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線上線下互融共通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廣州日報

「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到現在,我去超市買菜的次數,加起來不到五次。」家住體育西路的李小姐發現,在她居住的小區門口,每天都能看到盒馬、京東到家、達達小哥來去匆匆的身影。

據了解,京東到家在6月6日-6月14日期間的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138.8%;6月1日至6月14日,達達快送累計配送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了73.4%;盒馬鮮生的銷售額在1—3月高峰期同比增加3—4倍,目前平均增幅達到60%左右。「疫情給生鮮電商帶來發展機會,也帶來反思機會。」業內人士認為,新的快速增長期或將 迎來新一波的行業洗牌。

傳統零售商

拓寬線上渠道

「過去5個月,永旺的整體銷售情況比去年明顯下滑,到店客數減少至去年同期的85%左右。」 廣東永旺天河城商業有限公司營運總部店鋪營運總經理金毅茹稱,這個數據對於實體超市來說影響較大。不過金毅茹對於今年下半年的預期較好,對市場仍充滿信心,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其自有App新近上線,擴大線上銷售渠道,增加配送的銷售額,有望令其成為銷售業務強有力的增長點。

自2016年起,該企業開始與美團、京東到家、餓了麼等配送平臺合作。隨著行業趨勢的變化,線上銷售之勢不可逆,集團決定加大投入。金毅茹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採取的是自有平臺和其他配送平臺相結合的多平臺策略,「自有平臺在顧客體驗、互通性、便利性上有較大的改善空間,能更好整合顧客資源;而多平臺互補互助,能給顧客帶來更多選擇。」

金毅茹稱,公司近年線上銷售佔總銷售的比例不斷增長,目前線上銷售依然是絕對的銷售增長點,線上與線下銷售互為補充。她還透露,公司正在籌劃在線下布點以服務社區顧客:「未來方向是在廣佛地區開拓不同業態的、全區域的生鮮零售市場。」

社區生鮮2.0——菜吧

「自從樓下開了一家番薯藤,我就再也不愁買菜這事了。」雖然胡女士是全職媽媽,但在買菜上能省下時間和心力,何樂而不為。錢大媽、番薯藤等社區生鮮解決了許多本需要見縫插針規劃買菜的市民的痛點。

一家社區生鮮店的工作人員稱:「疫情期間,我們對於門店所在小區的居民不設消費門檻,一盒雞蛋也送貨,反正也就幾步路。」雖然店裡的6個員工的排班表是滿的,但生意增加了兩三倍。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他們還在周邊的居民中採取微信群團購訂貨,線下取貨或送貨上門的方式,線上的成交額已逐漸大於線下銷售額。有業內人士稱,2019年,生鮮電商市場面臨生死之爭,自營到家業務,可能就是行業走出生存窘境的選擇之一。

除了從線下到線上的順利過渡,疫情也給了社區店2.0——菜吧——一個普及的機會。在琶洲磨碟沙大街一個小區內,記者看到一排冷櫃分開放置著蔬菜、肉類、水果,陸續有小區居民前來買菜,平均不到5分鐘就挑選完畢,關櫃走人。一名男士告訴記者:「菜吧肉菜品質不錯,價格可能比市場價略高一點,回家路上順便買菜,很方便,適合上下班時間不固定的白領。」

記者了解到,菜吧在廣州市場並未普及,市區僅有數個布點。事實上,菜吧並不是一種新興事物,布局已超過一年。菜吧為何未成規模?有業內人士認為,有的社區生鮮零售店品牌採取連鎖加盟方式不斷擴張線下門店,有可能會在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後才會在菜吧上發力:「如果菜吧也採取連鎖加盟方式,可能更利於規模發展。」一名生鮮行業人士認為,菜吧是未來生鮮零售市場的補充,模式是可行的,主要看是否能夠盈利:「其成本和盈利都取決於訂單量,只要周轉速度加快,損耗率降低,利潤就能提高,這種模式自然能夠走向良性循環。」

微距電商讓庫存離消費者只有幾公裡

傳統零售商向電商轉型,生鮮電商企業也在修整中向線下渠道快速擴張。據盒馬廣州區域運營負責人潘宇亮透露數據,今年前5個月,盒馬廣州的銷售在1-3月達到高峰,同比增長3-4倍,4月出現回穩,目前同比增幅在50%左右。目前,高值消費者留存率達到80%左右。從消費種類看,消費者更追求餐飲的安全性和品質,散裝、日日鮮等平價肉菜的部分消費份額被有機菜所取代。

記者從達達集團了解到,2020年一季度,該集團收入同比增長109%,其中原因就包括在疫情期間,由於短期高頻下單,許多新用戶形成即時消費習慣,認可手機下單、1小時到家這種消費方式。

業內普遍認為,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中國電商曆經了遠距、近距、微距三個階段,其中微距電商也就是即時零售,讓庫存離消費者只有幾公裡,配送只有30分鐘到1小時。但即便電商發展到現在的程度,還有近80%的零售發生在線下,即時零售和本地零售的電商化將是一個最大的機會。

「現在很多商家在強化供應鏈建設外,更加堅定了數位化轉型、到家服務投入、全渠道布局的必要性」。達達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平臺,將強化與各類型優質商家的深入合作,發揮京東到家和達達快送的本地即時零售和物流配送優勢,保障商品供應充足、配送即時,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

菜吧買菜「三部曲」

掃碼開門

開門選購

關門結帳

分析

生鮮電商行業處於新的洗牌階段

據易觀數據,2020年一季度生鮮電商行業日均活躍人數為658.1萬,較去年同期增長104.8%。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1620億元,預計2020年可達2638.4億元。

「因為疫情,有的友商也得到發展機會,並且開始嘗試進入廣州市場。」 潘宇亮認為,這些友商同樣經歷了檢驗服務能力的時期,也同樣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可能獲得了銷售機會,但沒有得到發展機會。」在他看來,原因是有的體系不大,可服務用戶數不夠,很快達到極限;有的客戶群體非高值客戶,流失率較高;還有的平臺商在跟商家聯合的時候沒有形成互利,無法給消費者來持續性的用戶價值,客戶的留存率更低。

「目前行業處於新的洗牌階段。」 潘宇亮說,疫情帶來很多新的「玩家」,雄心勃勃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而老牌「玩家」也希望乘勢而為,鞏固自己地位的同時繼續擴張,這種快速發展期意味著行業將迎來新的淘汰賽,行業最終很可能剩下三種模式,而且每種模式可能都會出現一枝獨秀或雙駿齊驅的局面:「即盒馬模式只有一家,前置倉式一兩家,平臺商一兩家,其他均成為補充。」

分析三種模式,他認為,大店自營模式可以提供更多保障和可持續發展。當然他也強調,這種模式需要很強的資本力量和操盤能力。在他看來,另外的模式也同樣優劣勢明顯,小店輕資產自營投資小、起步快,但獲客成本高、黏性不夠大,供應鏈也比較弱,需要急速轉型;平臺有一定穩定的客戶群,但發展速度比較緩慢,且空間有限。

分析

僅做線上或僅做線下的單一模式不可行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生鮮電商市場分為三個維度,一個是全國品牌,二是大區域品牌,還有以社區為單位的服務商,各個維度各有主流品牌。

他認為,2019年之前,生鮮配送行業虧損嚴重,而隨著疫情發生,全國品牌、區域品牌和社區品牌都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但是隨著前兩者渠道的下沉,對服務點的精耕,對服務體系進行完善,社區內的小微型生鮮電商很可能不再有太大的生存空間和生存能力。」

另一方面,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這個行業對資金、服務體系、大數據的要求非常高,企業想要分一杯羹,一定要有資本的介入,二是要有智能化、大數據、雲技術的支撐。」 朱丹蓬稱,生鮮電商行業還需要形成「四化」,即專業化、規範化、品牌化、規模化。

另一方面,在傳統零售商向電商進發的同時,生鮮電商也在開拓線下渠道,線上線下生態圈的形成,明確了僅做線上或僅做線下的單一模式不可行,即使是線上為主的電商,也要考慮由特約社區服務點進行精細化的配送。「線上與線下互融共通,互成補充,品類越來越齊全是必然趨勢。」朱丹蓬說,這也是生鮮電商的發展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生鮮電商行業仍存在許多不專業、不規範的現象,如高價低質、服務不到位,配送不規範、破損率高等。「這畢竟不是傳統行業,是新生的業態。」朱丹蓬說,「允許他們在摸索中進行創新和完善吧。」(記者 林琳)

相關焦點

  • 線下購物體驗PK線上配送到家:生鮮電商的路要咋走?
    線上和線下生鮮市場的關係,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看來,是此消彼長。「我們能夠看到,社區的一些連鎖菜店做的還是不錯,比如說承諾不賣隔夜商品等,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優勢。」盤和林坦言,「此外,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還是線下居多,這就需要生鮮電商做出一些有核心競爭力的措施出來。」
  • 線上生鮮電商不能「拐腿」實體店與APP捆綁或是最佳路徑
    撰文/藍科技伴隨疫情進入結束倒計時,疫情期間火了一把的線上生鮮電商還會持續火下去嗎?另根據艾瑞諮詢數據,生鮮電商市場規模2020年預計達到4040.7億元。隨著目前中國疫情逐漸好轉,在人們恢復到正常的工作與生活時,線上生鮮電商的狂奔還有多久?
  • 2018電商線上線下精準融合零售新模式遍地開花
    2018年的618電商大戰中,「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成為新戰場。以生鮮超市為例,生鮮作為高頻剛需的消費品,已成為商家必爭之地,永輝的超級物種和京東的7FRESH等零售創新模式層出不窮。融合新模式落地以7FRESH為例,其定位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生鮮食品超市,其中生鮮產品所佔比例超過70%,7FRESH根據周邊用戶消費數據精選超市貨品,並且用戶可以線上下單,3公裡內最快可28分鐘送達。對於超市品類的選擇上,7FRESH依靠京東大數據系統,具備用戶畫像、智能補貨等管理模式,通過用戶畫像了解周邊用戶的喜好,幫助店面更好的選貨、備貨。
  • 2021猜想:線上線下融合能幫食品業多大忙?
    今年整個中國食品快消在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上將朝著三方面發展:第一,線上與線下一體化經營;第二,線上與線下互融共通;第三,線上與線下互補短板。這三點是未來整個中國快消品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增長的重要路徑。
  • 貴陽社區生鮮菜場被網際網路大鱷搶佔,線上線下買菜你咋選?
    如今,社區菜場生鮮團購已成為不少市民買菜的新方式,在其背後,各個網際網路電商企業也紛紛出動,以注資或入股的方式搶佔各個社區生鮮菜場。然而,另一邊,線下實體超市同樣也在不斷推出便民的優選服務和優惠的購物價格,面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買菜環節,市民有了種類繁多的選擇。
  • 全國網際網路大鱷搶佔貴陽社區生鮮菜場,線上or線下買菜,你咋選?
    如今,社區菜場生鮮團購已成為不少市民買菜的新方式,在其背後,各個網際網路電商企業也紛紛出動,以注資或入股的方式搶佔各個社區生鮮菜場。然而,另一邊,線下實體超市同樣也在不斷推出便民的優選服務和優惠的購物價格,面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買菜環節,市民有了種類繁多的選擇。
  • 線上線下互融互通 郵儲銀行消費信貸助力居民消費升級
    為促進消費市場提質擴容,進一步激發經濟增長活力,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零售戰略指引下,消費信貸業務持續穩步發展,通過推動各類線上渠道與線下網點互融互通,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業務場景,持續推進金融服務與各生態場景跨界融合,在數位化、全線上業務流程方面實現較快發展。目前,郵儲銀行已形成覆蓋購房、購車、消費和教育的四大產品體系,滿足客戶多方面消費融資需求,進一步助力消費升級。
  • 【「疫」線速報】青雲譜區搭建生鮮配送平臺「線上下單、線下配送...
    【「疫」線速報】青雲譜區搭建生鮮配送平臺「線上下單、線下配送」首單完成 2020-02-13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線下服飾批發商從零轉型快手電商,快手小店通幫助主播快速線上突圍
    「我們做了十幾家線下批發生意,今年開始從零粉絲做快手,兩個多月時間做到了20萬粉絲,銷售額超過了3000萬,這可能是別人要走好多年的路程。」快手電商主播「5566葉莎陳太太」團隊負責人蔣峰表示。「陳太太」是快手直播電商行業最近湧現出的新型主播之一,藉助高效的商業化投放策略,快速成長為具備高私域流量價值的帶貨主播。
  • 線下服飾批發商從零轉型快手電商 快手小店通幫助主播快速線上突圍
    來源:金融界網站「我們做了十幾家線下批發生意,今年開始從零粉絲做快手,兩個多月時間做到了20萬粉絲,銷售額超過了3000萬,這可能是別人要走好多年的路程。」快手電商主播「5566葉莎陳太太」團隊負責人蔣峰表示。
  • 線上生鮮雜貨零售商奧卡多:數位化生鮮供應系統在英國成新潮流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蒂姆·斯坦納引領生鮮電商消費潮流(網際網路大咖秀)薛 凝圖片來源於網絡奧卡多(Ocado)是英國最大的線上生鮮雜貨零售商,公司總部位於倫敦。奧卡多發展迅速,在其引領下,數位化生鮮供應系統如今在英國成為一股新的潮流。今年人們對於線上購物的需求量暴增,為了更好地應對大量訂單帶來的挑戰,奧卡多創新性地使用了無人駕駛送貨車、自動取貨機等。斯坦納在科技投資上非常慷慨,他認為技術是線上服務平臺的基礎,為此他斥資2億英鎊收購人工智慧公司來研發可以代替人來揀選和包裝的機器人採摘臂。
  • 2018中國零售趨勢半年報:線上線下融合加速、社交電商打破消費邊界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艾瑞諮詢基於國家統計局數據及京東電商消費數據等,聯合推出《2018中國零售趨勢半年報》。報告認為, 2018年上半年零售發展主要呈現三大趨勢,線上線下融合加速落地,社交電商異軍突起,泛零售品類不斷擴展。另外從消費人群和行為來看,代際變遷與消費升級為主要特徵。報告還發現,2018年地區間消費日趨均衡,高質量發展是方向。
  • 線上「雲」催生便民的水果生鮮服務
    自從新冠病毒出現後,所有線下經營門店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有能力的商家紛紛轉型線上銷售,解決燃眉之急,而這種線上服務也被稱為「雲」服務,只需用戶點點手機下單,商品就會發往用戶手中。這種模式在疫情之前往往是電商居多,但隨著網購數量增多,物流運輸系統也日益完善,面對這次疫情,不少其他行業也做起了線上銷售。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水果生鮮行業,水果生鮮行業進入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讓用戶購物更方便。
  • 新消費十年的「權利遊戲」 線上線下交錯,社交電商崛起
    一個是十年前選擇從服務型電商做差異化切入的美團,另一個是如今與之用戶數相差不到3000萬的拼多多。   2010年的黃崢還在為淘寶「打工「,創辦了一家電商代運營公司,直到2015年才有了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貨。   這一年也是電商與實體「交棒」的一年,電商一路踩著實體零售而上,而線下零售步步走向下坡路。
  • 生鮮行業線下獲客難?線上引流有哪些方式?
    對於生鮮行業,很多老闆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沒有流量。其實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說最擔心的就是沒有流量,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必須要學會做流量。生鮮行業相對比較特殊,因為產品本身比較特殊,需要儘快的把產品賣出去,不然的話容易壞了,這樣就會導致損失嚴重。
  • 2018電商線上線下加速融合,雙十一助力品牌融入新零售
    雙十一線上線下融合密不可分今年京東11.11將攜手60萬家門店,消費者在以上線下門店購物和線上獲得的是一樣的實在優惠、豐富權益、優質商品和互動化娛樂化的購物體驗。全面融合線上線下資源,以更完備的零售基礎設施、更先進的零售科技為消費者開啟無界零售2.0的全新消費體驗。
  • 線上線下圖書價格同步 電商爭開店解決線上痛點
    事實上,近年來電商不再僅僅滿足於線上銷售,而是全面向線下出擊,線上線下同步的書店已深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線上線下圖書價格同步  入夜時分,男男女女捧著爆米花、飲料進場看電影前,位於泰禾影城二樓入口處的書吧,往往讓他們的腳步慢下來。翻幾本書,坐下來發會兒呆,拍幾張照片發朋友圈,書吧的開張,悄然改變了附近居民一成不變的觀影行為。
  • 從線上到線下 電商平臺的新戰場——電商物流
    雙十一來臨之際,當光棍節變成「雙節棍」,電商平臺的大戰已然是線上線下火力全開。近日另有媒體報導,在今年9月23日至25日舉行的第15屆中國(深圳)國際物流與供應鏈博覽會(以下簡稱「深圳物博會」)上,J&T極兔速遞與子公司雲路供應鏈參加本次深圳物博會,旨在分享疫情時代下東南亞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及跨境供應鏈解決方案。多家媒體報導,樊蘇洲與李傑皆為「步步高」系。
  • 社區新零售,線下體驗店與電商快送店共生
    無論傳統的百貨公司、大賣場、購物中心,還是電商或社交電商,流量是零售業的根本,當無流量可用或流量獲取成本高出盈利的時候,零售相關的商業模式也就失效了。其中,生鮮是社區生活的一款剛需產品,過去的幾年有很多生鮮電商做得不溫不火,大家依然喜歡到線下超市或菜市場去買,所以線下依然是生鮮流量的大入口。
  • 極光:生鮮電商是一門「好生意」嗎?
    ,線下生鮮電商消費往線上轉移的時機也正當時。對於餐飲而言,菜品種類的豐富性最為重要,菜市場與一二批發市場已形成成熟的聯動分發機制,且菜市場租金更低,在菜品供給的多樣性上更勝一籌,生鮮電商若向菜市場的方向靠近,需不斷增加盈利空間小的蔬菜SKU,且與菜市場競爭優勢也不明顯,故未來要朝菜市場發展的可能性較小;而對於線下商超而言,零售的需求很大一部分已經被傳統電商所侵蝕,用戶在線上生鮮電商平臺購買「生鮮+零售」的可能性已被大大削弱,但線下超市的購物體驗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