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網訊 7月18日,以「新時代、新青年、新創作」為主題的新時代青年文學創作暨張書林文學作品研討會在青島平度舉行。本次研討會由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青島春泥詩社、平度市作家協會聯合主辦。山東省作協副主席、《山東文學》主編、山東省青年作協顧問劉玉棟,國家一級作家、山東省作協原副主席、山東省青年作協顧問王兆山,國家一級作家、山東省青年作協名譽主席王均鎮,《時代文學》雜誌社社長張世勤,山東青年報刊傳媒中心主任、山東省青年作協副主席程凱,山東省青年作協副主席韓增寶、吳永強,秘書長李慶輝,青島市作協副主席張銳強、秘書長章芳,平度市副市長於敬軍,平度市文聯主席李培強,平度市作協和春泥詩社會員代表及媒體記者6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
平度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於敬軍同志首先致辭,向作家們介紹了平度市經濟發展和文藝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並簡略介紹了平度市作家張書林創作的《走過荊棘的旅程》這本書。
山東青年報刊傳媒中心主任、山東省青年作協副主席程凱同志介紹了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和團省委開展「青年企業家國際峰會」「青鳥計劃」「村村都有好青年」「希望小屋」等品牌工作情況,並播放了「希望小屋」宣傳片,與會作家對團省委以實際行動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希望工程這項事業辦得更好」的重要寄語的作法表示稱讚,紛紛表示要積極參與到「希望小屋」愛心事業中。
研討會上,作家們各抒己見,就新時代的青年文學創作和張書林的作品《走過荊棘的旅程》和《時光的渡口》進行了深入交流。劉玉棟直言不諱,「山東青年文學創作很不樂觀, 80、90後優秀的青年作家相對較少,力量不足,他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結合《走過荊棘的旅程》這本書,他講道,「這本書記述了張書林的成長史、奮鬥史,這也是社會的變遷史,用他個人的成長講述了中國故事。作者少年輟學,學歷不高,正是閱讀提升了他的視野,激勵著他不斷創作。」對此,劉玉棟建議,青年作家應注重閱讀、提升視野並持之以恆。
7月15日,中國作協剛剛召開了全國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在王兆山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尤其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題材文學創作開闢了新的廣闊天地。新時代的中國鄉村,是一片充滿開放性、包容性和變化性的廣闊空間,是一座取之不盡的文學富礦。因此,新時代的青年作家,應不斷展開對鄉村的再認識以及美學的再創造,創造出更多展現時代精神的鄉村「新人」形象,努力講好新時代的中國鄉村故事。《走過荊棘的旅程》正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鄉村題材作品,省青年作協應該多結合團省委「村村都有好青年」「希望小屋」等品牌工作,挖掘和有意識地引導青年作家創作這類題材的作品。
張世勤說,青年作家正經歷時代的巨大考驗,寫作也面臨著重重的困難,像張書林這樣堅持創作的基層作者也越來越少。「青年作家將如何前行?那就是多一點講好中國故事,從而與歷史、時代、現實建立一種關係。」張世勤建議,青年作家應苦練本領,不負韶華,在寫作中體現青年作家的人生意義和使命擔當。
在對張書林文學作品研討中,與會作家們一致表示,張書林寫熟悉的農村,注重質樸和原汁原味,著眼土生土長和樸實無華。作品厚重、有情懷,有故事,勵志,既有柴米油鹽,又有星星大海。他把40年家國和個人命運雜糅,打動人心的地方是細節描寫,文筆樸實真誠,情節生動曲折。
作為團省委主管的文學社會團體,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一直致力於培養和扶持青年作家和文學愛好者,舉辦文學研討會、創作座談會和文學大賽,編輯出版文學作品等一系列工作。近年來,一批優秀青年作家在全國各大文學報刊、獎項中嶄露頭,僅去年省青年作協就有五位青年作家獲得「泰山文藝獎」。與會者認為,作為新時代山東青年作家,要切實感受到黨中央對文學事業的高度重視,增強文學自信和創作動力,努力圍繞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雙招雙引、村村都有好青年和希望小屋等省委和團省委重點工作去創作,用嶄新的姿態去迎接新時代,走進新時代,感受新時代,擁抱新時代,肩負起山東青年文學發展的未來,真正創作出無愧於這個新時代的精品力作。(李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