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也會患阿爾茨海默病!注重早期篩查、早治療,可延緩病程……

2020-12-12 瀟湘晨報

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老年疾病之一,然而年輕人也會得!12月10日,由上海市科協、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主辦的「上海科壇·我只認識你——阿爾茨海默病科普分享會」上,上海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醫師李霞曾經遇到過一個25歲的患者,「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是一項世界難題,人類至今無法攻克,只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還無法治癒。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對阿爾茨海默病就束手無策,關鍵在於早期篩查。年輕人患病有遺傳也有其他因素。」李霞指出,人們對這一疾病的觀念要改變。老年痴呆症中,除了阿爾茨海默病,還有神經逆轉、缺乏維生素導致痴呆、老年抑鬱導致的假性痴呆等情況,這些痴呆症是完全可以逆轉、甚至治癒的。

即使是阿爾茨海默病,早檢查確診、早治療,也可以大大延緩病程,減緩病人喪失記憶和生活能力的速度。」

李霞形象地把阿爾茨海默病防治稱為「和壽命賽跑」,由於這是一種老年病,在無法治癒的情況下,延緩發病時間,就意味著老人受這種疾病折磨的時間變短,發展成重症的概率變低,對社會資源的耗費也會大幅減低。

有研究顯示,如果全球阿爾茨海默病病人發病時間能夠延緩5年,那麼病人數將會減少一半。」

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有什麼徵兆嗎?李霞建議,記憶力衰退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典型症狀,可以通過每年做相關的自測題來驗證自己的記憶力,根據得分變化作出初步判斷。

如果每年得分大幅下降,那就要注意了。」

除了自測,對生活細節的觀察也非常重要。

重點是要警惕這種疾病,75歲以上的患者佔比超過75%,年紀越大得這種病的機率越高。」

李霞說,如果發現老人記性變差、做飯經常放錯調料、說話做事變得古怪,那麼就得警惕了。但即使是老人病情已經入重症階段,也完全沒必要絕望。雖然老人已經不記得很多事情,但在接受專業治療和護理的情況下,可以避免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保障好病人的生活質量。「有時候不記得一些事情也沒關係,日常生活沒問題就可以了。」李霞認為。

與會現場,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馬興發出席活動並為李霞頒發「上海科壇講座專家聘書」。市精神衛生中心副書記蔡軍出席活動並為社區代表贈送《幫我記住這世界》科普書籍。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科壇關注阿爾茨海默病:延緩發病5年全球患者將減少一半
    今天下午,由上海市科協、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主辦的「上海科壇·我只認識你——阿爾茨海默病科普分享會」在科學會堂舉行,邀請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認知障礙MDT聯盟副理事長及阿爾茨海默病分會第五屆委員與副秘書長、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認知障礙分會常務委員李霞圍繞阿爾茨海默症相關問題進行講解。
  • ...海默病!專訪頂尖研究學者宋偉宏,這病為什麼治不好?能早期篩查嗎?
    50歲左右發病常和遺傳有關65歲後發病多因後天因素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不到1%的人,發病與遺傳有關,被稱為「早老型阿爾茨海默病」或「早髮型痴呆」。因為遺傳相關的三個基因(APP、早老素1、早老素2)發生了突變,這些患者一般在50歲左右開始出現症狀,有些甚至二十幾歲就已經出現症狀了。
  • 認知功能下降是阿爾茨海默病前兆,中國新藥九期一或為早治療帶來新...
    此外,公眾對疾病的誤解和忽視也是阿爾茨海默病無法被早期幹預的重要原因。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85%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認為老人記憶下降是自然衰老過程,沒有必要治療而延遲就診。而一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進入「痴呆」階段,會失去自理能力,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 你擔心自己會患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病嗎?
    例如,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狀之一因記憶力減退忘記重要日期或事件,且反覆問相同的問題。而典型的與衰老相關的健忘可能是有時忘了名字和約會,但後來會想起來。人們經常會問如果他們的祖父母有阿爾茨海默病,他們未來是否也可能會受此疾病的折磨。大部分阿爾茨海默病的病例發生在65歲及以上年齡。這些個體被歸類為遲發性阿爾茨海默病。
  • 關注阿爾茨海默病:讓記憶被擦除的慢一些
    觀看電影《依然愛麗絲》時,很多人會因為女主角愛麗絲的這句話臺詞,潸然淚下。這是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自白。像愛麗絲一樣,記憶跟不上遺忘的腳步,也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最常見的疾病狀態。因此,阿爾茨海默病又被稱為「腦海中的橡皮擦」。「在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是繼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癌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 上了年紀,記憶力減退,丟三落四,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狀
    阿爾茨海默病是經常發生在老年人或者是老年前期的疾病,如果患上此病,會使人記憶力減弱,語言能力下降,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降低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給家人帶來很大的負擔。對於阿爾茨海默病,如果能及時發現,及時進行治療,會延緩病情的發展。阿爾茨海默病的這些早期症狀,要提前了解清楚。
  • 焦慮會使已經患有認知能力下降的人更快患上阿爾茨海默病
    原創 Daily Mail 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發現,相比於沒有焦慮的認知能力下降的人,有焦慮的認知能力下降的人更快地發展成完全的阿爾茨海默病。這個美國的研究小組發現,即使沒有潛在的遺傳風險,認知能力下降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速度也與焦慮有明顯的聯繫。他們希望這項研究將有助於開發新的治療方法,幫助那些有輕度認知障礙的人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發作。然而,研究人員說,他們還不知道是焦慮導致了記憶問題和快速衰退,還是記憶問題導致了焦慮。
  • 記憶力好、學歷高、宅男宅女易得阿爾茨海默病?最疼愛你的那個人...
    01所有的藥物最多只能延緩病情既然無法治癒,那還要不要治療?「截至目前,阿爾茨海默病還不能實現病因學治療,只能症狀學治療。」去年10月中旬,百健公司(Biogen)宣布,世界首款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抗β澱粉樣斑塊藥物aducanumab已提交上市申請,有望在2年內量產。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爾茨海默病能活多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把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程分為三個階段:早期、中期、晚期。如果在早期發現的早、幹預的早,這部分人主要是生活質量下降,但還能出來活動,延長到十來年也不少見。如果到了中期或者晚期,完全臥床,經檢查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這部分人可能影響大,存活的時間就會短。 2.如果有阿爾茨海默病後不加於幹預,自然病程是8-10年,即從發現疾病到死亡,如果不幹預,可以生存8-10年左右。
  • 財新|水平面下的阿爾茨海默病
    隱藏的病患 令人不安的是,這些驚人的數字並不是全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如同水平面下看不到的冰山,更多的患者並未去醫院就診,甚至尚未意識到自己已患此病。 在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受診人數遠遠低於實際病患數量,農村尤為明顯。在針對城鎮的調查中,僅27%失智症患者接受過診斷,農村受診患者比例不超過10%。
  • 25歲或得阿爾茨海默病 滬上專家建議公眾自測記憶力
    如何正確認識阿爾茨海默病?昨天,由市科協、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主辦的「上海科壇·我只認識你——阿爾茨海默病科普分享會」在科學會堂舉行,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醫師、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認知障礙分會常務委員李霞介紹,她治療過的最年輕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只有25歲。她建議公眾自測記憶力,遇到異常儘早就診。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記憶的橡皮擦」很殘忍 但請正面它
    有專家表示,阿爾茨海默病不會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但常常會伴隨著其他相關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病人三大死因分別為長期臥床引發褥瘡感染、因失去自主吞咽功能導致肺部感染和患上腫瘤疾病。在中後期,病人的生命時長多取決於護理的好壞。「我院周邊老齡化程度很高。往往患病老人80多歲,子女也已經五六十歲,有的還要幫著下一代帶孩子,很多人幾乎沒有時間來照顧阿爾茨海默症老人。」
  • 記憶保衛戰:阿爾茨海默病防治獲進展
    現階段預防意義更大阿爾茨海默病即俗稱的老年痴呆症的一種,是一種神經退行性腦部疾病,潛隱起病,病程緩慢且不可逆,其早期病理特徵是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異常沉積。針對其病理特徵的藥物研發進展緩慢。「睡眠時,腦顱腔中會發生的改變是:膠質細胞的體積縮小,會騰出空間,而此時腦脊液就會灌注在神經組織裡,清除一部分代謝的垃圾物,而引起阿爾茨海默病的毒性物質β-澱粉樣蛋白也包含在內。」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孫永安表示。
  •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要多早開始?科學家重新定義「早期」,治療事半功倍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阿爾茨海默病(AD)會造成記憶力下降、認知衰退等問題,而早在臨床症狀出現的幾年、甚至幾十年前,患者的大腦中就已經悄悄發生一連串的病理性變化,包括大量β澱粉樣蛋白(Aβ)的沉積。
  • 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時,早期症狀有哪些?生活中應該怎麼預防?
    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時,早期症狀有哪些?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早期會有記憶力減退的表現,經常忘記事情,有些事情即使剛發生過不久,馬上就忘記,患者出現了此類現象,要警惕是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信號。經常自言自語,說話前言不搭後語,沒有邏輯性,出現這些表現,要警惕是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會對患者的語言功能造成損害,因此患者會有表述不清,重複,失去邏輯性等明顯表現。
  • 9月21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從容面對,不再迴避!
    預防老年痴呆,促進身心健康」的大型義診活動,為患者免費提供專家義診、認知篩查表檢查、健康宣傳資料等。本次活動加強了公眾對老年痴呆的認識,給患者提供各種幫助,促進老年痴呆的科普及早期診斷和治療。   老年痴呆,又稱阿爾茨海默病,是由於大腦萎縮、腦血管意外、腦外傷、帕金森病等多種原因導致的一類疾病,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智能、定向力等認知功能減退,可伴有睡眠障礙、思維紊亂、情感和行為異常等精神症狀,導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痴呆,65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痴呆。
  • 年均花13萬,一人失智,全家失衡:誰來照護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2013年,在經歷外婆患阿爾茨海默病後,他成立了這家致力於失智症預防與家庭支持的公益組織。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4億。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俊介紹,按我國65歲以上人群中阿爾茨海默病患病率3%-5%計算,約有600萬-900萬患者,如果把臨床前期的輕度認知障礙也算上,數量高達兩千萬。
  •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疾病奪走的,不止是記憶
    三年前,趙秋榮曾不小心摔倒過一次,導致手臂骨折,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後傷勢逐漸好轉,但陳佔青卻發現,自那以後妻子的記憶出現了問題,總是忘東忘西,有時候看到熟人甚至也有點反應不過來。一開始,他以為是妻子摔傷受到了驚嚇,直到她連門牌號都記錯,陳佔青才覺得問題沒那麼簡單。  經過醫院的診斷,確診妻子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老年痴呆。
  • 2020年AAIC: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因素在青少年和年輕時期可測量
    芝加哥2020年7月31日 /美通社/ -- 2020年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 (AAIC)上報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早在我們十幾和20幾歲的時候,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因素可能就很明顯。這些風險因素包括心臟健康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和社會因素(如教育質量),其中許多在非洲裔美國人中特別明顯。
  • 你真的了解阿爾茨海默病嗎?它有啥症狀?怎樣去預防和治療它呢?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們會越來越發現,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居多,而且一般都是在年齡大之後才會患有這個病症。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會更高。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啦!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普及,以及它有哪些症狀?我們怎樣去預防和治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