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航空科技卻不務正業 邁信林一半專利受讓獲得 且頻遭員工投訴

2020-12-14 三稜財經

有的公司名稱一聽就讓人知道是做什麼的,而有些公司取名卻頗有迷惑性。例如12月15日即將上會的江蘇邁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邁信林)。

邁信林的公司全名乍一聽讓人感覺是一家專業的航空領域科技型公司,不過小編通過公開資料查看到,2017年公司由蘇州邁信林精密電子有限公司更名為江蘇邁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是從2018年開始,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來自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裝的營收佔比逐年減少,從2017年的85.67%下降到2020年上半年的42.52%。而民用多行業精密零部件的營收佔比快速增長至與航空航天零部件業務旗鼓相當。

公司在招股書中列出的同行業公司愛樂達、立航科技和廣聯航空,業務則均集中在航空航天領域。那麼邁信林IPO前夕更名,是否有將自己包裝成航空板塊藍籌股迷惑投資者嫌疑?

既然是航空科技公司,那麼邁信林的核心技術研發實力又如何呢?

招股書顯示,公司24項發明專利中有一半都是通過受讓獲得。邁信林在招股書中坦言「公司核心技術中,面向生產線的智能數控編程與在線檢測技術系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引進、吸收取得。該技術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由 13 項發明專利構成。為取得相關智慧財產權,公司已通過專利轉讓的方式取得了其中 8 項發明專利的所有權,並取得了另 5 項發明專利的排他許可權」。另外,邁信林來自上海加寧新技術研究所的4項發明專利,並不直接對應公司的產品,亦未直接貢獻收入和利潤。相比同行業可比企業,公司競爭力略顯薄弱。同時,公司研發投入看似逐年增加,但細看研發投入構成中,職工薪酬佔比高達70%以上,而研發活動直接產生的折舊費和材料投入佔比較小。

根據招股書顯示,公司員工規模逐年銳減,從2017年的413人減少到2020年上半年的342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06億元、1.83億元、2.49億元和1.22億元,經營規模在不斷擴大,可此員工規模變動趨勢與公司營收水平並不匹配。大量員工流失究竟因何而起?小編通過幾起疑似公司員工投訴找到了些許端倪。

在蘇州市12345陽光便民網站上,疑似邁信林員工爆料,公司在疫情期間無視蘇州市關於推遲復工的政令,要求員工儘早初八就返崗。疑似公司員工稱公司有大量外籍員工和湖北員工並附上公司內部群聊截圖。

另外,公司還被該員工投訴2020年清明節只放4、5號兩天,6號不算加班只算正常工作日。接二連三受到員工舉報,讓人不禁懷疑公司內控制度是否完善?

邁信林在招股書中稱,報告期內,公司及其子公司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被相關主管機關處罰的情況。但小編通過天眼查看到,公司存在案號為(2020)蘇0506訴前調2057號劉豔與公司相關勞動爭議案件,不知因何原因案件詳情並未公開。公司在招股書中也未披露此案。

邁信林還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報告期內,公司來自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0.91億元、1.46億元、1.67億元和0.77億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88.55%、82.18%、74.67%、65.25%。同時,公司前五大客戶變動明顯。普天通信為公司2018年第三大客戶,之後便於大客戶名單中消失;特世(上海)實業有限公司和航天科技為公司2017年第二和第四大客戶,2017年後也於大客戶名單中消失;杭州艾美依航空製造裝備有限公司為公司2019年第三大客戶,短暫的上榜之後也消失於公司大客戶名單之中。大客戶變動明顯,航空航天領域客戶營收又在逐年遞減,邁信林的業績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不僅如此,公司主要客戶存在多起買賣合同糾紛。

遼寧新風企業集團大連億特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億特科技)為公司2019年第四大和2020年上半年第五大客戶,公司對其銷售金額分別為811.38萬元和514.09萬元。小編通過天眼查發現,億特科技曾因拖欠貨款被蘇州藍帆精密部件有限公司起訴,億特科技及其法定代表人周峰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普天通信)為公司2018年第三大客戶,公司對其當期銷售金額為2,104.55萬元。但公開資料顯示普天通信在多起買賣合同糾紛中為被告,並曾被列為被執行人。且普天通信為公司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應收帳款餘額最高的客戶。

同樣引人注目的是,邁信林披露的一家外協採購關聯方,蘇州銀辰林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下稱銀辰林)。銀辰林2016年11月由邁信林董事兼財務總監張建明的表弟蔡建良和弟媳丁建麗出資設立。2017年銀辰林為公司第一大外協供應商,採購價格816.49萬元。2017 年 5 月,蔡建良和丁建麗將其二人持有股權轉讓給徐偉和孫良亮,2018 年 8 月,銀辰林註銷。

除銀辰林外,還有一家「新人」外協供應商也頗受公司偏愛。

蘇州卓銳恆精密金屬製品有限公司(下稱卓銳恆精)為公司2017年第二大和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第一大外協供應商,外協加工金額分別為712.18萬元、504.11萬元、685.64萬元和346.54萬元。小編在天眼查看到,卓銳恆精2016年4月份剛成立,實繳資本為0,社保繳納人數為0人。且卓銳恆精曾在2016年10月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繫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一家剛剛成立,員工數為0的公司如何能在成立次年就成為公司主要外協供應商,公司選擇其為主要外協供應商的依據何在?小編曾向邁信林發出詢問,但截至發稿,我們未收到任何答覆。

嚴正聲明:本文為《三稜財經》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寫明出處。

本文的信息或所述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內容摘取企業公開披露信息部分。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