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真實存在。
如果你將要或已經面臨中年危機,我教你如何走出困境;如果你離35歲還很遠,那我告訴你哪些職業更容易越老越吃香,供你參考。
一、35歲容易失業的職業特徵:
(1)職業要求的知識和技能迭代得很快,導致已有經驗不能長期有效指導實踐;
(2)對體力要求很高。
典型例子: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師所需的技術更新非常快,而且往往工作強度很大。到了35歲,大部分程式設計師學習新知識的速度和體力已經比不上年輕程式設計師,被淘汰的機率就很大。
二、如何走出35歲的中年危機?
(1)成為難以替代的管理型人才或專家型人才。這條路是最難的,但是也值得去追求。
(2)提前規劃好轉行的路徑。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在這行走不下去,那就要及早去學習新行業的東西了。
(3)利用已有知識技能變現。雖然有可能在35歲被公司淘汰,但是自己十年左右的工作經驗還是在的,這些經驗對於新人而言還是很有價值的。所以你這時可以做自由職業者,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以多種模式進行變現:
1)給別人提供諮詢建議:比如像知乎、在行這樣的平臺就可以讓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士賺取諮詢費用。
2)直接幫別人做事: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直接接各種外包的需求或個人需求。
3)手把手教別人知識技能:這個一般指線下培訓。
4)開發產品賺取收入:包括出書、網課、自媒體、技術產品等。一旦爆了,這種模式的睡後收入是很可觀的。
(4)行業內跳槽。有些碰到中年危機的朋友是在比較優秀的企業,如果他們願意往小企業跳且願意接受合理降薪的話,相信很多小企業也會認真考慮的。
三、哪些崗位是越老越吃香的?
1、越老越吃香的崗位一般會有下列特點的全部或部分:
(1)社會有長期剛需
(2)工作經驗能指導長期實踐
(3)人脈對完成工作起重要作用(人脈一般需要長時間積累)
2、越老越吃香的崗位包括但不限於下列這些:(注意:能越老越吃香的前提是你要持續努力學習、工作和拓展人脈)
(1)醫生。對於醫生而言,讀完博士都差不多30歲了,然後還要工作幾年才能轉正。35歲對於醫生而言也就是剛入門沒多久,而醫術高超的醫生往往都已經有多年的臨床經驗。
(2)律師。律師也是一個很吃經驗的職業。法條有時會變,但是很多基本的法學理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同一領域官司的打法也是大同小異的,所以律師的收入一般會隨著經驗的積累而上漲。
(3)教師。大部分教師的經驗也是常年有效的,因為學生在學習時遇到的問題都是類似的。很多教師在早年摸索出來的教學經驗,二十年後依然有效也是可能的。
(4)廚師。廚師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一名長期鑽研廚藝的廚師,功力會越來越深厚。
(5)體制內工作,無需多說。
(6)作家。要想寫出有深度的著作,往往需要經歷過長久歲月的磨練。
(7)會計。會計的業務處理水平高度依賴於長期工作經驗,很難速成。
(8)建築設計師。一名優秀的建築設計師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十分廣博的人生閱歷,這不是短短幾年時間就能擁有的。
(9)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師和大家平時說的醫生比較類似,都需要多年工作經驗才能夠慢慢掌握專業精髓。
(10)人力資源師。大部分HR都是在跟人性打交道,而人性是變化非常緩慢的。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讚+關注哦,我以後會推送更多的職場乾貨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