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民國年間的「三大建築」

2021-02-10 揭哥開講
民國年間,南昌街頭建起了不少新式建築,其中有三處因外形美觀、用途重要被譽為「南昌三大建築」,它們分別是:江西大旅社、省立圖書館和南昌交通大廈。

1922年,在南昌頗有地位的商界知名人士、李怡昌綢布店老闆李晉笙,與早期以經營鹽業發家的包竺峰及其親友羅和仲一起,集資40萬大洋,創辦了當時南昌最大的旅社「江西大旅社」。1924年建成後,成為當時南昌規模最大的高層建築。整棟大樓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磚泥建築,坐南朝北,外觀呈銀灰色,採用水泥浮雕作為裝飾。主體建築共四層,大樓內部呈「回」字形布局,走進大樓,兩側就是帳房和服務臺,後廳兩側共5間客房,中部大廳是喜慶禮堂,兩旁則是嘉賓休息室。二、三層前廳設有中菜館,四層前廳設有西菜館,屋頂有露天花園。當時在大旅社住一等房,一個晚上就要花費5塊大洋,加上給工人1塊大洋的小費,一個晚上的開支就相當於一戶普通人家兩個月的夥食費。1927年7月下旬,準備參加起義的部隊到達南昌後,為了便於起義的組織和準備工作,以20軍第一師的名義包租了整個旅社。7月27日,以周恩來同志為書記,李立三、惲代英、彭湃同志為委員的黨的前敵委員會在旅社內宣告正式成立。旅社一樓的喜慶禮堂,是起義領導人多次舉行會議的場所。革命委員會軍事參謀團的辦公地點和其他機構分設在各層樓裡,周恩來、林伯渠等起義領導人也曾在旅社工作或居住過。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領導起義部隊2萬餘人,發動了著名的南昌起義。戰鬥勝利,旅社的天井和院子裡堆放了許多繳獲的戰利品。為紀念八一南昌起義,南昌市政府於1956年在這裡籌建八一起義紀念館,並對大樓進行了多次修繕。八一起義指揮部舊址總指揮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宣傳八一起義和解放軍建軍史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

川流不息的中山路上,有一組建築靜悄悄地矗立在湖畔。這組建築就是江西省圖書館百花洲老館,也稱「蔣介石南昌行營」。1927年,新上任的江西省立圖書館館長歐陽祖經決定建造新館。次年10月10日,新館正式開建,由歐陽誠等人設計監建。為了建好圖書館,歐陽誠廢寢忘食,甚至因為施工質量事宜與其他股東吵得面紅耳赤。建材稍差,歐陽誠堅持退貨重買。1930年8月,江西省立圖書館新館正式落成,共有4棟樓,前樓為閱覽室和辦公室,中樓為書庫,東樓為兒童閱覽室,西樓為民眾補習學校教室。新館建成後立即引起轟動,與江西大旅社、民德路郵政局一起被譽為當時南昌的三大建築。然而,圖書館建成後卻一直不能對外開放。從1930年11月起,新館舍被挪作「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行營」(後期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俗稱「蔣介石南昌行營」)之用,蔣介石到南昌策劃指揮「圍剿」工農紅軍就是在這裡辦公。從1930年至1935年,當局無數政令、手諭從此發出,對時局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1935年10月,新館舍歸還江西省立圖書館。新中國成立後,圖書館更名為江西省立人民圖書館,館址仍位於百花洲。1955年更名為江西省圖書館。當時江西省圖書館的辦館方針是「工作重點是科技,藏書重點是古籍」,對讀者開放的有報刊室、外借室、科技閱覽室、古籍參考室。那個時候讀者相當多,來得晚點就沒有座位了,門口經常排著長隊。當時,圖書館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間段開放,無論哪個時間段,讀者都非常多。此外,年輕人非常愛看文藝小說,一些小說長年供不應求。截至1965年底,江西省圖書館藏書總量達到861299冊,全年接待讀者112979人次。1995年,江西省圖書館搬遷至洪都北大道新館。2006年,江西省立圖書館舊址被評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今天的東湖區民德路,有一棟古樸的建築特別引人注目,它就是民德路郵政支局大樓。郵政大樓於1935年2月動工,耗費50萬銀元,1936年落成,最初定名為「南昌交通大廈」。大樓樓高2層(目前為三層),建設布局為馬蹄形。
1936年10月10日大廈正式啟用後,江西省郵政管理局和江西省電信管理局遷入使用,大廈三分之二用於郵政業務,三分之一用於電信業務。南昌交通大廈開業後,市內郵政服務點以此為中心向城區四方擴展,至1949年5月以前,南昌市區郵政服務點有民德路營業處和中山路、船山路、淵明路、陽明路支局5處。1938年,日軍對南昌進行轟炸,市內一些郵政支局先後遷至近郊山村維持服務。1939年1月,市內除民德路營業處堅持服務外,其餘支局先後關閉。
 南昌交通大廈也被日軍扔過炸彈。當時該大樓樓頂上有一層斜拉式的玻璃雨棚,炸彈落下來時,玻璃雨棚呈粉末狀掉下來。事後經過檢查,南昌交通大廈沒有受損,這和當年花高價打造堅固大樓是分不開的。1939年3月15日,民德路營業處也被迫關閉,員工分批撤離南昌避難。直到1944年,民德路郵政營業處才重新開業。1949年南昌解放時,南昌交通大廈大院中間曾築了一道矮牆,將大樓一分為二,一邊由江西省郵政管理局使用,另一邊為江西電信指揮局使用。在二樓拐彎處還有一扇木門是常年封死的,1951年合併成郵電局後,木門才打開了,大院也改成一個運動場兼停車場。1958年,省局遷移新址,由南昌市郵電局單獨使用。1969年12月,郵電分設,大廈為南昌市郵政局辦公與生產用房,定名為「郵政大樓」。2006年,南昌郵政大樓被評為南昌市文物保護單位。

是的,你看到了這裡有些變化,想來看我的朋友,來抖音找我吧!

相關焦點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一般而言,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前的建築統稱為古代建築;1840—1949年間興建的建築統稱為近代建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建的建築統稱為現代建築。 1912年1月1日,隨著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民國建築的歷史由此拉開序幕。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一般而言,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前的建築統稱為古代建築;1840—1949年間興建的建築統稱為近代建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建的建築統稱為現代建築。 1912年1月1日,隨著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民國建築的歷史由此拉開序幕。
  • 大華大戲院-南京民國建築今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華大戲院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山南路67號,地處新街口南部,始建於1935年,是南京著名的電影院和民國建築傑作之一,民國時期中上流社會的重要娛樂場所之一至1937年數年間,南京的民國建築建設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中山陵、中山陵音樂臺、國民大會堂、中央銀行、市郵政局、福昌飯店、首都大戲院、世界大戲院等,一大批民國建築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1936年1月12日南京當時最大的商貿中心——中央商場正式開業,同年5月29日最具時代感的大華大戲院正式開映。
  • 南昌驚現民國風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大門,飛簷翹角,濃濃地民國風但穿過大門立即映入眼帘的是現代化大廳,民國風了無蹤跡,攤主門的叫賣聲,顧客們的討價還價聲,在這裡交織成歡樂和諧的交響樂……蔬菜攤上鮮嫩豐富的蔬菜琳琅滿目,紅紅的西紅柿像小姑娘羞紅的臉龐
  • 南京民國建築分類大全(內容補充)——附《南京民國民居建築》目錄
    板橋華興村民國建築  北極新村民國建築  北京西路3號民國建築  常府街30號民國建築  成賢街民國建築  赤壁路3號、5號民國建築  慈悲社民國建築  大方巷民國建築  大鐧銀巷民國建築  大樹根13號民國建築  鄧府巷民國建築  豆菜橋民國建築
  • 南昌這幾個地方獲得國家級稱號
    >南昌市博物館、南昌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南昌金九福錢幣博物館榮獲國家二級博物館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助推「文化之城」建設!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自然脫俗,內部陳列以八大山人生平及藝術介紹為主,徜徉其間,觀眾的思緒將隨著三大建築的風格變化,飛向八大山人的生活和藝術空間。南昌市博物館南昌市博物館創建於1984年,是一座地誌性綜合博物館,主要收藏能代表和反映南昌及江西地區悠久歷史文化的歷史文物,同時致力於南昌地誌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宣傳。
  • 那些曾經的民國建築
    那些曾經的民國建築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還。留存下來的只有前人的智慧和物質,比如建築。今天,我們來看看民國時期的建築吧!首都飯店舊址民國時期南京最豪華的賓館首都飯店舊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中山北路178號,是民國商業建築遺存,是軍政要員及外賓下榻之處。1932年始建,1933年竣工。該建築主體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1376平方米,建築面積926平方米。建築為現代派西式風格,根據功能和地形特點,平面設計為不對稱的「7字形」。2002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華江飯店。
  • 南昌大學:國立中正、一脈傳承
    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民國時期至今在此大地便樹立著一所以「領導人」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國立中正大學(現稱南昌大學,南昌大學辦學始於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和1921年創辦的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
  • 南昌旅遊景點:南昌十大著名旅遊景點,滕王閣作為江南三大名樓是...
    江西南昌在我國南部地區可以說是很熱門的旅遊城市之一,而且各方面的環境也是比較好的,那麼南昌好玩的地方有哪些呢? 一、滕王閣
  • 北京民國時期名氣很大的中西合璧三大建築群之一~輔仁大學
    晚清時期曾擔任過軍諮大臣,宣統年間是紫禁城禁衛軍首領。民國七年(1918),徐世昌將其任為將軍,也算是當過民國的官。新中國成立後,被毛主席命為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並且擔任過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 南昌老木匠打造江南三大名樓(圖)
    滕王閣、黃鶴樓、嶽陽樓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三大名樓」因建築雄偉,歷史文化底蘊豐富而受到許多遊客和文人的追捧。因江南三大名樓地處三個不同的省份,能一日遊遍「三大名樓」成為他們的奢望。16日是重陽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記者有幸一日遊覽了「江南三大名樓」,這次遊覽是在一個已有80歲的南昌老人杜同發家中。
  • 全智健-5月旅居推薦江西南昌
    江西南昌基地坐落於國家4A級旅遊景區——南昌縣黃馬鳳凰溝風景區旁,佔地約600畝,包括雲南部落、徽派風光區、陽光公寓等三大生活群落,社區交通便利,氣候溫和,已納入國家重點建設的「江西省鳳凰溝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範圍,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高比例的負氧離子含量,非常利於長者的身心健康,是養老與養生的福地。
  • 鹹寧王家畈學堂:民國建築裡的鄉土記憶
    王家畈學堂大景(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鹹寧12月23日消息(記者熊峰 通訊員曾文波)在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馬橋鎮高賽村的王家畈村落外,有一棟留存至今的民國學堂建築,人們稱它為王家畈學堂。「王家畈學堂是1937年,由王職夫老先生在當地做的一個歐式學堂的建築樣式,今天仍然可以看得到其建築風格的獨特性。」湖北科技學院鄂東南傳統建築保護與發展中心負責人彭勁教授一直在關注這座建築,並在他負責的馬橋鄉村記憶館特別展出了這座老屋復原的模型。
  • 南昌市依託歷史文化建築資源推進舊城復興
    (一)歷史建築根據《南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1),南昌市共有歷史建築140餘處,這些建築大多為私有產權性質,缺乏專人管理,且年久失修,有的已經破損甚至滅失;另外,在舊城改造過程中,有的建築受到損毀。經初步調查,目前南昌市現存歷史建築86處左右。
  • 民國年間雲南瘴瘧防治考述
    在雲南,民國以前,對瘴瘧的預防與治療主要是以避、防和巫醫為主,輔之於中草藥治療。民國中後期,隨著以金雞納霜(奎寧)、常山等治瘧特效藥及其衍生藥品的開發和推廣,邊疆各民族也逐漸認可和接受了這些特效藥。所以,民國年間雲南瘴瘧的預防與治療,可以說是走了一條從傳統到近代的道路,應對瘴瘧的重點經歷了從避瘴、防瘴到治瘴的轉變。
  • 看一看民國時期的三大幫派,都有誰?
    眾所周知,民國有三多,軍閥多,土匪多,幫派多。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民國時期最有名的三大幫派組織,這是一支始終活躍在民國政治和軍事舞臺上的重要力量,幾乎所有的民國大事件都有這些幫派的身影。致公黨司徒美堂進入民國以後,洪門致公堂轉型為中國致公黨,陳炯明首任該黨總理,成為活躍在民國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 他出生於隆江米街,民國年間,他白手起家!
    民國年間,廣東潮汕惠來縣唐崇和白手起家,憑著超凡的智慧與謀略,務實拼搏的幹事精神與毅力。
  • 中國百年被毀著名建築簡史,難得一見!
    來源:建築名苑 這裡只把那些毀於近幾十年而留下影像資料的部分著名建築做一番展示,以此紀念那曾經的文化建樹。 北京慶壽寺雙塔,生於1257-1258年間,卒於1955年,800多年歷史,修西長安街時消失。
  • 江西「最高建築」平安國際金融中心坐落南昌九龍湖
    一座城市的地標建築很被很多人關注,也是人們對一座城市的記憶! 地標是指每個城市的標誌性區域或地點,或者能夠充分體現該城市(地區)風貌及發展建設的區域。每座城市都有自己城市的文化,也有自己的地標建築。我們常常提起的摩天大樓,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標,摩天大樓是城市發展的縮影,是城市現代化的標誌。
  • 江南三大名樓:江西滕王閣
    貞觀年間,唐高祖李淵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曾被封於山東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此閣因王勃一首《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世的經典。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