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五千文,精髓盡在9個字,悟到的人,自然懂老子

2021-01-07 易說蓮花

《道德經》這本書很薄,只有五千文,我第一次讀的時候,感到如獲珍寶。後來反覆讀,寫過一百多篇文章,專門分享《道德經》。

《道德經》的精髓盡在9個字:致虛極、守靜篤、順自然,悟到的人,自然懂老子。

致虛極:放下自我心智,把自己的頻率匹配到虛無,才能悟。

《道德經》的經典,在於道,像一面鏡子,不同的人讀,就映射出不同的樣子。

在人格上,人人平等。而在意識層面,有三六九等。

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悟性好的人,讀《道德經》,醍醐灌頂,然後在生活中勤加實踐;悟性中等的人,讀《道德經》,好像讀懂了,好像又讀不懂,似懂非懂;悟性差的人,讀《道德經》,完全悟不到其中的奧妙,反而會嘲諷,指責和批判。

其實,人人都可以讀懂《道德經》,關鍵要放下自我心智,把自己的頻率匹配到虛無,這就是致虛極。

虛,在某一個面向,可以理解為「氣」。

生活中,覺悟高的人,對方不說話,都能知道他的意圖。這不是心理學,而是對氣場的感知,直覺判斷。

人天生對氣場都有感知,只是靈敏程度不同。比如說,屋裡兩個人剛吵完架,你走進去,會感覺到氣氛不對勁。這是氣場告訴你的信息,不用言語。

有的人,通過徒步,靜坐,茶道,書法,畫畫,跳舞等等,不同的方式,去感受「虛極」。

不管用什麼方式,因人而異,都是去掉浮躁,停頓頭腦中喋喋不休的聲音。當你專注一件自己喜歡的事,頭腦安靜了,心中自然平靜,這時,意識的頻率才能匹配到「虛無」,感受到「虛極」,感受到氣。

守靜篤:靈光乍現一時悟,清靜去躁一生悟。

每一個人,都有靈光乍現的時候,悟一時,很容易;而要保持這種心境,則要「守靜篤」,清靜去躁一生悟。

老子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輕和重,躁和靜,是一對矛盾,不可同時兩得。你心煩意亂,躁動不安的時候,自然就失去了清靜。而你心平氣和,安安靜靜的時候,躁動自然會平息下去。

守靜篤,在內心的靜,而不是外在的靜。

有的人,終日打坐,內心依然不靜,浮想萬千。有的人,終日忙碌,內心依然是清靜的。

順自然:自我幹擾,是成事的障礙,順應自然,人生輕鬆。

很多時候,自我幹擾,是成事的障礙,比如說:恐懼和擔憂,讓我們不敢行動;狂妄和自傲,又讓我們衝動魯莽。

放下我執,觀察自然,順應自然規律,人生會輕鬆很多。

老子說:「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我們觀察大自然的現象,就會知道自然的規律,人也遵循這種規律。

很大的狂風暴雨,往往是半天,一天就過去了,而微風連綿細雨,則能持續好幾天。

這樣的自然現象,告訴我們規律:猛烈的勢能,很難持久;細水長流,才能長久。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我觀察生活,很多人不乏聰明才幹,但是做事情,通常是三分鐘熱度,只能堅持幾天,幾個月,慢慢就鬆懈,放棄了。

而堅定一個方向,每天做一點點,堅持一點點的人,不用費很大力氣,自然做出了成績。

勇猛心易發,恆久心難持。

其實,成事並不難,難的是,在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向,能持續地堅持下去。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每天走幾步,日積月累,不經意間,你就走到千裡之外,遠遠把別人甩在身後。

以上,就是《道德經》的精髓,9個字:致虛極、守靜篤、順自然。言簡意賅,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實踐。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的精髓,只有6個字,悟到的人,夠用一輩子了
    《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文,言簡意賅,篇幅簡短,卻被翻譯成81個國家的語言,被世界各地的人品讀。可見其經典。我寫過上100篇解讀《道德經》的文章,自己每一次落到實踐,都受益無窮。大道至簡,《道德經》的精髓,提煉出來只有6個字:順勢、微著、自然。
  • 《道德經》的精髓:是這6個字,悟到的人自然懂,方能成大事
    《道德經》雖言簡意賅,篇幅簡短,卻被翻譯成81個國家的語言,被世界各地的人品讀。看了很多遍《道德經》,最終提煉出《道德經》的精髓,僅6個字:順勢、微著、自然。「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悟到的人,勤加實踐,就夠用一輩子了。
  • 老子《道德經》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讓人醍醐灌頂
    《道德經》第25章談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人類的道理大都是遵循天道之道、自然之法。老子在《道德經》中結合自身對道的感悟,向世人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足以讓人醍醐灌頂。讀懂了《道德經》中的這3條「天機」,勝讀十年書,人生無往不利。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揭秘老子留下五千文的真正意圖!
    從這則記載中可以看到,赤松子最後尋到的良方便是道教歷來所推崇的導引術和丹藥服食。《列仙傳》中對此事有更加詳細的記載,曰:「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由此可知,赤松子是道教早期通過自身修煉而上升成仙的典範。道家最具有傳世價值的經典非老子《道德經》莫屬。相傳,當年老子見周之衰而隱去,因受關令尹喜邀請遂留下五千文。
  • 立足於此,或能揭開老子留下五千文的真正意圖!
    從這則記載中可以看到,赤松子最後尋到的良方便是道教歷來所推崇的導引術和丹藥服食。《列仙傳》中對此事有更加詳細的記載,曰:「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由此可知,赤松子是道教早期通過自身修煉而上升成仙的典範。道家最具有傳世價值的經典非老子《道德經》莫屬。相傳,當年老子見周之衰而隱去,因受關令尹喜邀請遂留下五千文。
  • ...讀《老子傳奇》33-《道德經》誕生,道德經的十大特性與道之三寶!
    大斌小課 丨成長贏丨 發起人 / 張志斌這是張志斌公眾號的第817篇日更原創文章我們先來看看《老子傳奇》第33集-道德五千言誕生了!孔子:此書簡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說道,下卷論德,合稱《道德經》,共八十一章。為師一生,對道德學說之感悟盡在其中。涵蓋治國、治家、治身之常理。
  • 老子的《道德經》全篇五千言,精髓只有兩個字,卻產生了無窮妙用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老子有兩個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萊子。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點擊"無為文藝"免費訂閱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老子獨創十五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1、自知之明 【成語出處】《道德經》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成語含義】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透徹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多用於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
  • 老子這3句話,令人拍案叫絕,悟懂一句受用一輩子
    老子的《道德經》我們可能會讀懂每一個字,但能夠悟盡其道的卻不多。順應天道,收斂鋒芒,厚積薄發,才是悟道之人的智慧所致。老子這3句話,令人拍案叫絕,悟懂一句受用一輩子。這樣解讀《道德經》未免有些牽強。老子是悟萬物之道的人,《道德經》中更是多次提及天道。若我們僅僅局限於用人心和人性去理解定會有所偏頗。「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活。」這句話其實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不作不會死。」
  • 讀懂「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八個字,就讀懂了半部《道德經》!
    老子的《道德經》洋洋灑灑八十一章,其中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道德經》總字數五千二百八十四個字,從文章開頭看到結尾,如入無人之境,一個人都沒有,有一種寂兮寥兮、空曠寂靜的感覺。老子《道德經》的精髓在於: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道德經》中老子用了很多篇幅去詮釋他的樸素辯證法,其中在「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句話中告訴我們,萬物是在變化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中升華,變化並不是單獨存在的。
  • 《道德經》:人,為什麼不能太出眾?老子6個字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和光同塵」的真正意義在於,不人為給自己貼標籤、劃邊界、設局限,而是力求達到一個與人與物都能相容的「和」的狀態。老子就用6個字,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他告訴我們,到底為啥人不能太出眾!通觀全篇,大老劉認為,老子思想的內核就在於全書從頭到尾貫徹一個思想方法,這就是在第一章所論述的辯證方法。我認為,這短短的59個字,勝過黑格爾的全部哲學思想。雖然老子總是在強調「順應自然」「順勢而為」但是老子思想絕不消極!
  • 道德經如此受人歡迎精髓在哪?精髓這裡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味而治、不言不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 老子《道德經》中洩露3條「天機」,只有11個字,卻讓人醍醐灌頂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裡面包含了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在《道德經》中,老子透露出3條「天機」,雖然只有短短的11個字,讀懂的人,卻無往不利。
  • 《道德經》全篇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知曉人生智慧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
  • 《道德經》全篇最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的人生智慧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 《道德經》中最適合領導者的3個道理,悟懂之後,讓你終身受益
    而《道德經》就是道家的精髓所在,歷史上的很多皇帝,如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等都曾註解過《道德經》,在他們「外用儒家,內用黃老(道家)」的思想下,國家昌盛,權利穩固。所以《道德經》也是非常適合領導者的一部書籍。
  • 老子《道德經》用9個「若」形容有道的人,看看你能做到幾個?
    老子在《道德經》裡形容有道的人「微妙玄通」,他用9個」若」對有道的人做了形象描述。那「微妙玄通」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這裡,我們不談「微妙玄通」具體形容的是什麼樣的人,即使要談,我們也很難表達清楚。
  • 《道德經》果然是微言大義,老子開頭的6個字,我到現在才明白!
    各位讀者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討論《道德經》有關的內容。一說到《道德經》,大家腦海裡可能突然腦海中閃現的人物就是老子。那麼,我們都知道,《道德經》是老子生前唯一的著作。老子這個人到底有多大本事,這沒有人知道,但是他唯獨留下的就是這本《道德經》,這本著作非常玄妙,後來更是受到眾人的強烈景仰,相互傳送,越傳越神秘,越傳越奇怪,最後把老子奉為壽與天齊的神仙,並以神話的方式去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