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金盆鄉羊場村:產業興 村民富

2020-12-16 騰訊網

羊場村位於六盤水市金盆鄉西南部,平均海拔1650米,下轄34個村民組,共計1403戶6956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78戶3344人。2014年以來,該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大力發展種養業,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40.51%下降到2019年的1.79%,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5168元增加到2019年的8462元。

遠眺羊場村

人間四月,芳菲十裡。

走進金盆鄉羊場村十四組,房前屋後乾淨整潔,院落寬敞明亮,水泥路面通村入戶,青竹紮成柵欄圍成的小菜園裡,各種蔬菜綠意盎然,構成一幅農家美景圖。正在劈竹子圍菜園的村民黃亮益說:「把家裡的小菜園圍起來,就不怕雞和牛進去吃菜了,好看又實用。」金盆鄉正在推進各組建設農家小康菜園,進一步美化村居環境,改善村民膳食結構。

青竹紮成柵欄圍成小菜園

羊場村不僅村居環境變美了,而且村民們錢袋子也鼓了起來。

場村7組的熊氏養殖場裡,村民熊元才一邊給10多頭小豬添加飼料,一邊說道:「今天賣了19頭小豬仔,賺了26000元。」

2014年以前,羊場村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村民的思想也比較保守,大多靠外出務工養家餬口,熊元才也在東莞打工,做手機配件。三年前,熊元才打算返鄉搞養殖,為此他還特意去河南學習養殖技術。回鄉後,熊元才找到同村懂養殖技術的村民熊安全,一起籌建了了熊氏養殖場,養起了豬和牛,如今已初具規模。雖然搞養殖業比較累,但效益好,熊元才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豬繁殖快,經濟效益高,牛嘛雖然成本高,但售價也高!」他指著其中一頭體型肥壯的牛說:「像這頭牛,買的時候花了2萬多元,出欄的時候大概能賣3萬多元。」

熊元才稱,現在養殖場基本維持在30多頭牛的規模,「接下來還要擴建養殖場,增加牛的養殖數量。」熊氏養殖場的建設,得到了金盆鄉政府、羊場村村委會的大力支持,積極幫助引導其申請無息貸款,擴大養殖規模,從而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展養殖,增加收入,脫貧致富。

熊元才正在餵豬

離開熊氏養殖場,沿著蜿蜒盤旋的山路而行,來到一處山腰,就是魔芋種植戶何元濟的魔芋種植示範點。羊場村在產業發展上做過多方面嘗試,效果不理想,村民何元濟請來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後,認為羊場村適合種植魔芋。於是何元濟在家人的支持下,自籌20多萬元,加上村裡的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共投入49萬餘元,建立了魔芋種植示範點。

何元濟說:

「年前種植了100多畝魔芋,現在快要發芽了。雖然現在處於起步階段,一切都在摸索中前進,但我對發展前景很樂觀。魔芋用處多,銷路不成問題,存活率達到95%以上,每畝能有1萬元的收入。」

羊場村十五組夏文權、趙慶仙夫婦家的二層小樓寬敞明亮,其中一樓是烤菸倉庫,而旁邊一排兩層樓高的建築則是烤菸烘烤房。夏文權停下修理手扶犁地機的活兒,和大家聊起了他們夫妻倆從貧困戶轉變為烤菸種植大戶的經歷。

瘦瘦高高的夏文權開過髮廊、承包過房屋建造,趙慶仙也承包過工程,也曾在六枝種植韭菜。結婚時,是夏文權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家裡的桌椅板凳都是親戚贈送的,他家也因此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面對貧困,夫妻倆齊心協力,種地、養牛,家境逐漸好轉並脫貧。2018年,菸草專賣局到村裡推廣烤菸種植項目,村民思想保守,無人報名,夏文權得知自己的妹夫和姨夫種植烤菸嘗到了甜頭,立即賣掉了家裡養的24頭牛,第一時間報名,申請種植500畝烤菸。後來,在菸草公司的協調下,種植了340畝烤菸。2019年,種植面積增加到420畝,「今年受疫情影響,流轉不到更多的土地,只種植了220畝。」夏文權說,種植烤菸經濟效益見效快,還有菸草專賣局手把手教技術,雖然前兩年受山洪影響,虧損了一些,但他今年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增加收益。

烤菸種植面積大了,一家人忙不過來,夏文權夫婦就僱傭本村村民和貧困戶到地裡務工,還買了車專門接送工人下地幹活,僅去年一年就僱傭150人左右。

趙慶仙(右二)帶領工人開墾烤菸種植地

趙慶仙說:

「我們種植烤菸,都是儘量請貧困戶來幫忙,鄉裡鄉親的,也希望能為他們增加些收入。」據統計,2018年至2019年,僅是土地流轉費、務工費夫婦倆就支付180多萬元。

從2018年起,貧困戶楊雙鳳就在夏文權、趙慶仙夫婦的烤菸地裡務工,每天能有70元的收入,如今已是固定工人,楊雙鳳說:「每個月工作20天,連續幹滿兩個月後,一個月的工資就是1600元。」夏文權、趙慶仙夫婦致富不忘帶動鄉親的做法,得到了鄉政府、村委會的認可,並引導他們組建合作社,為其申請減免賦稅,以便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

夏文權、趙慶仙夫婦還有更大的目標,下一步,他們準備發展洋芋種植,趙慶仙說:「我們這裡洋芋種植產量高,一畝土地種300至350斤洋芋,產量可達3000斤,還可以套種玉米,產量可達400至500斤,經濟效益可觀。玉米秸稈又可以做青儲飼料,每畝達到3到5噸,3噸就是1200元錢。」夏文權接過話說:「明年再多流轉些土地,專門種植玉米,做青儲飼料,然後再把養豬、養牛搞起來。」 夫妻倆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了憧憬。

記者手記

抓住機遇 脫貧有望

以前的羊場村水電不通、通訊信號不通、路不好,村民們住的是茅草房、土牆房,產業基礎薄弱等原因造成羊場村貧困。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羊場村水電通了,進村路、串戶路硬化了,改造老舊房屋400多棟,茅草房、土牆房已難覓蹤跡,各項脫貧政策、幫扶資金、致富項目落實到村,羊場村村民抓住發展機遇,在黨和政府的引領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養業等產業,村民致富有了奔頭,向著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大步前行。

發展產業,離不開敢打敢拼的幹勁,更離不開辛勤的付出,正如夏文權、趙慶仙夫婦,勇於嘗試,靠著自身的勤奮 ,將烤菸種植產業越做越好,終成烤菸種植大戶,也如熊元才一樣,瞅準目標,堅持下去,將養豬、養牛越做越大,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來源:微涼都

編輯 柴瀟蕾 編審 李楓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向官吉:興產業富村民丨羅小二: 好...
    ◆ ◆ ◆ ◆ 興產業富村民 望謨縣石屯鎮黨委書記 向官吉在四年的時間裡如何做到「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這一目標,首先必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以黨建為引領,發展產業,這是解決貧困問題的前提。面對土地資源分散和產業弱的狀況,通過與村民共商提出了「聯村發展,連片帶動,抱團推進」的發展戰略。
  • 南疆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 興產業富村民
    南疆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 興產業富村民——記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新疆大學、莎車縣衛健委駐莎車縣墩巴格鄉尤庫日阿依庫勒村第一書記於鵬飛新華社客戶端烏魯木齊7月22日電(記者李志浩)「
  • 助農團團丨開陽雙流鎮白馬村:黨旗飄 產業興 百姓富
    助農團團丨開陽雙流鎮白馬村:黨旗飄 產業興 百姓富 2020-12-06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九江」德安縣寶塔鄉九裡村:家鄉美產業興 村民喜笑顏開
    德安縣寶塔鄉九裡村位於寶塔鄉西部,距德安縣城5公裡,轄區面積約23.9平方公裡,下設18個村民小組,農戶460戶186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7戶104人。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全村貧困戶均已光榮脫貧,村集體經濟也逐年增長,實現了組織強、產業興、村民富、村莊美的可喜變化。
  • 「脫貧攻堅百村行」大營鎮:村貌美 產業興 村民富
    6月2日上午,記者來到大營鎮檀頭高村,只見街道寬敞乾淨,綠化樹枝繁葉茂,農家小院、小遊園裡一串串即將成熟的杏子壓彎了枝頭,碩大的桃子長勢良好,綠葉襯得紅桃、黃杏分外好看,農田裡,村民群眾正在搶收已經成熟的麥子……處處呈現著一派喜人景象。
  • 陝西安康市聯溝村興產業拔窮根,讓村民富起來——「村裡也能幹成大...
    劉坤秀是陝西省安康市洄水鎮聯溝村村民,2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些年,劉坤秀的生活筍子變竹——節節高,一如聯溝村近年來的變遷。地處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片區的聯溝村,曾是深度貧困村。如今,脫貧攻堅,山鄉巨變。路通了、網聯了、業興了、人富了。截至目前,聯溝村204戶631人全部脫貧,徹底甩掉了窮帽子。
  • 產業興 環境美 生活富
    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徐報融媒記者 季芳 通訊員 楊丹)中秋時節,漫步在大黃山街道老戶人社區,一處處微景觀令人賞心悅目,圖文並茂的文化牆引領著文明新風尚…… 近年來,徐州經開區大黃山街道老戶人社區黨總支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
  • 六盤水市智能產業創新中心籤約成立
    12月21日,六盤水市智能產業創新中心籤約、掛牌儀式在六盤水高新區舉行。六盤水市副市長李恆超出席籤約儀式並致辭。據了解,六盤水市智能產業創新中心由六盤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曙光智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旨在為全市各行業的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智能產業服務,其基本功能在於提供線上線下的研發環境,在科技成果產生後,利用中科曙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推廣效應,在行業中打造示範引領,孵化一批行業領軍企業,促進六盤水市先行先試的科技成果落地。
  • 興富資本王廷富:堅守長期價值、追求產業共贏
    興富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王廷富這樣對《陸家嘴》記者概括他的投資心得。2015年,興業證券原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王廷富聯合一批投行、直投精英和行業專家共同創立興富資本。在隨後的發展中,這家股權私募基金經歷了從創業起步到專業聚焦的進化。王廷富擁有20多年投資銀行、直接投資、證券投資方面的從業和管理經驗。
  • 回龍圩:扶貧產業興 村民樂開懷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5日訊(通訊員 奉明國 蔣晨)「黨的政策好,我們的柑橘產業也發展的越來越好,收入大大增加,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特別感激黨和政府。」在湖南省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神仙洞村田間地頭正在採摘臍橙的村民盧滿增高興而自豪地說道。「我這一塊地6畝多種的全是紐荷爾臍橙,今年可以賣18萬多塊錢。」
  • 會寧甘溝驛鎮:生態美百姓富產業旺鄉村興
    通訊員 王彥霏會寧縣甘溝驛鎮堅持以農林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鄉村旅遊產業與國土綠化提升改造深度融合,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在穀倉·田家坪村剪紙非遺文化展館,記者看到,有著非遺剪紙文化四代傳承的該村村民田俊堂正在教孫兒學習剪紙藝術。甘溝驛鎮田家坪村村民田俊堂告訴記者,「我家的剪紙到現在是第六代了,我是第四代,兒子女兒兒媳婦是第五代,這個小孫子是第六代,現在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精氣神也提上去了,我要把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 江西進賢:產業引路富村民美鄉村
    要發展富民興村產業,讓廣大農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收穫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而這實惠,最簡單直接的體現便是手中的錢包越來越鼓。進賢縣七裡鄉寺背村依託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實現了村集體和村民「雙富裕」。 走進進賢縣七裡鄉寺背村,沿著小路,可以看到一池荷花塘。
  • 產業興農 雙手致富
    產業興農 雙手致富 2020-12-21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學生」寫出產業興農「大文章」
    假如說這只是皮口街道石固社區黨總支第一書記牟鑫牛刀小試的「作文」,那麼,產業興農的「大文章」也在等著他完成。2018年5月,80後牟鑫從普蘭店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副主任位置上被選派到石固社區。他以年輕人少有的沉穩和紮實,像「石固」這個名字一樣,不負韶華,信念如磐,務實篤行,譜寫產業興農的精彩篇章。
  • 河北答卷|數讀民生事:「四好農村路」興產業富百姓
    「四好農村路」興產業富百姓——數讀河北民生事②「過去,村裡村外的路年久失修,汽車運輸時,一籃子雞蛋顛破了一半,一車西紅柿能顛成醬。而且,不少村民去醫院看病,也經常耽誤在路上。不過,現在可不一樣啦。」如今,村民開車10分鐘就能上國道,30分鐘就能上高速公路。藉助四通八達的路網,該村到機場、港口也只需一兩個小時。交通方便了,不止村裡的雞蛋、西紅柿都能賣個好價錢,村裡還建起了養牛場、黑木耳種植基地,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幸福感油然而生。
  • 丹寨:「三帶」模式助推產業興鄉村美民眾富
    據黔東南日報消息:萬達小鎮旅遊大巴一輛輛紛至沓來,林下種植基地一簇簇藥篼茁壯成長,大山叢林深處一群群蜜蜂嗡嗡搬運花蜜,壩區產業基地一根根小瓜藤結出了「致富果」……這是丹寨縣強化黨建引領產業興鄉村美民眾富的生動寫照。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強,則民眾富。
  • 興富資本王廷富:投研結合,布局長遠
    投行工作十八年後,王廷富認為國內投行的很多工作更像「審計核驗師」,他希望能做更有長期價值和更加大開大合的事情:戰略規劃、資源整合、產業整合等。於是,2015年,王廷富離開興業證券投行部總經理一職,聯合一批投行精英和行業專家成立了興富資本。這也是他旺盛的好奇心、求知慾與野心使然。
  • 裡仁鎮老鷹村:「長短結合」興產業 增收致富激活力
    秀山網訊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縣各地紮實推進產業扶貧,助力貧困戶增收,加快脫貧步伐。裡仁鎮老鷹村通過「長短結合」發展產業,有效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眼下,正是油茶管護的時節,在老鷹村山坡上,一棵棵油茶樹迎風招展,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村民們正三三兩兩分散在各處,忙著除草、壘土、施肥。
  • 六盤水 | 「穩」「富」交響奏樂章——看海坪易地扶貧搬遷的生動...
    今年3月,水城縣海坪街道辦事處掛牌成立,轄阿婁社區、索瑪社區和海坪村、俄腳村、甘塘村、五裡坪村,是六盤水市最年輕的街道辦之一。海坪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朱小像說,為了做好這篇「大文章」,海坪街道以黨建為引領,按照「花園式建設、社區化管理、人文化服務」的要求,通過發展產業、開展培訓、精準推薦、開發公益性崗位等形式抓實就業,多措並舉服務發展、服務群眾,不但把搬遷出來的貧困群眾「穩」了下來,並且向「富」的方向不斷邁進。
  • 江西湖口:美了鄉村 富了村民
    2019年鄱陽湖口田園綜合體項目落戶武山鎮,該村成為核心區,及時調整到現代農業,同年打造了180畝特色農產品種植產業基地,從而夯實農業基地發展和旅客生態觀光的基礎,實現了一三產業互動發展。群眾既能享受綠水青山的自然之美,又走出了一條生態良好、產業發展、生活富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