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新用戶或者一個月內未下單的老用戶,現在只要訂單滿29元,就可以在這四類商品中任選一樣免費送您。」
「只要您是新用戶,現在下單滿39元,就可以立即送您一盒鮮雞蛋或一瓶生抽。」
生鮮電商平臺的業務人員拿著公司的一張宣傳頁,在下班時人流密集的小區門口,為來來往往的人們介紹著自己平臺的優惠活動,試圖以「免費蛋糕」為引,在做到老用戶留存的基礎上,撬動另一批新的用戶群體。
「我在這一天基本能拉到15個人左右。」北京市豐臺區某小區的門口,某生鮮電商平臺業務員王偉(化名)正在耐心地跟一名女士介紹優惠券的領取流程,以及推薦該生鮮平臺上比較優質的秒殺產品。
圖片來源:攝圖網
「雖然新用戶需要下載APP,過程比較繁瑣,但還是有很多用戶願意聽我們細緻地講解。」王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方面,現在的活動確實比較合適,有很多1元秒殺的產品,還能夠通過掃我們業務員優惠碼,給用戶發放一些商品的免費優惠券;另一方面,我自己也經常在我們平臺上訂購,確實有不少價格優惠卻品質較高的商品,比在超市或菜店購買合適多了,我也會向用戶力推平臺上的這些商品。」
「品類全、品質優、到家服務,這些都是生鮮電商的優勢。」每日優鮮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舉例稱,「像每日優鮮,我們1小時達的SKU(標準生產單位)在3000-3500,但線下的社區肯定承載不了這麼多種。另外,我們80%的商品都是產地直採,蔬菜類商品的周轉時間為1.5天,再加上最快30分鐘就能送到用戶手裡,這使得我們的用戶規模是一直往上走的。」
「先挑後買」佔優勢
晚上睡覺前定好第二天6:57的鬧鐘,鬧鈴一響就急急忙忙打開生鮮電商平臺,花2分鐘挑選菜品,7:00一到就立即下單付款,然後等著騎手把所需要的菜品送到小區門口。
圖片來源:攝圖網
「搶菜」流程一氣呵成,已經成為田先生疫情期間的固定動作,可自從疫情好轉後,田先生已經記不得上一次在平臺上買菜的具體時間了。
「我家附近有兩個社區類的菜店,買菜還是很方便的。」田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其中一家菜店是有自己的蔬菜基地,每天早上從基地進來新鮮的水果蔬菜,價格也非常便宜,現在下班都會路過這家菜店,就順道直接挑選自己想要購買的商品了。」
「生鮮部分在實體銷售的體驗要比電商更好,而且價格上也有優勢。」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生鮮在實體店進行銷售時,消費者可以先挑選後購買,對生鮮商品有直接的體驗。但在電商平臺購買卻只能從圖片來判斷實物,對於生鮮這樣難以退換的商品來說,電商具有天生的短板。」
沒有辦法直接挑選高品質的生鮮商品,是田先生選擇放棄線上下單的重要原因。「比如說我之前在平臺購買的水果,雖然足秤,但是很多都沒有熟透,個頭也比較小,相同價格之下,我更願意在菜店自己選購優質的商品。」
「除非能夠提供更精準更直接的消費體驗,否則很難贏過實體銷售。」沈萌如是說。
線上和線下生鮮市場的關係,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看來,是此消彼長。
「我們能夠看到,社區的一些連鎖菜店做的還是不錯,比如說承諾不賣隔夜商品等,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優勢。」盤和林坦言,「此外,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還是線下居多,這就需要生鮮電商做出一些有核心競爭力的措施出來。」
線上線下融合是趨勢
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食品安全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首要問題,尤其是生鮮商品。
「畢竟是吃進嘴裡的東西,所以生鮮商品的選擇依據排序一直都是品質高於價格。」沈萌說道,「但疫情過後,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也隨著收入減少的而有所提高,在同等品質下,實體銷售的價格優勢就顯示出來了。」
在面對線上和線下的同步競爭,生鮮電商平臺如何「修煉內功」並做好到家服務?
「首先,要做好基礎的冷鏈物流,尤其是在一些發達地區,冷鏈物流做好了才能夠保障商品的新鮮度;其次,就是要做好到家服務,注重消費體驗。疫情確實也培育了線上一部分的消費習慣,如果能夠守住並步步為營,還是可以繼續推進的;最後,就是不能一味的低端打『價格戰』,需要生鮮電商推出類似有機蔬菜、有機食品等高品質的商品,這跟線下菜店是避開競爭的,而且利潤附加值也不錯。」盤和林分析稱。
圖片來源:攝圖網
艾瑞諮詢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達2796.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6.7%。2020年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對於生鮮到家的需求急速增長,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會有顯著的提升,預計到2023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
由此可見,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在穩步增長。沈萌認為,只有線上線下結合,發揮電商與實體銷售各自的優勢,才能貼近消費需求。
他分析稱,「生鮮電商減少經銷環節,但是巨大的基礎設施與物流成本降低了中間環節成本弱化的優勢,所以電商還應該加大與線下的整合力度,形成協同發展的模式,從整體上突出競爭性。」
值得一提是,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鮮于近日獲得了4.95億美元的融資,已經實現盈利性增長。「未來我們將在兩方面持續發力,一個是投入產地直採供應鏈,另一個是智慧連鎖。」每日優鮮向記者透露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