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場村位於六盤水市金盆鄉西南部,平均海拔1650米,下轄34個村民組,共計1403戶6956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78戶3344人。2014年以來,該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大力發展種養業,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40.51%下降到2019年的1.79%,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5168元增加到2019年的8462元。
遠眺羊場村
人間四月,芳菲十裡。
走進金盆鄉羊場村十四組,房前屋後乾淨整潔,院落寬敞明亮,水泥路面通村入戶,青竹紮成柵欄圍成的小菜園裡,各種蔬菜綠意盎然,構成一幅農家美景圖。正在劈竹子圍菜園的村民黃亮益說:「把家裡的小菜園圍起來,就不怕雞和牛進去吃菜了,好看又實用。」金盆鄉正在推進各組建設農家小康菜園,進一步美化村居環境,改善村民膳食結構。
青竹紮成柵欄圍成小菜園
羊場村不僅村居環境變美了,而且村民們錢袋子也鼓了起來。
場村7組的熊氏養殖場裡,村民熊元才一邊給10多頭小豬添加飼料,一邊說道:「今天賣了19頭小豬仔,賺了26000元。」
2014年以前,羊場村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村民的思想也比較保守,大多靠外出務工養家餬口,熊元才也在東莞打工,做手機配件。三年前,熊元才打算返鄉搞養殖,為此他還特意去河南學習養殖技術。回鄉後,熊元才找到同村懂養殖技術的村民熊安全,一起籌建了了熊氏養殖場,養起了豬和牛,如今已初具規模。雖然搞養殖業比較累,但效益好,熊元才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豬繁殖快,經濟效益高,牛嘛雖然成本高,但售價也高!」他指著其中一頭體型肥壯的牛說:「像這頭牛,買的時候花了2萬多元,出欄的時候大概能賣3萬多元。」
熊元才稱,現在養殖場基本維持在30多頭牛的規模,「接下來還要擴建養殖場,增加牛的養殖數量。」熊氏養殖場的建設,得到了金盆鄉政府、羊場村村委會的大力支持,積極幫助引導其申請無息貸款,擴大養殖規模,從而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展養殖,增加收入,脫貧致富。
熊元才正在餵豬
離開熊氏養殖場,沿著蜿蜒盤旋的山路而行,來到一處山腰,就是魔芋種植戶何元濟的魔芋種植示範點。羊場村在產業發展上做過多方面嘗試,效果不理想,村民何元濟請來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後,認為羊場村適合種植魔芋。於是何元濟在家人的支持下,自籌20多萬元,加上村裡的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共投入49萬餘元,建立了魔芋種植示範點。
何元濟說:
「年前種植了100多畝魔芋,現在快要發芽了。雖然現在處於起步階段,一切都在摸索中前進,但我對發展前景很樂觀。魔芋用處多,銷路不成問題,存活率達到95%以上,每畝能有1萬元的收入。」
羊場村十五組夏文權、趙慶仙夫婦家的二層小樓寬敞明亮,其中一樓是烤菸倉庫,而旁邊一排兩層樓高的建築則是烤菸烘烤房。夏文權停下修理手扶犁地機的活兒,和大家聊起了他們夫妻倆從貧困戶轉變為烤菸種植大戶的經歷。
瘦瘦高高的夏文權開過髮廊、承包過房屋建造,趙慶仙也承包過工程,也曾在六枝種植韭菜。結婚時,是夏文權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家裡的桌椅板凳都是親戚贈送的,他家也因此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面對貧困,夫妻倆齊心協力,種地、養牛,家境逐漸好轉並脫貧。2018年,菸草專賣局到村裡推廣烤菸種植項目,村民思想保守,無人報名,夏文權得知自己的妹夫和姨夫種植烤菸嘗到了甜頭,立即賣掉了家裡養的24頭牛,第一時間報名,申請種植500畝烤菸。後來,在菸草公司的協調下,種植了340畝烤菸。2019年,種植面積增加到420畝,「今年受疫情影響,流轉不到更多的土地,只種植了220畝。」夏文權說,種植烤菸經濟效益見效快,還有菸草專賣局手把手教技術,雖然前兩年受山洪影響,虧損了一些,但他今年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增加收益。
烤菸種植面積大了,一家人忙不過來,夏文權夫婦就僱傭本村村民和貧困戶到地裡務工,還買了車專門接送工人下地幹活,僅去年一年就僱傭150人左右。
趙慶仙(右二)帶領工人開墾烤菸種植地
趙慶仙說:
「我們種植烤菸,都是儘量請貧困戶來幫忙,鄉裡鄉親的,也希望能為他們增加些收入。」據統計,2018年至2019年,僅是土地流轉費、務工費夫婦倆就支付180多萬元。
從2018年起,貧困戶楊雙鳳就在夏文權、趙慶仙夫婦的烤菸地裡務工,每天能有70元的收入,如今已是固定工人,楊雙鳳說:「每個月工作20天,連續幹滿兩個月後,一個月的工資就是1600元。」夏文權、趙慶仙夫婦致富不忘帶動鄉親的做法,得到了鄉政府、村委會的認可,並引導他們組建合作社,為其申請減免賦稅,以便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
夏文權、趙慶仙夫婦還有更大的目標,下一步,他們準備發展洋芋種植,趙慶仙說:「我們這裡洋芋種植產量高,一畝土地種300至350斤洋芋,產量可達3000斤,還可以套種玉米,產量可達400至500斤,經濟效益可觀。玉米秸稈又可以做青儲飼料,每畝達到3到5噸,3噸就是1200元錢。」夏文權接過話說:「明年再多流轉些土地,專門種植玉米,做青儲飼料,然後再把養豬、養牛搞起來。」 夫妻倆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了憧憬。
記者手記
抓住機遇 脫貧有望
以前的羊場村水電不通、通訊信號不通、路不好,村民們住的是茅草房、土牆房,產業基礎薄弱等原因造成羊場村貧困。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羊場村水電通了,進村路、串戶路硬化了,改造老舊房屋400多棟,茅草房、土牆房已難覓蹤跡,各項脫貧政策、幫扶資金、致富項目落實到村,羊場村村民抓住發展機遇,在黨和政府的引領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養業等產業,村民致富有了奔頭,向著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大步前行。
發展產業,離不開敢打敢拼的幹勁,更離不開辛勤的付出,正如夏文權、趙慶仙夫婦,勇於嘗試,靠著自身的勤奮 ,將烤菸種植產業越做越好,終成烤菸種植大戶,也如熊元才一樣,瞅準目標,堅持下去,將養豬、養牛越做越大,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來源:微涼都
編輯 柴瀟蕾 編審 李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