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賦 》:山河兩千裡,滄桑八千年!

2021-02-08 醉美大甘肅


 甘肅賦


作者李雪春《甘肅賦》文字版。李學春,甘肅省白銀市人,曾任甘肅文史研究館館長。


甘肅,名起西夏,元設行省。居九曲之首,處雍梁之地。坐擁三秦,勢控藏疆;北扼寧蒙,南襟巴蜀。仰望萬裡雄關兮,關關連古今;俯瞰三江九河兮,河河通神州。


地跨三大自然區域,形若如意勝狀。冬少嚴寒,夏鮮酷暑,春風風人,秋水長天。山河兩千裡,滄桑八千年。

偉哉甘肅,歷史悠久。大地之灣,文明濫觴。羲軒桑梓,周祖豳地。秦祥西垂,漢家重邦。隋唐雄起,「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都會謂繁華地未及三危峰側、焉支山畔。


中西交匯,民族融合,是以,修長城築塞障,設烽燧興屯田,漸成兵家要塞。


三國鼎立,演義分合大勢。五代十國,拓土築疆建都。宋元以降,災荒兵燹頻仍,「隴中苦瘠甲於天下」。近代以還,洋務興起,曙光初照。辛亥革命,民主雲湧。


兩當兵變,南梁星火,哈達鋪點兵,會寧驛會師。三軍過後盡開顏,春風飛度玉門關。故曰:「順勢而為者,民助之,則興也勃焉,盛也煌焉;悖道而行者,民棄之,則亡亦忽焉,衰亦悲焉」。

然則溯文化之源流,神奇沃土,文脈綿延。千秋物華,萬古氣紫。環江翼龍展億年生靈氣概,黃河古象顯萬代滄海桑田。


羲皇開天,仰觀俯察而八卦成,演繹春秋;女媧創世,摶土造人而嫁娶分,肇啟文明。黃帝問道,嫘祖始蠶;大禹導水,后稷教民。


馬窯彩陶,居延簡牘;西夏碑文,敦煌遺書;先秦銅器,齊家古玉;承載文明,爍爍生輝。《黃帝內經》,中醫宗源。《齊民要術》,農事典範。《西域圖記》,興疆經略。


成州《西狹》,漢碑圭臬;《淳化閣帖》,肩比《三希》。武威銅奔馬,魏晉《驛使圖》。邊塞詩吟,涼州樂舞,駝鈴羽鳴,羌笛胡琴,於今猶聞。書院文廟,化育才俊。

陋巷僻壤,鍾情翰墨丹青;耕夫樵夫,崇尚禮儀詩書。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舉國獨有。肅穆清真寺,彎彎新月輝灑聚禮人。莊嚴沐佛節,幀幀妙像覽盡多少事。


藏舞「鍋莊」,回漫「花兒」,蒙古「讚歌」,土族「納頓」。民歌與民俗比翼,聲情合舞韻並茂。太平鼓花燈戲嗩吶調,曲藝昇平;隴原劇池哥晝皮影戲,樂章恢弘。


天下黃河第一橋,鐵梁橫空,石基出水,來來往往上百年走過多少英雄豪傑,架通南北數萬裡贏得八方樂享安泰!

民以飲食為天兮,飲食因文明而化成哉!隴南咂杆土酒蘭州三泡臺臨夏手抓瑪曲乳豬靖遠羔肉靜寧燒雞皋蘭軟兒高原金鱒金城灰豆子;階州洋芋攪團涼州三套車條城長面慶陽臊子麵天水呱呱平涼大餅張掖小飯金川墊卷子。


更有蘭州牛肉麵清白紅綠黃,融民情民生於一碗。天贈地饋兮,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風澤雨潤兮,萬家燈火樂萬家業。


觀夫甘肅,山水百態,象呈六域。河西走廊,綿延千裡。蜃樓渺渺,綠洲茫茫。雲收遠岱出岫,風起疏林生嵐。古道西風陽關走馬,大漠孤煙橋灣賦詩。嘉峪雄關,氣貫長虹。

敦煌聖景,榆林寶窟。鳴沙臨風,月泉漣漪。地貌丹霞,胡楊蒼勁,紅柳搖曳,糧倉富地。肅南肅北阿克塞奇風異俗兮,雄鷹展翅躍馬高歌。大佛寺炳靈寺羅什寺亥母寺大雲寺千佛九層兮,笑迎東西南北人;祁連山地,橫亙雲天。


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白雪積兮飛鳥盡,午陽辭兮群山寒。飛虹倒垂於峰前,千禽靈育於秀枝。天祝「三峽」美不勝收,天堂華藏華銳聖地。河水滌蕩而流清兮,雪山冰融以涓涓。


烏鞘雲飛,野分世界兮東亞和中亞,水別地球兮洋流與內流;北山山區,荒漠連綿。朔風勁吹,沙流石動,孤蓬飛旋,蒼鷹盤桓,臨其境能不感慨萬千乎!黃土高原,雄渾廣袤。

千墚萬峁,湖泊佳泉,川生精氣,塬現靈光。水湧五泉,雲攬白塔,崆峒道遠,麥積流韻,興隆臥霞,灞陵飛虹,黃河西入壯秀龍灣石林。


隴原民居,「既景廼岡,相其陰陽」,風生水起。盆地河谷,花實蔽畈,果珍裕野,黍稷盈疇。天不偏東南,地不薄西北。草畜產業,名花瑞果,反季蔬菜蔚為隴品主導。


制種新業,啤酒原料,食用百合榮膺區域特色。馬鈴薯壘起薯都,百草簇就千年藥鄉。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峽谷斷岸。松鳴巖崗岔洞冶力關,地佑自然。渭河洮河石羊河,河河躍金。


白水江白龍江嘉陵江,江江奔海。祁山堡安寧堡河西堡,戰略重地。西貢驛秤鉤驛武勝驛,兵家必爭;甘南草原,宛如畫屏。

三大草原,地球屋脊。膏腴之野,萬類麇集。拉卜楞寺,佛宗高地。河曲牧場,風吹草低見牛羊。洮州石硯黃膘帶綠波,利淬筆鋒隔宿墨猶活;隴南山麓,仁山智水。


水縈繞左右,巒積勢期間。洋湯天池煙波浩渺,陽壩梅園茶圃餐霞。萬象洞鍾乳森列,官鵝溝奇山秀水。仙人關白馬關玉壘關,雄關險阻。

陰平道西狹道嘉陵道,古道通幽。武侯六出祁山古廟貌肅然,姜維寶劍尚在匣中鳴,鄧艾古橋依然傲秋風。


仇池百頃,悵千古歲月茫茫,何處尋氐楊遺蹟?鳳臺千仞,看萬裡晴雲嫋嫋,空憑弔杜甫詩魂!試看大熊貓梅花鹿林間信步,金絲猴藍馬雞枝上蕩遊。


核桃滾九州,花椒香天下。更喜周總理親引和平枝,油橄欖綠染白龍江。省會金城,引領東西攜手南北,「百裡黃河」風光無限。河湧大道,山貫古今。浩浩煌煌乎,蓋隴原之勢也。

若夫地因人而靈,人因地而傑。隴原水土,化育英豪。梧桐棲鳳,龍潛崑岡。始皇一統,漢武揮鞭。河西四郡,史冊彪炳,利惠百代,功與日增。張騫鑿空,西域版疆。


趙充國赴河湟忠勇穩羌,竇融懷輯民心向之。王符淳正《潛夫論》,趙壹申述《刺世賦》。「龍城飛將」,輔漢雙雄。徐淑撫鏡,秦嘉鼓琴。張芝草聖,索靖《書訣》。唐詩聖殿,李杜雙驕。針灸鼻祖皇甫謐,《甲乙》遺愛陬濱。賈詡審時度勢,傅玄多所匡正。

唐太宗「龍兆貞觀世、宮揚大舜風」,祖庭祚胤李氏百代柯條。薩迦宗主、氐楊一族,固一世之英傑也。隴上三李,《柳毅傳》、《南柯太守傳》、《續玄怪錄》。隴上二澍,名垂金石。


一代天驕鐵翼護疆弓擁隴原,隕落西江曾經棲靈興隆,空谷傳聲振聾發聵「幾時收復山河」?良相範公力阻西夏劍指賀蘭,塞下秋來衡陽雁去。


吳氏父子屯兵金人膽寒,「隴西長城」叱吒風雲。「大明七子」、關中四傑、鐵漢御史安維峻。林少穆隴上走過後昆百年瞻慕神韻,左季高至公堂上首興貢院製造局裡夢縈隴中。愛國三將軍,保家衛國榮耀梓裡。

于右任憑弔母難故地兮,尋根靜寧跪乳反哺高山悵望字字泣血!鄧寶珊伊犁起義華山聚義兮,靖國軍國民軍西北軍邊區司令主政甘肅堪稱隴人翹楚民族棟梁。西路演悲歌,北風捲地白草折。紅旗漫捲,西北解放。共產黨人,碧血沃黃土,丹心印青天!


至若當今,眾志成城,事業偉煌。長徵精神,薪火賡續。同承邦殤,勵精圖治。六十餘年風雨歷程,數三十年改革發展。毛主席情系九曲安瀾,揮毫指點甘肅。周總理寄語定西鄉親,高德澤被厚土。小平傾心西北建設,耀邦走遍隴原山川。


祁連競秀,隴山聳翠,引無數英雄展風流。玉門鐵人振中華雄風,兩彈一星揚民族氣概,東方聖歌響徹寰宇,於今,神九攜手蛟龍同展五星紅旗。銅城鋼城鎳都石化巨艦,勇立潮頭榮冠驕子,工業西北殊然重鎮。交通先行,網通天下。

幾代代同念水土經,引水改土治沙興田,重整山河兮,譜寫水利華章旱作妙筆特色歡歌;數輩輩共唱草木曲,種草植樹退耕興林,裝點江山兮,構築生態屏障倡行和諧共生描繪綠色發展。


扶貧開發,「三西」「三路」,「整村」「連片」,圓溫飽夢穩步富裕建設新農村。以人為本、社會至上、家庭是根、就業當先哉,惠民利民富民安民。

科研院校林立兮,人人皆可成才,科教興省共創偉業。文化璀璨競芳兮,保護傳承命脈建設文化大省。「兩基」固本兮,書聲朗朗才俊鷹揚。中科院蘭州分院群賢畢至兮科研領高地,蘭州大學聞名中外哉莘莘學子勤讀創新域。民族學敦煌學簡牘學,尋幽探微披沙見金。

《大夢敦煌》,《絲路花雨》,《四庫全書》,承傳精神演繹文明化育心靈。精品《讀者》,標舉「蜜蜂」,微軀負重,薄翅乘風,「紮根隴原黃土地,常念萬千讀者情」。


《黃河母親》,慈懿儀範感召華夏兒女。隴南抗震,舟曲救災,軍民一心,八方援手,力克時艱,浴火重生。星企成林,新村枝茂。百城爭輝,千郭競秀。


商賈往來,福集慶長。志士仁人,握珠懷玉。隴人奮發兮,堅韌智慧、開明開放;吾輩圖強哉,求實創新、勇於爭先。壯哉美哉!

嗟乎,甘肅兒女,秉承久遠文明兮,任重道遠。人一之我十之兮,繼往開來,搶抓機遇,用好資源,提振民氣,誓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人十之我百之兮,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攜手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


誠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夢想之勝概也。宏哉偉哉!

擴散出去

讓更多朋友看到!



聽說老鄉都在看  

❤️❤️❤️

小編想拜託老鄉們點個在看 ↓

相關焦點

  • 甘肅文化八千年歷史
    我的作品如果能讓人們對國粹藝術、甘肅傳統文化感興趣,那就是我堅持分享下去的動力。甘肅文化總體以絲路文化為主,從旅遊角度看,具體可概括為敦煌文化、長城文化、佛教文化、黃河文化、始祖文化、中醫藥養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9類。
  • 三千年歷史看陝西、八千年歷史看甘肅!
    三千年歷史看陝西、八千年歷史看甘肅2021新甘肅喜迎建黨百年盛世輝煌,帶你領略新甘肅家鄉巨變還看今朝!賈平凹說:人可以無知,但不可無趣。路瑤說,「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種事業。」
  •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美甘肅博雅塔拉草原千裡冰封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美甘肅博雅塔拉草原千裡冰封  2020甘肅日報客戶端每日甘肅網微信 1、凡注有
  • 創作詩歌如何使用「賦比興」?
    北宋著名的詞人柳永,也很善於用賦的方式填詞,例如《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 聯話滄桑丨《七子之歌》,不只是澳門
    筆墨是懷憂以發,控滄桑大道,期一呼愚人醒、後義士歸。 鞦韆歃血為歌醒我國我民,與銘瘡痍陳跡,億萬英靈猶未遠;撥雲見日幸此身此世,乃值昌平盛況,百年風物待從頭。 一個人的城八千裡路雲和月,看南海潮來,忍聽零丁愁嘆,七子悲歌,一曲滄桑多少淚;數百年間弱與貧,幸東方獅醒,敢忘豕突狼奔,龍行虎變,幾經劫火涅槃天。
  • 【詩詞鑑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裡,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 甘肅河西走廊:中華文明的天命之地
    東西橫貫兩千裡的河西走廊,對中國意味著什麼?這裡是文明的十字路口,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四大文明在此匯流,張騫、班超、法顯、玄奘、馬可·波羅、斯文·赫定、斯坦因在此西去或東來。這次,漢軍沿著內蒙古的沙漠邊緣迂迴前進,在兜了一個兩千裡的大圈子後,突然出現在河西走廊匈奴部落的側後方。缺少防備的匈奴人輸得毫無懸念,損失慘重,連單于的正妻「閼氏」都作了俘虜。兩次河西之戰,匈奴在河西走廊損兵折將四萬人,餘眾難以立足,在當年秋天叩塞請降,漢朝領土因此西拓兩千裡。河西走廊這片戰略要地,自此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範圍。
  • 《山河月明》即將來襲,馮紹峰主演,演員陣容不輸《大秦賦》
    要說最近的熱播劇集,自然不得不提《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大秦賦》。該劇頂著前作的光環播出,演員陣容中也不乏有張魯一、段奕宏這樣的實力演員,受到了觀眾的看好。而要說歷史劇,自然不會只有《大秦賦》一部作品。在《大秦賦》開播的時候,歷史正劇《山河月明》也是提上了日程。
  • 2020歲末讀嶽飛兩首詞,句句經典,收穫的不僅是對歲月的感懷
    日子過得真快,一轉眼2020就進入倒計時了,仿佛依稀昨天才迎接了2020年第一縷陽光。在歲月更替中,不變的是每到年終歲末的感懷,有留戀,有不舍,有些許的傷感,更有對未來新的期盼。拿起手邊的書,隨意翻開,重讀嶽飛那兩首熟悉的詩詞,此刻竟和往日有了不同的感受。
  • 國家公祭日感賦
    2020年12月13日蔡佳春次韻奉和劉經平《國家公祭日感賦》怒風呼號警長鳴,國恥家仇不了情。姚紹舉依韻奉和劉經平《國家公祭日感賦》腥風血雨虐南京,百姓澌亡鬼子兵。昔日同胞遭劫難,山河長夜動悲情。滄桑雖逐東流去,但願英雄要練兵。賀大孝次韻奉和劉經平《國家公祭日感賦》南京公祭警長鳴,牢記人民骨肉情。
  • 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河南,八千年看甘肅!
    證據就在甘肅天水。大家都知道三皇五帝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三皇的順序是:伏羲、炎帝、黃帝。其中,考古證據顯示,最早的伏羲時代距今約6000-8000年,其代表性遺址是甘肅天水大地灣遺址。據考證,大地灣遺址大致可分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層文化,其歷史年代從距今8000年一直延續到距今5000年。
  • 【原創】煌煌絲路,大氣甘肅——隴上行紀
    ——林則徐《出嘉峪關感賦》 憶昔駐足函谷關,曾竊以千古之險,寫下了「南據崤山絕壁,北阻長河駭浪,西望攬秦川」的詞句。而今西出隴右,遊走於西北高原,天山巉削,瀚海蒼茫,古老的絲綢之路呈現萬千氣象,其宏大,其深遠,又遠非中原乃至三秦之地所能想像和比擬,身臨其境,嘆為觀止。 西出散關,逶迤的秦嶺餘脈綿延至甘肅天水,陡然崛起麥積孤峰。
  • 中山鐵橋,是一個見證金城蘭州百年歷史滄桑變化的紀念碑
    最早從明代洪武十八年,蘭州衛指揮僉事楊廉在現中山橋的位置用24隻大船,橫排於黃河之上修建了鎮遠橋,今天仍矗立在鐵橋南岸的將軍柱正是鎮遠浮橋500年興衰史的唯一見證。而後長達500多年都是使用浮橋,冬天拆除,夏天搭建!非常艱辛!光緒33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的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折合成人民幣約八千多萬用於建橋。
  • 山河一覽壯關中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渭河從甘肅鳥鼠山一個僅容一隻大碗的「品字泉」流出,流經狹長而廣袤的區域,而後接納眾多支流,一路向東流淌,經過甘肅、寧夏,最後在陝西潼關匯入黃河,完成了她的偉大使命。一個關——「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渭河全長818公裡,流域面積13萬餘平方公裡,流經的主要區域為關中。「關中」一名何來?
  • 看看我們的山河|有色攝影華山採風之旅
    有色攝影|華山攝影採風之旅有色攝影藝術出品華山賦華夏之根,中華脊梁雄風赫赫,隱隱玄黃嶽峨河浩,攝影|楊社紅登上東峰,一輪明月耀山河攝影|昝海洋華山之巔,銀河璀璨,滿天星漢攝影|于吉平關中八景之首:華嶽仙掌攝影|于吉平昔日三皇五帝,華夏先民居於華山之周方圓千裡內
  • 『轉發』五千年傳頌表裡山河 新時代高歌轉型華章
    世界文化遺產——平遙看到過西周王朝的興衰,看到過明清晉商的傳奇,歷經繁華落寞交織轉換的千年滄桑,看到了當年熙熙攘攘的日升昌票號成為川流不息的著名旅遊景點,所以「繁華重回日升昌」。在黨的領導下,古老的平遙……山西……中國生機勃勃、日益昌盛。世界文化遺產——五臺山乃清涼勝境,人到此地自然心神俱寧,靜而生慧,故而「清涼勝境智慧長」。
  • 有5G,萬裡山河更浪漫~
    有5G,萬裡山河更浪漫~ 2020-09-27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安普惠熱心公益鄉村支教五周年 傳愛千裡情暖甘肅
    (原標題:平安普惠熱心公益鄉村支教五周年 傳愛千裡情暖甘肅)
  • 鄧麗君好友、臺藝人凌峰30年後再拍《八千裡路》
    中新網臺北6月25日電 (記者 劉雙雙 劉舒凌)1987年,父親以及眾多老兵不可抵擋的鄉愁讓臺灣藝人凌峰衝破重重阻礙,拍攝出驚動臺港及海外華人社會的電視片《八千裡路雲和月》,也衝開臺灣藝人赴大陸拍片的法令限制。  30年後,過了古稀之年的凌峰決心再行「八千裡路」,要從30年變遷裡窺探中華文化脈絡。
  • 華麗過後 山河永寂
    「醉,這世上早就沒有你的祭祀大人。」 白衣男子策馬而去,決絕而去。滾滾黃沙,隨即湮滅了那抹身影。 更向西北方向而去,敦煌城外戈壁荒灘,繁華被掩於城門之內。他跋涉千裡從長安而來,一身風塵,純白衣上都落滿塵世間的喧囂。勒馬而止的地方是浮生的盡頭,他一步步的走向那戈壁中間的墳冢,白色的石碑已經滿是風沙劃痕。 長相守,已是十載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