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眼目睹親人離世,你是怎樣自我調節的?

2020-12-23 麻醉MedicalGroup

親人之間的愛是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的。想想年輕的時候,那些讓我們哭泣的事情大多都是適量工作,受挫自我懷疑等等。那時候我們經常勸慰自己,除生死之外,別無大事。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始終是要面對生死之事了。而我們觸及的越來越多的一個話題就是死亡。#百裡挑一#

這些悲劇很有可能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真正意識到原來死亡離我們這麼近。然而,當我們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去接受這個問題,我們卻可能要突然面對他,更有可能要去面對身邊至親之人的離去。

在我五六歲的時候,爺爺離開了我們。那時候的我是第一次接觸死亡這個字眼。我親眼目睹了爺爺的病重、過世直到葬禮,但那時懵懂的我根本不明白什麼是生死、什麼是別離。當時的家裡人也都在說爺爺是睡著了,而我也就信以為真。認為死亡就像是一場遊戲,結束後還能重啟。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見過爺爺。每次過年我們都離開後,總能看到奶奶一個人坐在床上。盯著爺爺的照片我們流淚。

直到長大後,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死。現在我也是一個歷經人生磨難的成年人了。有很多人對於死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死去是一種解脫;而有的人對於那些我們愛的人離世,很難去說再見。

在我上高一的時候媽媽出車禍去世了。那天好像正是雙十一,早上我還在考慮要不要買衣服。碰巧那天月考成績出來了,中午我就給媽媽打了一個電話。媽媽看完後在那兒幫我分析成績,我在一旁應和著,全然沒有把他的話聽到心裡。聊了一會兒後,就掛了電話。

晚上大概七點左右吧,在上晚自習,班主任進來讓我立馬給爸爸回個電話,說有重要的事。我出去給爸爸打電話,他說我媽出車禍了,正在搶救。當時我第一反應是她怎麼這麼不小心,應該沒有什麼事吧?後來,班主任幫我辦理了請假手續,我就去了醫院。在路上我感覺有些不對勁。幾乎所有我認識的親戚都在去醫院的路上。包括就沒有聯繫的堂姐也給我發消息說要堅強,不要哭。

我九點左右才到的醫院,醫院裡來了好多親朋好友,每個人的眼眶都是紅的。我爸跟我說媽媽情況很嚴重正在手術,可能撐不過去了。過了幾個小時,醫生出來了,說他們已經盡力了。

果然現實永遠比電視情節更加狗血。我當時並沒有哭,我笑著拉著醫生說,我覺得還可以搶救一下。隨後醫生又進去了,說還要把傷口再次縫合好。再後來我就聽到我爸強作鎮定地打電話聯繫殯儀館。把媽媽的衣物都交給了我。親朋好友們都過來抱著我痛哭,一個一個地安慰我。可我自己卻一滴眼淚都流不出來,也沒有傳說中崩潰的感覺。我陪著我媽去了殯儀館,到了殯儀館之後,我還跟負責化妝的工作人員描述媽媽喜歡的妝容。

最後爸爸讓我去休息一會。後來我是被一陣哭聲吵醒的,親朋好友都來了。我告訴他們說不要哭,我媽喜歡安靜,你們哭她也難受。我是在燒紙錢的時候,才崩潰嚎啕大哭起來。因為是一張像匯款單一樣的東西,上面匯款這是我收款人是我媽,上面還寫著天堂銀行。忽然意識到平時都是我媽給我打錢呀,現在怎麼反過來了?然後我就崩潰了。

輓聯上的名字是誰不好,為什麼偏偏是你?

相關焦點

  • 親人突然離世,我們應該怎樣走出陰影?
    面對死亡,是這樣的突如其來,甚至都不容許我們和親人好好道別,這場荊楚大疫,讓我們看到了布衣商旅身先士卒,然後在戰役之後,怎樣才能做好生者的心理重建呢?此前有網友爆料,武漢要求各社區安排死者家屬領取死者的骨灰,漢口殯儀館外排起長隊。
  • 抗疫科普|全國哀悼:我們該如何面對親人的離世
    親人的離世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而疫情下的喪親更是劇痛而混亂的。蘇軾面對亡妻曾感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魂,無處話悽涼」。那麼疫情下的清明節,我們又該如何去面對親人的離世呢?了解哀傷的正常心理反應過程Ⅰ1、麻木震驚期:通常在親人離世一周內發生。這個階段,有些人茫然無措,完全亂了分寸。
  • 親人離世心情很悲傷的說說 親人過世傷感悲痛的句子
    親人離世心情很悲傷的說說 親人過世傷感悲痛的句子  一、親人去世的心情句子  1.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節哀順便。  2.節哀順變。很傷心得到這樣的消息。  3.一路走好,願天堂裡沒有病痛折磨。  4.我能做的不多但有個詞叫盡我所能。
  • 自勝者強,學會自我調節
    學會自我調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 對我個人而言,學會自我調節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情,還可能會改變整個人生。2 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那就是,問題的關鍵究竟在哪?生活中難免會有或多或少的壓力讓你煩惱,很多人都在抱怨,甚至有時候會感到沮喪和煩躁,一旦這些東西出現在你的情緒裡,你會感覺你的生活是如此的凌亂不堪。那麼,這時候,你就得學會自我調節好自己的整個情緒,學會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3 怎樣才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呢?
  • 人離世以後為什麼會給親人託夢?科學家發聲:這並非封建迷信
    其實在民間關於託夢有這樣的一些說法,託夢是已經離世的親人們,還有未完成的心願,然而自己走的過於倉促,於是託夢給自己的後人,讓他們幫忙完成自己的心願。也有一部分說法表示,拖夢是因為離世的親人在陰曹地府過得不好,想讓後輩為他們燒一些紙錢、衣服等用品,好打點陰間的生活。
  • 親人離世立馬發朋友圈,網友:你還有心情玩手機?
    想要關注更多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有趣的靈魂等你來發現。文:鄒小姐」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親人的離去無疑是我們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最近,經常在朋友圈、某音等公眾平臺看到很多人發布親人離世的消息及視頻,遭到廣大網友的吐槽。
  • 自我調節的重要性
    擁有強大的傾訴欲望,這是一種巨大思維陷阱,生活在傾訴與分享裡,會讓你失去處理情緒和自我調節的能力,任何事都不會解決,不知道怎麼處理。牛耕田回來,疲憊不已,看到了狗,牛便跟狗抱怨「老朋友,我真的太累了,好想休息一天。」
  • 35歲戚薇談親人離世,這位親人離世時僅26歲,大好年華令人唏噓
    而戚薇在談到這位親人離世時,也罕見地在螢屏上流露出自己難過的一面,都是速度哽咽,說話語氣令人心疼,提到這位親人是誰時,她表示是老公李承鉉的妹妹Joanne,而李承炫的妹妹存在娛樂圈發展,但是在2014年,卻因為一場交通事故而去世。確實是年僅26歲。
  • 親人離世,傷心之餘,父母如何教孩子和親人告別?
    死亡是生命輪迴的一部分,然而很多父母卻很少對孩子進行生命中的死亡教育,以致有的孩子不懂得怎麼去面對親人的離世;還有就是孩子會缺乏對生命的敬畏,遇到挫折時甚至會輕生…其實生死輪迴一直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 親人離世悲痛、居家隔離苦悶 戰疫期間如何防「抑」?
    面對親人離世,如何平復哀傷情緒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防疫科普團隊王建平教授認為,疫情下的親人離世,由於各種原因,比如來得很突然,無法在臨終時陪伴,無法在親人離世後告別,親人離世前的狀況無法得知,沒有遺物留下,這些都是預測哀傷轉變為病理性哀傷的高風險因素,會使得哀傷的平復過程變得更加艱難,甚至發展為複雜性哀傷或者病理性哀傷
  • 「親人去世,我沒哭也被悲傷,我真是鐵石心腸嗎?」
    這首詞主要是蘇軾悼念亡妻所做,雖然親人已經離世十年,可是仍然會讓蘇軾留下淚千行。在中國人的風俗之中,當親人離開我們,我們總會難以抑制自己內心的悲痛,然後號啕大哭,我們俗稱為哭喪。這也是對於亡者的一種極大的尊敬和緬懷,這也是我國喪葬習俗的一種文化。而在整個葬禮過程中,哭喪會貫穿整個儀式。
  • 親人離世安慰節哀順變的短句 安慰去世人家屬的暖心話語句子
    家裡有親人去世,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的悲痛的,那麼要安慰去世人家屬呢?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親人離世安慰節哀順變的短句大全。  親人離世安慰節哀順變的短句 安慰去世人家屬的暖心話語句子  1、親人已 乘黃鶴去,人去音存樓不空。但以笑顏慰慈恩,從來此恨最無窮。
  • Nike AeroReact:革新的自我調節透氣性
    為了保持涼爽,除了脫掉多餘的衣服之外,人體還會進行體溫調節,通過出汗與汗水蒸發來將體溫保持在最佳水平。在長跑時,我們需要靠體溫調節來避免過熱、保持極佳的速度。然而身體越是努力去保持涼爽,就越難發揮出最佳的運動水平。為此,我們隆重推出Nike AeroReact科技:一種全新的響應性輕質面料,其研發基於耐克研發團隊運動研究實驗室以及全球跑者的見解。
  • 我不是壞孩子:自我調節vs自我控制
    「如果我們要想得到好的結果,就必須改變我們的思維,我們應該努力讓孩子學會自我調節,而不是自我控制。」可是,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需要學習,才需要改變自己的觀念,才需要引導孩子學習自我調節而不是自我控制。在孩子初中時期,我並不能做好自我調節這件事,更多的時候我都採用自我控制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情緒,但總有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時候。
  • 7名親人因感染新冠肺炎而亡,唐斯感嘆籃球難助自我療傷
    7名親人因感染新冠肺炎而亡,卡爾·安東尼·唐斯感嘆籃球難助自我療傷新冠肺炎自去年底爆發,至今一年仍然未見緩和趨勢,香港出現第4波疫情,美國早前仍單日確診人數逾10萬及單日死亡超過2700人。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在病毒面對人人平等,不論你是富豪或草根階層,就連身價不菲的球星們也有染疫的可能。木狼球星唐斯雖然未有感染肺炎,惟他身邊的至親們難逃一劫,與他關係親密的母親Jackie更因此於4月離世。唐斯母親於3月底染疫,當時她高燒40度,情況未見好轉,肺部功能每況越下,需以呼吸機幫助呼吸。
  • 面對親人離世,內心深處的痛該如何安放
    面對親人離世,內心深處的痛該如何安放 2020-04-17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教你4個緩解焦慮情緒的自我調節方法!
    你需要換一種方法,當你順其自然的時候,你內心就好像洪水洩洪一樣會有一種舒緩的感覺,那種感覺會讓你很舒服。所以請放下抗爭,不要硬抗,這根本不是硬抗的事。請順其自然,慢慢去感悟這四個字!
  • 兩位親人接連離世 天水支援武漢護士含淚堅守崗位
    兩位親人接連離世 天水支援武漢護士含淚堅守崗位 2020-02-27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
    自我調節主要指的是「由自我施加對自我的控制」,即個體在環境中不斷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節。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運用自我調節能力,如學習,減肥,情緒管理等等。擁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可以讓人在做事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夏季悶熱心情易煩躁 教你如何自我調節
    身上的汗不停的流,晚上悶熱睡不著覺,就連人的情緒也愈加煩躁,稍有點不如意,就有可能讓你火冒三丈,怎麼辦才好呢?人的情緒與外界環境息息相關我們知道,人的情緒與外界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繫,當遇到持續高溫天氣和外界大環境變化時,人體這一小環境受到影響也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