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年間,南昌街頭建起了不少新式建築,其中有三處因外形美觀、用途重要被譽為「南昌三大建築」,它們分別是:江西大旅社、省立圖書館和南昌交通大廈。
1922年,在南昌頗有地位的商界知名人士、李怡昌綢布店老闆李晉笙,與早期以經營鹽業發家的包竺峰及其親友羅和仲一起,集資40萬大洋,創辦了當時南昌最大的旅社「江西大旅社」。1924年建成後,成為當時南昌規模最大的高層建築。整棟大樓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磚泥建築,坐南朝北,外觀呈銀灰色,採用水泥浮雕作為裝飾。主體建築共四層,大樓內部呈「回」字形布局,走進大樓,兩側就是帳房和服務臺,後廳兩側共5間客房,中部大廳是喜慶禮堂,兩旁則是嘉賓休息室。二、三層前廳設有中菜館,四層前廳設有西菜館,屋頂有露天花園。當時在大旅社住一等房,一個晚上就要花費5塊大洋,加上給工人1塊大洋的小費,一個晚上的開支就相當於一戶普通人家兩個月的夥食費。1927年7月下旬,準備參加起義的部隊到達南昌後,為了便於起義的組織和準備工作,以20軍第一師的名義包租了整個旅社。7月27日,以周恩來同志為書記,李立三、惲代英、彭湃同志為委員的黨的前敵委員會在旅社內宣告正式成立。旅社一樓的喜慶禮堂,是起義領導人多次舉行會議的場所。革命委員會軍事參謀團的辦公地點和其他機構分設在各層樓裡,周恩來、林伯渠等起義領導人也曾在旅社工作或居住過。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領導起義部隊2萬餘人,發動了著名的南昌起義。戰鬥勝利,旅社的天井和院子裡堆放了許多繳獲的戰利品。為紀念八一南昌起義,南昌市政府於1956年在這裡籌建八一起義紀念館,並對大樓進行了多次修繕。八一起義指揮部舊址總指揮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宣傳八一起義和解放軍建軍史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
川流不息的中山路上,有一組建築靜悄悄地矗立在湖畔。這組建築就是江西省圖書館百花洲老館,也稱「蔣介石南昌行營」。1927年,新上任的江西省立圖書館館長歐陽祖經決定建造新館。次年10月10日,新館正式開建,由歐陽誠等人設計監建。為了建好圖書館,歐陽誠廢寢忘食,甚至因為施工質量事宜與其他股東吵得面紅耳赤。建材稍差,歐陽誠堅持退貨重買。1930年8月,江西省立圖書館新館正式落成,共有4棟樓,前樓為閱覽室和辦公室,中樓為書庫,東樓為兒童閱覽室,西樓為民眾補習學校教室。新館建成後立即引起轟動,與江西大旅社、民德路郵政局一起被譽為當時南昌的三大建築。然而,圖書館建成後卻一直不能對外開放。從1930年11月起,新館舍被挪作「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行營」(後期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俗稱「蔣介石南昌行營」)之用,蔣介石到南昌策劃指揮「圍剿」工農紅軍就是在這裡辦公。從1930年至1935年,當局無數政令、手諭從此發出,對時局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1935年10月,新館舍歸還江西省立圖書館。新中國成立後,圖書館更名為江西省立人民圖書館,館址仍位於百花洲。1955年更名為江西省圖書館。當時江西省圖書館的辦館方針是「工作重點是科技,藏書重點是古籍」,對讀者開放的有報刊室、外借室、科技閱覽室、古籍參考室。那個時候讀者相當多,來得晚點就沒有座位了,門口經常排著長隊。當時,圖書館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間段開放,無論哪個時間段,讀者都非常多。此外,年輕人非常愛看文藝小說,一些小說長年供不應求。截至1965年底,江西省圖書館藏書總量達到861299冊,全年接待讀者112979人次。1995年,江西省圖書館搬遷至洪都北大道新館。2006年,江西省立圖書館舊址被評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今天的東湖區民德路,有一棟古樸的建築特別引人注目,它就是民德路郵政支局大樓。郵政大樓於1935年2月動工,耗費50萬銀元,1936年落成,最初定名為「南昌交通大廈」。大樓樓高2層(目前為三層),建設布局為馬蹄形。
1936年10月10日大廈正式啟用後,江西省郵政管理局和江西省電信管理局遷入使用,大廈三分之二用於郵政業務,三分之一用於電信業務。南昌交通大廈開業後,市內郵政服務點以此為中心向城區四方擴展,至1949年5月以前,南昌市區郵政服務點有民德路營業處和中山路、船山路、淵明路、陽明路支局5處。1938年,日軍對南昌進行轟炸,市內一些郵政支局先後遷至近郊山村維持服務。1939年1月,市內除民德路營業處堅持服務外,其餘支局先後關閉。
南昌交通大廈也被日軍扔過炸彈。當時該大樓樓頂上有一層斜拉式的玻璃雨棚,炸彈落下來時,玻璃雨棚呈粉末狀掉下來。事後經過檢查,南昌交通大廈沒有受損,這和當年花高價打造堅固大樓是分不開的。1939年3月15日,民德路營業處也被迫關閉,員工分批撤離南昌避難。直到1944年,民德路郵政營業處才重新開業。1949年南昌解放時,南昌交通大廈大院中間曾築了一道矮牆,將大樓一分為二,一邊由江西省郵政管理局使用,另一邊為江西電信指揮局使用。在二樓拐彎處還有一扇木門是常年封死的,1951年合併成郵電局後,木門才打開了,大院也改成一個運動場兼停車場。1958年,省局遷移新址,由南昌市郵電局單獨使用。1969年12月,郵電分設,大廈為南昌市郵政局辦公與生產用房,定名為「郵政大樓」。2006年,南昌郵政大樓被評為南昌市文物保護單位。
是的,你看到了這裡有些變化,想來看我的朋友,來抖音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