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條件變好了,慢性疾病卻越來越多呢?有種說法是,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忽略了運動。這種說法雖然不全面,但確實凸顯了合理運動對保持身體健康、減少慢性疾病發生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對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如果能夠堅持合理的運動訓練,並控鹽限酒、減輕體重,血壓的穩定性會大大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服用降壓藥的數量和劑量,甚至停用降壓藥。
但高血壓患者,尤其是合併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在運動訓練之前一定要接受全面的醫學檢查與康復功能評定,以確保患者是否適合於運動訓練,以及適合哪種強度的運動項目訓練。
這就是今天要講的「運動康復療法」。
高血壓患者
能進行運動康復嗎?
高血壓患者是否能運動,應取決於醫生對患者進行運動前風險分層的結果,高危患者還要進行心肺運動試驗評估。
如果患者在運動時沒有出現複雜室性心律失常、沒有心絞痛症狀、血流動力學穩定,只在高強度運動時才會有明顯的氣短、輕度頭暈等,一般可確定為低風險或中度風險,意味著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康復療法。
反之,如果上述症狀非常明顯,甚至患者本身就有猝死/心跳驟停病史、運動中血壓較運動前降低10mmHg以上等情況,則意味著高風險。選擇運動需萬分謹慎,須徵求醫生的意見,在醫生的專業指導和必要的醫療監測下進行。此外,對於血壓超過180/110mmHg、有高血壓危象/急症/嚴重併發症,以及運動時血壓波動較大的患者,則不建議劇烈運動。
高血壓合併糖尿病、冠心病
運動處方關鍵詞:強度、時間、頻率
臨床上的高血壓患者情況複雜多變,有些還伴有併發症,比如高血壓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合併冠心病等,因此「運動處方」也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病例1
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患者(60歲)
目標是降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同時還要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
運動方式可以選擇騎自行車、慢跑和遊泳等有氧運動,強度保持在中等就可以,運動時間30-60分鐘。運動最大心率為(220-年齡),患者今年60歲,那麼運動最大心率就是220-60=160次/分。中等強度運動要求心率為最大心率的60%-70%,即為96-112次/分。
患者應當在餐後至少1小時後做運動,運動前先進行10分鐘的準備活動,隨身攜帶糖塊,避免運動時出現低血糖,對人體造成傷害。運動後要做5分鐘的整理放鬆活動。每周運動5次。
病例2
高血壓合併冠心病的患者
(做了支架手術)
血壓控制在125/75mmHg,靜息心率為60次/分。
建議可以選擇踏車、慢跑等運動形式,強度維持在80-90次/分,每天堅持10-16分鐘,每周運動4-6天。另外,還可以做一些抗阻訓練,比如舉啞鈴和器械訓練等。每組10~15個,每次1~3組。訓練結束後要做「整理運動」——放鬆至少5分鐘。
倘若運動過程中出現了胸疼、氣短、哮喘或疲勞等症狀,應立刻停止活動,直到症狀消失。
小貼士
運動後出現疲勞怎麼辦?
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運動也容易引起疲勞,至少會感到自己的心臟跳動更為劇烈。但是,只要不是特別快且能耐受,也就無需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