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培訓師最容易上錯的一堂課:給中年人講中年職場危機

2020-12-22 平行之光

引言

在企業招聘廣告中,許多崗位都有一條要求:35歲以下。

面對這條要求,許多人就會質疑:35歲不是正值壯年嗎,為什麼會遭企業嫌棄?

35歲,是職業生涯的一個分水嶺,過了這個年紀,就步入了大家常說的中年職場危機。

80後的我,步入了中年,卻沒有遭遇中年職場危機。

原因是畢業時,我就提前上了一堂職場課:如何預防中年職場危機。

道理很簡單,大家都打過預防針,為什麼要打預防針?因為打了就不會染上對應的病毒,染上了病毒再打預防針就無效了。

職場也是同理,中年職場危機不是一個急性病,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慢性病,最好的措施是一開始就採取預防措施。

年輕時重視這個問題,現在就能避開中年職場危機這個苦惱。

現在把我的想法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希望年輕人能及早準備,避免出現這樣的危機。

我眼中的中年職場危機

所謂中年危機,就是不再敢輕易去改變現狀,不再有勇氣去折騰,只想保住現有的一切,平穩發展下去。

而企業卻不認可這種防守姿態,認為這不利於公司的發展,所以更青睞於35歲以下的求職者,因為他們沒有中年人的這些問題。

這就導致了求職者和招聘者之間的矛盾,有的企業為了省事,就打出了35歲以下的招聘要求,把許多求職的中年人擋在了門外,因此產生了中年職場危機。

嚴格來說,35歲勝任工作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既然企業有這樣的年齡偏見,也只能接受,作為求職者來說,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企業有這樣的年齡偏見,我覺得,從企業的角度而言,也有他們的道理。

對於大部分中年人,已經走上了職場的中層,領著比年輕人高得多的薪水,公司前期對他們的培養也付出了很多。所以企業對這個年齡段的人會有更高的要求,希望能產出符合工資水準,或者超預期的價值。

而大部分中年人由於心態的保守、精力的分散以及體力的下降,往往會導致產出價值的降低。而年輕人,則不會有中年人的這些問題。

從中年人本身角度而言,如果沒有足夠重視,採取辦法,職場競爭力也有可能會降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工作分工細化的影響

現在的工作分工越來越細,為了把個人對公司的影響降到最低,很多大企業,只讓每個人只負責一小塊,少了誰也不影響公司的運轉,企業的運轉更多依賴於完善的系統和機制。

這樣的操作對個人的影響就是,由於長久只專注於一個細分領域,慢慢就會喪失對職業大環境變化的感知。在公司待久了,有點一葉障目、井底之蛙的味道,一旦離開公司,環境變化,就有點無所適從。

2、學習意願下降

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事務的增多,體力、精力的下降,主動學習的意願就有所降低,或者認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夠用了,不需要再花時間去更新知識。

這樣的後果就是專業技能、業務水平在不知不覺中過時,等意識到時為時已晚。

現在的知識更新和行業變化的速度都很快,前幾年還很火的知識或行業,可能現在已無人問津。

比如作為一個銷售,在網際網路還沒發展起來的年代,傳統的銷售技能是夠用的。

但是網際網路成熟之後,新事物不斷湧現,電商,社交營銷,粉絲經濟,如果連這些都不懂或者不夠精通,那就不一定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了。

3、職業路線單一

有的人對職業有一個誤區,覺得自己老老實實幹好一樣工作就萬事大吉了。比如幹技術的,就一心專研技術,認為只要技術夠精湛,就能保住自己的職業。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準確的,比如以前的flash工程師,現在根本沒有可以發揮的地方,要麼轉行,要麼學別的技能。

現在的企業,更青睞複合型的人才,企業都願意為這樣的人才出高薪。所以雙職業組合發展就成為了一種潮流,如技術跟產品組合,產品跟運營組合,銷售跟市場組合,人力跟行政組合,採購跟運營組合,市場跟公關組合等,都是比較好的組合。

雙職業還意味著雙保險,在出現職業危機時能多一個選擇,晉升的路也更寬,更容易得到晉升。

如果是單路線職業,那所有的這些好處都享受不到,還有可能被淘汰。

4、家庭分散精力,體力下降

人到中年,對家庭的責任感更強了,因為此時更能深刻理解家庭對自己意味著什麼。這裡有自己所有的感情寄託,會越發覺得家庭的重要。

所以,年輕時工作的激情和幹勁就會分散一部分到家庭,消耗在工作上的精力也就相應減少了。

愛家、顧家沒有錯,但是這確實分散了工作的精力,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年齡增長,體力下降,這是客觀規律。年輕的時候可能可以連續工作幾十個小時不休息,但是人到中年,別說連續奮鬥,可能中午少休息一會,下午可能都會精神不足。

高強度的工作需要充足的精力和體力,中年人明顯在這方面不如年輕人了。如果公司對這方面要求高,肯定會優先選擇年輕人。

如何預防中年職業危機

以上原因都會導致中年人職業競爭力下降,職場是殘酷的,競爭力一旦落後,極有可能就會面臨淘汰。

那麼,面對中年職場危機,應該如何化解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提前準備,從踏上工作的道路開始,就要為這一天的到來著手準備。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把學習作為常態

作為中年人,在職場即使做上了領導,取得了成就,也應該保持學習的心態。千萬不要自滿,覺得不需要學習,越是覺得自己有成就的時候,頭腦越應該清醒。

成就只能代表過去,未來都是未知的,世界變化如此之快,誰也不能保證今天的知識,明天是否還適用。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無需再列舉。

如果不想落後,那就要把學習作為常態,不單要提升專業知識,還要提高認知水平。保證知識系統是最新的,才能保證職業競爭力。

終身學習做得最好的是最有成就的人,像很多名人、偉人,都能保持每天看書學習的習慣,作為一個普通人,有什麼理由不能學習呢?

2、積累人脈

人脈,對處於中年職場危機的人來說很重要,開篇的招聘要求已經明確,很多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那怎麼辦?失業還是得就業啊?

這時人脈就能發揮作用了,一起走出去的同事,朋友,都可以給你提供就業信息,幫你舉薦。有熟人的推薦,就業相對簡單得多,針對性也更強,比起在人才市場廣撒網要節省很多精力和時間。所以平時在工作中就有意識地積累人脈。

要積累人脈,首先要提高影響力,凸顯自身價值,對別人有價值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關注和尊重。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口碑,不僅要誠信,還要給人可靠、值得信賴的形象。平時千萬不要為了一點利益而做損人利己的事情,這種事會應了那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打個比方,如果你跟公司的HR交惡,以後換工作,新公司要是做背景調查,HR能給好評嗎?

就算是普通的同事,如果為了一點小利益而鬧僵也是不小的損失,以後就少了一個朋友,也就少了一條路。

不管是上司、下屬、同事還是業務夥伴,都應該維持良好的關係,如果有一天職業出現危機,這些關係或許就能很好幫自己化解危機。

3、發展副業,儲備備用金

備用金對步入中年的人來說是必要的,這個階段開支龐大,除了日常消費,還有小孩讀書,父母醫療,車貸、房貸,一旦突然失業,自己能應對這一切嗎?就算找工作,也需要時間。

正常情況下,一個人要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通常要面試六七份工作,初面、複試、終面,幾個程序下來,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半年以上。如果這個時候沒有經濟支持,很難靜下心來做事,也會影響到找工作的狀態。

發展副業也是同理,經濟來源多樣化更有保障。比如一個月工資兩萬的高管,跟一個月工資一萬、理財及其它收入一萬的中層員工比,雖然都是兩萬一個月,但是中層的收入更有保障,因為即使失業了,還有副業的收入維持著。

足夠的金錢儲備,還可以為創業做準備。如果職場出現危機,有創業的機會,卻因為沒有資金啟動,那就錯失了一條化解危機的路。

4、保持職場敏感

有了上面這些準備,真正出現危機時才不至於手忙腳亂,疲於應付。但也不是說有了準備,就任由危機來臨,無所畏懼,平時要對就業環境和自己公司的情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

如果提前知道公司要倒閉,那就應該提前主動離職,而不是等著被裁。早離職,在公司聲譽還好的時候找下家,就容易找,也不掉價。如果等到公司倒閉了再去找,那身價就要打折扣,人家還不一定想要。

其實,一個公司要出問題是有跡可循的。比如團隊縮減,福利減少,核心業務在市場不行了,公司負面信息不斷等。如果這些的情況不斷出現,沒能好轉,那就應該提前離職了。

像樂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問題百出,都鬧騰了這麼長時間,明眼人很容易就能看出端倪,早早離職找下家。還有甲骨文在中國區裁員時,也是先放出了這樣一個消息:不能讓中國的工程師比美國的多。其實就是為了後面的裁員做個鋪墊。

寫在最後

中年人追求安穩,也是可以理解,畢竟有太多的顧慮。但是有時候越追求安穩,越是危機四伏。在職場,或許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這個時代已經很難有安穩的工作,想一份工作幹到底不現實,整個職業生涯,越往後問題越多,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把危險扼殺在萌芽中。

應對中年職場危機的最好做法也是提前準備,及早預防。把學習作為常態,平時注意積累人脈,儘量發展副業,留足備用金,保持對職場環境敏感,保持健康的體魄。

這樣能大大降低中年職場危機發生的概率,即使危機真的來了,因為有充足的準備,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化解。

原創,木裡看花土裡聞香,專注於職場研究,有豐富的職場經驗,有獨特的視角,關注我,給你奉上新鮮熱辣的職場知識!

相關焦點

  • 奇葩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並沒有完全被東北英語姐解讀出來
    這個在純正英語和搞笑東北話之間,自由切換的中年大媽,講述了來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但她的闡述,並沒有完全解讀中年人的職場危機。2東北英語姐講述的,是自身經歷的故事,她原本是一個政府的英語翻譯。但是如今她放棄了二十年的鐵飯碗,選擇再就業。
  • 陳春花:如何安度「職場中年危機」?
    作者:陳春花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在科學技術和商業模式都日新月異的今天,90後、00後新生代似乎能更快地適應各種變化,面對職場中年危機,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持續成長?
  • 深海教育:在職場掙扎的中年人,靠什麼贏得體面和尊嚴?
    一直以來,關於「中年危機」的討論就特別多。《人到中年,職場半坡》《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如何避免成為一個肥膩的中年婦女》等大量的文章,議論對象都直指三十歲以上的中年人。網絡上還流行著這樣的段子:在職場中,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是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相比前者缺乏職場經驗不知所措的迷惘,中年職場人表現出的最大職場問題正在於職業焦慮:轉型焦慮、晉升焦慮、收入焦慮、失業焦慮。
  • 《如果歲月可以回頭》:遭遇職場中年危機,如何打破僵局?
    1.中年男子白志勇再度失業最近,我在看電視連續劇《如果歲月可以回頭》,我說這是一本人生情感劇,但它也是一部生動活潑的中年職場劇。劇中的主人公之一的中年男子白志勇與前妻景雅離婚,然後又失業。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經歷後,白志勇想改過自新並重新開始工作,於是託景雅找到了工作。
  • 沒有職場危機感的中年人,都做對了1件事
    分享職場乾貨,感悟不惑人生------熒在江湖職場中年人的話題從來都離不開:工作家庭、創業失業、健康賺錢。這也正是產生中年危機的壓力源。如果諸多因素堆積在中年時發生,縱然一個人再強大,也會被生活壓折了腰。中年人,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到極度苦累和焦慮的情緒中。
  • 人到中年,學會這3招,幫你突破職場瓶頸
    人到中年,學會這3招,幫你突破職場瓶頸在社會上,中年危機是職員們步入職場所面臨的普遍現象。隨著年輕人的不斷出現,公司因為節省開支而開始裁剪中年員工,因為當人到中年的時候,他的工作狀態會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 投400封簡歷,僅收到兩個面試通知,中年人在職場真沒價值了?
    很多人都會有此疑問,按說最起碼也該有50%的即200份的面試吧,怎麼會只有兩份呢?是不是現在的就業市場對中年人太殘酷?有的人說這是中年危機。事實並非如此,人到中年,心智更加成熟,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在職場上比那些小菜鳥們更有價值,但是因為中年人已經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薪資低了無法養家,要求薪資高了,沒有多少公司願意用,畢竟年輕人的薪資都不高,而且還能加班熬夜,中年人不是父母生病就是孩子生病的,很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這是很多的公司對中年人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面對工作上的發展瓶頸,生活家庭方面的壓力,活生生地展現了什麼是中年危機。 那麼,35歲以後的職場女性,將會面對什麼樣的瓶頸呢? 一、35歲以後面臨的三大瓶頸
  • 人到中年,比起生化危機,中年危機更可怕
    聽說現在最流行的恐怖屋,不是精神病院,也不是生化危機,而叫中年危機。但現實生活遠比恐怖屋可怕多了,因為,它不只是脫口秀演員口中的段子,更是我們千千萬萬中年人的切身體會。03就像許多人聽過的一個段子一樣,「職場上,你千萬不要罵那些年輕人,因為他們很可能一言不合就走人,但你如果實在想罵人,就去罵那些中年人,往死裡罵都沒關係,因為他們有一大家子人要養活,只好忍氣吞聲,任勞任怨。」
  • 人到中年,職場迷茫,壓力山大,何處安放疲憊的心靈?
    時光匆匆中,我們從單純的為人子女變成為人父母、為人子女,不自覺間人到中年,身負上有老下有小外加工作三座大山。大家都說:中年是折騰不起、輸不起的年齡。人到中年,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就是穩定,家庭穩定、工作穩定。但現實和理想往往相隔千山萬水,就像大家調侃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中年找工作特別困難?努力做好這4點,讓你輕鬆應對職場危機
    幾乎每個即將步入中年的人都會覺得工作似乎有心無力,年齡到了,可以證明你有多年的工作經驗。可是公司是需要各種創新思潮的湧入,除非你自身真的有著高本領,能夠坐上讓人難以攀登的職位,否則平凡無奇的你只能順應市場規則,拿著微薄的收入養家餬口。
  • 35歲後職場中年危機漸顯?那是你未挖掘自己的優勢
    之前聽到網友說「職場過了35歲之後中年危機就日漸明顯,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多少有點「瞎扯淡」的意思。三十才是而立之年,意思才是可以自立的年紀,40歲之前,尤其對男性而言是春秋鼎盛的壯年之期,這會竟然成了爆發中年危機的時候?
  • 人到中年,如何應對「中年危機」?這三樣東西最重要
    然而偏偏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面臨「中年危機」。這時父母已經無力幫助我們,不再年輕的我們如果沒有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很容易被中年危機打倒。那麼,如何應對中年危機?這三樣東西最重要。一 、保持身心健康首先,我們要保持身心健康。
  • 職場上,責任心有年齡差距嗎?年輕人與中年人的責任心誰強?
    其形成,與外界環境、個人情感、認知、信念等有關,但與職場人的年齡沒有直接關係。不管是年輕的職場人,還是中年職場人,都是心智、生理已經成熟的成年人,彼此之間有工作狀態的差異,但不存在以年齡為基準的責任狀態差異。首先從「人」的普遍性角度了解一下「責任心」。看看責任心到底是什麼,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
  • 90後如何面對30歲的職場中年危機?
    總之,越接近35歲,看到公司新來的年輕人越覺得過得提心弔膽,在職場也越來越焦慮。上面兩撥都是學歷背景相似的普通人,為什麼他們會在30~35歲形成了這麼大的差異?01、為什麼「轉管理層」不是躲避職場危機的好辦法?讓一個人陷入職場中年危機的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是虛度了30~35歲之間的關鍵五年。
  • 《遇見幸福》:四大主角遭遇「中年危機」,中年人的幸福在哪裡?
    如果把人生分為三個階段,無疑是:少年、中年、老年。少年尚小,幸運者上有兩代人的照顧;老人雖老,幸運者也有子女的照顧。冥冥之中,仿若註定了夾在中間的中年人,成了壓力最大的群體。人到中年,當危機來臨,當如何抉擇?屬於他們幸福又在哪裡?由蔣欣、郭京飛、李光潔、劉孜主演的《遇見幸福》,或許能給你一個好的答案。
  • 中年人的職場越來越沒底氣?你可以嘗試這四種行業,收入比工資高
    這是我面試過的公司裡最喜歡的,感覺成功的機率也很大。我甚至已經預想過如果入職,是接父母過來來適應該公司40%的出差率。如今不僅失敗,被拒的理由還這麼牽強和主觀。 「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你老,想退休嫌你小」,作為已經奔四的中年職場男人,我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 海南瑞橡公司開展職場禮儀培訓活動
    海南農墾報12月2日訊11月25日,海南瑞橡公司開展職場禮儀培訓活動,進一步樹立公司形象、展示公司風採。海口經濟學院旅遊與民航管理學院教授、高級禮儀培訓師趙影應邀授課,分別從禮儀概論、禮儀範圍、個人職業形象塑造、禮儀場景等方面,深入淺出地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實用的禮儀知識課,幫助大家加深對職場禮儀的認知,引導職工把文明禮儀滲透到日常工作和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
  • 職場上,為什麼很多35 歲以上的人會出現職業危機?
    首先,35歲以後確實會有很多人會失業,但裁員的刀並非單純指向中年人,而是平庸的人。如果一個人總是能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務、完美得解決掉公司的問題,周圍的同事依賴他、老闆需要他、市場上很多獵頭和競品單位盯著,這樣的人老闆肯放他走才怪,更別說裁掉他了。
  • 「工作12年,還是輸給小年輕」:中年職場保衛戰,該如何打贏?
    不斷增長的年齡,就像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每個職場人都如履薄冰。對於行至半坡的中年人來說,這場職場保衛戰,怎樣才能穩操勝券?我想和你分享3點心得。在創辦字節跳動前,張一鳴曾有過多段工作經歷,但無論是在酷訊、飯否還是擔任房產信息平臺九九房CEO,他從未離開信息領域,他的日常思考也常常與此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