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的整個植株分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的部分和其它多數植物一樣,具有莖、葉、花、果實、果實裡面還有種子。馬鈴薯的莖是馬鈴薯的重要器官,是由我們種植的種薯塊或者種子經過發芽生長,長在地面以上的部分,我們叫做地上莖,莖上生長有葉片,莖上還有稜,當生長到一定時期在莖的頂部會開花,馬鈴薯的花是自花授粉,落花以後會結果實,不過結果率不是特別高,很多花落了以後並沒有結果,這是受多種原因影響的。馬鈴薯的花特別好看,有粉紅色還有白色的,花蕊黃色,馬鈴薯開花有個特點,那就是馬鈴薯在上午8點左右開始開放,而到了下午5點左右又開始閉合,第二天再次開放,一朵馬鈴薯的花期可以持續5天左右,每個馬鈴薯的花序可以持續開放15——20天左右。
馬鈴薯的花落以後,會結出果實,馬鈴薯的果實呈圓形或橢圓形,和小西紅柿形狀差不多,沒有成熟之前是綠色的,成熟以後,果實的頂端變為白色,整個果實逐漸變成黃綠色、褐色或者紫綠色,這種成熟了的果實有一種甜甜的味道,不過千萬不要食用馬鈴薯的果實,因為馬鈴薯的地上部分都含有一種有毒物質——龍葵素,而且在果實裡面含量最高。不同品種的馬鈴薯果實大小也不一樣,直徑在1——3釐米不等。馬鈴薯雖然可以結果,但有些果實裡面並沒有種子,少數果實裡面有種子,數量差異也很大,一般在100——250粒左右,可能是受授粉影響的。
馬鈴薯的果實和種子
馬鈴薯落花以後,會結出果實,果實裡面會有種子,但也會有一些果實裡面沒有種子。把成熟的馬鈴薯果實掰開,肉眼看見馬鈴薯的種子,把馬鈴薯的種子曬乾後,1000粒的重量才只有0.5——0.6克,這種子真的是太小了。馬鈴薯的種子雖然很小,但是它卻是可以發芽的,而且也是可以進行播種種植的。
馬鈴薯的種子有休眠期,在5——6個月左右,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一般在低溫乾燥的條件下可以保存7——8年仍然具有70——80%的發芽率。
馬鈴薯的種子播種後,15——25℃最適合發芽,幼芽的根會扎入土中形成主根,然後主根再生長出側根,這是與種薯塊栽培在根系上有著完全不同的區別;另外,幼苗出土後沒有地下莖,要在後期的生長過程中由地上莖生長出匍匐莖,匍匐莖會扎入土壤,然後在匍匐莖的頂端形成膨大,最後生長成我們需要的馬鈴薯,這是與種薯塊栽培在匍匐莖上的區別。在我國也有少數地區採用馬鈴薯種子進行播種繁殖的,如果要想培育馬鈴薯新品種,是一定要用種子進行播種繁殖的。
為什麼種植馬鈴薯都是採用種薯塊栽培而不用種子播種繁殖呢?
現實生活中,我們知道的馬鈴薯栽培都是用馬鈴薯的芽塊來栽種,幾乎沒有聽說過馬鈴薯的果實種子可以種植,那麼既然前面說了種子可以播種種植,我們為什麼不用種子進行播種繁殖呢?
如果利用馬鈴薯的種子進行播種繁殖,會節省一大部分的馬鈴薯做為種塊保留,種子繁殖也會極大的減少病蟲害的危害和傳播,馬鈴薯的種子要比種塊更易於保存和運輸,從資金成本上,種子也要比種塊節省很多,可是現實中絕大多數還是採用馬鈴薯種塊進行栽培。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馬鈴薯種子播種要經歷育苗過程,這樣生育期就比種塊栽培消耗的時間要長的多;幼苗的培育和移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從而增加成本的支出;種子播種繁殖的幼苗十分脆弱,對外界環境要求也特別苛刻,沒有種薯塊栽培的幼苗抵抗力強;利用種子播種繁殖的馬鈴薯匍匐莖特別長,所以莖塊膨大時間長短不一,導致早熟晚熟時間不一致。由於以上多種原因,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採用馬鈴薯種塊進行栽培的。
上面介紹了馬鈴薯到底是根還是果,大家知道了嗎?其實馬鈴薯不是根也不是果,而是一種變態的莖;馬鈴薯的種子是可以用來播種的,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目前這是在培育新品種的時候才會採用種子進行播種繁殖。
轉載影響原創我刪除
《豆來豆去》平臺,是專業的蔬菜信息平臺,有信息收集員十八人,有知名的農業專家倆人,素材編輯四人,如您想宣傳自己的產品,讓更多的人知道您,了解您,請在下方留言處留言,我們會用一切的努力,來為您服務,謝謝。