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場消失的中年女性」何以成話題

2020-12-27 央視網

  【光明時評】

  近日,社交媒體上一篇題為《從職場消失的中年女性》的文章引發輿論熱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48歲的服裝企業高級跟單經理,公司受疫情影響破產後發現自己很難再找到穩定的工作。從話題跟帖和相關新聞集納中看,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很多後育兒期的媽媽身上,當孩子逐漸長大,她們想重返職場的時候,卻發現職場的大門已經提高年齡門檻,或是無法對接她們彈性化的工作時間要求。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中年,意味著掙脫了最初的懵懂與青澀,大多數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形成了一定的職業積累,上有老下有小,沒有人可以依靠,卻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在傳統農業社會中,中年意味著經驗、積累和資源優勢。但在崇尚年輕、變化和效率的消費社會中,人到中年既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負擔,也意味著落伍和被替代的危險。

  在面臨相似的職場壓力和中年危機的情況下,男女兩性也會面對不同的角色期待和社會壓力。人到中年的「大叔」也許要接納自己的普通、平凡、日復一日的工作和家庭責任,但卻大多能夠保留一定的職業位置和收入;而人到中年的女性在用她們「有形」(公共領域)和「無形」(私人領域)的雙重勞動,編織起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日常生活的同時,卻面臨著職場和社會的雙重邊緣化。她們不僅容易在職場中受到貶低和排斥,社會文化對「中年婦女」和「大媽」有時也並不友善。

  勞動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個體的具體勞動機會則受到更大的經濟環境和勞動力市場供需等宏觀因素的影響。在歷史和現實中,女性、上了年紀和家庭負擔重的邊緣群體,往往最先受到勞動力市場調整的衝擊。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便是那些具備一定人力資本和就業意願的中年女性,也很容易被貼上歧視性的年齡和性別標籤,被排斥在正規勞動力就業市場之外。

  但事實上,大多數「40+」的女性已經從繁重的育兒勞動中解脫出來。除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資源積累之外,這個年齡階段的女性大多在經營家庭的過程中培養起洞察他人情感和需求的重要能力,她們在人際溝通、關係維持和工作可靠性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個年齡階段的後育兒期女性也正處於以日韓為代表的「M型就業模式」中對職場的回歸階段。

  但可惜的是,中國目前的勞動力市場似乎仍然沒有做好吸納這些中年女性的準備。特別是全球疫情的持續擴散對當下勞動力市場的吸納能力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的集中效應和去人格化趨勢,替代了熟人社會具體可見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結,讓那些年輕、更有吸引力的形象和聲音成為商業量販模式的典型。由於缺少社會公共力量的分擔,這些中年女性也無法像她們的那些男同事一樣丟下附著在女性社會角色之上的家庭照料責任,全身心地投入到當下的工作競爭模式之中。

  關注中年女性的就業和社會角色不僅是出於公平和正義的考量,更是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反思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問題。在習慣了整體性經濟上升趨勢之後,我們有沒有做好結構化調整的準備?在崇尚激烈競爭、贏者通吃的市場文化之外,我們有沒有做好經濟發展形態多樣化和構建社會安全保障機制的準備?在消費主義浪潮不斷追逐更快、更新和更年輕的趨勢背後,我們有沒有做好人口整體壽命延長、中老年勞動人口比例越來越高的準備?在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和「996」加班文化看似席捲社會各領域的同時,我們有沒有做好重新回歸現實生活和採取彈性化工作時間的準備?關注那些正在職場中消失的中年女性,或許能夠幫助我們從另一個維度重新構建更加安全、更具韌性的社會生活。

  (作者:李潔,系中華女子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從職場消失的中年女性
    這困境屬於中年人,更屬於女性。一位看上去三十幾歲的女性很熱情地讓我上樓去談。她笑著接過我的簡歷。看到我的出生年月,她的笑容凝固下來,眼睛掃了掃履歷部分。她看著我說:「你一進來,我還以為你只有三十幾歲呢,我們現在就想招一個前臺進來,這工作對你來說綽綽有餘。」
  • 35歲職場女性的中年危機如果躲不過,那就一定要去做這3件事!
    其實不僅僅是娛樂圈,對於30多歲的普通職場女性來說,工作和生活也會遭遇年齡設限、中年危機等的問題。如何突破瓶頸,解決中年危機,成為了大部分30幾歲女性最為關心的問題。而同樣面臨中年危機、職業困惑的這些職場女性又是如何突破的呢?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面對工作上的發展瓶頸,生活家庭方面的壓力,活生生地展現了什麼是中年危機。 那麼,35歲以後的職場女性,將會面對什麼樣的瓶頸呢? 一、35歲以後面臨的三大瓶頸
  • 為什麼職場女性下班也不想回家?這也許是很多職場女性的心聲
    昨天和幾位職場朋友交流,探討一個話題:為什麼一些職場女性,下班也不想回家?她說,男人和女人不同,男人下班不願意回家,除了所謂的應酬外,就是在花天酒地的玩。所以,作為職場男人,要減少或根本不參加外面所謂的應酬、放棄一些無效、低級社交,把時間用在多深度學習和深度思考,以及多陪陪自己家人,這樣,就不會出現職場女性下班也不願意回家的現象了。老王接觸很多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或公司的創始人,他們和普通職場人真的不一樣,他們忙的時候加班到深夜,但他們每次加班都會和自己老婆說一聲,以免自己老婆或家人擔心。
  • 「上班令我變醜」|如何正確應對職場壓力?
    女性承受了更多的職場壓力在日常生活中,職場是個能讓人產生各類情緒的場所,參加一枯燥的會議令人覺得乏味無聊,周末休息在微信群裡一直被cue,令人生氣又無奈……隨著職場對私人生活的入侵,我們已經越來越難有足夠的私人時間來緩解工作壓力
  • 感覺職場40歲以上女性越來越少,為什麼?
    價值決定需求 不是說女性沒有價值,但在職場中對40歲以上女性的需求相對減少,需求的減少導致職場中40歲以上女性越來越少。這是根本原因。 1、不同公司、職業、工作場所、工作性質不太適合女性。
  • 人到中年,職場迷茫,壓力山大,何處安放疲憊的心靈?
    時光匆匆中,我們從單純的為人子女變成為人父母、為人子女,不自覺間人到中年,身負上有老下有小外加工作三座大山。大家都說:中年是折騰不起、輸不起的年齡。人到中年,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就是穩定,家庭穩定、工作穩定。但現實和理想往往相隔千山萬水,就像大家調侃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陳春花:如何安度「職場中年危機」?
    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它最真實的價值,當我們能接受它、享受它時,會發現中年的美好也是不可替代的。作者:陳春花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在科學技術和商業模式都日新月異的今天,90後、00後新生代似乎能更快地適應各種變化,面對職場中年危機,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持續成長?
  • 英語寫作話題:職場中的性別歧視
    在上一篇我們總結了關於政府社會問題懲治犯罪類的討論我們可以有一些怎麼樣的思路,同樣是當今社會很嚴重的一個問題,也是英語作文中經常考察的一個話題。就是當今越來越嚴重的性別對立問題。計劃生育以來,由於獨生女的存在,女性地位有了一些提高,性別意識逐漸覺醒,女權主義也有了些許抬頭的趨勢。
  • 吳克群影音小說聚焦職場女性 楊天真直言討厭「女強人」
    帶著這一疑問,吳克群將社會影音小說計劃第二篇章聚焦職場女性,並力邀知名藝人經紀楊天真進行對談。短片中,這位「金句女王」再現驚人口才,頻頻讓吳克群驚嘆。暢聊之下,楊天真也罕見放下盔甲,展現職場女性的B面:「我特別討厭女強人這個詞,我覺得這個詞充滿了性別歧視,因為一個男生如果很強你不會叫他男強人。」隨後,她也針對家人、自信、個人職場觀等話題發表見解,一番當代女性職場教科書般的發言,引得觀眾頻頻叫好。
  • 《了不起的女孩》開播,聚焦女性職場生活雙線成的勵志都市劇來了
    這個圍繞兩位都市女性展開的職場成長與情感故事,回應的就是當下都市青年們的類似憧憬。兩位主角相識於中學,曾是形影不離的好友;因為誤會而分道揚鑣,也因此踏上了不同的成長軌跡;但是命運總會帶來驚喜,兩人在多年後得以在共同熱愛的雜誌出版業相聚。當友情斷點重續,會形成怎樣的張力?當理想和女性力量交織,會激發出怎樣的動力?
  • 中年女性想要過上好日子,不離婚,不再婚,這四個字就能幸福
    每一段婚姻中年後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雞毛蒜皮瑣事,枯燥的生活會讓夫妻的生活更加枯燥,隨之而來的是爭吵、冷戰,甚至分居、分居,最後離婚中年婦女過不好的生活是一種普遍現象,更多的女人是因為她們沒有更多的話題,在她們的家庭裡有浪漫和甜蜜的時刻,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無話可說
  • 職場女性或許更需要這樣的「先生」
    女主相原梅,從小被母親教導要成為一個不輸男生的職業女性。沒有辜負期望的她,作為一名醫藥代表,總是取得公司首位的成績。最近,她又被新選為團隊領導,可謂意氣風發。 但與順利的職場生活相比,梅的私生活,在各種意義上都是「一團糟」。不會料理的梅,靠著泡麵和營養飲料敷衍過三餐,而以太忙為藉口從來沒整理過的家,永遠找不到需要的物品。
  • 40歲日本女藝人自殺去世:中年已婚育女性,需「自救情緒」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正當年的女性想不開呢? 其實自殺也不過是一念之間而已,尤其是對於一個中年女性來說,每一件事情似乎都在逼迫她失去生命。 中年女性通常有家庭有孩子,有的還不止一個孩子,屬於上有老下有小,壓力最大的階段裡。
  • 《親愛的自己》揭露中年女性職場困境:擊潰一個女人,兩個字都多
    近日,隨著電視劇《親愛的自己》熱播,#35歲女性職場困境# 在微博熱搜引來熱議。張瑤飾演的袁慧中是一個女強人,也是一個單親母親,因為徇私舞弊被公司開除,師哥約袁慧中吃飯,幫她找了一份新工作。「媽媽」這個神聖身份,到了職場,似乎成為了女性的原罪。02事業還是家庭,從來不是選擇題近年來,有些勵志雞湯文大肆宣傳:完美女性,可以平衡事業與家庭。
  • 從MeToo到KuToo:日本女性抵制職場高跟鞋
    近幾年隨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女權運動的復興,女性愈加敢於發聲,抵制職場的不平等、捍衛自己的權益,對職場惡習中的性騷擾、性侵更是不再沉默,比如自歐美國家發起的MeToo運動,隨後影響到亞洲,在中國和韓國都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但是,在日本卻反應平平,甚至有女性因此被解僱,遭到二次羞辱。現在,她們開始發起一場KuToo運動,爭取自主選擇鞋子的權利。
  • 《奇葩說》辯手東北英語姐:女性要敢於追求向上的自由
    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 冉文娟)儘管調侃自己是「灶臺旁邊的小煤油燈」其他選手則像天上的星星,《奇葩說》辯手東北英語姐還是因一番中年女性職場困境的言論引發了討論,不少網友稱她接地氣、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楊冪則稱她三觀正,給了自己很多思考。綜藝節目之外,東北英語姐是位中年辭去安穩工作的創業者,也是活躍在抖音等平臺的短視頻博主。
  • 中年女性要怎麼穿搭呢?
    中年女性要怎麼穿搭呢?中年女性要怎麼穿搭呢?中年女性打扮穿衣應該以氣質、知性為主,中年女性一般都有自己的家庭、孩子,工作,更加有不少中年女性在這個社會有著得體的工作,或者成功人士女企業家等等,這個年紀的女人在經濟上也有一定的基礎,經歷了小半輩子也是,有自己的故事,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風韻和魅力。
  • 《2020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解讀:職場女性,如何自救?
    小文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個職場女性,真是太難了!2、職場媽媽的生存現狀我也是一位女性,特別能理解職場女性的艱難,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深深感受到職場女性需要兼顧家庭和工作的無奈。女性,從應聘開始,就倍受歧視,不招女生成了很多企業的潛規則,接著,懷孕、生子,一道又一道的門檻橫亙在職場女性面前。
  • 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
    觀念改變文化,這在影視劇的內容變遷中也能看出痕跡,早期影視劇中職場女性普遍呈現中國傳統女性的特點:溫柔善良、勤勞勇敢,伴隨著柔弱和隱忍,而2010年後越來越多國產影視劇增加職場女性的鏡頭與故事,她們大多為個性鮮明的職場精英,能平衡家庭生活與事業,能衝破傳統觀念並獲得社會意義上的成功。在2020年貌似艱難地開局之後,由無數個體能量匯聚而成的「她力量」繼續堅韌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