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偵察機方案預選
在上個世紀30年代末,德國軍方計劃採購一種視野好的單引擎偵察機,在這個計劃招標書中,要求新型偵察機要具備良好的防禦能力、採用單發引擎,更重要的是具備良好的觀察視野。當時德國一家飛機製造商雖然沒有受到德國空軍的邀請參與項目的開發,但是自己決定根據這個需求研發一款新型的偵察機來參與競爭,這款偵察機就是二戰時期德國奇特的非對稱飛機-Blohm&VossBV-141偵察機。
奇特設計師的奇特作品
設計這款飛機的設計師叫做理察·沃格特,屬於當時德國漢堡飛機製造廠的設計師,他是一位想像力非常豐富的設計師,曾經設計出許多布局奇特的戰機。
當他了解到軍方的需求之後,他認為目前傳統的飛機布局必然會使得觀察視野受到機身、發動機和機翼的遮擋,無法實現具有極佳觀察視野的需求,因此在設計的時候他大膽的發揮專長,選擇不對稱的布局設計方案,並私下建造出一架原型機命名為Ha141-0。
於1938年2月25日進行首飛,在軍方指定的公司提交的項目發展不順利的情況下,軍方覺得漢堡飛機製造廠的方案可以一試,於是預購了五架預生產型偵察機,名稱以製造廠的母公司Blohm&Voss首字母命名為BV141A-0型,開始了這款奇特飛機的製造研發之路。
BV141偵察機機身採用兩副機身設計,發動機、機尾延伸段和油箱等部分全部集中在左側機體上,而座艙直接分離出來設計在機翼的右側,這樣就很好的解決了視野的問題,並且依然滿足單發引擎的需求。
左側機身的前部是發動機艙,裡面配置的是一具能輸出1538 hp的BMW 801 A 14缸風冷徑向活塞發動機,這具引擎能讓BV141偵察機實現438 km / h的最大速度,最大實用升限為10000 m、續航裡程為1900 km,從左側機身的發動機艙往後直接延伸出機尾延伸段,並在機尾設計有大型垂尾和平尾用於調節飛行姿態。
右舷分離出來的座艙具有不錯的觀察視野,右側機身沒有做延伸段,為了配合左側機身,設計師對右側的機身做了精準的的配平處理,從而避免在飛行的過程中出現飛行狀態不穩定的情況。
座艙選擇全玻璃風擋設計,裡面塞入了駕駛員、觀察員和機槍手,整個機身和座艙都是採用全金屬結構,保證機體的結構強度,除了機身的配平之外,設計師還對主翼做了調整。
BV141偵察機主翼採用具有大翼展和大翼面積的下單翼,以兩具機身為中心對稱布局,外段向上彎曲,主翼翼展17.45 m、翼面積52.9平方米、機身長度為13.95 m、高度3.6 m,整體的造型看上去會讓人以為飛行的時候會引起翻滾的趨勢,但是設計師對機身進行配重並且配合機翼的升力進行計算從而使其能夠很好地抵抗偏航。
當時設計師將這個原型機交給帝國航空部的時候,德國空軍的官員都被驚呆了,都認為這種飛機能飛的起來?
不止德國空軍,連試飛的飛行員都認為飛不起來,以至於在試飛的時候試飛員一度拒絕試飛該機,最終在極力勸說下才進行試飛測試,試飛之後發現這款飛機居然有非常不錯的飛行性能,也因看到了其發展的潛力,德國空軍在後續才撥款進行原型機的測試製造。
在觀察設備和武器配置上,BV141偵察機的獨立座艙大面積擋風玻璃的結構本身就具備了更好的觀察視野。
側面的透明風擋一直延伸到座艙地板的位置,後部的圓錐形風擋也都是透明的,因此這個獨特設計的座艙無論是前視、下視還是後視視野都極佳,機組成員猶如置身於玻璃溫室一般。
座艙內配備有航空偵查設備,駕駛座下安裝有兩挺固定向前射擊的MG17型7.92毫米固定機槍,在座艙後部上方還有一挺可以活動的MG 15型7.92毫米機槍,最後部的圓錐形尾倉還有一挺可以活動的MG 15型7.92毫米機槍。
朝後的機槍都擁有較大的射界,這基本上就組成了BV141偵察機的防衛武器系統,並且在後續為了防止尾翼阻擋向後射擊的機槍子彈,設計師直接將右側的水平尾翼取消了,並對垂直尾翼外形做了修改,從而變成只有單側水平尾翼的飛機。除此之外,後續的升級版本還可以攜帶4枚50公斤的炸彈,這基本上就是武器配置情況了。
在起落架配置上,BV141偵察機採用後三點式起落架,兩具主起落架在起飛之後向外側收起容納於主翼內,機身尾端的尾輪則是採用半收放的方式安裝。
當時BV141偵察機在獲得五架原型機訂單之後,陸續又獲得了一些測試原型機的資金撥款,雖然BV141偵察機觀察視野不錯,機動能力也滿足需求。
但是這款飛機自始至終都沒有獲得最終的軍方服役訂單,究其原因,第一個是軍方並不是很接受這種奇特的設計方案,出於穩妥考慮,德國空軍拒絕將BV-141作為自己的新一代偵察機。第二個是本身的操縱存在諸多缺陷,還無法滿足大量量產服役的需求。
BV-141偵察機包括原型機一共生產了28架,大部分都是用於後方本土培訓和本土夜間防空作戰使用。
雖然少數曾經在二戰初期的丹麥和瑞士迎戰過盟軍飛機並獲得了不錯的戰績,但是大部分都是在飛行中損毀和放在倉庫中儲存,直到戰爭結束也沒能真正派上大的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