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的體壇 京報體育年終專稿:結束了美國網球公開賽徵程後,張帥的心情非常沮喪,整個北美硬地賽季,她沒取得一場比賽勝利,而當時即將到來的歐洲紅土賽季又不是她擅長的,但張帥的職業生涯總在「堅持」的同時伴隨著「驚喜」:連續14次大滿貫一輪遊後,她在「破冰之旅」打入澳網女單八強;還是在澳網,她搭檔斯託瑟奪下女雙冠軍,在而立之年終於實現了年少時立下的大滿貫夢想;2019年溫網,她在這項自己之前從未闖過首輪的大滿貫賽上,一舉打進女單前八。2020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她也一舉殺入四分之一決賽,刷新了自己的法網最佳單打戰績。
TAKEFOTO供圖 製圖吳薇
像張帥一樣,在2020年裡,那些最能代表中國網球的人和事,都有著自己不同以往的故事和軌跡。
2020年WTA
單打世界排名
王 薔 第34位 1706分
張 帥 第35位 1693分
鄭賽賽 第41位 1510分
順勢而為留待來年
3月初,在和隊友們以全勝戰績結束了杜拜舉行的聯合會杯亞大一組比賽後,王薔動身前往美國,準備參加在那裡舉行的WTA(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印第安維爾斯站比賽。可3月9日抵達賽地後,她卻得知賽事被取消了。面對新冠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的態勢,王薔決定返回國內。現在看,這個決定無比英明,因為不久後,ATP(男子職業網球協會)、WTA和ITF(國際網球聯合會)相繼宣布賽事停擺,球員的積分排名凍結,然後就是四大滿貫賽的法網推遲、溫網取消,等到職業網球賽事再次恢復已是8月了。
王薔表示,自己以前「正常」的生活狀態就是在「比賽」與「訓練」之間切換,「在國內最長待不到兩個月,好像從來沒歇過這麼久。」王薔的家距離深圳市區有一段距離,加上疫情防控的因素,所以回到家後,王薔幾乎不怎麼出門。「在家和我爸媽聊聊天,我覺得也挺好的。」在家王薔除了每天保持一定的基礎訓練量外,也做了一些自己平時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她養了一條小狗,在疫情防控等級降低後,還考了駕照。
但這種清閒的日子卻不能使王薔真正放鬆下來,因為她心裡還惦記著自己的狀態和網球比賽。「這種糾結是沒辦法排解的。」她說,「我只能告訴自己,練的時候要好好練,休息的時候就好好休息。既然沒法出國打比賽,就只能盡力維持狀態。」那段沒比賽可打的日子,王薔的訓練都是通過線上與遠在法國的教練託馬斯聯繫來安排的。但總是沒比賽可打,又無法一起訓練,最終兩人決定暫時停止合作。
與王薔不同,鄭賽賽是6月初才回到國內。之前在美國那幾個月,她也幾乎足不出戶。「多年以來我很少有近四個月不打球的時候,我的擊球感覺和肌肉都需要慢慢找回來。」鄭賽賽說,「不過,平常我很少陪在家人身邊,所以我也非常珍惜那段日子。」
在國際網球賽事重啟後,作為中國網協單打排名前三的女子球員,王薔、鄭賽賽與張帥的選擇不同,她倆都選擇在2020年這個疫情之年留在國內,不去海外參賽。「我選擇在國內好好加強自己的不足之處,也剛好有時間多看看書,多學習一些知識。」鄭賽賽說,「我希望所有人都安安全全、平平安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好事多磨開天闢地
雖然今年放棄了去海外打比賽,但王薔和鄭賽賽參加了8月開賽的首屆中國網球巡迴賽(下稱「中網巡」),成為了這項中國網球自主智慧財產權賽事的一大亮點。
早在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網球協會副主席黃瑋就開始謀劃成立一項中國自己的品牌賽事。他認為中國網球發展存在三個痛點:第一個是國內專業賽事短缺。全國300人左右的網球專業運動員中,真正能夠打上ITF、WTA和ATP這些國際賽事的球員一共只有三四十人。剩下的人只能指望單項錦標賽和四年一次的全運會、青運會等有限的國內賽事,缺少比賽機會。再一個是國內的業餘網球賽事不規範。業餘選手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業餘網球比賽中存在大量的「垃圾比賽」,而且還有一些退役網球運動員專靠打業餘比賽賺取獎金。最後就是網球產業缺少話語權。在ATP、WTA和ITF的眾多比賽已落地國內的大背景下,中國自己擁有賽事IP的比賽只有中網、上海大師賽和廣州公開賽。他說:「針對這三個痛點,我們想是不是需要搞一個自己的賽事?因為作為一個運動項目,賽事是核心,所謂『綱舉目張』,賽事是綱,賽事拎起來後,其他的工作也就都起來了。」
中網巡基於網球技術等級和全新創立的國內積分排名系統,將國際上的網球賽事體系在國內進行了複製,從而將辦賽方、運動員、教練員以及媒體全部協調起來,希望能夠形成國內和國際雙循環相互發展、相互促進的格局。萬事俱備後,中網巡原計劃在今年3月正式推出,但由於疫情的緣故,直到8月初才在雲南安寧舉辦了首站比賽,此後在歷時4個月的時間裡,共進行了12個分站以及2站總決賽,足跡遍布10個省1個直轄市,行程超過兩萬公裡,全年參與球員近3000人次,其中職業級比賽報名共計1641人次。
中國男網名將張擇認為,中網巡給國內新秀提供了一個和成名選手交鋒的平臺,他說:「有很多年輕球員其實我們並不熟悉,但是交手下來覺得都非常優秀,這也是賽事的魅力所在,能讓平時沒有交手機會的、不同層次的球員們一同對抗。」而37歲的中國「前一哥」孫鵬在復出參賽後也說:「之前國內一直沒有像這樣的賽事,整體感受下來,覺得這項賽事做到了與國際接軌,有些球員國際比賽的參賽經歷較少,多多參加中國網球巡迴賽的話,對他們是很好的鍛鍊,能夠提升自己的技術和心理,這對中國球員來說非常好。」
總結今年期待來年
當中網巡在國內辦得風生水起的時候,由於今年國內舉辦的國際網球賽事全部取消,中國網球公開賽賽事運營方中網公司針對這一變局進行了思考和創新。他們攜手首創置業,自主打造了兩個業餘網球賽事,一個是菁英網球邀請賽,另一個是中國業餘網球聯賽。
菁英網球邀請賽是以EMBA商學院精準人群為參賽主體,覆蓋國內菁英人士的一項賽事。而中國業餘網球聯賽則覆蓋面更廣,從10月17日首站在雲南昆明正式啟動以來,這項賽事又相繼走過了重慶、成都、瀋陽、武漢、北京,使超過3000名網球好手在這些城市的網球賽場上享受運動,釋放熱情。雖然賽事主體是業餘人群,但這並沒有降低比賽的熱度,反而為更多的網球愛好者提供了參與賽事的平臺與機會。「今年雖然有新冠疫情,中國網球公開賽停擺了,但我們的賽事籌備工作始終沒有斷,我們一直在關注著國際職業網球賽事的動向,還有疫情的發展,並且在不斷完善我們的辦賽流程。」中國網球公開賽賽事總監張軍慧說,「我們的團隊始終沒有停歇,全球賽事也在出現一些新的氣象,傳統球星依然是大家追捧的對象,但年輕球員正在走向前排,我們關注這些球員的表現,也是為明年更好地辦賽。」
此外,中網公司今年還聘請了ATP副總裁、瑞典網球名人堂成員拉爾斯·格拉夫出任中網聯合賽事總監。張軍慧說:「拉爾斯經驗豐富,他已經加入了中網團隊,他正在籌劃未來中網在推廣、球員陣容和表現方面的新規劃,一定會讓中網的整體運營水平和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而經過第一年的賽事運轉後,黃瑋也對2021年充滿期待。他認為元年的中網巡雖然還有不成熟之處,但總體是成功的、圓滿的。他打算在明年的中網巡中,繼續在群眾賽事、市場開發和青少年賽事三個方面努力,並且將職業級的1000分賽事和800分賽事各僅設4站,通過確保賽事的稀缺性,提升賽事的含金量,保障辦賽方的利益,他說:「未來,中國網球運動員要通過中網巡選拔出佼佼者,然後到國際賽場上去打國際比賽。」張帥此時此刻正在珠海隨同國家隊一起封閉訓練,「明年最大的期待和目標就是奧運會,當然還有聯合會杯。」她說,「能夠代表國家參賽,那種榮譽感是無法比擬的。」
(原標題:今年有不同以往的故事和軌跡 中國網球期待來年)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李遠飛
流程編輯:u019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