在邦溪保護區的監控室裡,32個監控攝像頭傳來的實時畫面清晰呈現在屏幕上,隨著王合升輕點滑鼠,畫面迅速切換至其中一處管護站,一大群坡鹿歡快進食的場景頓時躍然眼前。

  實現遠程監控管理之餘,邦溪保護區進一步加強生境管理,譬如在促進植物更新時,改火燒為機器收割,有效避免土壤退化。根據2020年7月到8月開展的最新一次調查統計顯示,目前邦溪坡鹿種群數量已達到250餘頭。

  「為更深入掌握坡鹿種群動態,我們利用多種手段對坡鹿開展種群健康狀況、棲息地選擇等研究,希望能為科學保護坡鹿提供重要指導和依據。」在王合升看來,數量逐年增長固然值得欣喜,但目前坡鹿仍未擺脫滅絕風險,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如今,邦溪保護區特意開闢出一間宣教室,用於開展海南坡鹿科普活動。隨著一波又一波青少年及社會人士的到訪,保護海南坡鹿的「種子」正被播撒到越來越多人的心間。

相關焦點

  • 「呦呦鹿鳴」——河北杜一清
    前  言高雅的藝術總會讓人感動,嶄新的2021開始了,為共同打造鹽城市「大美溼地」文化品牌,「呦呦鹿鳴」唱新春作品展已經拉開序幕。      如果說一個人對書法僅僅是虔誠與膜拜,整日死摳古人書法中的每一筆每一划,而不注重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最終也只能是書匠而已。杜一清先生則不然。他恰恰能在傳統功力的基礎上將其性情注入筆端。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鹿鳴是什麼樣的聲音呢?
    相信大家在上學的時候一定背過這樣兩句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這兩句出現在曹操的《短歌行中》,用典於《詩經·小雅》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趕赴《詩經》裡的春天
    春天,給人帶來一絲絲慵懶的睡意。人們夢著,想著,仿佛自己是睡在廣袤的平原裡,睡在綠油油的田野裡,睡在那靜旎迷人的夜色裡,睡在心中期許的思無邪的世界裡。在《詩經》中,草木鳥蟲、山川河澤、日月辰宿、季節流轉,都給人以眷眷可親之感。關關的雎鳩聲,嬌嬌的黃鳥鳴,三月春日溱洧水畔手執草嬉戲祈福的少男少女……都給人以無限美的遐想。
  • 奶兇 小鹿竟這麼叫 說好的「呦呦鹿鳴」呢?
    詩經《小雅·鹿鳴》中有一名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翻譯成現代文就是: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品德高尚又顯耀。就連抗瘧新藥青蒿素的第一發明人屠呦呦,也是其父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的詩經典故為她取名呦呦,誰曾想一語中的。那麼鹿的叫聲真的是「呦呦」的嗎?
  • 歡迎西北政法大學「就業遊學體驗營」蒞臨陝西呦呦鹿鳴參觀研學
    12月11日,西北政法大學「就業遊學體驗營」來到陝西呦呦鹿鳴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觀研學,此次活動由西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承辦,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文淵帶領30餘名畢業生來到陝西呦呦鹿鳴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觀遊學。
  • 祝賀陝西呦呦鹿鳴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榮獲「商業貿促」杯一等獎
    12月4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中貿促進會海南省委員會、三亞人民政府、中貿促進會商行委員會等承辦的首屆"商業貿促"杯文創故事演講比賽,陝西喲喲鹿鳴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德琳攜帶其《長安處處有故事》榮獲一等獎,並獲得亞軍獎盃。
  • 「呦呦鹿鳴」——陝西李金戈
    前  言高雅的藝術總會讓人感動,嶄新的2021即將來臨,為共同打造鹽城市「大美溼地」文化品牌,「呦呦鹿鳴」賀新元作品展已經拉開序幕。鹽城市鹿鳴書社是鹽城市文聯團體會員單位,展覽由市文聯主辦,市美協、市書協、市青年書協為指導,元月中旬在市美術館展出。本次邀請到三十餘位實力派創作型國手,聘任本書社榮譽社長,並以先進的理念和優秀的作品,為我們的創作帶來方向,可謂為當今書壇創新之典範。運筆灑墨,譜寫時代新華章。謹以此展,為鹽城書畫藝術文化的發展,錦上添花。
  • 青蒿: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呦呦鹿鳴在空曠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閒地吃著青蒿,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十分和諧悅耳,古人把這一場景記錄在《詩經》中並流傳了下來。 蘇東坡有詩:「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青蒿,在古代是可以當作蔬菜食用的,《名醫別錄》記載:「青蒿,人亦取雜香菜食之。」《蜀本草》記載:「草蒿……嫩時醋淹為菹,自然香。葉似茵陳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許。四月、五月採,日幹入藥。
  • 呦呦鹿鳴爆料阿里P7員工因自如甲醛房白血病身亡始末
    呦呦鹿鳴《阿里P7員工得白血病身故,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全文  8月31日,一篇《阿里P7員工得白血病身故 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的文章在網絡熱傳。9月1日,自如方發聲明表示,公司立即安排與王先生家屬聯繫,跟進相關事宜。自如將積極配合司法部門工作,並尊重法院裁定。
  • 鹿鳴呦呦,播種幸運希望!《明日之後》聖誕鹿鳴活動即將開啟
    【幸運心願!倖存者迎來末世曙光】  幸運也是在動蕩的末世必需的一種能力。心願禮盒和聖誕禮襪給予倖存者實現聖誕願望的雙重機會。
  • 「呦呦鹿鳴」——江蘇李曉東
    前  言高雅的藝術總會讓人感動,嶄新的2021開始了,為共同打造鹽城市「大美溼地」文化品牌,「呦呦鹿鳴」鹽城市鹿鳴書社新春作品展已經拉開序幕。鹽城市鹿鳴書社是鹽城市文聯團體會員單位。書社旨在營造獨特的學習氛圍和共同成長機制,秉承包容、理性、大器的文化傳統氣質,以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交流學習方式,持續邀請全國各地名家來書社指導、交流,既提倡對經典作品臨摹學習,又鼓勵對不同流派的吸收。
  • 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
    呦呦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此次展覽使用呦呦鹿鳴指的是宴請賓客的禮儀。   禮:在西周時就有了比較完善的制度。禮以婚禮為根本,喪禮、祭禮最為隆重,而和諧融洽體現於宴禮。這些日常禮儀,是霸國人處世的根本行為準則,政治理想和倫理道德都被規範其中,使人在司空見慣的儀式接受禮的薰陶,從而使社會和洽,如呦呦鹿鳴般祥和、友睦。也是這次展覽的四個主題。
  • ...走進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認識海南坡鹿的「守鹿人」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4日消息(記者 譚琦 姚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詩經》描寫的畫面,曾經在海南很常見,現在只能在保護區內才能看到海南坡鹿的身影。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的珍稀物種,隨著人類的發展和捕獵活動的頻繁,導致海南坡鹿的棲息地減少,數量劇減,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 【賞析】《詩經·鹿鳴》 王秀梅
    「青蒿素」,都包含在了《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一句當中。後來《鹿鳴》也成為貴族宴會或舉行鄉飲酒禮、燕禮等宴會的樂歌。曹操曾把此詩的前四句直接引用在他的《短歌行》中,以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及至唐、宋,科舉考試後舉行的宴會上,也歌唱《鹿鳴》之章,稱為「鹿鳴宴」,可見此詩影響之深遠。            呦呦鹿鳴① ,   鹿兒呦呦不停叫,            食野之蘋。     呼喚同伴吃蘋草。
  •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詩經小雅鹿鳴》雲:「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此蒿,青蒿也。青蒿作為中藥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目前,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世界上治療瘧疾最有效的藥物, 青蒿素聯合療法已被用於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瘧區, 每年治療病例一億以上, 降低了全球瘧疾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 陸虹: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驚訝於這麼個小人兒,於人之初就感知了味道。不禁回憶起自己關於味道的記憶。童年最美妙的味道是鹿鳴春的豆沙包帶給我的。父親在遼寧省作家協會工作,我出生在作協大院,就是張作霖張學良的大帥府。遼寧作協在大青樓辦公,家屬就在小青樓居住。
  • 大美陝菜丨大唐博相府創新重塑"曲江鹿鳴宴"
    尚有一說是皇帝宴請科舉考生,以「鹿」為主食,而「鳴」在古代代表「天賜」,皇帝又貴為天子,所以皇帝請客做東,科舉考生為客,就叫「鹿鳴宴」。也有彭澤尉潘觀《祥驗記》記載:「鹿者,祿也。」因「鹿」與「祿」同音,寄託著古人希望能夠升官發財的願望。但是他們又自謙含蓄或自詡清高,並不願意將心中的願望吐露在嘴邊,而且古人常常使用雙關的修辭手法,於是就取了「鹿鳴宴」這個富有詩意、引人遐思的名字。
  • 【如畫•陝菜】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陝西官府宴」之「曲江鹿鳴宴」
    尚有一說是皇帝宴請科舉考生,以「鹿」為主食,而「鳴」在古代代表「天賜」,皇帝又貴為天子,所以皇帝請客做東,科舉考生為客,就叫「鹿鳴宴」。也有彭澤尉潘觀《祥驗記》記載:「鹿者,祿也。」因「鹿」與「祿」同音,寄託著古人希望能夠升官發財的願望。但是他們又自謙含蓄或自詡清高,並不願意將心中的願望吐露在嘴邊,而且古人常常使用雙關的修辭手法,於是就取了「鹿鳴宴」這個富有詩意、引人遐思的名字。
  • 拜託請你愛我鹿鳴結局是什麼 鹿鳴最後和誰在一起
    拜託請你愛我鹿鳴結局是什麼 鹿鳴最後和誰在一起  《拜託請你愛我》鹿鳴最後會和冉子書在一起,因為冉子書就是一個可愛的花痴女孩,完全招架不住他的套路。  近日,由陳家霖執導,張雨劍、許曉諾、高瀚宇、陸妍淇、逯子、吳崇軒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拜託請你愛我》正在熱播中,劇中除了那女女主角的感情備受關注,還有配角們的感情線也是引起大家的注意,鹿鳴便是其中一位,從一出場便吸引到觀眾的心。
  •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背後的勇氣與堅持
    1930年,屠呦呦出生於浙江寧波,她的名字源於《詩經》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其中「蒿」便是青蒿。為她命名的父親,可能也未曾想到,女兒會與那株小草結下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