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軍路君
人靠衣裝馬靠鞍,軍裝瀟灑帥氣,關鍵還得合體。一直以來,新兵服裝發放,一直按照「預測為主、先定物後定人」的粗放的保障模式,故而新戰友們剛入營的軍裝合體率不高,不僅影響美觀,還影響到平日訓練。
這不,2019年擬入伍的新戰士,終於趕上了全國實行徵兵被裝精確保障,至此將徹底告別衣不合體的現象,得體的軍裝勢必更加帥氣!
看過《士兵突擊》《我是特種兵1》的同志,不難回憶主人公許三多和小莊剛入伍時穿的作訓服裝。早些年當兵的我們,就是那種不算好看的新兵作訓服,而且只有一套,班裡八、九個戰士,除了排頭兵勉強合身外,幾乎都是偏肥大型。
好在,營區旁邊住著「擁軍大媽」,為我們量體裁衣,剪褲腿、折衣袖,勉強才避免成為「武大郎」。從今年起,經過兩年多的試點探索,新兵被裝不合體的問題終將得到解決:全國將實行徵兵被裝精確保障模式,意味著今年入伍新兵有望穿上得體的軍裝。
具體來說,以後的新兵領取被裝有以下幾個變化:一是在工作機制上,由被裝部門單獨抓轉變為被裝和動員部門協調配合抓;二是在體型數據上,由概略預測轉變為結合體檢精準採集;三是在物資調運上,由立足部隊自身組織轉變為向軍民融合拓展;四是在服裝發放上,由號型預估發轉變為定人定物分。
2019年入伍的新兵,將結合徵兵體檢測量的身高、頭圍、胸圍、腰圍、腳長等體型數據,準確計算和套測出來的服裝號型,由徵兵單位將新兵被裝統一分揀、逐人打包、精準分發。不過這項新模式,暫時保障主要是男兵;女兵由於徵集數據少,由省軍區按原來模式統一組織保障。
新兵領發的被裝主要包括07夏迷彩作訓服、07作訓鞋、07作訓帽、07短袖體能訓練服等12個保障品種。為幫助擬參軍青年準確上報數據,軍路就測量身高、胸圍、腰圍、鞋碼、頭圍的方法及號碼對應的尺寸作介紹。
新保障模式下,在徵兵體型檢測中增加了頭圍、胸圍、腰圍和鞋碼四個與徵兵被裝供應相差的體型測量項目,望廣大應徵青年高度重視,確保測量數據準確無誤。進站體檢前,就先來了解一下體型檢測中各個部位數據的作用以及測量方法吧!
1、身高測量。身高決定軍服的長短,通常採用人體測高儀測量,也可以用軟捲尺測量。測量時,必須是赤足站立,不能踮腳,不能彎腰駝背。
2、胸圍測量。胸圍決定軍服上衣的肥瘦,測量時,軟尺經過肩胛骨、腋窩和乳頭,在胸前重疊,拇指與食指捏住軟遲結合部,食指在內,可輕鬆滑動即可。注意,軟尺不宜拉的太緊,也不能太松。
3、腰圍測量。決定褲子的肥瘦,測量時,將軟尺一端置於肚臍上,水平圍繞腰身一周即可。
4、鞋碼測量。鞋碼決定軍鞋的大小,由應徵青年根據自己穿鞋子的碼數,直接告訴體檢醫生錄入徵兵體檢系統。
5、頭圍測量。頭圍決定軍帽的大小,測量時,將軟捲尺至於兩耳上方,水平圍繞頭部測量,所得頭部的最大圍度即為頭圍。注意軟尺不能拉得太緊,還要考慮被測者的髮型和劉海頭髮厚度,確保測量數據準確性。如人武部組織試戴軍帽,應徵青年可通過套測確定頭圍,但要注意掌握正確方法,並記住軍帽號碼,可直接告訴體檢醫生錄入徵兵體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