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統一之前 最後一名因為翻越柏林圍牆而被射殺的東德青年

2020-12-14 聊歷史的書蟲

為了防止人口的外流,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的邊防系統,命名為「反法西斯防衛牆」,這就是在國際鼎鼎有名的柏林圍牆,這道牆不但是德國民族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時期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該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裡。最初是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的邊防圍牆,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

在這道柏林圍牆修建之前,大約有350萬德國居民逃離蘇聯佔領區以及之後的民主德國進入西西柏林,光是1949年到1961年之間就達到了大約260萬人。為了限制外流人口,東德在1960年的時候制定了《開槍射擊令》,規定民主德國邊防軍有權力對非法越境者進行射擊,這一命令在1982年通過立法被合法化。截止柏林圍牆倒塌之前,被槍殺的越境者人數並沒有具體的數字,知道的只是3221人因為翻牆被逮捕,數百人被打死打傷。而20歲的東德青年格弗羅伊則是柏林圍牆下最後一名槍下亡魂。

1989年的2月5日,東德青年克裡斯.格弗羅伊(Chris Gueffroy)和同伴高蒂安(Christian Gaudian)企圖沿著布裡茨區運河附近翻越柏林圍牆逃到西柏林。在逃亡之前,這兩個年輕人一打聽到東德邊界警察已經悄悄取消了開槍射擊令,據說,這個消息的來源一個在圖林根州服役的邊防兵。

當晚,趁著夜色的掩護,格弗羅伊和高蒂安嘗試翻越3米多高的柏林圍牆。但是毛手毛腳的他們不小心觸動了警報,探照燈瞬間,照亮了整片區域。在警報響起後,格弗羅伊和高蒂安拼命地朝最後一道界牆跑去,然而,東德的邊防兵發現了企圖越境的兩人,直接舉槍對準他們進行射擊。

槍聲響起的那一刻,這兩個年輕人才知道開槍令並沒有被取消。在奔跑中,一顆子彈射入了格弗羅伊的心臟,他當場倒在界牆下,沒多久就停止了呼吸。而高蒂安則被射傷,所幸負的是總算沒有當場斃命,隨後被東德軍警逮捕。

在幾天之後,格弗羅伊的母親才得知兒子已經死在柏林圍牆下的消息,然而悲痛欲絕的她得到的說法卻是,格弗羅伊是因為衝擊軍事禁區才被擊斃的。但是格弗羅伊的母親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因為事發當夜她也聽到了柏林圍牆那邊傳來的槍聲。

關于格弗羅伊的葬禮,當時西柏林的廣播電臺RIAS這樣報導:"克裡斯以一種悲劇的方式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在今天下午舉行的葬禮上,專業主持人卻用一種輕描淡寫的方式重複那麼幾句話。從官方嘴裡休想聽到有關死亡原因的更多消息。因為安全人員早早地就分散在墓地各就各位。"

幾個月之後,東德政府開始計劃放鬆對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但是由於當時統一社會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沙博夫斯基誤解上級命令,錯誤地宣布柏林圍牆即刻開放,所以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圍牆,這一天,不管是西德東德都陷入極度興奮狀態。此事件也稱為「柏林圍牆倒塌」,當時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圍牆,並且在上面塗鴉,拆下建材當成紀念品。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併入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和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行政建制改為5個州,併入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德國重新統一,從此再無異國之分。

相關焦點

  • 東德人的花式逃亡:為了翻越柏林圍牆,挖隧道造潛艇無所不用其極
    柏林圍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民主德國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真實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居民逃往西柏林。由於東西德的物質水平和文化的差異,大批民主德國公民經西柏林前往聯邦德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造成大量技術人員和勞動力的外流。
  • 東德領袖昂納克的結局與柏林圍牆的倒掉與統一
    ,也不相信東德人民會不聽他的話,因為他掌控著數十萬秘密警察,還有大量軍隊,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也對德國統一不放心,擔心統一後的德國再次崛起,1989年6月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訪問西德,雙方發表共同宣言,蘇聯提出不會在幹涉別國內政,要全力發展本國經濟,這一番話對東歐各國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東德領袖昂納克卻不以為然,六月22日昂納克召開了的第五十四次中央委員會全會。
  • 德國統一30年回看:心中的牆還在?東德懷舊風式微
    總是有人會對往昔念念不忘,因為戀人、因為親人,當然也有往日的生活方式。30年的時間,當年的小姑娘已成大媽,親人可能早已不在,社會已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一切都回不去了!在柏林圍牆推倒、東西德統一30周年的時候,德國人是怎麼想的?「東德情結」是否依舊呢?東西德是否都無差別了?無形中是否還有那一道心裡的牆?
  • 推倒柏林圍牆,重啟一座城!
    戰爭臨近尾聲,從西而來的盟軍在柏林上空投下了45萬噸炸彈,從東方挺進的蘇聯紅軍攻佔柏林後地毯式摧毀和殺戮。但是,帶給柏林和柏林人最痛徹心骨的打擊,則是希特勒冷血的抵抗命令——如果德軍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他將把德國人民同他一起拖入失敗的深淵。「納粹讓14歲的男孩兒騎著自行車自殺性地衝向蘇聯的坦克,在紅軍包圍柏林的情況下黨衛軍在城裡射殺或絞死不忠的人。」
  • 10張珍貴老照片:真實記錄柏林圍牆的崛起和倒掉,讓人五味雜陳
    【圖2】這是在柏林圍牆修建之前,東柏林和西柏林邊界線上的景象。柏林圍牆就像一道鐵幕,把德國一分為二,切斷了兩國人民之間的所有聯繫。如果東柏林的居民想要拜訪在西柏林的親朋好友,需要進行特別申請,但這種申請幾乎不可能得到批准。如果他膽敢非法翻越這道牆,警衛發現之後可以將其當作「叛徒」當場射殺。如果被抓獲,將面臨10年監禁的刑罰。
  • 東德17萬「精銳」人民軍,在1990年德國統一後,被怎麼樣安置了?
    統一之前,西德的GDP為12490億美元,經濟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遠超東德宗主國蘇聯的7710億美元。而東德的GDP僅為2000億美元,相當於西德的六分之一。同時東德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遠不及西德,在兩德合併之前就經常有大量的東德人冒著生命危險翻越「柏林圍牆」,前往西德生活。由於合併之前兩德之間實力上巨大的差距,也就註定了合併之後的東德人民軍在軍隊體系中處在了不平等的地位。
  • 西德統一了東德後,為何要遷都到東德的柏林?其實和錢有關
    在蘇聯模式的半個世紀統治中,東德的經濟極度落後,大批青年選擇離開東德自謀出路,這也是推動兩德統一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因為東德人迫切的想要改變現狀,就像今天的烏克蘭人想回歸歐洲一樣,他們天真的以為只要向歐洲靠攏自己就能實現富裕,而90年代的東德人同樣認為,自己加入西德就能和西德人一樣富足。
  • 圍牆易拆,心牆難平——柏林圍牆倒塌是對時代告別,也是德國的新生
    民主德國要求武裝部對這些人毫不猶豫地開火,許多人因此而丟掉了性命。但即便如此,還有不少人不惜冒著失去生命的代價,也要越過柏林圍牆。那麼,民主德國為什麼要在1961年修建柏林圍牆?為什麼後來又有那麼多的民主德國人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翻越柏林圍牆呢?
  • 兩德統一後對德國的政治經濟帶了怎樣的影響?
    美英法佔領的三個區域稱為聯邦德國(西德),蘇聯佔領的區域稱民主德國(東德)。至此德國一分為二,門戶獨立。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美英法是資本主義國家;東德按蘇聯模式實行社會主義,西德則實行資本主義。一個德國一分為二,自立門戶實行兩種完全對立社會制度,這是較量是競爭,全球人心中無底卻無言拭目以待。
  • 讓人厭惡的柏林圍牆,甘迺迪是這樣評價的,網友這樣評價
    柏林圍牆當年是將柏林分割成了東柏林和西柏林,柏林兩邊的同胞都只能隔牆相望。對於這種狀況,甘迺迪是這樣說的「世界上的牆都是為了防止外邊的壞人進來,以至於裡面的人不受傷害。但只有這堵牆是為了防止自己的人民出去,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於抵禦敵人,而是用來對付自己百姓的牆。」那這個柏林圍牆到底是為什麼建起來的呢?
  • 行走德國「柏林圍牆」下.「原創」
    莫斯科用盡最後的力氣殊死抵抗,最後一搏的德國軍隊潰敗在莫斯科城外。蘇聯軍隊調動全國軍事力量,一路反攻追擊德國軍隊。美國、法國、英國也形成盟軍合圍德國。德國最後守衛柏林的部隊與首先攻入柏林的蘇聯紅軍殊死作戰。蘇軍250萬兵力進攻柏林,德國80萬兵力憑藉城市的複雜建築,保衛首都柏林。
  • 為何1990年德國統一是東德併入西德?
    1990年10月3日0時,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獲得統一,東德以5個州集體加入西德。德國的統一也宣告了東德模式的失敗,統一後的德國走向資本主義。那麼,為什麼東德要放棄自身的地位?由於蘇聯控制力的減弱,東德政局開始激烈變動。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臺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8月31日,兩國籤署了兩德政治統一的國家條約。規定民主德國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制,東西柏林合併成一個州,東德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
  • 有形的鐵幕:柏林圍牆是怎麼形成的?
    70年代的東德年輕人《氣球》中所呈現的東德社會很扭曲。影片開頭,企圖翻越柏林圍牆的青年,被巡邏士兵擊斃,平行交織畫面卻是:學生們在禮堂歌德,並接受校長的洗禮——為主義效忠。事後,西方佔領區成立了聯邦德國,蘇聯佔領區成立了民主德國。然而,關於德國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西方主張以西德代表全德政府,在東西德舉行自由選舉統一德國,然後四大國與德國籤訂和約。
  • 柏林圍牆倒下前,沒有人相信它會倒下
    柏林圍牆不單單標記著二戰以後德國所經歷的一段經歷期間,更標記著兩種認識形狀在一個國度之中相互相對的非常終後果。而在柏林圍牆倒下以前,全部人都不信賴它有一天會倒下,並且是被確立的一方推倒。它的倒下不不過標記著德國的統一,更標記著冷戰的寧靜收場。
  • 東德17萬「精銳」人民軍,1990年德國統一後,他們被如何安置的?
    東德士兵東德人民軍的歷史二戰結束之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美,蘇,法,英四國瓜分。德國柏林圍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成年男子因為戰爭大量減員,因此在國家人民軍成立之初,採取的是志願的徵兵制度,國家人民軍的士兵主要由納粹德國的被俘士兵以及其他志願者組成
  • 西德比東德富裕得多,為何統一後的德國,卻把首都定在東德地區
    二戰之後,德國被戰勝國集團瓜分成兩塊地區。由英、法、美聯手控制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叫做西德。由蘇聯控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則被稱為東德。在兩德統一之前,西德和東德都各自設立了首都。兩德統一後,德國則將首都定在了東德地區的柏林。
  • 一夜之間建起了阻隔幾百萬德國人的柏林圍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納粹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柏林圍牆修建之前,約有350萬德國居民逃離蘇聯佔領區以及之後的民主德國和東柏林地區,其中1949年到1961年間約260萬人。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波蘭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把柏林視為通往西方的通道,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西柏林前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柏林圍牆修建後在1961至1989年間這類逃亡被大幅限制下來,約有5000人在此期間嘗試翻越柏林圍牆。
  • 科爾——德國分裂的終結者
    毫無疑問,科爾是德國統一的總理。作為政治家,他表現出決不猶豫、決不畏懼,面對國內外的懷疑也毫無顧慮。1989年11月柏林圍牆剛剛倒塌,他便表示對德國統一充滿信心,而這統一的夢想終於在1990年10月3日得以成真。正是因此他被人譽為20世紀的俾斯麥。但科爾不光是一名德國的愛國者,也不僅僅抓住了東歐劇變這一歷史賦予的時機。創下執政紀錄的他是一名堅定的歐洲人。
  • 從前有一堵柏林圍牆
    1989年11月9日,分隔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的柏林圍牆倒塌。1990年6月13日,東德軍隊正式下令拆除柏林圍牆。1990年10月3日,東德併入西德,完成統一。柏林圍牆的倒塌被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冷戰終結和東西德統一的標誌,歐洲乃至世界的新秩序和格局開始顯現。這裡摘錄「德國之聲」的圖文報導,回顧這一歷史事件。圖片來源請見圖中右下角。
  • 一日英雄-柏林圍牆下的呼喚
    車型為東德生產的「特拉比」(Trabi)家用轎車,社會主義陣營富足的生活水準的象徵,兩德統一後因為技術落後,汙染嚴重而停產 因為自然損毀和東德建造的柏林圍牆質量欠佳,柏林市政府2008年曾出資200多萬歐元進行牆體修整並邀請藝術家們進行再創作。每位藝術家因此得到3000歐元補償費並報銷差旅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