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爺」鄭成功同室操戈,為何天下人拍手叫好?

2020-12-18 指縫間的歷史

文/晚風暮雨

南明魯王監國時期,麾下有這樣一位將領:與清軍交戰必定望風而逃,但擅長從背後襲擊抗清的友軍,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這個人就是鄭彩。

鄭彩,字羽公,福建高浦人,他的出身有多種說法,比如鄭芝龍的族侄、從子、族人、遠房堂弟等等,也有學者認為鄭彩和鄭芝龍家族無血緣關係。

大約在天啟年間,鄭彩渡海到臺灣投靠正經營這裡的大海商鄭芝龍,憑藉過人的才能,逐漸成為鄭氏海商集團的骨幹成員之一。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鄭芝龍接受朝廷招安,被授予海防遊擊一職,但朝廷並不為他發放俸祿,而是令「其守城自給餉,不取於官」,鄭彩和鄭芝龍一起歸附明朝。

鄭芝龍和異母兄弟鄭鴻逵表面上關係極好,但實際上兩人貌合神離,而鄭彩和鄭鴻逵的關係更為密切,經常互相贈詩誇獎對方。

甲申之變,明朝滅亡,江南建立起了弘光政權。

清軍南下時,鄭彩和鄭鴻逵帶領兵馬準備到南京勤王,但走到半路,南京已被清軍攻破,弘光帝也被俘虜。

鄭彩在杭州遇到了唐王朱聿鍵,認為奇貨可居,極力邀請唐王到福建。

朱聿鍵到福建後,在鄭彩、鄭鴻逵和鄭芝龍的擁立下稱帝,即隆武帝,鄭彩被封為永勝伯。

獨掌隆武朝大權的鄭芝龍,意識到鄭彩和鄭鴻逵的威脅,令他二人帶兵收復浙江,但不給予足夠的兵馬和糧餉,使他們慘敗而歸,被削去世襲,戴罪立功。

不久,鄭彩再次遭到鄭芝龍的打擊,被奪去爵位和官職,眼見在隆武朝待不下去了,就帶領一支部隊跑到舟山群島,投奔了魯王朱以海。

清軍進入福建時,鄭芝龍不戰而降,其長子鄭成功不願降清,帶領少量人馬退往金門,然後在沿海招兵買馬、收編鄭芝龍舊部,誓師抗清。

魯王朱以海封鄭彩為建威侯,不久又進封為建國公。

擁戴魯王的勢力中,鄭彩是最強大的一支,他效仿鄭芝龍,獨掌乾坤,事無大小,皆出其手。

內閣首輔熊汝霖對飛揚跋扈的鄭彩不滿,當面指責了幾句,鄭彩惱羞成怒,派人公然將熊汝霖殺害。

一位名叫鄭遵謙的大臣義憤填膺,怒斥鄭彩,被他逼得跳海自盡。

魯王朱以海目睹兩位大臣枉死,目眥欲裂,但無力制衡擁兵自重的鄭彩,準備跳海一死了之,被近臣拼命攔下。

鄭彩迫於輿論壓力,裝模作樣認錯,然後殺了幾個替罪羊了事。

儘管在朝中橫行霸道,不可一世,但鄭彩畏敵如虎,從來不敢與清軍交戰,這也就罷了,但他專門挑抗清的隊伍,在他們背後下黑手,猛捅一刀。

原隆武朝的大學士劉中藻組織兵馬抗清,先後收復福建福安、寧德等地,連戰連捷,甚至還攻入浙江,收復慶元等地。

劉中藻集中主力在前線抗清時,鄭彩這傢伙卻出兵偷襲劉中藻的後方,使其腹背受敵,損失慘重。

鄭彩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行徑,引起所有抗清人士的不滿,其中一個人就是鄭成功,「國姓爺」與替他人不同,不僅敢恨,也敢幹,儘管實力弱小,遠不如鄭彩,但一直尋找機會下手。

鄭彩自恃勢力強大,兵多將廣,始終沒將老上司的兒子鄭成功放在眼裡。

機會很快來了,魯王命令各部反攻福建。

鄭彩一直無意與清軍開戰,每次戰鬥,他都是帶領部隊到前線溜達一圈,應付了事,這次也不例外,鄭彩親率主力離開老巢廈門,乘船前往沿海一帶進行「武裝巡邏」。

鄭成功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帶領部隊前往廈門,用計除掉廈門守將鄭聯(鄭彩的弟弟),隨後佔領全城。

消息傳開,天下人拍手稱快!

鄭彩部下的將領大多是鄭芝龍的手下,他們聞訊後,紛紛來投奔鄭成功。

失去兵馬和地盤的鄭彩成為孤家寡人,要說此公的臉皮也是真厚,他居然上書魯王請求主持公道。

魯王和朝中官員早就對鄭彩恨之入骨,他們認為這是報應,並沒有搭理他。

鄭彩無奈,又腆著臉託人到鄭成功的奶奶那裡拉關係,在奶奶的勸說下,鄭成功才同意鄭彩一家人住在廈門。

得到鄭彩的兵馬和地盤後,鄭成功實力大增,逐漸成為東南沿海最強大的抗清力量。

囂張一時的鄭彩,為鄭成功做嫁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為抗清做了一些貢獻。

相關焦點

  • 人人都愛的國姓爺:鄭成功
    成為了國姓爺後的鄭成功,整合東南地區勢⼒,⼀邊繼續展開海貿⼀邊與「滿萬不可敵」敵清軍抗衡了⼗餘年,期間1659年的北伐曾⼀度佔領鎮江包圍南京,震動整個江南。與清廷對抗的這⼗⼏年間, 鄭成功轉戰東南沿海,多次幫助明朝宗室與⺠眾渡海定居臺灣及東南亞各地, 並發放鄭府令牌和「國姓爺「旗號,保護華⼈在海外經商時的安全。
  • 鄭成功將生母開膛破腹,並非國姓爺心狠手辣,而是以此明志
    舉凡學歷史者,都知道「國姓爺」鄭成功,他曾驅逐洋夷,後與滿清死磕,是個不折不扣的英雄人物。只可惜「老子英雄兒慫蛋」,他那幾個兒子不成氣候,最終還是降了大清。世人都知國姓爺威風,卻不知他曾做過一件令人唏噓之事,將自己娘親開膛破肚。
  • 鄭成功是我國的民族英雄,為何日本人卻十分崇拜他?
    因此鄭成功就成為了我們的民族英雄,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除了我們中國外,其實日本也是非常崇拜鄭成功的,也是視其為英雄。這就顯得有些奇怪了,鄭成功明明是我們中國的民族英雄,一直在為我國做貢獻,並沒有為日本做過什麼貢獻,為何還會受到日本的崇拜呢?
  • 解密:日本人為何傳頌鄭成功,因為他是中日混血?
    鄭成功畫像鄭成功名森,字大木,原籍福建省南安縣。他的生身母親田川氏(鄭氏家譜稱翁氏)是日本人。1645年,南明隆武帝賜其姓朱,改名成功,尊為「國姓爺」。明末清初之際,臺灣被荷蘭侵略者於1642年強佔,臺灣人民不斷起義反抗,屢遭血腥鎮壓。鄭成功率領25000人以及數百艘戰艦自金門出發,經澎湖,直取臺灣,前後苦戰8個多月終於收復臺灣,不幸的是鄭成功卻在5個月後一病不起,終年僅39歲。
  • 鄭成功為何能打敗侵臺荷軍
    1660年初,鄭成功兵敗南京的消息傳至臺灣,島上一片風聲鶴唳。漢人士紳開始各自選邊站,有向荷蘭人通風報信的,也有聯絡鄉民準備配合國姓爺的。其中一位稱為「三哥」的,更是先主動請荷蘭人加強防禦,後來又矢口否認,拒絕合作,被荷蘭人抓起來拷問。所有情報都聲稱:三月月圓,荷蘭人召開地方會議(殖民者召集各地原住民長老參加的集會)時,鄭成功就要攻臺。
  • 日本人眼中的鄭成功:打敗滿清給日本長臉,手下軍隊全是日式武士
    在西南的永曆帝背靠大西軍領袖李定國,而福建沿海的抗清英雄則是"國姓爺"鄭成功。鄭成功,福建人,生於日本長崎,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軍事家。他在弘光朝廷滅亡後輔佐隆武帝抗清,隆武帝死後堅持鬥爭,並在順治十八年渡海攻臺,第二年收復臺灣。
  • 中國產品頃刻間消失,為何中國群眾還拍手叫好?
    中國產品頃刻間消失,為何中國群眾還拍手叫好?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人口不亞於中國,當地經濟雖然不發達,但認為比其他國家發達很多,甚至比中國還強,因為之前有報導說印度人離不開中國製造,一些印度人勃然大怒,開始組織群眾上街抵制中國製造,有些偏激的人甚至想砸自己的電視機,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國家的實力比中國強,但到底有什麼用?
  • 歷史人物另一面——鄭成功,名字被清廷羞辱幾百年,一直用到今天
    心胸廣闊的康熙大帝,給了這位舊敵極大的評價,並沒有抹掉他曾經的功績,相反,清廷收復臺灣後,還允許各地民間建立"開山王廟"祭祀鄭成功,一直到今天,兩岸甚至海外日本,都有許多祭奠、紀念鄭成功的廟宇、公園等。
  • 鄭成功為何在日本也被尊稱為民族英雄?丨中日歷史
    鄭成功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也是聯繫兩岸的重要歷史人物。他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曾經控制了中國東南半壁江山;他驅逐荷蘭人,收復臺灣,被奉為「開臺聖王」。為何在日本也被尊為民族英雄?他的塑像遍及各地,真實面目卻鮮為人知。
  • 母親已受辱自盡了,鄭成功為何還要把母親開膛破肚?真相令人動容!
    世人對於鄭成功的印象,應該有這麼幾個關鍵詞,「民族英雄」、「抗清名將」、「收復臺灣」等等。確實,鄭成功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戰將。世人都知鄭成功威風,卻不知他曾做過一件令人唏噓之事,將自己娘親開膛破肚。這些你都知曉嗎?
  • 國姓爺:為什麼能成功抵禦世界強國,成為第一個收復國土的英雄?
    如果就這麼突兀的給你講一段和國姓爺有關的故事,一般可能都反應不過來,誰是國姓爺,為什麼要叫國姓爺。這裡要說的國姓爺不是別人,是成功抵禦世界級強國的鄭成功,成功的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第一塊國土,他是當之無愧的國之英雄。
  • 39歲鄭成功為何臨終前下令殺死自己的妻兒?兒子鄭經做錯了一件事
    「我鄭成功,三生有幸得先帝恩寵,封國姓爺、延平王,一生徵戰無數,精忠報國,可還是沒能復明啊!雖我收復臺灣,可永曆帝遇害,父親降清被斬,我心如刀絞。我兒鄭經又與乳母陳昭娘私通,如此失德,有辱我家門,有辱我一生清譽啊!我下令:吾妻管教無力,殺之;子鄭經通姦,杖斃;昭娘通姦,沉海;孫同昭娘沉海!手下竟然不聽我的命令,我軍威何在?
  • 鄭成功的偉大,連日本人也蓋章認證!
    他傳令各港,並通告東西各國,不準到臺灣與荷蘭人通商,就這樣封鎖了兩年,搞得荷蘭殖民者狼狽不堪。公元1661年正月,鄭成功決定出兵收復臺灣。二月,鄭成功率領將士數萬人,大小船隻數百艘,從廈門出發,渡過臺灣海峽,先後進攻荷軍據地「赤莊城」和「熱蘭遮城」。荷蘭殖民者憑藉堅船利炮和堡壘負隅頑抗。
  • 鐵甲長刀,大敗清軍洋夷的國姓爺鐵人軍
    這就是明末中國愛國將領鄭成功的「鐵人軍」。 各以五百觔石力能舉起遍遊教場者五千人,畫樣與工官馮澄世,監造堅厚鐵盔、鐵鎧及兩臂、裙圍、鐵鞋等項,箭穿不入者。又制鐵面,只露眼耳口鼻,妝畫五彩如鬼形,手執斬馬大刀。每人以二兵各執器械副之,專砍馬腳,臨陣有進無退,名曰鐵人。」 可見鐵人都是百裡挑一的虎賁力士,所以鄭成功才捨得下血本。
  • 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又殺回臺灣,為何最終逃離?
    丟失臺灣之後,巴達維亞當局對鄭成功勢力的重新崛起深表擔憂,東印度公司不僅失去一塊財富寶地,而且其海上貿易也要受到鄭成功更為強有力的挑戰。在巴達維亞當局看來,鄭成功已經成為最危險的敵人,他們這樣判斷道:「國姓爺(鄭成功)對福摩薩(臺灣)的佔領使他更加囂張,並將盡一切可能擴大他的勢力,增加他在這個世界上的威望。他遠見卓識,又雄心勃勃。
  • 從人到「神」的民族英雄鄭成功
    1 忠君愛國的孤臣「延平王」在鄭成功的故裡泉州南安石井鎮,當地群眾對鄭成功的英雄事跡都耳熟能詳。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因復臺驅荷被臺灣民眾尊奉為「開臺聖王」——這些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鄭成功本名鄭森,又名福松,字大木。南明隆武皇帝賜給他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所以大家稱他「國姓爺」,後又被南明永曆帝封為「延平王」,稱「鄭延平」。
  • 國姓爺幹荷蘭佬的「成功」往事
    不過,當荷蘭人將葡萄牙人在東南亞的「計程車行業」壟斷之後,便放棄主張「海洋自由」轉而維護其壟斷權,以此對抗英國人的擴張。他們甚至限制本國船員的貿易地點以及具體商品。可以說是很不要臉了。明王朝將荷蘭人視為海盜,禁止他們前來貿易。1624年,荷蘭人在臺灣島建造了熱蘭遮城。16世紀以前,臺灣島時常成為海盜的避難所。1603年,因島上多鹿,小群中國商人被吸引而來,當時日本人熱切希望得到鹿皮。
  • 在他們眼中,鄭成功是第一個日裔子孫經營臺灣的例子
    這個人就是我國的名族英雄鄭成功,因此他有著一半的日本人的血統。除了部分血緣之外,鄭成功被日本奉為「神」,還有以下幾點:1,鄭成功抗清正中日本下懷。1646年鄭成功起兵抗清,成為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勢力。而日本徵服中國的野心,從清朝時期開始進入實際操作階段。2,鄭成功興臺符合日本野心。
  • 《三國志14》新增特典武將鄭成功和蘭陵王
    光榮公開了《三國志14威力加強版》中的特典武將介紹,本次新增的特典物件分別為國姓爺鄭成功以及蘭陵王高長恭。國姓爺鄭成功(只要稱霸戰記「赤壁之戰」破關,便能入手)被尊為國姓爺的鄭成功於明末清初時高舉反清復明大旗,並直到死前仍與清帝國對抗。鄭成功雖然以明帝國的英雄以及臺灣家喻戶曉的人物及民間信仰的神只而聞名,並在臺灣乃至福建金門等地留下許多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及景點,其實鄭成功是出生於日本平戶,母親田川氏更是位日本人。
  • 民族英雄:鄭成功
    1658(南明永曆十二年,即清朝順治十五年、日本萬治元年)六月間,鄭成功派遣桂梧、如昔和尚東渡日本長崎,遞交了鄭成功致德川幕府等四代將軍德川家綱的書信。鄭成功在書信中首先稱讚頌了幕府將軍,接著結合自身經歷,說:「成功生於日出,長而雲從,一身系天下安危,百戰佔師中貞吉」,並以唐將徐世勣賜姓李自喻,以顏真卿氣節自勵,以示抗清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