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虹辰
12月10日,由中國作協《民族文學》雜誌社、深圳市文聯創研部、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秦錦屏戲劇文學作品研討會在北京中國作家出版集團舉行。
與會專家和學者圍繞秦錦屏的相關作品展開研討,充分肯定了秦錦屏的戲劇創作,她善於以小見大,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切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指示精神,值得鼓勵和推廣。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由《民族文學》主編石一寧主持,廣東省作協文學評論委員會副主任、深圳市作協副主席兼評協副主席於愛成代表深圳方致辭。《中國作家》主編程紹武,江西教育出版社副社長文恆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資深編導王敏,表演藝術家、總政治部話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李文啟,人民日報出版社第三編輯中心主任宋娜,文學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中國作家》副主編高偉,《民族文學》副主編陳亞軍,《中國教育報》副編審張貴勇,江西教育出版社教育期刊出版中心副主任吳晶等相關領導和專家出席研討會。
著名的劇作家,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的陳彥,中國文聯戲劇藝術中心副主任薛金嶺,中國劇協原副秘書長、中國田漢研究會會長周光、廣東省劇協秘書長胡琦、深圳市戲劇家協會主席王維斌發來賀信。著名作家、劇作家唐棟,著名導演,解放軍藝術學院原表演系主任馮繼唐和《中國戲劇年鑑》編輯部編審、主編李小青紛紛在場外發來了他們的祝福和點評。
秦錦屏是國家一級作家(編劇),現為深圳市福田區公共文化體育發展中心「文學兼戲劇」專職創作員,兼任深圳福田區作協主席、哈爾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戲劇系)客座教授、廣東省文化廳特邀劇作家。
近年來,秦錦屏創作了大量優秀戲劇文學作品,包括戲劇專輯《有什麼,別有病》《給孩子的校園劇》及小型話劇、微電影50多件,大型話劇《親個蛋蛋的紅黃藍》《行囊落下的地方》《辦公室裡有個仙兒》等,並有劇本發表在《劇本》《中國劇本》《中國作家》《民族文學》等重要文學期刊。此外,還著有詩歌、小說、散文集6部。秦錦屏創作的文藝作品曾在中央、地方廣播電臺、電視臺播出,有14篇詩歌、散文作品入選初中、高中語文輔導教材以及多個省市語文升學試題,部分作品被翻譯成俄文、日文等走向海外。
與會專家和學者認為,秦錦屏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作家,作為一個少見的文學多面手,在詩歌、散文、非虛構作品、小說、劇本等領域都卓有建樹,成就不凡。她善於以小見大,反映人的生活的變遷,她將北方的厚重與南方的輕靈嫁接,在藝術形式上不斷開拓創新「跨界」探索,於當下的寫作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在講話中對秦錦屏的創作成果表示肯定,認為她在戲劇文學作品上獨闢蹊徑,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她的抗疫主題作品《行囊落下的地方》別具一格,不落俗套,在創作上實現了中國作協創聯部對抗疫作品的期待,在藝術呈現上特別有力量,有很多感動人的地方。
廣東省作協文學評論委員會副主任、深圳市作協副主席兼評協副主席於愛成表示,秦錦屏是深圳散文界的中生代的領軍者,同時還是著名的小說家、話劇編劇,在深圳文藝界是一個符號性人物的存在。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關注和研究她的創作有積極而典型的意義。
文學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對話劇《親個蛋蛋的紅黃藍》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這部作品很好地填補了深圳文學作品中關於「深圳40年創造了世界奇蹟」這一主題的欠缺。這部作品通過小人物書寫大時代,從一步一步成長的打工者的小人物角度描寫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寫出了深圳在改革開放40年間不同時期的變化,將小人物的打拼、鄉村經驗、革命傳統跟深圳改革開放相對接,多種元素相巧妙融合,使得這個作品有了歷史縱深感。
著名評論家《中國作家》主編程紹武談到:秦錦屏的戲劇創作,之所以這麼成功,首先是向偉大時代的致敬之作,時代感很強烈,有一種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這樣的雄心壯志,同樣做出了自己非常踏實的成就。
她的話劇表現了一個劇作家、作家對生活的敏銳性,劇中主人設都很有特點。《親個蛋蛋的紅黃藍》中,高新紅從開粥檔到粥鋪到粥城,個人的奮鬥軌跡,跟深圳這座城市的成長發展軌跡是完全貼合到一起,通過小人物書寫了大時代。
文化融合,觀念碰撞和價值觀的衝突是《親》這個劇的張力。紅黃藍又分別寓意了紅色文化,艱苦奮鬥,堅持到底的長徵精神,黃土高坡的農耕文化,開拓創新海納百川深圳面向世界的海洋文化,主人公高新紅身上既有先輩艱苦奮鬥的精神以及堅持到底的長徵精神,來到深圳又有深圳人特區人的開拓創新的精神,原來粥城的老闆阿蘭離開深圳沿著黃河向內行走,尋找紅色文化作為自己的營養和精神動力。幾種文化的碰撞,補充,老區和特區互相映照,這種角度、結構,反映了作品匠心獨運,是《親個蛋蛋的紅黃藍》的亮點和特點。
今年,抗疫題材作品很多《行囊落下的地方》是非常成功的一部,是一個緊緊抓住現實,與時代同呼吸的劇作,藝術特點是構思巧妙,不落俗套,人物設置、人物關係很獨特,寫抗疫情節不是一味的嚴肅和沉重,而是把兩條線索糅在一起,有急有緩,有笑點也有痛點。
《民族文學》副主編陳亞軍談到秦錦屏戲劇創作,認為她在語言方面提煉講究,表述內容有很強的畫面感和動作性,符合戲劇的規律,又有很鮮明的地方性和時代性。
《中國作家》副主編高偉認為《親個蛋蛋的紅黃藍》這一作品的包容量很大,民俗色彩也很強烈,展現了深圳的發展歷程和深圳人民、中國人民好幾十年來的精神風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資深編導王敏非常欣賞秦錦屏作品中的個性,認為她對生活的觀察很細緻,把握能力很強,尤其是她的小品語言很犀利,又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兒童劇則貼著城市題材,表現了兒童的真善美,並且又以真善美教育兒童。
表演藝術家、總政治部話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李文啟老師曾經導演過秦錦屏的兩部作品,他說秦錦屏創作了這麼多這麼好的作品,令人驚異,說明她有天賦,而且有一種責任,有一種情懷,她的作品往往題材開口很小,但是格局很大。她的作品體現了家國情懷,體現了一種不忘初心,不忘根本,不忘鄉愁的精神。她的作品縱深感很好,時刻讓傳統和現代發生著聯繫。
人民日報出版社第三編輯中心主任宋娜提到《行囊落下的地方》這部作品,認為貼近生活,講述的是我們的身邊人身邊事,講述了普通人在疫情面前展現出來的責任與擔當、團結與奉獻、卑微與渺小,讀來非常親切,時代感和責任感也非常濃烈。秦錦屏的作品通過像《親個蛋蛋的紅黃藍》這樣的作品展現了普通人的奮鬥,對深圳的文化產生著認同感,北方文化的厚重和深圳南方開放多元文化的靈動在劇本中實現了有機的融合。
《中國教育報》副編審張貴勇談到秦錦屏很勤奮,是一位創作的多面手,從她的小說、散文、詩歌創作相結合談到秦錦屏的戲劇創作,從而對秦錦屏整體的文學和藝術創作有一種很整體的把握。認為她幽默,風趣,真誠,文體豐富,內涵深刻。
江西教育出版社副社長文恆益則談到了戲劇進校園,讓傳統文化包括戲劇文化進校園是國家的戰略,《給孩子的校園劇本》的出版也是體現了江西教育社對傳統文化進校園、戲劇進校園這個國家戰略的一種響應。此外,出版社對於秦錦屏這本戲劇作品的出版也是非常的慎重,光是書名就反覆斟酌了半年,而且還將要在深圳舉行一系列的活動,對這部作品進行推廣,讓它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和更大的影響力。
著名劇作家,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彥,中國文聯戲劇藝術中心副主任薛金嶺和廣東省、深圳市劇協的領導和專家在賀信中分別表達了對秦錦屏戲劇文學創作實力的肯定,以及她在戲劇創作探索上的貢獻和對當前戲劇文學創作的啟示意義。
此外,也有專家指出秦錦屏創作上的一些不足之處,比如作品中語言太滿就會一覽無餘,顯得不夠簡練,需要在今後的創作中把握作品的餘音,創作出更多盡善盡美的作品。
當天,因各種原因不能到會的專家和學者分別「隔空」發來了他們的心聲:
中國文聯戲劇藝術中心副主任薛金嶺對研討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他說——「秦錦屏創作的形式很豐富,是一個懷揣夢想,勤奮耕耘的小女子,但作品裡中有大情懷。
著名劇作家陳彥在賀信裡談到:
「秦錦屏同志立足基層,創作了很多以小見大,為小人物「畫像」,為時代放歌的大、小型戲劇作品,其中有45件獲得了省級以上獎項,她以勤力和實力連續14年被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聘為特邀劇作家。希望未來,秦錦屏以戲劇創作為抓手,繼續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為廣東的戲劇發展做出更多的積極貢獻。」
著名戲劇評論家、中央電視臺特約點評嘉賓、 中國劇協原副秘書長、中國田漢研究會會長周光在賀信中寫到:
《給孩子的校園劇》是一本貼近生活、貼近兒童的劇作集,這本書為學校、老師、學生提供了成熟的文本,對普及戲劇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是「戲劇進校園」工作的一個有力抓手!
——著名作家、劇作家唐棟寫到:
秦錦屏不僅是位高產作家,而且是文學、戲劇領域的多面手,她的大型話劇《親個蛋蛋的紅黃藍》,被劇作中眾多血肉豐滿、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所感動,她的劇情架構頗有新意,語言機智而又生動,充滿了生活氣息,具有詩的品質與韻味。
——廣東省文聯調研員、省劇協秘書長胡琦說:
秦錦屏是我認識的極具天份的年輕作家,善於觀察生活,從中思辨提煉,凝結成作品裡鮮活的人物和動人的故事。
——深圳市戲劇家協會主席 王維斌祝福秦錦屏戲劇文學作品研討會順利召開!希望身處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秦錦屏以筆為旗,繼續凝練生活,呈現歷史,為時代而歌,樹起錦屏的戲劇招牌,為深圳,為廣東爭光!
——《中國戲劇年鑑》編輯部編審、主編李小青寫到:
錦屏用才華和勤奮結出文學和戲劇的碩果,一篇篇文字中洋溢著生命的靈動,一部部劇目中隱形著想像的翅膀!
出席研討會的還有中國文化報、文藝報、中國藝術報、中國作家網、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等媒體。
審讀:譚錄崗 蔣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