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職場女性的中年危機如果躲不過,那就一定要去做這3件事!

2020-12-17 職場女性後花園

2020年春晚已過去將近半年,但依然能回憶起春晚的特別之處,那就是佟麗婭當了2020年春晚的節目主持人。

而在此之前,佟麗婭還是大家心目中演技一般,長相氣質一般的不溫不火的演員。

每當人們提起她的時候,總是貼著這樣一個標籤,「陳思誠的太太」。

然而撕掉這個標籤,從柔弱的小女生蛻變成美麗優雅的御姐。

亦然如蠶蛹般蛻變,必定經歷艱辛的打磨和歷練,才能風採多姿地站在觀眾的面前。

記得在2020年春節前就有看到說佟麗婭要主持春晚的新聞,引來網友們的一片質疑和否認。

都認為她只是一個演員,沒有董卿、李思思等主持人這樣的專業背景,更沒有任何主持經驗,憑什麼由她主持春晚?

更是有網友指責她只是一個花瓶,萬一現場「翻車」在全國觀眾面前得多丟人。

儘管網上有著無數否認和質疑的聲音,但最終還是被她折服。

因為她的出現,讓2020年的春晚有了不一樣的風採和味道。

然而她的出現,更是在向所有人證明著自己,女性的年齡不是問題,職業身份也不是問題,只要你敢於突破自己,挑戰自己,哪裡都是你的舞臺。

對於36歲的佟麗婭來說,在演員這個圈子裡也應該和海清、姚晨、馬伊琍一樣也會面臨著中年危機,無戲可拍的局面。

可是,正是這樣一個36歲的女人,憑藉著自己不服輸的精神勁兒,打破了這一怪圈詛咒,重新將事業推入另一高層。

其實不僅僅是娛樂圈,對於30多歲的普通職場女性來說,工作和生活也會遭遇年齡設限、中年危機等的問題。

如何突破瓶頸,解決中年危機,成為了大部分30幾歲女性最為關心的問題。

而同樣面臨中年危機、職業困惑的這些職場女性又是如何突破的呢?

01、想到就去做,勇於嘗試

「 想做就去做,只有做了,你才能真正懂得它對你意味著什麼,敢於嘗試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好運就在嘗試中。」

勇於嘗試,讓佟麗婭擁有了好運,也讓她走出了職業困境,重新開啟了職業發展的大門。

在《王牌對王牌》的節目中, 佟麗婭談到主持2020年春晚的感受時,表示自己在籌備春晚期間,整個人已經焦慮到崩潰、失眠,每天腿都是軟的。

其實,春晚屬於比較盛大的直播節目,無論是表演者還是主持人,面臨的壓力都是巨大的,更何況對於一個跨界的演員來說。

可是她並沒有被這份壓力壓倒,而是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成功地贏得了觀眾的喝彩。

在《王牌對王牌》的節目中,佟麗婭更是給年輕人一個忠告:

「要勇於嘗試、敢於挑戰自己,只要想到了就要去做,不行了再說。」

或許,這就是柔弱的丫丫、「陳思誠的太太」涅槃重生的最好的實踐之道。

在與陳思誠結婚後,她和大部分的職場女性一樣,回歸了家庭,過著相夫教子的小日子。

而與此同時陳思誠的導演事業也蒸蒸日上,本以為這樣平靜如水的日子會持續下去。

直到陳思誠被媒體偷拍到與年輕的小姐姐出現在酒店門口的時候,佟麗婭才夢如初醒。

但她並沒有在這件事件中消沉、頹廢,而是選擇了原諒,並且將所有的不好化為動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重新走入職場的她,不斷地突破自己的職業身份,並憑藉著自己多年的舞蹈功底,和央視合作了舞臺劇《在遠方在這裡》,並擔任舞臺劇的主角。

重回螢屏的她儼然沒有受到出軌風波的影響,依然保持女性身上的溫柔兼併剛毅的氣質,36歲的她依然美得不可方物。

然而,蠶蛹破繭成蝶的故事並未完結。

如果說演技和舞蹈是她的本行,那麼主持就不屬於她的本行。

而她敢於突破自己,挑戰春晚主持人這一重擔角色,除了需要勇氣以外,更需要一定的專業儲備。

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將壓力化為動力,不斷地去突破自己,不斷地去學習,你才能知道自己行不行。

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是真的。

在2020年熱播的職場劇《完美關係》中,她突破了自己以往的角色,扮演了一位氣場滿滿的職業女性。

從一個唯唯諾諾的不自信的弱女子,搖身一變成了幹練氣質御姐,她完成了涅槃鳳凰的變身。

正如她自己說的:「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

其實,在大眾的職場中,很多30幾歲的女性也會遭遇婚姻和工作的危機,但是有人不敢邁步前進,有人卻突破自己,找到了那個不可能的自己。

隨著年齡的增長,面對職業路徑的變窄,晉升通道的瓶頸,唯有主動突破自己,敢於嘗試,敢於挑戰,才能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越是害怕突破的人,到最後連最後那一點狹窄的道路也會被封閉。

有些事,除非你自己親自去嘗試一下,否則你永遠不知道你能夠做什麼。

02、走出安全區,勇於突破

「 做你沒做過的事情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在同一期《王牌對王牌》的節目中,在談論到職場壓力話題的時候,關曉彤也表示自己想要走出安全區,不再想女兒,而是想突破自己獲得更多的角色。

很多人習慣了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安全區,因為安全區內有她們能夠把控的東西,跳出圈外就意味著風險和不可知的變數。

蔡康永曾在一個節目裡說過:「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要想絕處逢生,有更多選擇的道路,看到更多的風景, 就要勇於走出安全區,突破自己,在挑戰中不斷成長自己。

王琳,我非常尊敬而且崇拜的一位女演員,她一直以來被以「老戲骨」著稱。

走入觀眾的視野,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的巔峰時期也是在《情深深雨濛濛》這部電視劇中,「雪姨」成了她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2001年,那時的王琳才剛過30歲,就勇敢地挑戰了「雪姨」這一角色,扮演著和自己年齡不相稱的角色,更是憑藉著自己精湛的演技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和掌聲。

而當時的林心如、趙薇、高鑫等都僅僅比她小几歲而已,對於當下的很多明星來說,是不想而且也不會願意接這樣的一個角色。

她卻跨越年齡的設限,跳出自己擅長的區域,找準大媽角色,刻畫「雪姨」這一經典熒幕形象,成為了觀眾心中永遠的「雪姨」。

30多歲,對於女演員來說算年輕了,可以飾演女兒、媳婦、情侶等等,扮演一個個的少女絕對是可以Hold得住的。

但王琳卻選擇了挑戰自己,走出自己的安全區。

在2018年她參演的《流星花園》中,她扮演了道明楓一角色,更是將阿姨角色詮釋得更加到位,將人物演活。

其實,當年這部劇並沒有獲得觀眾們的青睞,但她的精湛的演技卻被眾多網友稱讚。

選擇走出安全區,只不過是把自己的人生的圓畫得更大一點,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有人敢於走出安全區,也有人習慣呆在安全區,不想走出來。

在去年被眾多網友吐槽的大S和林心如就是如此,因覺得自己還年輕而不想演媽媽這一角色。

大S在參加節目《我們是真正的朋友》聊到這個話題時,直言說因有人邀請參演王大陸的媽媽而拒絕合作,覺得太誇張了。

因為王大陸已經28歲了,雖然自己也是當媽的人,可自己孩子也還小,根本和王大陸不是一個級別的。

對於43歲的她來說,無法接受這樣一個比較老的角色。

然而奇葩的又何止是大S一個,林心如在某個綜藝節目上,也說過和大S類似的話,如果是演女主角的媽媽,那她就不會演了。

其實,無論是對於大S還是林心如來說,她們不敢接受媽媽這一角色,除了擔心萬一挑戰角色失敗破壞在觀眾心中的少女形象以外,更是不敢去冒風險挑戰自己的演技。

寧願永遠擰著少女的角色不放,也不願意接受新角色的挑戰。

我想,這也是她們只能火一段時間卻又接不到戲的原因。

演員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職業,人物角色不分年齡,只要你有精湛的演技,哪怕一個大媽演繹一個少女,抑或一個少女演繹一個大媽,都能活靈活現,刻畫人物的精髓。

沒有誰會一直年輕,我們總要去認清楚現實,走出安全區域,挑戰自己沒做過、不願意做、不敢做的事情,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現在職場中,很多女性亦然如此,覺得自己年齡大了,不敢去做一些常規普通的工作,寧願呆在舒適區等著被裁,也不敢勇敢跳出來自尋出路。

守著一成不變的工作是安逸,可是這也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當你停止學習和成長的時候,中年危機也會提前到來。

其實,對於中年危機,只有對於那些一直呆在安全區的人才會有。

如果有一天你的安全區不再安全,或者抵禦外界的風險越來越弱的時候,請勇敢地走出來,去挑戰、去成長。

當然,最好不要等到那一天,最好是提前做好準備。

03、耐挫性要強,勇於抗壓

「放下壓力,累與不累,取決於心態。」

現代社會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面對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有的人扛住了這份壓力,而有的人卻沒有。

在職場中,除了要求女性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以外,更是考驗著女性的抗壓能力。

在很多觀眾的心目中,喜劇演員是一個逗觀眾樂的人,在舞臺上永遠只會看到他們的樂,卻看不到他們背後的心酸和苦楚。

賈玲,是為數不多的女性喜劇演員中的一名,她以「真情」為主基調的表演風格贏得了不少觀眾的笑聲和掌聲。

但觀眾歡笑背後卻常常伴著她們的汗水和淚水,每次都會為了舞臺呈現效果和包袱響不響而壓力山大。

在參加《歡樂喜劇人》期間,面對每周出一個作品的巨大壓力,她和她的團隊小夥伴們咬著牙堅持著,有時候會因一個包袱反覆揣摩,直至深夜。

而在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期間,隊友說她因工作壓力太大,凌晨哭了兩個小時。

可這就是工作,作為喜劇演員來說,收起所有的壓力和淚水,回到舞臺上就要努力地逗觀眾樂。

從前的賈玲也是以為身材苗條,淺淺的酒窩加上耐看的圓臉,也是一位大美女。

可自從做了喜劇演員以後,身材越來越發福,也越來越胖。

其實,這些都是工作壓力造成的。

或許,喜劇演員的魅力就在於,將自己的形象揉碎了、掰開了努力地塑造好每一個人物角色,只要觀眾樂了,他們就有成就感,覺得一切都值了。

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我希望能讓所有人看到真實的喜劇人,在舞臺上我們撒潑打滾為博觀眾一笑,而在幕後我們需要付出多少個日日夜夜甚至自己原本的生活才能完成一部好的作品。但站在舞臺上得到觀眾的笑聲和掌聲時,一切都變得不重要,因為,我是一個演員。」

今年已經38歲的賈玲永遠保持爽朗的笑聲,似乎你完全看不出這姑娘經歷過或正經歷著什麼,留給觀眾的永遠是笑。

她的正能量和樂觀的態度吸引著每一個喜愛她的觀眾,或許,正如她作品臺詞中所說的一樣「愛笑的女生運氣不會差」。

這位鏡頭前笑靨如花的姑娘,在壓力巨大的喜劇圈中,鍛造了耐挫性,扛住了壓力,笑對人生。

30幾歲的職場女性,白天踩著高跟鞋在職場上廝殺,晚上回家還得照顧孩子,沒有誰的人生是輕鬆的。

面對高壓的工作狀態,繁雜的生活瑣事,更是對我們抗壓能力的一種挑戰。

特別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重重,會壓得很多人喘不過氣來,有人被生活壓垮,卻有人勇敢和生活對抗。

生存的壓力,生活的苦難,每一個人都需面對,一開始就選擇逃避的人,一開始就選擇了失敗。

人生總會有那麼一段路需要自己一個人走, 人的一生沒有過不去的坎,而跨坎的源動力在自已。

所以,這個世界上每件事都只是暫時的,即使是糟糕的日子,只要再堅持一下,再扛一扛,有一天它總會過去。

沒有誰的工作和生活是容易的,面對中年危機,唯有走出安全區,勇於突破和挑戰自己,同時承受住生活給你的壓力,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最後,送給所有職場女性一句話:

「生活從不會偏愛某一個人,我們只看到別人的生活像鴨子遊泳一樣悠閒自在,卻沒看到那水底下使勁撲騰的鴨爪子。」

願我們使勁撲騰、一直撲騰,才不會被生活的汪洋大海淹死。

- end -

作者:王丹豔,意得首席諮詢顧問、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BSC高級職業規劃師、美國舒伯學派職業規劃師、9年以上企業項目管理、5年以上企業培訓講師、多平臺職場領域人氣作者、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CIPC)。專注職場領域,實現個人成長。

歡迎關注:職場女性後花園,分享更多職場領域成長好文。

相關焦點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面對工作上的發展瓶頸,生活家庭方面的壓力,活生生地展現了什麼是中年危機。 那麼,35歲以後的職場女性,將會面對什麼樣的瓶頸呢? 一、35歲以後面臨的三大瓶頸
  • 35歲後職場中年危機漸顯?那是你未挖掘自己的優勢
    之前聽到網友說「職場過了35歲之後中年危機就日漸明顯,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多少有點「瞎扯淡」的意思。三十才是而立之年,意思才是可以自立的年紀,40歲之前,尤其對男性而言是春秋鼎盛的壯年之期,這會竟然成了爆發中年危機的時候?
  • 35歲女人的中年危機,真的躲不掉嗎?
    01這幾年,「中年危機」這個詞兒好像特別火。的確,我們都逃不過被時間追著跑的恐懼感。「初老症、大齡剩女、油膩中年……」各種被粗暴劃定的標準,彰顯著這個社會對30+女性的惡意,提醒我們睜開眼睛、面對鏡子裡的自己。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害怕去幼兒園給孩子開家長會。
  • 職場培訓師最容易上錯的一堂課:給中年人講中年職場危機
    引言在企業招聘廣告中,許多崗位都有一條要求:35歲以下。面對這條要求,許多人就會質疑:35歲不是正值壯年嗎,為什麼會遭企業嫌棄?35歲,是職業生涯的一個分水嶺,過了這個年紀,就步入了大家常說的中年職場危機。
  • 90後如何面對30歲的職場中年危機?
    上面兩撥都是學歷背景相似的普通人,為什麼他們會在30~35歲形成了這麼大的差異?01、為什麼「轉管理層」不是躲避職場危機的好辦法?讓一個人陷入職場中年危機的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是虛度了30~35歲之間的關鍵五年。
  • 陳春花:如何安度「職場中年危機」?
    那肯定就是往衰老的方向走。所謂開放和良好的心態,就是你願意學新東西、願意嘗試新東西。如果你對新東西、新知識不願意學習,也不願意嘗試,你基本上就沒辦法去生長。3. 多花時間和年輕人在一起一定要多花時間跟年輕人在一起,而且跟年輕人在一起時,不要認為你自己年紀大、經驗足,就有道理去教育他們,你得轉換過來變成學生。
  • 今年30歲的90後,是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職場中年危機的?
    一、為什麼「轉管理層」不是躲避職場危機的好辦法?讓一個人陷入職場中年危機的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是虛度了30~35歲之間的關鍵五年。如果你長期觀察這些陷入職場被動的35歲人士,你會發現他們早在30歲開始,就喜歡用2種典型的錯誤思想來指導自己的行動。
  • 職場上,為什麼很多35 歲以上的人會出現職業危機?
    其次,之所以35歲以後的職場人格外危險,是因為職場對高工作經驗值人群的容錯度降低。簡單來講就是,領導或者老闆會把35歲以上的員工看做「職場成年人」,大家長對成年人和小孩子的忍耐程度完全不一樣。如果一個「成年人」在工作裡仍然總是犯「小孩子」常出現的錯誤,在他們看來是不可原諒的事。
  • 不想30歲的時候面對失業,那你就要做到這三件事
    中間危機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有些人他可能不去考慮這個問題,可是當隨著年齡漸長的時候,這個問題不可避免就要面對了。解決中年危機,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解決的。在30歲的時候,你有可能面臨很多的問題,一個是失業,一個是無法往上更進一步,當然最慘是失業之後找不到工作。
  • 人到中年,別執著於這3件事,早知早避禍
    人到中年,別執著於這3件事,早知早避禍當我們步入中年,我們的事業大多數都已經穩定,我們更加容易陷入迷茫,不知道怎麼面對中年這個年齡段。那麼當我們進入中年人這個隊伍,我們該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做了又是對我們沒有利的呢?以下是小編所整理的三種你堅決不能做的事情。我們到了中年之後,一定要步步小心,這三件事不要做。1.過分誇大自己的成就當我們步入中年時,很容易因為自己所賺取更高的工資而沾沾自喜。
  • 我們和3位阿里的姑娘聊了聊:女性要如何衝破職場的天花板?
    當時我朋友圈很多人因為喜歡這句話去轉發了這張圖,看到那句話的時候我就在想:到底什麼是時代給女性的機會?我理解的是,現代組織發展到某一個階段,女性更擅長柔性溝通,協調資源,整合關係的這些特質會逐步開始受到重視。在需要這些特質的職場環境下,女性可以做的更好!3.
  • 35歲的中年危機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你將要或已經面臨中年危機,我教你如何走出困境;如果你離35歲還很遠,那我告訴你哪些職業更容易越老越吃香,供你參考。到了35歲,大部分程式設計師學習新知識的速度和體力已經比不上年輕程式設計師,被淘汰的機率就很大。二、如何走出35歲的中年危機?(1)成為難以替代的管理型人才或專家型人才。這條路是最難的,但是也值得去追求。(2)提前規劃好轉行的路徑。
  • 感覺職場40歲以上女性越來越少,為什麼?
    2、招聘公司年齡限制 女性到了40歲以上的年齡,如果仍然在職場上的話,那一定是一個女強人。 市場對於40歲以上女性的就業也是有一定歧視的。很多招聘廣告上都要35歲以下,所以,對於40+的女性來說,職場求職也是一個很大的壁壘。通常公司用年輕的新手,減少人力成本,而且,在裁員當中,也會優先裁掉40+的員工。 案例: 1、今年我的一個女性朋友,37歲,多年銷售高管經驗。
  • 對什麼都不感興趣,37歲王鷗被指中年危機,談談中年危機的特徵
    最近演員王鷗上了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被主持人定義為中年危機,王鷗說:我什麼都不需要,我不危機。主持人說:這就是中年危機的最大特點。聽完她大吃一驚,開始自問:難道我真的中年危機了?在一場頒獎盛典上,她的獲獎感言是:會繼續努力,希望能多給35+女演員機會。姚晨也在《星空演講》,用「煳掉的五年」描述 40 歲女演員接不到戲的處境。
  • 我們和3位阿里的姑娘聊了聊:女性要如何衝破職場的天花板?(6000字...
    後來我在新聞報導裡看到一句話:當我們的社會遭遇危機的時候,女性的力量就出現了。04.「35歲不是職場的障礙, 35歲特有的怠惰和傲慢才是。Q : 你怎麼看待職場的35歲現象?這個年紀會覺得焦慮嗎?有時候一個人的焦慮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人,認清這一點很重要。比如太多觀點覺得一個35歲的成年人必須要怎樣怎樣了。但是真的35歲的時候,沒有升到管理層,如果你沒有結婚,沒有孩子,你也不會爆炸對吧?
  • 35歲後,教你打破中年危機,走上坡路的4個建議
    35歲後,教你打破中年危機,走上坡路的4個建議 在現代社會中,30到35歲是大多數人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坎,因為這這個年齡階段,很多人都會迎來他們的職業危機,如果自己的狀態和方式不對,就會導致自己跨不過去,最終丟了飯碗,走上艱難的求職路。
  •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哀,是還不明白這三件事,要警惕
    可中年人不同,他們已經成了職場「老油條」,遇到了人人聞風喪膽的「中年危機」。年紀和閱歷比年輕人大不少,體力卻沒法比。比潛力比耐力,樣樣不如年輕人。偏偏卻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每月按時上供後,口袋裡只能叮噹作響。
  • 人到中年,比起生化危機,中年危機更可怕
    別說人家馬雲35歲才創立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才創立華為,那是人家早就在別的領域獲得成功,如今,只是隨性地換個跑道,繼續成功罷了。但時間留給我們這些普通中年人的機會,卻是真的不多了。03就像許多人聽過的一個段子一樣,「職場上,你千萬不要罵那些年輕人,因為他們很可能一言不合就走人,但你如果實在想罵人,就去罵那些中年人,往死裡罵都沒關係,因為他們有一大家子人要養活,只好忍氣吞聲,任勞任怨。」
  • 人到中年,生活中少做這3件事,給自己一些後路
    人到中年,生活中少做這3件事,給自己一些後路歲月時間的流逝很快,時間如白駒過隙,人一旦過了30歲就很容易感覺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已經力不從心了。特別是這之後的時間,就會讓自己感覺到不容易和難受。到了中年,我們背負的東西也不再是以前只有自己夢想的時候了。每個中年人背後都有自己的家庭和責任。生活一直忙碌一直付出。但是事情還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到了中年,更多的是打破以前生活的常規,不能再按照以前的習慣行為做事。所以在這個年齡段,守住我們的本心是很重要的。到了這個年紀就不要再做這三件事了。不然可能會被身邊的人嫌棄。
  • 25歲到35歲,你應該做好這3件事
    在25歲到35歲之間,你應該做到這3件事兒: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獲取各種最新的消息,了解社會資金在往哪裡流動。 3.提前尋找出路 想要破局,有時候就需要提前準備一條退路,有時候這就是自己的出路。 如果當下從這個局裡面,看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法,那就要去找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